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赵子称约三事
    赵子称引着张叔夜回城,在知州衙门接风款待,一边拿出张叔夜给他的朝廷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
    这些文书,既有朝廷给张叔夜个人的指示,也有其他公开性相对较高的邸报,内容繁多。
    朝廷给张叔夜的要求,自然是要他尽快统筹京东东路各州,围堵宋江为首的梁山贼寇,其中还特别提到了要提防宋江继续北上和辽人勾结——
    虽然宋江不太可能投辽当汉奸,但东京的朝廷众臣乃至皇帝并不知道。他们以常理揣测,觉得宋江攻破了青州,已经抵达了渤海沿岸,那么再稍微往北流窜一下,确实很有可能进入辽境。
    朝廷给张叔夜的要求,还有很多细节注意事项,张叔夜原本是没必要给赵子称看的,但他就是开诚布公拿出来了,显然也是希望赵子称尽量配合他。
    而除了朝廷的命令外,还有几份文书,是给高层看的政情邸报。
    赵子称分明看到,其中一份通报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说是方腊平定后、朝廷新任命了一位两浙路察访使,负责安抚战后的两浙民心,察访弊政。
    赵子称看到这里时,先是有些惊讶,也不跟张叔夜见外,便下意识就问:“朝廷另外任命了两浙路察访使?那原先的赵约赵访使何处高就了?使君可知道么?”
    张叔夜:“你这……还有空关注别人?也罢,还好老夫确实知道,赵使君就地转任两浙路转运使了,察访使由这位刘豫接任!你该看的是更后面的那些重点!”
    张叔夜的随口回答,却让赵子称心中一惊。
    刘豫?莫不是历史上后来投金当了大汉奸的伪齐皇帝刘豫?!
    他连忙低头继续看那封文书,果然上面写着,新任两浙路察访使是刘豫,这个名字让他不由微微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子称前世也算熟读史书,但他也就知道刘豫最后当了汉奸和金国的傀儡,而且当汉奸前最后的官职,似乎是济南府知府——所以他才能杀了时任济南府守将的关胜然后投敌。
    但刘豫再往前做过哪些官,赵子称是真记不清了,毕竟其官场履历那么长,谁能都看过呢,历史书也没写那么细。
    事实上,原本历史上刘豫就是在方腊平定后、被朝廷任命为两浙路察访使,去收拾江南的烂摊子。
    刘豫一开始也确实想有一番作为,到了江南也确实查出一些弊政,做了一点好事,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已经在江南尤其是两浙路做了很久官的同僚、高层。
    后来到了靖康之耻的时候,朝廷南逃,两浙路成了统治核心。汴京旧臣大多被金兵抓走,中枢空出了很多高位。于是很多原先刘豫得罪过的两浙路地方官都纷纷进入了朝廷最高层。
    刘豫当时也想托关系疏通门路、逃到南方做地方官,结果被政敌排挤,任命他到最前线的济南府当知府,其实就是想公报私仇、借金兵的刀杀他。
    刘豫一看被推到了最前线送死,一怒之下就杀了手下的主战派武将,投敌当了汉奸,反过来给金人带路——有一说一,刘豫被顶到最前线,确实有派系斗争的因素,但无论怎么说,当大汉奸背叛自己的民族肯定是罪大恶极没得洗的。
    哪怕被政敌排挤了,他大不了还可以弃官逃亡,甚至哪怕是逃到金国境内当个平民躲避陷害,那也都还说得过去。直接杀主战派将领并且把辖区献给金国,这些罪行绝对是罪大恶极。
    不过眼下并不是讲究这些细节的时候,赵子称连忙往下看张叔夜提醒的重点。
    “刘豫担任两浙路察访使以来,短短半月澄清吏治、纠察导致方腊之乱的污吏……居然还查到我头上了?”赵子称心中暗暗一惊。
    按照朝廷的说法,刘豫找到了一些证据,说赵子称涉嫌在方腊之战后私分战利品,以及违规圈占杭州的无主之地,还说他留下的党羽,在杭州市舶司的交易所建设中,也有牟利。
    这些事情里面,前两项赵子称确实有做过,但他自问已经很收敛了,处理得比较干净。至于在交易所的建设过程中捞好处,赵子称自问完全没有,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新鲜事物,自己已经尽量想方设法堵漏了。
    他最多就是借助了那个交易所、集中出货了一批从方腊手上缴获回来的绸缎、瓷器,但那都是合法交易,要攀咬也只能攀咬之前私分战利品的环节。
    这里面肯定有冤屈,如果朝廷真要追究,赵子称是肯定要抗辩的。
    “这刘豫简直血口喷人!我主持杭州市舶司交易所,完全是与民兴利、为国规范税源,是国、民两利的事情!刘豫居然捕风捉影陷害我!我定要上书抗辩!”
    赵子称看到这儿,直接就拍案而起了。
    但张叔夜却白了他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抗辩什么?朝廷又没有处分你,真要是处分你,这些就该让你自己看到了,而不是仅仅只落到老夫手里!”
    赵子称一愣,随后也意识到这一点。
    对啊,如果朝廷要惩处自己,那自己肯定会知道。既然自己不知道,就说明这事儿并没有惹来任何处罚。
    都没罚你,你有什么好抗辩的?
    “这……那莫非是朝中有人明察秋毫,识破了刘豫的诬陷?”赵子称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便直接虚心向官场老油条张叔夜请教。
    “这都不明白?唉,到底是年轻人,锐意进取,一心报国,却不懂官场门道。”张叔夜见他眼神诚恳,也不由觉得赵子称实在是个实诚人,心中同情,就本着点拨后生的心态,帮他解惑,
    “朝廷并不驳回刘豫的奏报,但又不处置你,说明朝中有人很乐意看到你图财!本朝武将,凡有平叛、立功之能的,有几个不图财的?官家和执宰也都乐见如此。
    当初太祖皇帝……也就是你祖上,杯酒释兵权,舍得给骄兵悍将多少财帛厚禄?本朝三冗中的冗费冗官如此严重,有多少是为了安抚善战之臣!
    老夫还当你一眼就能看穿,唉,你还是太年轻,只知道做事,不知道琢磨官场。”
    赵子称愕然。
    那位皇帝叔父,并不在意自己这个远房侄儿打了胜仗平了叛之后,有没有贪钱,他也懒得去查。刘豫这么上报,他就直接信了。
    但哪怕他真觉得侄儿捞了,他也乐见其成,巴不得侄儿图钱。一个能打的宗室,也实打实立功了,捞就捞吧,总比有别的追求好。
    张叔夜也观察到了赵子称的表情变化,便语重心长地指点他:“朝廷按下此事并不处理,只给京东东路诸使私下通报,说明什么?
    说明朝廷也想暗示老夫,将来如果再遇到你图财,就让老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怕真图了也无所谓,此其一也。
    另一方面,朝廷让老夫知道这一切,也是希望老夫真到了兵凶战危的时候,能更放心地用你,因为你只是个‘自私自利’之人。”
    张叔夜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平静,似乎也并没有觉得赵子称“自私自利”有什么不好。
    或许他也是真心希望赵子称在钱财方面贪婪一点,或许他是理解赵子称的难处,认为赵子称在自污。但无论怎么说,张叔夜已经是开诚布公表达了自己的支持了。
    潜台词无非就是:别再担心被猜忌了!值此国难之际,好好干,有什么需要兜底隐瞒的事情,老夫帮你分摊扛一些,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贼乱平了!
    赵子称听完后,沉默了好一会儿,也在琢磨消化张叔夜的意图。
    看起来,张叔夜着实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或许原本历史上,他能以几千兵力击败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宋江乌合之众,也是靠着他能凝聚人心吧。
    对于宋朝的军队而言,打内部平叛战争的时候,技战术水平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敌人也同样比较弱。
    最关键的还是不要被掣肘,后方文官能全心全意支持前线,让前线将士彻底把潜力发挥出来。
    “既然使君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属下还有什么好明哲保身的?使君是希望我莱州兵,尽快主动出击,进入青州境内平贼么?我出兵之后,使君又当如何为我兜底、圆转呢?”
    对方那么有诚意,赵子称当然也要表现出好说话的一面,继续藏着掖着养寇自重,就说不过去了。
    张叔夜见他主动把话挑明,也终于松了口气:“秀国公肯这么想,实在是国家之幸。没错,老夫确实希望莱州兵主动出击。至于对上面的交代,一切都是老夫统筹指挥的,没人会说你擅自越境。
    战事有必要时,老夫也可以为你协调一些友邻州府的兵马,协同你作战,但对外只说是京东东路安抚使的命令,老夫事后给你追认、补全手续,战后东京那帮执宰看到的文书,绝对不会有漏洞。
    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秀国公在江南平方腊时,能屡战屡胜,这样的人才到了京东东路,老夫若是不重用,岂不是舍近求远、有眼如盲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子称也不再跟对方客气,他知道是时候开具体的条件了。
    他避席起身,肃然对张叔夜拱手道:“使君如此信任,下官自当竭尽全力报国。使君说能帮我协调友邻州府的兵马,下官也不多要,只求使君帮我协调两支人马,而且,要按照我的计划部署。否则,我莱州军也只能守卫本土,不敢贸然妄动。”
    张叔夜点点头:“先说说,你需要哪两支兵马配合。”
    赵子称:“青州之东,便是我莱州,青州之西,便是济南府。要想困住宋江、逐步蚕食,必须东西两边都有兵马牵制,才能克尽全功。
    但凡任何一面有疏失,另一面纵然击败了宋江,宋江也能往反方向流窜,如此局势必然糜烂。下官此前迟迟不敢妄动,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怕以邻为壑。”
    赵子称先大致解释了一下自己的理由。他这番话也是非常符合兵法的,自古打流贼最需要的就是围堵,否则光是战场上击败有什么用?你越打越追对方越逃,最后糜烂开来一大片。
    后世洪承畴统筹消灭李自成、张献忠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崇祯给他统筹数省的权力,让他能从全局高度部署封锁,“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现在赵子称要的不多,他只要了莱州和济南府东西两个方向上的统筹夹击之权,这很合理。
    就好比医生挤痘痘,至少要先准备好碘伏纱布或者酒精。否则随随便便把脓包挤破,脓水流得到处都是,反而感染得更严重了。
    张叔夜也是知兵的,对这个要求并不反对,当即爽快道:“所以,你想要济南府的厢军也归你调遣?”
    赵子称也不想吃相太难看,就折衷道:“济南府也需要留足守土之兵,我只要济南马军指挥使关胜及其部曲归我调遣就够了。步军可以留着守城,骑兵才适合追击围堵,避免敌军逃散。”
    张叔夜:“济南府并没有多少马军,只要那点人怕是不够。”
    赵子称:“我可以把莱州的马军调一些到西线,配合济南府马军一起作战。莱州这边,我只要步军守土和进攻即可。但需要一些时间,让我集结更多的人马。宋江号称数万之众,哪怕有很多乌合之众,也不是我们两千多人能稳赢的。”
    张叔夜:“那你还要哪些人马配合?”
    赵子称又伸出两根手指:“首先,我要进一步筛选、征募河北来的投军义士,希望使君也能用京东东路安抚使的名义支持、宣扬此次扩军。
    其次,我需要协调登州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将登州水军调到济南府,堵住宋江沿着渤海沿岸往北、逃亡辽国的道路。因为目前还不能排除宋江攻破青州后,是否有得到大批海船。
    如果宋江得到了海船,那么就算我们在陆路上东西两路夹击、切断其沿着渤海岸行军的陆上通道,他也还能坐船逃跑。如果逃到辽国,必成我大宋心腹大患。堵住济南以北的渤海海岸线,才能克尽全功。”
    赵子称提到的呼延庆,是如今登州的水军主将,赵子称的官职只是莱州知州,莱州就是后世的烟台、青岛一带,而登州在山东半岛的尖端,主要是后世威海一带。
    赵子称现在还没有直接全权指挥呼延庆的权限,需要路级长官张叔夜的额外授权配合。
    赵子称到任莱州后,自己倒也有兴建船厂、广造战船。但海军的建设周期实在是太长了,何况还是从造船厂开始从零起步,三个月时间根本来不及造好自己的舰队。
    也只能先借此吃现成,把呼延庆调过来了。
    而且借着这个机会把呼延庆调来,还有一桩好处,因为呼延庆此前已经负责了好几年与金国人的海上之盟谈判护航。
    如赵良嗣等大宋使者,此前去金国都是靠呼延庆的登州水军护航运送的,才能顺利抵达辽东半岛。
    只是呼延庆的实力还是不太够,朝廷原先对海船水军的投入力度也不大,所以仅靠呼延庆一家之力,还干不过高丽国的海船水军,导致高丽国此前还能略微阻挠大宋联金击辽的谈判。
    这也没什么丢人的,毕竟呼延庆只有一个登州的资源。
    就好比后世如果只拿一个威海市的造船业去单扛韩国,同样也是扛不过的。但如果能调集整个山东省的造船资源,韩国就不足为惧了。
    张叔夜略一思忖,也觉得这两个要求很合理,而且看得出来赵子称心不贪,并没有额外多要。济南府的军队他只要马军配合他,登州的军队也只要水军配合他,都是用在刀刃上的。
    张叔夜捋了一下部署后,就点头答应:“这两点都可以答应,那你多久可以发起进攻?还有,登州呼延庆若是调到了济南府沿海,堵住沿渤海岸北上水路,那登州来路方向若是出现破绽,又当如何应对?
    如果宋江陆战不利后,驾着海船不往北逃窜而是往东逃窜呢?”
    对于这个问题,赵子称几乎想都不用想就应声而答:“往东他能逃到哪里去?宋江这种草寇,他麾下的水军部曲,最多也就是在梁山泊里打渔的渔民。能够沿着海岸线航行海船就不错了,难道还有本事进入深海?
    他到时候真往东逃亡,那就是自陷死地,他敢在登州半岛尖端登陆,我军再回防堵死半岛来路,他迟早是个死。
    若是他直接登陆沙门岛,那更是找死,沙门岛上除了最穷凶极恶的死囚还有什么?当地的粮食连死囚们自己都不够吃,用不了几个月宋江就会全军饿死。”
    张叔夜:“那若是宋江过了沙门岛,继续冒险往北呢?到了辽东半岛尖端,又当如何?”
    赵子称笑了:“使君莫非忘了,辽东半岛尖端,如今已不是辽国的领土,而是金国的领土。我大宋与金国,如今算是谈了海上之盟、夹攻辽国的。
    虽然我大宋和金国其实也各有自己的打算,但宋江这种草寇,是不可能知道这种消息的,他也不敢去金国,怕被金国作为筹码送回我大宋,到时候只会死得更惨,有了叛国投胡的罪名,就一点活命可能性都不存在了。
    何况真要是发现了宋江有坐船往东逃窜的趋势,我必会第一时间率领莱州水军和登州水军从济南沿岸直插沙门岛。
    宋江的水军要贴着海岸线行驶,航线曲折漫长,我军却可以直插沙门岛,不但路程近,我军的船也更好,更适合海上航行,一定能赶在宋江之前,拦截住沙门岛再往北前往金国的航道。到时候就等着宋江在沙门岛上饿死好了。”
    张叔夜也是一时没想仔细,所以赵子称一提他就立刻醒悟了,最后这种可能性确实不用担心。
    “既然如此,我就全答应了你这三点要求:把济南马军指挥使关胜、登州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都划归你调度。同时,以京东东路安抚使名义,在济南府广招河北流亡来的青壮,扩为义勇。
    但是,老夫做到了这三点后,你也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对宋江发起进攻,这点部署时间够了么?可愿立军令状?”
    赵子称:“只要使君答应我这三点,一个月之内,我必越境进入青州对宋江发起进攻,但何时能攻下,就不能保证了。也请使君暂且宽心。眼下秋粮还未入库,宋江在青州肯定也是舍不得立刻走的。
    只要我们还没发起进攻,宋江一定会等到搜刮好青州的秋粮,然后再另做打算,这些流寇素来没有远志。”
    张叔夜:“好!那就这么一言为定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朕才是宋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朕才是宋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