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城。
随着雁门郡的人口、守卒全都迁来晋阳城,本就是北方第一大城的晋阳,一时间好不热闹。
大街小巷全都是来往的百姓,以往闹市一条街,如今纵眼看去,仿佛每一条街道都是热闹的集市。
茶楼、酒馆、小舍,随处都能见到进出的人,有的是消费,而有些穿得破烂一些的人,则是挨家挨户寻找生计。
人是群居动物,攀比从古至今都刻在骨子里,而攀比的条件首先便是要人多,在家攀比与在茶楼攀比,亦或者在热闹的集市,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居住在晋阳城的百姓,不管为何来到这座城邑,最后无一例外,都不想离开,在晋阳百姓眼里,日子虽说比不上城内的名门大族,但看着雁门的百姓,幸福感这不就油然而生?
普通百姓可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别人过得不好,自己过得好,这便是幸福,随着大批雁门百姓的到来,以往走路都是低着头的晋阳百姓,如今也不由得挺直了腰背。
将军府。
一个个官吏、将士,在大门外,不断骑马到来,或者骑马离开。
议屋内,晋阳令郭启翰、鹰扬郎将李道彦,骑尉齐灵阳、赖伯,校尉邱大汉、王行之全都看向伏子厚。
还有其他晋阳官员、将领,也全都在听着伏子厚的吩咐。
院里。
李幻竹挽着族嫂的手,好奇的看着来往的衙吏、伍卒。
兄长已经许多日没回住宅,虽说住宅有侍女、下人伺候,可李幻竹还是有些害怕,便让族兄李世民的妻子,族嫂观音婢带着她来到将军府这里,寻找兄长。
“他们好像在忙,我们在外面等一等!”
观音婢来到门口,望了一眼后,对着李幻竹说道。
“嗯!”
李幻竹点点头,乖巧的站在观音婢身旁,美眸好奇的打量屋内一眼。
见到身穿衣甲的兄长在里面,李幻竹安心不少。
不过不经意间,李幻竹的眼神不由得瞥向闺蜜的心上人一眼。
议屋内。
“虽说这几日,我们已经把雁门的三万多百姓,安置在城内,临时搭建住所,为其提供庇护,但还是要注意安抚,必须要严令城内的晋阳百姓,不生孤立、欺辱之言行,若有失当者,小则训,大则罚,重则抓!”
伏子厚对着众人说道,随后指着挂着的晋阳城图。
“当前晋阳面临的问题,除去雁门百姓之外,还有人口!城内男丁被征调,剩下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伏子厚说到这里,看向晋阳令郭启翰:“即日起,所有人必须要同心协力进行自救,颁布告示,统计妇女数量,分派纺织、制陶、酿酒等产业,男子、老人登记手工,如铁匠、木匠、,青壮编入‘耕田队’参与修水利、垦荒,无力老弱负责拾柴、缝补等轻役,以上皆由县里提供供食,分发月钱,而凡有开垦官田者,按地赏钱,于后耕田产出五成归县仓,五成按劳分配!”
“诺!”
郭启翰抬起手,对着伏子厚接令。
一旁几名衙吏也飞快拿着笔墨,记录着伏子厚的每一句话,毕竟这几日事情那么多,伏子厚很多命令若不记下来,很容易出现疏忽。
更何况伏子厚的大部分命令,最终都要公示于众。
“李将军!”
伏子厚看向鹰扬郎将李道彦,也就是李神通的长子。
“末将听令!”
李道彦对着伏子厚拱手,这段时间不仅仅伏子厚一脸疲惫,李道彦也是如此。
不过虽说这些时日忙个不停,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可在李道彦心里,却比以往要过得更为踏实,更有收获。
如今担任晋阳鹰扬府将军,李道彦不想让族伯李渊失望,更不想辜负父亲的期盼。
所以对于伏子厚的任何安排,李道彦从不说二话,埋头就去做,不分日夜,毫无怨言。
其实不用父亲嘱咐,李道彦都清楚,在北方领兵不是儿戏,乃是事关生死,自己很多地方都要与伏子厚学,都要去摸索、习惯。
“即日起,你派人去城内统筹,由每二十户为一甲,推举德高望重之人为甲长,负责治安与纠纷,雁门百姓与太原百姓不得有分,重点是人口增多,必须要注重瘟疫疾病,防止蔓延!城内的将士要督促操练,刘武周、突厥不久后,定会率军南下!”
伏子厚对着李道彦说道。
“诺!”
李道彦点头接令。
伏子厚见状,站在屋子内,在众人的目光中,低头揉着额头。
如今是镇北府大将军,还是太原留守,面对雁门百姓迁来晋阳,还有北方突厥、刘武周,伏子厚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
所有担子全都压在伏子厚头上。
晋阳令郭启翰是士族出身,李道彦更是陇西李氏之人,一个没有为官经历,一个没有领过兵,甚至这两人苦都没有吃过。
指望这两个人体会到人心离、城隘崩,设身处地以各个方面去着想,显然不现实。
议屋内。
看着伏子厚头痛的模样,郭启翰、李道彦与其他官员、将军,全都沉默不言。
原先晋阳一套掌管军政多年的将领、官员,唐公李渊已经全部带走,如今在这议屋内的众人,基本都是出于背景,以及与伏子厚的关系,被李渊任命上来的。
晋阳所有精锐兵马,都已经跟着原先官员、将领,一起被李渊带走,面对北方的突厥、刘武周虎视眈眈,李渊害怕伏子厚用人不习惯,若有个闪失,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故而得知邱大汉昔日愿为伏子厚去涉险,没有出身的邱大汉,都被李渊破格提拔为校尉。
眼下众人都知道伏子厚伤脑筋,可众人也没有什么好建议。
出身名门郭氏的郭启翰不是没想过提出建议,为伏子厚分担,可奈何郭启翰也没什么经验,更没什么好主意,担心自己没有好办法贸然说出来,只会添倒忙,还会其他官员将领,逐渐在内心轻视自己。
门外。
随着屋内安静下来,站在观音婢身旁,嘟着嘴憋着气的李幻竹,不由得好奇的转过头,再次看向屋内。
当一眼看到屋内那道身影,不知为何,李幻竹觉得,他似乎很累很累!
“文瑾,你若在这里,看到他的模样,一定会很心疼!”
李幻竹在心中想道。
毕竟连自己看到那少年身影,都有些……
蓦然间想到什么。
李幻竹那白皙貌美的脸上,嘴里堵着的气顿时一消,回过神,美眸闪过一抹慌乱与无措,连忙回头,看向前方的院子,不再看向屋子。
“立即派人去城内布告,即日起,一年内前来晋阳买卖的商贾,都可减免税收,买卖到达一定数量规模,或者是售卖粮食到达一定数量,在晋阳城内的住所,吃喝,都由府衙承担!”
听着身后屋内传来那少年的声音,李幻竹芳心不由得有些紧张,快速跳动着。
闺蜜的心上人,自己担心什么,他又不是自己的心上人,自己心疼什么。
“自己可不是会抢闺蜜男人的女子!自己出生陇西李氏!”
李幻竹心中想道,不断在心中让自己冷静下来。
天底下好男子那么多,自己可不稀罕与别人抢男人,更别说那个男人,还是自己闺蜜的心上人。
那伏子厚是有些本事,但有本事的男子,有本事只有他一个!
想想以往登门,追求自己的那些郡望世家男子,他们不仅有出身,要样貌有样貌,要才能有才能,要涵养有涵养,温文尔雅,人中俊杰!
“什么?商人!”
“大将军,这怕是会惹来非议!”
听着屋内传来的担心之言,李幻竹这一次没有回过头望去,不过听着兄长的声音,李幻竹忍不住摇摇头。
“笨兄长!只有商人才能带来粮食啊!”
李幻竹轻声说道,有些叹息。
兄长自小跟着叔父李神符苦读,年纪轻轻,性子却与叔父一样有些古板,在文瑾的心上人想尽一切治理晋阳,让所有晋阳、雁门百姓吃得上饭的时候,兄长居然还在考虑厚待商人所带来的非议。
“竹儿!”
观音婢听着李幻竹无奈的声音,忍不住诧异的看向李幻竹,随后看向屋内一眼。
“现在只要商人能把粮食带来,为晋阳带来繁荣,非议之言,何惧之有?即日起,不仅要鼓励商人往来晋阳,还要在城外,修建忠烈祠,祭奠所有战死的将士,并且派人编撰太原郡志,所有献力之人,不分太原、雁门,全部记入郡志之中……”
观音婢听着屋内伏子厚的话,随后看向李幻竹。
“竹儿,你听明白子厚的话?”
观音婢轻声问道。
“听得懂一些!”
李幻竹面对族嫂的询问,并没有隐瞒,轻轻点头。
“他……”
李幻竹转身朝向族嫂观音婢,刚准备看向屋内一眼,不过想到什么,连忙止住。
“他安抚雁门百姓,是防止内乱,统计人口,是在重整晋阳秩序、恢复生产,分配土地,预防饥荒同时,为来年生产打下基础,吸引胡商、河东商人来此贸易,便能得到粮食、布帛、药材,而修筑忠烈祠与郡志,目的是凝聚晋阳百姓民心、让雁门百姓有归宿!”
李幻竹对着族嫂说道。
观音婢听完,看着祖叔父李神通的这个女儿,出身陇西李氏的李幻竹,双眼微微闪缩着惊讶。
看着屋内的伏子厚。
想到如今整个晋阳城两郡百姓,全都压在伏子厚一个人的肩上,伏子厚肩负十余万百姓的生计、存亡,一个人都帮不到伏子厚。
伏子厚别说休息,就是疏忽都不敢有丝毫疏忽,一旦犹豫,更为劳心费神。
若是有一个人理解他,鼓励他……
“竹儿!族嫂有件事,想要拜托你!”
观音婢看向李幻竹。
“族嫂请说,幻竹一定答应族嫂!”
李幻竹双眼有些好奇的看向族嫂,没想到族嫂居然有事要拜托自己,如今父亲、叔父、还有堂兄他们,都在族伯、族兄麾下效力,族嫂开口,自己定不会推辞。
…………………………
关中。
一个仆人拿着一张纸,急匆匆的来到一座府邸内。
等来到房间内,看到潘长文、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诸多将军都在,甚至连主帅李娘子李秀宁也在,仆人连忙低着头,小心翼翼的把纸送到李靖节手里。
见状。
因为唐国公李渊已经率兵破霍邑,抵达河东,而聚集在一起商议的众人,不由得停下交谈,看向李靖节。
李靖节拿着纸,望着众人看向自己,又见到父亲与四弟李立言的目光,只能连忙打开纸。
看着里面的内容,李靖节从眼神微微皱眉,再到惊讶,一脸恍惚,最后骇然的抬头,露出失神的面色。
“发生何事?”
直到年迈的李纲开口,李靖节这才回过神,呼吸急促的看着手里的书信,小心翼翼的抬起手,把书信交给父亲。
“父亲!这是好友送来,说是子厚之言,如今传遍已经传遍北方与关中、洛阳……”
李靖节说完,眼神不由得看向四弟李立言一眼,眼睛里的目光,别提多羡慕。
李立言看到兄长的表情,有些疑惑,明白发生何事,好在这时候,父亲轻声说话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于雁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年迈白发的李纲,看完书信,老脸上有些恍然,细细品味着这四句话。
许久,看到李娘子李秀宁好奇的眼神,李纲便把书信交给李秀宁。
“这当真是子厚之言?”
李纲看向李靖节问道。
“是子厚!”
李靖节点点头。
“恭喜李老!也恭喜李大人得一贤婿!此四句,当千古留名!”
李秀宁看过书信,交给其他人,英姿飒爽的脸颊上,浮现笑意,有些惊叹,随即恭贺李纲与李立言。
对于李立言的女婿,李老的孙婿伏子厚,李秀宁不止听过一次,心里也是十分渴望能见上一面,李秀宁十分清楚,父亲之所以能在太原一帆风顺,如今率领太原精锐兵马南下,伏子厚的归附功不可没。
如今看到伏子厚在北方,说出这番言论,李秀宁更是满心宽慰,迫不及待想找机会,见一见那个李老的孙婿。
“怪不得传遍北方、关中、洛阳!伏将军之言,千古难得!可惜听闻唐公让其驻守太原,防备北方,不能即刻相见!”
四周,潘长文、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看过书信内容后,也不由得发出惊叹,看向李纲、李立言。
不提那伏子厚此前在太原的事迹,就凭这一番话,都足以让人为之敬重。
“诸位谬赞!眼下我等当务之急,是迎接唐公渡河,尽快攻入长安!”
李纲抬手说道,把话题引到正事上,不希望自己的孙婿,影响大事。
屋子内。
李靖节看着父亲谦虚的语气,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外人夸赞自家人时,父亲没有反驳。
看向四弟李立言一眼,李靖节如今当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内心万分苦涩。
伏子厚如今一件件事迹,无一不在证明,昔日自己与妻子的眼光,到底是多浅薄。
连李渊率军南下时,都把腹背要地交给子厚,仅凭这一点便能看出,唐公对子厚到底有多信任。
李靖节不敢想象,等唐公进入长安时,会如何厚赏子厚。
姑臧公,镇北府大将军,太原留守,掌十五郡诸军事!!!
明明子厚是放眼天下,最有能力为琼儿外祖父、外祖母一家报仇的人,偏偏当年,自己与妻子非要将其退婚,把四弟那不能说话的女儿许配过去。
此刻。
看着父亲,看着四弟李立言,李靖节苦涩万分之余,都不知道,日后妻子、女儿如何与伏子厚开口。
好在因为子厚,与谢氏的仇恨已经消除,李家在蓨县没有危险。
加之父亲是大隋名臣,昔日杨勇老师,如今又帮助唐国公三女李秀宁,劝降贼帅潘长文,让潘长文率领几万人归附李家,有这份功劳在,日后唐国公定然不吝赐赏父亲。
彼时进入长安,自己就可以让妻子、儿女,先来到长安再说。
至于子厚那里……
随着雁门郡的人口、守卒全都迁来晋阳城,本就是北方第一大城的晋阳,一时间好不热闹。
大街小巷全都是来往的百姓,以往闹市一条街,如今纵眼看去,仿佛每一条街道都是热闹的集市。
茶楼、酒馆、小舍,随处都能见到进出的人,有的是消费,而有些穿得破烂一些的人,则是挨家挨户寻找生计。
人是群居动物,攀比从古至今都刻在骨子里,而攀比的条件首先便是要人多,在家攀比与在茶楼攀比,亦或者在热闹的集市,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居住在晋阳城的百姓,不管为何来到这座城邑,最后无一例外,都不想离开,在晋阳百姓眼里,日子虽说比不上城内的名门大族,但看着雁门的百姓,幸福感这不就油然而生?
普通百姓可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别人过得不好,自己过得好,这便是幸福,随着大批雁门百姓的到来,以往走路都是低着头的晋阳百姓,如今也不由得挺直了腰背。
将军府。
一个个官吏、将士,在大门外,不断骑马到来,或者骑马离开。
议屋内,晋阳令郭启翰、鹰扬郎将李道彦,骑尉齐灵阳、赖伯,校尉邱大汉、王行之全都看向伏子厚。
还有其他晋阳官员、将领,也全都在听着伏子厚的吩咐。
院里。
李幻竹挽着族嫂的手,好奇的看着来往的衙吏、伍卒。
兄长已经许多日没回住宅,虽说住宅有侍女、下人伺候,可李幻竹还是有些害怕,便让族兄李世民的妻子,族嫂观音婢带着她来到将军府这里,寻找兄长。
“他们好像在忙,我们在外面等一等!”
观音婢来到门口,望了一眼后,对着李幻竹说道。
“嗯!”
李幻竹点点头,乖巧的站在观音婢身旁,美眸好奇的打量屋内一眼。
见到身穿衣甲的兄长在里面,李幻竹安心不少。
不过不经意间,李幻竹的眼神不由得瞥向闺蜜的心上人一眼。
议屋内。
“虽说这几日,我们已经把雁门的三万多百姓,安置在城内,临时搭建住所,为其提供庇护,但还是要注意安抚,必须要严令城内的晋阳百姓,不生孤立、欺辱之言行,若有失当者,小则训,大则罚,重则抓!”
伏子厚对着众人说道,随后指着挂着的晋阳城图。
“当前晋阳面临的问题,除去雁门百姓之外,还有人口!城内男丁被征调,剩下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伏子厚说到这里,看向晋阳令郭启翰:“即日起,所有人必须要同心协力进行自救,颁布告示,统计妇女数量,分派纺织、制陶、酿酒等产业,男子、老人登记手工,如铁匠、木匠、,青壮编入‘耕田队’参与修水利、垦荒,无力老弱负责拾柴、缝补等轻役,以上皆由县里提供供食,分发月钱,而凡有开垦官田者,按地赏钱,于后耕田产出五成归县仓,五成按劳分配!”
“诺!”
郭启翰抬起手,对着伏子厚接令。
一旁几名衙吏也飞快拿着笔墨,记录着伏子厚的每一句话,毕竟这几日事情那么多,伏子厚很多命令若不记下来,很容易出现疏忽。
更何况伏子厚的大部分命令,最终都要公示于众。
“李将军!”
伏子厚看向鹰扬郎将李道彦,也就是李神通的长子。
“末将听令!”
李道彦对着伏子厚拱手,这段时间不仅仅伏子厚一脸疲惫,李道彦也是如此。
不过虽说这些时日忙个不停,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可在李道彦心里,却比以往要过得更为踏实,更有收获。
如今担任晋阳鹰扬府将军,李道彦不想让族伯李渊失望,更不想辜负父亲的期盼。
所以对于伏子厚的任何安排,李道彦从不说二话,埋头就去做,不分日夜,毫无怨言。
其实不用父亲嘱咐,李道彦都清楚,在北方领兵不是儿戏,乃是事关生死,自己很多地方都要与伏子厚学,都要去摸索、习惯。
“即日起,你派人去城内统筹,由每二十户为一甲,推举德高望重之人为甲长,负责治安与纠纷,雁门百姓与太原百姓不得有分,重点是人口增多,必须要注重瘟疫疾病,防止蔓延!城内的将士要督促操练,刘武周、突厥不久后,定会率军南下!”
伏子厚对着李道彦说道。
“诺!”
李道彦点头接令。
伏子厚见状,站在屋子内,在众人的目光中,低头揉着额头。
如今是镇北府大将军,还是太原留守,面对雁门百姓迁来晋阳,还有北方突厥、刘武周,伏子厚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
所有担子全都压在伏子厚头上。
晋阳令郭启翰是士族出身,李道彦更是陇西李氏之人,一个没有为官经历,一个没有领过兵,甚至这两人苦都没有吃过。
指望这两个人体会到人心离、城隘崩,设身处地以各个方面去着想,显然不现实。
议屋内。
看着伏子厚头痛的模样,郭启翰、李道彦与其他官员、将军,全都沉默不言。
原先晋阳一套掌管军政多年的将领、官员,唐公李渊已经全部带走,如今在这议屋内的众人,基本都是出于背景,以及与伏子厚的关系,被李渊任命上来的。
晋阳所有精锐兵马,都已经跟着原先官员、将领,一起被李渊带走,面对北方的突厥、刘武周虎视眈眈,李渊害怕伏子厚用人不习惯,若有个闪失,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故而得知邱大汉昔日愿为伏子厚去涉险,没有出身的邱大汉,都被李渊破格提拔为校尉。
眼下众人都知道伏子厚伤脑筋,可众人也没有什么好建议。
出身名门郭氏的郭启翰不是没想过提出建议,为伏子厚分担,可奈何郭启翰也没什么经验,更没什么好主意,担心自己没有好办法贸然说出来,只会添倒忙,还会其他官员将领,逐渐在内心轻视自己。
门外。
随着屋内安静下来,站在观音婢身旁,嘟着嘴憋着气的李幻竹,不由得好奇的转过头,再次看向屋内。
当一眼看到屋内那道身影,不知为何,李幻竹觉得,他似乎很累很累!
“文瑾,你若在这里,看到他的模样,一定会很心疼!”
李幻竹在心中想道。
毕竟连自己看到那少年身影,都有些……
蓦然间想到什么。
李幻竹那白皙貌美的脸上,嘴里堵着的气顿时一消,回过神,美眸闪过一抹慌乱与无措,连忙回头,看向前方的院子,不再看向屋子。
“立即派人去城内布告,即日起,一年内前来晋阳买卖的商贾,都可减免税收,买卖到达一定数量规模,或者是售卖粮食到达一定数量,在晋阳城内的住所,吃喝,都由府衙承担!”
听着身后屋内传来那少年的声音,李幻竹芳心不由得有些紧张,快速跳动着。
闺蜜的心上人,自己担心什么,他又不是自己的心上人,自己心疼什么。
“自己可不是会抢闺蜜男人的女子!自己出生陇西李氏!”
李幻竹心中想道,不断在心中让自己冷静下来。
天底下好男子那么多,自己可不稀罕与别人抢男人,更别说那个男人,还是自己闺蜜的心上人。
那伏子厚是有些本事,但有本事的男子,有本事只有他一个!
想想以往登门,追求自己的那些郡望世家男子,他们不仅有出身,要样貌有样貌,要才能有才能,要涵养有涵养,温文尔雅,人中俊杰!
“什么?商人!”
“大将军,这怕是会惹来非议!”
听着屋内传来的担心之言,李幻竹这一次没有回过头望去,不过听着兄长的声音,李幻竹忍不住摇摇头。
“笨兄长!只有商人才能带来粮食啊!”
李幻竹轻声说道,有些叹息。
兄长自小跟着叔父李神符苦读,年纪轻轻,性子却与叔父一样有些古板,在文瑾的心上人想尽一切治理晋阳,让所有晋阳、雁门百姓吃得上饭的时候,兄长居然还在考虑厚待商人所带来的非议。
“竹儿!”
观音婢听着李幻竹无奈的声音,忍不住诧异的看向李幻竹,随后看向屋内一眼。
“现在只要商人能把粮食带来,为晋阳带来繁荣,非议之言,何惧之有?即日起,不仅要鼓励商人往来晋阳,还要在城外,修建忠烈祠,祭奠所有战死的将士,并且派人编撰太原郡志,所有献力之人,不分太原、雁门,全部记入郡志之中……”
观音婢听着屋内伏子厚的话,随后看向李幻竹。
“竹儿,你听明白子厚的话?”
观音婢轻声问道。
“听得懂一些!”
李幻竹面对族嫂的询问,并没有隐瞒,轻轻点头。
“他……”
李幻竹转身朝向族嫂观音婢,刚准备看向屋内一眼,不过想到什么,连忙止住。
“他安抚雁门百姓,是防止内乱,统计人口,是在重整晋阳秩序、恢复生产,分配土地,预防饥荒同时,为来年生产打下基础,吸引胡商、河东商人来此贸易,便能得到粮食、布帛、药材,而修筑忠烈祠与郡志,目的是凝聚晋阳百姓民心、让雁门百姓有归宿!”
李幻竹对着族嫂说道。
观音婢听完,看着祖叔父李神通的这个女儿,出身陇西李氏的李幻竹,双眼微微闪缩着惊讶。
看着屋内的伏子厚。
想到如今整个晋阳城两郡百姓,全都压在伏子厚一个人的肩上,伏子厚肩负十余万百姓的生计、存亡,一个人都帮不到伏子厚。
伏子厚别说休息,就是疏忽都不敢有丝毫疏忽,一旦犹豫,更为劳心费神。
若是有一个人理解他,鼓励他……
“竹儿!族嫂有件事,想要拜托你!”
观音婢看向李幻竹。
“族嫂请说,幻竹一定答应族嫂!”
李幻竹双眼有些好奇的看向族嫂,没想到族嫂居然有事要拜托自己,如今父亲、叔父、还有堂兄他们,都在族伯、族兄麾下效力,族嫂开口,自己定不会推辞。
…………………………
关中。
一个仆人拿着一张纸,急匆匆的来到一座府邸内。
等来到房间内,看到潘长文、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诸多将军都在,甚至连主帅李娘子李秀宁也在,仆人连忙低着头,小心翼翼的把纸送到李靖节手里。
见状。
因为唐国公李渊已经率兵破霍邑,抵达河东,而聚集在一起商议的众人,不由得停下交谈,看向李靖节。
李靖节拿着纸,望着众人看向自己,又见到父亲与四弟李立言的目光,只能连忙打开纸。
看着里面的内容,李靖节从眼神微微皱眉,再到惊讶,一脸恍惚,最后骇然的抬头,露出失神的面色。
“发生何事?”
直到年迈的李纲开口,李靖节这才回过神,呼吸急促的看着手里的书信,小心翼翼的抬起手,把书信交给父亲。
“父亲!这是好友送来,说是子厚之言,如今传遍已经传遍北方与关中、洛阳……”
李靖节说完,眼神不由得看向四弟李立言一眼,眼睛里的目光,别提多羡慕。
李立言看到兄长的表情,有些疑惑,明白发生何事,好在这时候,父亲轻声说话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于雁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年迈白发的李纲,看完书信,老脸上有些恍然,细细品味着这四句话。
许久,看到李娘子李秀宁好奇的眼神,李纲便把书信交给李秀宁。
“这当真是子厚之言?”
李纲看向李靖节问道。
“是子厚!”
李靖节点点头。
“恭喜李老!也恭喜李大人得一贤婿!此四句,当千古留名!”
李秀宁看过书信,交给其他人,英姿飒爽的脸颊上,浮现笑意,有些惊叹,随即恭贺李纲与李立言。
对于李立言的女婿,李老的孙婿伏子厚,李秀宁不止听过一次,心里也是十分渴望能见上一面,李秀宁十分清楚,父亲之所以能在太原一帆风顺,如今率领太原精锐兵马南下,伏子厚的归附功不可没。
如今看到伏子厚在北方,说出这番言论,李秀宁更是满心宽慰,迫不及待想找机会,见一见那个李老的孙婿。
“怪不得传遍北方、关中、洛阳!伏将军之言,千古难得!可惜听闻唐公让其驻守太原,防备北方,不能即刻相见!”
四周,潘长文、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看过书信内容后,也不由得发出惊叹,看向李纲、李立言。
不提那伏子厚此前在太原的事迹,就凭这一番话,都足以让人为之敬重。
“诸位谬赞!眼下我等当务之急,是迎接唐公渡河,尽快攻入长安!”
李纲抬手说道,把话题引到正事上,不希望自己的孙婿,影响大事。
屋子内。
李靖节看着父亲谦虚的语气,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外人夸赞自家人时,父亲没有反驳。
看向四弟李立言一眼,李靖节如今当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内心万分苦涩。
伏子厚如今一件件事迹,无一不在证明,昔日自己与妻子的眼光,到底是多浅薄。
连李渊率军南下时,都把腹背要地交给子厚,仅凭这一点便能看出,唐公对子厚到底有多信任。
李靖节不敢想象,等唐公进入长安时,会如何厚赏子厚。
姑臧公,镇北府大将军,太原留守,掌十五郡诸军事!!!
明明子厚是放眼天下,最有能力为琼儿外祖父、外祖母一家报仇的人,偏偏当年,自己与妻子非要将其退婚,把四弟那不能说话的女儿许配过去。
此刻。
看着父亲,看着四弟李立言,李靖节苦涩万分之余,都不知道,日后妻子、女儿如何与伏子厚开口。
好在因为子厚,与谢氏的仇恨已经消除,李家在蓨县没有危险。
加之父亲是大隋名臣,昔日杨勇老师,如今又帮助唐国公三女李秀宁,劝降贼帅潘长文,让潘长文率领几万人归附李家,有这份功劳在,日后唐国公定然不吝赐赏父亲。
彼时进入长安,自己就可以让妻子、儿女,先来到长安再说。
至于子厚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