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我住不住这里不重要,赵构不住这里很重要
    “穿黄袍的是方腊!”
    “不可跑了方腊!”
    随着官军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方腊的军队最终彻底溃散,各自逃亡,被打得漫山遍野都是。
    赵子称让众将各自追击,如跑马圈地一般,将溃兵割裂成一团团一块块,俘获迫降极多。数以千计的叛军士兵被分割后,成建制地跪地投降,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
    只恨赵子称的兵力实在太少,开战前最多也就万人,经过连番血战,也必有死伤,还有大量士卒气力不济,难以持续奔驰追击扩大战果。
    而方腊军带到杭州战场的总兵力,此前足有近十万之众(海宁大战动用了七八万人,但当时还有一部分留守杭州城外的围城大营,所以方腊军在杭州战区的战前总兵力是超过十万的)
    哪怕算上血战猛攻杭州城的折损,今日带到清河堰战场的总人数,依然在七万以上。
    赵子称再是血战猛攻,最后方腊军崩盘时,依然有五六万人一哄而散。赵子称尽力追杀抓俘虏,依然分身乏术,逃掉了一半以上。
    最终统计战果,杀伤、俘、降总计四万余人,逃散约有三万。
    战果的四万人里,直接杀死和重伤的敌人,加起来也就万人左右,还有三万都是被抓的,活捉和投降的占到了绝对大头。这也很符合古代对叛军作战的常态。
    那些临时起兵几个月的叛军,意志都不是很坚定。除非是被洗了脑的摩尼教徒会死战不退,大多被杀。其他被裹挟的、无信仰加持的普通叛兵,基本上是一看大势已去被包围,就果断投了。
    可惜的是,方腊本人终究没能在此战中被抓获,他身边武艺高强的部将还有不少,方腊自己也颇有武艺,兵败之时想要突围还是很容易的。
    赵子称再神,也做不到野战一打七完胜对手后还确保抓住敌人主帅,那已经不是人力可为的了。
    好在敌人虽然逃散了不少,但逃出去的士兵也并非都能被方腊收拢的。很多往其他各个方向乱逃的溃兵,估计都会试图藏起来,等风头过后隐匿回乡当良民。
    方腊能收拢一部分败兵归建就算不错了,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
    另一个好消息则是,由于方腊败退得太惨逃得太快,所以除了少数心腹部曲随身携带的金银以外,以及一部分随军携行的口粮。
    方腊军在杭州城里洗劫所得的其他财物,大多没来得及转移带走,被赵子称直接缴获了。
    缴获的财物里,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就是各种绸缎布匹。
    杭州作为鱼米之乡、江南富饶之地的代表,纺织业极度发达,又有市舶司。
    方腊洗劫了整座杭州城,被他抢劫后又被赵子称缴获归案的丝绸绢帛,竟多达上百万匹!着实肥得流油。
    最终看到这个数字时,赵子称都是被震惊得瞠目结舌。
    一座拥有市舶司的两浙路首富城市,竟能搜出那么多丝绸么?自己还是低估了两宋时期杭州城的民富程度。
    到底是当年十国故都中、唯一一座没有经过战乱而被宋朝和平接收的城市,也难怪后来赵构南逃要到这里定为临时行在了。
    也难怪历史上方腊装了那么久的“仁义爱民、不胡乱劫杀无辜”,而进了杭州城后就突然跟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讲任何纲领,开始无差别掠夺屠戮。
    因为他哪怕演一辈子“吊民伐罪、为民请命”,也不可能有机会抢到更富的城市了,还不如演到此为止。
    除了丝绸绢帛,剩下的大宗财物主要就是铜钱、粮食,当然也有茶叶丝绸等物。
    黄金珠宝倒是不多,主要那些东西价值密度太高,方腊军溃兵可以随身带走。只能从俘虏和降兵身上搜出来少量的贵金属和首饰充公,逃走那三万人身上的就追不回来了。
    所有的被缴获财物,等于只是在方腊手上过桥了不足72小时,然后就洗白转移到了赵子称手上。
    “这些东西,要不要还给杭州百姓呢?算了,粮食部分,除了重新归入府库算作驻军军粮的部分以外,其他还是用来施粥赈灾,确保幸存的杭州百姓能活过这个冬天和来年春荒。
    金银丝绸之类硬通货,和茶叶瓷器这些大宗商品,再另行处置。铜钱也可以分散一部分以安民。”
    赵子称还是比较仁慈的,他知道被方腊这么一杀掠抢劫,杭州百姓本来都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所以粮食和铜钱该还还是要还。
    杭州的人口,被方腊一阵屠戮,至少也折损了十万户,未必都是被杀光的,也有逃散后成为隐户的,但官府的账面人口减少十万户是肯定有的。
    剩下这些活人,其实只要稍微给几十万石粮食,就能挨过这一年。
    其余将领对他的这个安排也完全没有质疑,大致打扫了一下战场后,就按要求分门别类处置缴获。
    所有人都对他心服口服,完全不敢藏私战利品,只等赵子称分配。
    经过这些天的鏖战,这些武将已经打心底里彻底被他折服。人家是太学生出身,又是文官,又是宗室,又能跟武人打成一片、能懂武人的需求,这样的人不做主谁做主?
    大致分完铜钱和粮食后,刘光世、韩世忠又请示他绸缎金银该如何分配。
    赵子称想了想,私下对几个高层心腹商量:“分出一两成上报,我是说到时候交还给杭州城内幸存的两浙路官员,让他们上奏朝廷。童太尉和其他人要不要插手分润一些,就由两浙路的官员们去操心了。
    反正他们拿了我们那一两成,就得为我们作证,证明我们把缴获全还给地方了。
    剩下的,再拿出一两成,给有功将士们赏赐,再拿出一两成,将来用于杭州城和周边遭了兵祸的地方赈灾重建。不过这钱具体怎么,就要我们拿主意了,不能让两浙路地方官卖这个人情。
    最后剩下的,大约占总数一半,我自会另想办法处置——我也不瞒几位,咱不是贪得无厌之辈,我等打了这一仗,必然会被朝廷忌惮。朝廷对我们是既要重用,又要提防。
    如今天下乱贼四起,山东河北之乱尚未平定,辽金又多事,这些钱粮留着,也是将来给将士们发赏、整顿部曲填补空饷缺员用的,还可以添补一些兵甲武备,总之不是为了我自己。”
    赵子称也不想解释得太细,总之告诉大伙,这钱他会用于军事,也算是特殊时期的私房钱。大宋的武备如何、层层克扣,诸将也都是非常清楚的。
    赵子称也明说了,以后有机会继续合作、继续跟着他混的,那么这些战利品肯定能到他们头上。但如果朝廷非要拆散了调走,那也是没办法的,并非他赵子称可以左右。
    比如刘光世、韩世忠等人,跟赵子称的合作肯定是暂时的。他们跟着混了这一波,也能升官发财,但皇帝和童贯绝对不会让刘光世韩世忠隶属于赵子称。
    他们只能是在心里暗暗感激认主,等将来再有合适的机会,才能再和赵子称合作。
    “无论赵通判如何处置这些财物,我等心服口服!能拿出总数的一两成分赏将士,已经算慷慨了,毕竟这些东西原本都是杭州府库和百姓的,肯定要还回去很多给朝廷和百姓。”
    刘光世率先表态,韩世忠也就跟着“俺也一样”。
    赵子称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由一部分武将继续打扫战场,他则带了少数从骑,策马南下,准备进杭州城。
    ……
    今日与方腊的大战,打了大约半个上午,但后续抓俘虏打扫战场,乱哄哄闹腾了好几个时辰。
    赵子称策马来到武林门外时,已经是临近傍晚。
    杭州城的外城,居然仍然是空门大开的状态,官军并没有敢离开内城过来接管,外城内的方腊军余孽也没完全跑光。
    赵子称进城时,居然还能看到少量跑散的方腊军溃兵在城内继续抢劫搜刮,寻找财物。要钱不要命的人还真是任何时候都会有。
    赵子称也只好小心翼翼地搜索前进。
    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杭州城都拿回来了,要是巷战翻车被乱兵冷箭暗算,那就太不值当了。
    直到天色全黑,赵子称才来到内外城之间的南门凤山门。
    凤山门,顾名思义便是面朝城南凤凰山的城门。凤凰山上,自五代吴越国时便有宫殿,后来赵构南迁,也把皇宫造在凤凰山上,所以此地便是杭州内城的所在。
    四十年前苏轼知杭州时,便有一首《江城子》单赞此处景致: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赵子称来到城门口时,内心也有一股莫名的期待。他知道,如果自己什么都不干,再过六年,就轮到赵构穿过此门、在后面山上的宫殿里坐北朝南了。
    但既然他赵子称已经干了那么多事,断然是不能容许赵构坐上那个位置的。
    当然他将来未必会在杭州行在。对他来说,自己住不住这里不重要,没有赵构住这里很重要。
    赵子称凝神观望了好一会儿,终于收回神思,对着城头守军远远高喊表明身份。
    “苏州通判赵子称,率军来援杭州,已于今晨击溃方腊主力、斩俘五万。其部将厉天闰、郑魔王首级在此,还不快快开门迎接!”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朕才是宋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朕才是宋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