锦州,重镇不假。
    不过历史上大多数重镇从来不是被外敌攻破,而是内部自我瓦解的。
    当年祖大寿守锦州靠的是明朝从关内源源不断运来的粮草支持,结果皇太极一招围而不打,城中的祖大寿能怎么办?
    人吃光了,老老实实投降而矣。
    时过境迁,历史颠了个。
    今天的清军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清军么!
    一个围而不打,就把关外八旗精锐的三分之一给困在了锦州,也打了以为有锦州顶在前面的广宁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汉军镶黄旗、前明大将高杰旧属王宝带着一百多扮为锦州清军的汉军敢死之士轻而易举就骗开了广宁城门,广宁城守尉扎格勃以下三千余披甲人连同家属近万人被赵军赶到城外活埋。
    锦州的被围,广宁的失陷,以及辽南地区蜂涌而起的田奴起义,令得刚刚诞生不过两个月的大定伪朝分崩离析。
    前番在彰武被清军击败的布尔尼闻知赵军大举出关也赶来痛打落水狗,他们自科尔沁左翼攻入开原、铁岭,一把火烧了建州崛起之地赫图阿拉,彻底断了盛京八旗逃回“老家”的希望。
    如果不是一场大雪导致赵军暂时停止进军,恐怕年前盛京就要被攻陷。
    开春之后,盛京终是迎来最后的对决。
    王五亲领忠勇、第五、十三、十五四镇及从辽南方向汇集于盛京城下的数万义勇发起了对关外满洲最后巢穴的猛攻。
    并正式诏告天下,复盛京旧名沈阳。
    此时的沈阳城中聚满了从各地逃难至此的满洲人,总数不下六七万众。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沈阳城在明金战事中被毁,现在的沈阳城是奴尔哈赤及洪太时间所建,光城门就修了十二个,比之锦州还要高大坚固。
    同关内燕京一样,沈阳也有内外城之分,内城不仅有当年努尔哈赤修建的汗王宫,还有各大小贝勒府。
    当然,原先的贝勒府如今都改为了亲郡王府,不过留在关内享受汉人富贵的王爷们从不来住而矣。
    除了大小王府,沈阳内城也有六部衙门,格局同明朝的南京城差不多。外城则是旗人和蒙、汉百姓居住所在,人口近十万之众,大多都是为奴的汉人阿哈。
    沈阳城中到底能拼凑多少八旗披甲人守城,各方数据不一,综合来看伪盛京将军达都能够动员的旗人最多一万。
    一万披甲人守城,看着力量是不小,问题是当年奴尔哈赤和洪主修建所谓大金国都时,为了让都城看起来特别气派,便在一个风水师的指点下在原明沈阳城的基础上增建了四个城门,城内又修八条大街,所谓“八门对八街”。
    这等格局自然让沈阳城一下变得宽大整齐起来,能够一下容纳不下十万人口居住,很适合一个小国初兴定都所在,然而遇到强敌来攻时,八座城门却一下就分摊了守军力量。
    守城,守的就是城墙和城门。
    八条城墙、八座城门,墙墙要守、门门要守,别说一万守军子,再来一万也不够。
    赵军可以在任意一座城门发起进攻,清军却不可能将主力集中在某处,只能分摊守卫,否则就只能临时抱佛脚到处调兵救火,最后结局是赵军还没攻下来,他们自己先累趴。
    事实上,城内的清军已经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同时守住内外两城,因此达都在外城仅仅部署了三千多人,余下人马都集中在内城。
    不是没想过出城打赵军一个立足未稳,奈何兵力实在有限,出城打赢还好办,一旦输了又或取得不了多大战果,那对于本就兵力薄弱的盛京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投降,达都也好,被达都捧上来的“大定帝”也没想过,就连底层的旗人都没想过,原因无它,城外的赵军是逢满城便屠,所以降也是死,不降也是死。
    与其窝囊被赵军屠戮,不如拼死一搏。
    局面像极了当年金哀宗困守蔡州。
    现任标统、原汉军副都统玛吉达向赵王献策,可鼓动城中汉人阿哈作乱,如此破城就能轻而易举。
    这个玛吉达的祖父就是大汉奸李永芳,之所以玛吉达没有受其祖父牵连,主要是因此人与小舅子王宝是汉军八旗率先在满城作乱之人。
    属有功之人。
    为安抚并利用汉军八旗,王五便没有大规模株连汉奸后人。
    玛吉达也是知趣,只字不提自己爷爷是李永芳,也给自己重新起了个汉名,叫李国泰。
    意国泰民安。
    李国泰献的法子不错,于是赵军在攻城前不断向城中射入檄文,明确承诺只要沈阳军民,不论旗、汉、蒙古,但有人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官兵者一律升五级,赏千金;民者也可立即脱奴籍,赏千金,愿为官者也给予任用。
    总之,大把爵位官职和无数金银赏赐等着这些愿意内应的军民。反之,大军破城之后,对那些冥顽不灵,负隅顽抗的则是要抄家灭族,杀个鸡犬不留。
    随着檄文内容的迅速蔓延,沈阳城顿时暗流涌动,旗汉之间更是相互猜忌。
    旗人怕汉人会开城响应赵军,汉人则怕旗人会在死前疯狂屠戮他们,更怕旗人会把他们当作守城炮灰。
    好在达都早有准备,已将旗兵精锐尽数调往内城,外城的旗人也尽可能的往内城迁移,这才让外城表面上仍保持平静,没有在赵军攻城前先发生大规模的满汉冲突。
    这个时候,哪怕一颗火星都能让外城炸开,要知道,外城可是足足有十万汉人的,真要是汉人暴乱,不用赵军攻城,沈阳自己就先乱了。
    让达都和八旗一众权贵们庆幸的是,那些汉人们当奴才当得太久,已经没有了血性,虽然对旗人猜忌害怕,却是没有人敢聚众暴乱。
    更有那些早年归附的汉人和出征汉军的家属们自发监视起邻居和汉人阿哈起来,使得人手严重不足的清军得以腾出手来加紧内城的防务,而不必派出人手沿街巡逻震摄汉人。
    如此原因除了汉人阿哈在关外当奴才太久外,也与沈阳城有关。
    毕竟,看不见的赵军在城外,而看得见的清军在城内。
    等了一天见城中迟迟没有动静,王五决定不等了,传令各部攻城。
    鉴于沈阳城守军兵力不足,所以赵军主攻方向就是南门。
    辰时刚过,炮声响起。
    赵军的火炮有散子弹,实心弹和霰弹三种标配。
    实心弹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这种弹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杀伤人员而言威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而一旦被实心弹直接命中的话非死即残。
    霰弹则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升铅铁小丸构成,射击时可以形成弹幕,杀伤力极大,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射程太近,一般不超过一里。
    散子弹就是开花弹,用铁壳制成,发射距离远,爆炸威力也大,虽然没有袁崇焕在宁锦之战后上报朝廷所称“一炮可糜烂数里”,但杀伤范围也有数十平方米,倘若在该区域里的敌兵人数相当密集,那一炮下去死伤百多人乃常事。
    为了彻底肃清关外八旗,王五几乎将燕京能够拉来的火炮都带来了,大小铜铁炮足足数百门。
    炮声很快在大南门城头上炸响,爆炸产生的碎砖灰尘顿时弥漫整个城头。碎裂炸开的铁壳连同碎砖顷刻间便夺去了百十条人命,也将城墙上炸得凹凸不平,豁开的口子就跟人脸上的麻子一样多。
    等大南门上的清军回过神来,又听对面赵军炮阵震耳的怒吼声响起,赵军的炮阵上空再次腾起白烟,呼啸而来的炮弹让城上清军下意识的就缩紧了身子躲在城墙之后。
    他们知道,这次赵军打到城头上的是碰上就死的实心铁弹。
    实心弹对人的杀伤远不及开花弹,更不及霰弹,如果在野战之中,实心弹更多的是依靠弹跳产生的冲击力杀伤敌兵,但在攻城战中,实心弹对敌人城墙的破坏可就比野战之中强大十数倍。
    虽然有数弹打空落在了城墙后方的民居,但大多数铁弹仍是狠狠砸在城墙上,本就因开花弹碎片撞击而碎裂的城砖顿时就塌了大片下来,无数块城砖和条石在灰尘包裹中掉落城下。
    城头上炮击后的惨状和那些守军的哀嚎恐慌声使得赵军夺城信心更增,由汉军八旗改编而来的赵军士卒更是跃跃欲试。
    当初他们在燕京满城抢的盆满钵满,沈阳城中的财富虽不及燕京,却也足以让他们满载而归。
    攻破沈阳后如何处置城中财富,王五一惯作风拿一半,其余任由将士分取。
    战争,固然打的是纪律,打的是装备,打的是战斗力,但有一样东西同样重要。
    那就是激励。
    给出的激励越多,将士的积极性就越高。
    同先前打锦州一样,汉军八旗依旧是攻城先锋。
    所以王五不在意给他们太多封赏,因为他们的消耗同样不小。
    说是阴谋也好,阳谋也好,总之,汉军八旗死的越多,王五越开心。
    至于城中的妇孺,也允许瓜分。
    谁喜欢谁带走,不喜欢打包卖给贫苦的田奴传宗接代也行。
    有个地方的财富王五不会分,那就是奴尔哈赤和洪太两人的地下皇陵。

章节目录

抗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傲骨铁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骨铁心并收藏抗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