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威与德,阴谋阳谋
槐树院中,多了几张长案,几块坐垫。
海东来、成瞎子,以及郑回最信重的几个护卫,都还在这里等着。
夜空中月冷风寒,墙头上红影一闪。
楚天舒已经翻墙而下,走动间顺手扯掉身上的斗篷,抖成一团,丢在长案上。
“看来事成了。”
成瞎子说道,“你刚才那一嗓子,可真是嘹亮,在这儿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楚天舒拿起茶壶灌了两口。
“但,我还真不太习惯用那么大音量说话。”
他生在江淮,不像山区的人自小有机会唱山歌,远远喊话练嗓子,虽然练拳之后,心肺力量强大,可以发出很高的声音。
但那种往往是吼声,啸声,是比较单调的声音。
那次在岛上诱骗朱横,喊话那么久,也是多亏了手上的大喇叭。
倘若不靠工具,要在保持那么高音量的同时,还字字清晰,确实不太习惯。
楚天舒清了清嗓子,回忆起刚才那样放声大喊的感觉,却又觉得有种别样的快乐。
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也练练这种技巧。
成瞎子微叹:“段家和宇文家的勾结,段忠这个人的阴谋诡计,都放在暗地里。”
“这回他要是迎战,倒生出几分代表南诏武学,迎战大唐武学的意思。”
“只怕还要有不少人视他为英雄,也因此更仇视海东来。”
入夜之后,海东来没有再打伞。
他还换了一身衣服,深红长袍,黑色腰带。
虽然也是红色,却跟原本那身红衣的鲜艳张扬,大有不同。
当他以这样的装扮,坐在长案后面摆弄茶具,仿佛一个文士。
“天下仇视我的人本就够多了,再多一批也无妨。”
海东来说道,“楚郎中用我的名号行事,其中一个考量,也正是因为我的名声够差吧。”
楚天舒呵呵一笑,没有接话。
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名声差也有名声差的好处啊。
大唐内卫的名声,差到自家子民都害怕。
绝对不会有人,把海东来这个大唐内卫统领的作风,跟正常的唐人画等号。
就算段家那边,又想利用这次约战,煽动南诏内部的对立情绪,也煽不起来。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续渲染着“内卫不像人,个个像恶鬼”的名声。
这时候,你们突然说,内卫统领做的这些事,是在代表广大唐人的态度。
这谁能信呢?
郑管家忧心道:“这次要对付义王,对付他那些阴谋的盟友,约战之举,确实是个极好的办法。”
“但这生死约战,很有风险,纵然赢了,日后也大有隐患。”
“军中某些将领,本是摇摆不定,多少还视段忠为南诏将士中的大英雄,大前辈,段忠若在公然约战中败亡,只怕会激起他们同仇敌忾。”
楚天舒不以为意,走到海东来那边,等他把茶泡好,就拿了一杯。
看海东来那么娴熟的样子,就知道他茶艺很好。
自从茶圣陆羽扬名以来,茶道盛行,茶艺已经是一种享受。
海东来的生命,一半全用在斗争,一半就全在享受,自然也对茶艺,有点钻研。
楚天舒“咕咕”喝了两口,没品出来这茶,跟随便拿茶叶丢进烫水里泡的茶,有多大不同。
“击败段忠,一定会让他们同仇敌忾吗?”
楚天舒喝完之后,吐着热气说道,“我看更有可能,让他们畏威,然后怀德。”
只有先畏威,才能懂怀德。
若因为自身的仁德,考虑太多的话,别人很可能不会念你的好,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在小群体之间,还真有可能因为受德之人,本身品格也好,造成不必畏威,也能怀德的局面。
但在大唐和南诏这种庞大体量面前,指望品格,就是一个很可笑的事情了。
南诏这些年,施政方针的转变,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十年前那场大战,他们败了。
可当初失败的是异牟寻,而不是段忠。
那么这回,就让段忠也败一败。
“以你的计划,等到约战那天,肯定还是由你对上段忠。”
海东来的神色,有点遗憾,翻了一下自己的手腕,“我没有跟他交过手,但是当年,我刺杀南诏将领的时候,有几个是他徒弟。”
“剑法、掌指功夫都很不错。”
“他们的风格看似不同,但有着相连的脉络,全部拼凑起来,可能才近似段忠的模样。”
“这两天,我可以稍微演练演练,让你看看。”
海东来虽然还不能剧烈战斗,但如果只以略胜常人的体力,演练招数风格,也不算什么负担。
楚天舒点点头。
可惜啊,对面的盟友蹦出来的话,这边肯定也是大家一起想办法对付。
没办法保证所有的人头,都归自己。
不过,有段忠这个大头在,其他人多少也是因为楚天舒的举动而被牵扯现身。
这样的话,到手的气数,应该也不会少。
至少要够我穿越之余,还够我把有了兵魂的三七神剑带回去。
啧,以后带剑穿越的话,令牌是不是每次都要收我一笔?
什么时候,要是能把三七神剑练成无形无质之物,平时融在身上,那就好了。
楚天舒刚打完了一场,身心放松,脑中不禁幻想起来。
院外传来问候声。
“你们晚上果然全都不回自己房间,看来我这夜宵,是准备的很恰当了。”
文静娘子笑盈盈的,拎着两个食盒过来。
“厨房还有,我待会儿去拿。”
厨房里是有好几个帮厨的,不过槐树院这边,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郑府的护卫守在外面,除了文静娘子,不肯放太多人进来。
而且,刚才外面那一声特别响亮的约战,也把大家弄得有点心不在焉,各个想要张望。
莫大娘差点手滑,把蒸笼落在地上。
只有文静娘子依然沉稳,只忙自己的事。
第一个食盒,是递给了楚天舒。
“楚郎中提过的这种胡饼做法,我试了试,你且看看。”
楚天舒揭开一看,正是一盘黄脆油亮的芝麻烧饼。
这时的胡饼做法,虽然已经很多,但常见的,还是偏向后世的那种大面饼,或者类似羊肉馕饼的样子。
楚天舒爱吃黄桥烧饼,就提了提,想不到文静娘子还真能做出来。
“好!!”
楚天舒咬了一口,入口果然酥脆,内有千层似的,顿时喜笑颜开。
“好好好,等我那天打完架,我还要吃这个!”
咔嚓!
酥脆的断裂声,在义王府中响起。
段忠踩中了一个被焚毁大半的破灯笼。
竹篾做的灯笼骨架,残余部分也被烘得又干又脆。
听这个声音就知道,这个灯笼骨架,已经不堪一击。
就像今夜的义王府。
几个护卫头领,满脸羞惭的跟在段忠身边,不敢大声喘气。
他们能活下来,不是因为武艺特别好,而是因为他们带人值守的地方更远一些,没有碰到那个闯入者。
段忠没有呵斥任何人,静静的走进了中心大堂,看到里面桌椅尽毁,一片狼藉之间,躺着六七具尸体。
可以想象,他们是在包围某个人的时候,一瞬间就都被打飞了出去。
段忠脚下一踏,身影忽然拔起,穿过大堂的屋顶,仅一步飞掠,就踏到偏院的墙头。
偏院里有塌了半边的凉亭,点苍三老的尸体。
还有大量护卫,正站在段茹素的尸体旁边。
“是点苍三老,先在凉亭顶上迎战了海东来,他们很尽职。”
段忠终于开口,语气有些哀伤。
“只怪茹素,太蠢了。”
“即使他人在偏院之中,无法凭耳力,听出那个人投掷石狮,砸倒影壁,展现的是何等体力。”
“至少他该知道,点苍三老如果联手都拿不下那个人,他自己也不会是那人的对手。”
“不想着首先保全自己,却想着凑成四人合力。”
这不是勇猛,这是不知进退啊。
有的事情,确实不能退,不该退。
但你只是面对一场刺杀,你不退,不隐藏起来,还等着干什么呢?
段忠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
果然,段家的希望只能放在孙辈,乃至重孙辈了。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这次约战,我还必须赢。
海、东、来!
这人果然是太行踪飘忽了,长安那边给出了使节团的路线,都没能给出他的路线。
却不知他居然就在使节团之中。
应该就是他领着使节团,拼杀了吐蕃那些人。
他应该还受了伤。
否则,以他往日作风,就应该直接寻段忠本人,而不是只在王府杀一遭就走,立一个战约。
段忠睁开眼睛:“这也是故意给出时间,让我的盟友们,可以做出应对吧。”
约战的用意,段忠已经看透了。
但是段忠觉得,这个用意很好。
从来不只是段家需要那些人,那些人,也需要段家!
不管是淮西节度使,还是长安那个人,他们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他们想要办成的事,可能就只剩这一次机会。
大唐要收复失地,吐蕃要奋力对抗,他们都要趁这个机会成事。
南诏的变局,是必须要促成的。
“那就来吧,我已经付出了一个侄儿,你们也要拿出力量,帮我来报这公怨私仇。”
段忠望月,手里的念珠忽然蒙上一层冰霜。
不只是念珠冻结,连串着念珠的金线,都被冻得硬如金环。
但在下一刻,烈火又骤然笼罩了这圈金环,炭红的光芒,从每颗念珠上透出来。
冷热骤变,念珠还没有尽情燃烧,就都炸裂四散。
段忠的双手,从半掩的衣袖间彻底探出,迎着月光。
他的右手,每根手指上都有一个银白色的指环,犹如精钢打造,套在靠近指根的位置。
而他左手的食指上,也有一个指环。
六个指环平时黯淡,几乎被他手指肤色、衣袖阴影所掩,半点也不惹人注目。
此时这些指环的皎然之态,却正与月光相衬。
仿佛任何一个指环里,都具有兵魂的那种灵动气息。
(本章完)
槐树院中,多了几张长案,几块坐垫。
海东来、成瞎子,以及郑回最信重的几个护卫,都还在这里等着。
夜空中月冷风寒,墙头上红影一闪。
楚天舒已经翻墙而下,走动间顺手扯掉身上的斗篷,抖成一团,丢在长案上。
“看来事成了。”
成瞎子说道,“你刚才那一嗓子,可真是嘹亮,在这儿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楚天舒拿起茶壶灌了两口。
“但,我还真不太习惯用那么大音量说话。”
他生在江淮,不像山区的人自小有机会唱山歌,远远喊话练嗓子,虽然练拳之后,心肺力量强大,可以发出很高的声音。
但那种往往是吼声,啸声,是比较单调的声音。
那次在岛上诱骗朱横,喊话那么久,也是多亏了手上的大喇叭。
倘若不靠工具,要在保持那么高音量的同时,还字字清晰,确实不太习惯。
楚天舒清了清嗓子,回忆起刚才那样放声大喊的感觉,却又觉得有种别样的快乐。
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也练练这种技巧。
成瞎子微叹:“段家和宇文家的勾结,段忠这个人的阴谋诡计,都放在暗地里。”
“这回他要是迎战,倒生出几分代表南诏武学,迎战大唐武学的意思。”
“只怕还要有不少人视他为英雄,也因此更仇视海东来。”
入夜之后,海东来没有再打伞。
他还换了一身衣服,深红长袍,黑色腰带。
虽然也是红色,却跟原本那身红衣的鲜艳张扬,大有不同。
当他以这样的装扮,坐在长案后面摆弄茶具,仿佛一个文士。
“天下仇视我的人本就够多了,再多一批也无妨。”
海东来说道,“楚郎中用我的名号行事,其中一个考量,也正是因为我的名声够差吧。”
楚天舒呵呵一笑,没有接话。
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名声差也有名声差的好处啊。
大唐内卫的名声,差到自家子民都害怕。
绝对不会有人,把海东来这个大唐内卫统领的作风,跟正常的唐人画等号。
就算段家那边,又想利用这次约战,煽动南诏内部的对立情绪,也煽不起来。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续渲染着“内卫不像人,个个像恶鬼”的名声。
这时候,你们突然说,内卫统领做的这些事,是在代表广大唐人的态度。
这谁能信呢?
郑管家忧心道:“这次要对付义王,对付他那些阴谋的盟友,约战之举,确实是个极好的办法。”
“但这生死约战,很有风险,纵然赢了,日后也大有隐患。”
“军中某些将领,本是摇摆不定,多少还视段忠为南诏将士中的大英雄,大前辈,段忠若在公然约战中败亡,只怕会激起他们同仇敌忾。”
楚天舒不以为意,走到海东来那边,等他把茶泡好,就拿了一杯。
看海东来那么娴熟的样子,就知道他茶艺很好。
自从茶圣陆羽扬名以来,茶道盛行,茶艺已经是一种享受。
海东来的生命,一半全用在斗争,一半就全在享受,自然也对茶艺,有点钻研。
楚天舒“咕咕”喝了两口,没品出来这茶,跟随便拿茶叶丢进烫水里泡的茶,有多大不同。
“击败段忠,一定会让他们同仇敌忾吗?”
楚天舒喝完之后,吐着热气说道,“我看更有可能,让他们畏威,然后怀德。”
只有先畏威,才能懂怀德。
若因为自身的仁德,考虑太多的话,别人很可能不会念你的好,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在小群体之间,还真有可能因为受德之人,本身品格也好,造成不必畏威,也能怀德的局面。
但在大唐和南诏这种庞大体量面前,指望品格,就是一个很可笑的事情了。
南诏这些年,施政方针的转变,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十年前那场大战,他们败了。
可当初失败的是异牟寻,而不是段忠。
那么这回,就让段忠也败一败。
“以你的计划,等到约战那天,肯定还是由你对上段忠。”
海东来的神色,有点遗憾,翻了一下自己的手腕,“我没有跟他交过手,但是当年,我刺杀南诏将领的时候,有几个是他徒弟。”
“剑法、掌指功夫都很不错。”
“他们的风格看似不同,但有着相连的脉络,全部拼凑起来,可能才近似段忠的模样。”
“这两天,我可以稍微演练演练,让你看看。”
海东来虽然还不能剧烈战斗,但如果只以略胜常人的体力,演练招数风格,也不算什么负担。
楚天舒点点头。
可惜啊,对面的盟友蹦出来的话,这边肯定也是大家一起想办法对付。
没办法保证所有的人头,都归自己。
不过,有段忠这个大头在,其他人多少也是因为楚天舒的举动而被牵扯现身。
这样的话,到手的气数,应该也不会少。
至少要够我穿越之余,还够我把有了兵魂的三七神剑带回去。
啧,以后带剑穿越的话,令牌是不是每次都要收我一笔?
什么时候,要是能把三七神剑练成无形无质之物,平时融在身上,那就好了。
楚天舒刚打完了一场,身心放松,脑中不禁幻想起来。
院外传来问候声。
“你们晚上果然全都不回自己房间,看来我这夜宵,是准备的很恰当了。”
文静娘子笑盈盈的,拎着两个食盒过来。
“厨房还有,我待会儿去拿。”
厨房里是有好几个帮厨的,不过槐树院这边,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郑府的护卫守在外面,除了文静娘子,不肯放太多人进来。
而且,刚才外面那一声特别响亮的约战,也把大家弄得有点心不在焉,各个想要张望。
莫大娘差点手滑,把蒸笼落在地上。
只有文静娘子依然沉稳,只忙自己的事。
第一个食盒,是递给了楚天舒。
“楚郎中提过的这种胡饼做法,我试了试,你且看看。”
楚天舒揭开一看,正是一盘黄脆油亮的芝麻烧饼。
这时的胡饼做法,虽然已经很多,但常见的,还是偏向后世的那种大面饼,或者类似羊肉馕饼的样子。
楚天舒爱吃黄桥烧饼,就提了提,想不到文静娘子还真能做出来。
“好!!”
楚天舒咬了一口,入口果然酥脆,内有千层似的,顿时喜笑颜开。
“好好好,等我那天打完架,我还要吃这个!”
咔嚓!
酥脆的断裂声,在义王府中响起。
段忠踩中了一个被焚毁大半的破灯笼。
竹篾做的灯笼骨架,残余部分也被烘得又干又脆。
听这个声音就知道,这个灯笼骨架,已经不堪一击。
就像今夜的义王府。
几个护卫头领,满脸羞惭的跟在段忠身边,不敢大声喘气。
他们能活下来,不是因为武艺特别好,而是因为他们带人值守的地方更远一些,没有碰到那个闯入者。
段忠没有呵斥任何人,静静的走进了中心大堂,看到里面桌椅尽毁,一片狼藉之间,躺着六七具尸体。
可以想象,他们是在包围某个人的时候,一瞬间就都被打飞了出去。
段忠脚下一踏,身影忽然拔起,穿过大堂的屋顶,仅一步飞掠,就踏到偏院的墙头。
偏院里有塌了半边的凉亭,点苍三老的尸体。
还有大量护卫,正站在段茹素的尸体旁边。
“是点苍三老,先在凉亭顶上迎战了海东来,他们很尽职。”
段忠终于开口,语气有些哀伤。
“只怪茹素,太蠢了。”
“即使他人在偏院之中,无法凭耳力,听出那个人投掷石狮,砸倒影壁,展现的是何等体力。”
“至少他该知道,点苍三老如果联手都拿不下那个人,他自己也不会是那人的对手。”
“不想着首先保全自己,却想着凑成四人合力。”
这不是勇猛,这是不知进退啊。
有的事情,确实不能退,不该退。
但你只是面对一场刺杀,你不退,不隐藏起来,还等着干什么呢?
段忠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
果然,段家的希望只能放在孙辈,乃至重孙辈了。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这次约战,我还必须赢。
海、东、来!
这人果然是太行踪飘忽了,长安那边给出了使节团的路线,都没能给出他的路线。
却不知他居然就在使节团之中。
应该就是他领着使节团,拼杀了吐蕃那些人。
他应该还受了伤。
否则,以他往日作风,就应该直接寻段忠本人,而不是只在王府杀一遭就走,立一个战约。
段忠睁开眼睛:“这也是故意给出时间,让我的盟友们,可以做出应对吧。”
约战的用意,段忠已经看透了。
但是段忠觉得,这个用意很好。
从来不只是段家需要那些人,那些人,也需要段家!
不管是淮西节度使,还是长安那个人,他们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他们想要办成的事,可能就只剩这一次机会。
大唐要收复失地,吐蕃要奋力对抗,他们都要趁这个机会成事。
南诏的变局,是必须要促成的。
“那就来吧,我已经付出了一个侄儿,你们也要拿出力量,帮我来报这公怨私仇。”
段忠望月,手里的念珠忽然蒙上一层冰霜。
不只是念珠冻结,连串着念珠的金线,都被冻得硬如金环。
但在下一刻,烈火又骤然笼罩了这圈金环,炭红的光芒,从每颗念珠上透出来。
冷热骤变,念珠还没有尽情燃烧,就都炸裂四散。
段忠的双手,从半掩的衣袖间彻底探出,迎着月光。
他的右手,每根手指上都有一个银白色的指环,犹如精钢打造,套在靠近指根的位置。
而他左手的食指上,也有一个指环。
六个指环平时黯淡,几乎被他手指肤色、衣袖阴影所掩,半点也不惹人注目。
此时这些指环的皎然之态,却正与月光相衬。
仿佛任何一个指环里,都具有兵魂的那种灵动气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