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内圣,外王
日头西斜。
楚天舒练功的大木桶,被搬到槐树院中,里面的药沙色如黄云。
几个护卫正搬来封装极严的酒坛。
南诏那些酒家酒楼里面,自酿的酒,度数基本都不高。
但是楚天舒到了郑府之后才知道,这些大官家里,竟然有浓度高到接近酒精的“玉华”烈酒。
之所以不是纯酒精,仅仅是因为,里面还加了一些药材。
据说,这是魏晋时期,那些方士们捣鼓出来的东西。
当时魏晋名门之中,放浪形骸,醉生梦死者众,以此为风流,备受推崇,还多有人嗜好五石散,重振雄风,飘飘欲仙,如饮琼浆。
然而五石散用多了,容易骨节燥热,忽寒忽冷,寝食不安,乃至浑身发痒生疮。
方士们想到五石散的妙用是“如饮琼浆”,就在酒上下功夫,弄出了所谓玉华酒。
这酒哪怕是掺水之后饮用,也很容易让人醺醺然忘忧,满目柔光,处处风景,心怀大畅。
筋骨强横、气力健旺的武人,喝寻常酒水,喝到肚子滚圆也不会醉,喝这种“玉华酒”,才算能体验到烈酒入喉的痛快,酩酊一醉。
不过,这东西在寻常民家来说,不易保存,因此民间并不盛行。
也只有高官家中,往往有不少收藏,用来招揽食客。
楚天舒要了这几坛,却不是用来喝的。
他让护卫们直接把酒倒进了沙桶里面。
三七神剑嗡然一响,挺直如铁,被他斜插在沙桶之中。
剑柄还在桶口边缘之外。
有护卫拿着火石火镰,对着桶中打出一串火星。
呼啦!!!
火光迅速蔓延,蹿起足有将近一尺高。
那上红下蓝的火焰,散发出来的热量,让护卫们匆匆避开。
楚天舒却还是站在木桶旁边。
这桶极厚实,又有铁箍,没有那么容易被烧坏。
他的手掌搭在剑柄上,手背的毛孔,手指的指缝,都在渗出血珠,顺着剑柄,倾斜向下。
血水遇到火焰,一时还未被蒸发。
那几条如线如蛇,蜿蜒而下的痕迹,像极了楚天舒这么多天在剑身上反复描绘的图案。
文静娘子看到有人搬酒,跟着过来瞧瞧,本来还有些可惜那烈酒倒入桶中,现在也被这一幕吸引了目光。
鲜血,烈火,酒气,黄沙,构成一幅奇异的场景。
成瞎子没睁眼,却像是看见了一样,低声道:“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有人这么养炼兵魂的……”
血炼兵法,养出的兵魂属阴,而武人血气属阳。
所以,在兵魂将成未成、最为敏感的时候,武人反而不能过多描绘、观想鲜血图案。
楚天舒当初在乱葬岗修炼的时候,还能练一个时辰。
到了槐树院,初时,他每日能血炼两个多时辰,每次等血迹彻底消失之后,就再抹一遍。
但自从他感受到了兵魂将成的苗头,三七神剑,时不时有几分铮然之意。
每天血炼的时间,就缩短到了半个时辰,甚至,逐步的缩短到两刻钟。
这个关口,正是最需要小心翼翼,周密谨慎的。
却不知怎么,今天他又用起了这么粗暴的手段。
血水图案,在火光中很快就消失,也不知是被火焰蒸发掉,还是被剑身吸收掉了。
楚天舒的手背手指间,就又一次泛起血珠,汇聚成猩红的血液,流淌下去。
海东来也在旁边看着,手上撑了一把黑色大伞。
郑回听说他要避光,选来的这伞,本是纯黑。
但是交到海东来手上,被他把自身那一点兵魂转移进去。
伞顶部分,就似有一小朵红云泛开,色泽转变,悠悠透红。
想必,等他的兵魂恢复到全盛之时,这把黑伞也要变成红伞了。
“那桶是他每天练功所用吗?”
海东来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桶中药沙,该残留了不少阳气,又被烈酒火焰一激……莫非是要以阳气点化阴气吗?”
太阴少阳之论,古已有之。
炼一点少阳之质,激荡大片阴气,即古人云,激浊扬清,使兵魂更快成型的想法,海东来也在大唐武库中翻到过。
但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人能落实。
因为,这只能在兵魂将成未成的时候尝试,稍有不慎,就把自己从前的苦功都白费了。
就算真有哪个人狠下心,反复尝试,凭他一辈子时间,也尝试不了几次。
而且培养兵魂,又是很私人的事情。
位高权重者,倘若想强行命令一批人做这样的尝试,其心不甘情不愿,测出的结果,亦必全败。
对于那些早就练出兵魂的人来说,这个法门,也没有用处,与其琢磨这个,不如去悟招。
海东来没想到,这次南诏之行,居然还真看到,有人在使用这种法门。
呼啦啦啦啦!!
火焰开始把木桶内壁也点燃,发出细微“哔剥”声响。
焰气蒸腾的风声,越来越明显,人的目光看到那里,只觉一片扭曲。
楚天舒那额前鬓角的几缕发丝,也微微卷曲起来。
他只专注看着自己的剑,看着手背上汇聚流淌的鲜血。
槐树的影子,不知何时变得清晰起来。
按理说,就算日照大树,树影正好投在这个方向。
因火光炽盛,把这片范围照亮,也会看不出有阴影的存在。
之前就是这样的。
可是现在,枝杈撑张的槐树影子,分明投在了这片木桶药沙上。
楚天舒的手背,也落下槐树枝的阴影。
血为祭,阳为引,阴气愈张!
灵妙的气机,被牵引而来。
宛如蚕丝的晶白光气,如梦如幻,从遍地石砖上升起,投向火光,没入剑身。
呛!!!
三七神剑忽而一振,破开了沉厚的药砂。
黄沙迸溅,如浪如柱,霎时间产生的风压,使酒精火光全灭,整个院落都为之一暗。
只有那把剑,莹亮白灿,绕着楚天舒游走。
矫矫灵动,似柔似刚。
剑身绕着楚天舒整条右臂,盘旋而上,擦过脊背,到了左臂之上。
剑吟微涨,陡然从左臂探到腰间,在他腰间环成一圈,收紧如腰带。
剑柄最后,正好停在他腰腹前方。
楚天舒摸着这把剑,感受到了深深的亲切。
血脉相连,仿佛这把剑,是自己遗落在外二十多年的一个感官。
指腹摩挲之际,楚天舒油然而生一种明悟,了解到自己的兵魂之力,有怎样的效果。
不像“空鼓飞天”那样精巧,甚至也不如“雪河崩”的奇妙。
兵魂向内,让楚天舒能够看见自己体内的情况。
不是以前那种,靠练拳带来的敏锐感受能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看见”。
楚天舒抬起左手,就能够看到自己皮下的组织,能看到肌肉的纤维。
而且,能够通过对兵魂的感应,来调节自己观看的深度。
可以只看到皮下组织,细小血管,也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骨头。
兵魂向外,可以增长楚天舒全身的强韧程度,提高抗击打的能力。
虽是非常质朴的能力,楚天舒却会心一笑,十分喜爱,脑海中已经闪过许多粗略的运用方针。
“我这兵魂之力就叫……”
楚天舒想了想,笑道,“内圣外王。”
从前他把剑缠在手臂上,若有变故,直接用手上剑身格挡,更加方便。
现在他的兵魂之力,是对全身的调控,那么要使兵魂之力,最快贯彻全身每一处,平时将剑缠在腰间,就是最好的选择。
海东来望着他,开口道:“你的计划,想隐藏自己的进展,还要利用内卫的名声,达成许多用意。”
“但你兵魂初成,助益有限,你我兵魂效果,又并不相似,你要怎么仿造成是我在下手的样子?”
楚天舒笑着说道:“我看过你杀的那些人,那些粗暴的伤势,不难办到吧。”
“不。”
海东来说道,“你们去的时候应该比较晚,那些尸体已经凉了,但我杀的人,刚死的那段时间,身体会比平时更热。”
“我的兵魂,名叫鼎沸,可以令人体内部分鲜血急剧加热,死尸通体发红。”
“南诏也有不少人,知道我下手的这个特征,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查看到尸体,你要做到这一点才行。”
楚天舒思索片刻,点头道:“行,我也有想法了。”
护卫帮他捧来了一件红袍,一条大红色的斗篷。
楚天舒穿上红袍,接过斗篷,披在身上,看夕阳渐落,戴上了斗篷的帽子。
“是时候了。”
(本章完)
日头西斜。
楚天舒练功的大木桶,被搬到槐树院中,里面的药沙色如黄云。
几个护卫正搬来封装极严的酒坛。
南诏那些酒家酒楼里面,自酿的酒,度数基本都不高。
但是楚天舒到了郑府之后才知道,这些大官家里,竟然有浓度高到接近酒精的“玉华”烈酒。
之所以不是纯酒精,仅仅是因为,里面还加了一些药材。
据说,这是魏晋时期,那些方士们捣鼓出来的东西。
当时魏晋名门之中,放浪形骸,醉生梦死者众,以此为风流,备受推崇,还多有人嗜好五石散,重振雄风,飘飘欲仙,如饮琼浆。
然而五石散用多了,容易骨节燥热,忽寒忽冷,寝食不安,乃至浑身发痒生疮。
方士们想到五石散的妙用是“如饮琼浆”,就在酒上下功夫,弄出了所谓玉华酒。
这酒哪怕是掺水之后饮用,也很容易让人醺醺然忘忧,满目柔光,处处风景,心怀大畅。
筋骨强横、气力健旺的武人,喝寻常酒水,喝到肚子滚圆也不会醉,喝这种“玉华酒”,才算能体验到烈酒入喉的痛快,酩酊一醉。
不过,这东西在寻常民家来说,不易保存,因此民间并不盛行。
也只有高官家中,往往有不少收藏,用来招揽食客。
楚天舒要了这几坛,却不是用来喝的。
他让护卫们直接把酒倒进了沙桶里面。
三七神剑嗡然一响,挺直如铁,被他斜插在沙桶之中。
剑柄还在桶口边缘之外。
有护卫拿着火石火镰,对着桶中打出一串火星。
呼啦!!!
火光迅速蔓延,蹿起足有将近一尺高。
那上红下蓝的火焰,散发出来的热量,让护卫们匆匆避开。
楚天舒却还是站在木桶旁边。
这桶极厚实,又有铁箍,没有那么容易被烧坏。
他的手掌搭在剑柄上,手背的毛孔,手指的指缝,都在渗出血珠,顺着剑柄,倾斜向下。
血水遇到火焰,一时还未被蒸发。
那几条如线如蛇,蜿蜒而下的痕迹,像极了楚天舒这么多天在剑身上反复描绘的图案。
文静娘子看到有人搬酒,跟着过来瞧瞧,本来还有些可惜那烈酒倒入桶中,现在也被这一幕吸引了目光。
鲜血,烈火,酒气,黄沙,构成一幅奇异的场景。
成瞎子没睁眼,却像是看见了一样,低声道:“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有人这么养炼兵魂的……”
血炼兵法,养出的兵魂属阴,而武人血气属阳。
所以,在兵魂将成未成、最为敏感的时候,武人反而不能过多描绘、观想鲜血图案。
楚天舒当初在乱葬岗修炼的时候,还能练一个时辰。
到了槐树院,初时,他每日能血炼两个多时辰,每次等血迹彻底消失之后,就再抹一遍。
但自从他感受到了兵魂将成的苗头,三七神剑,时不时有几分铮然之意。
每天血炼的时间,就缩短到了半个时辰,甚至,逐步的缩短到两刻钟。
这个关口,正是最需要小心翼翼,周密谨慎的。
却不知怎么,今天他又用起了这么粗暴的手段。
血水图案,在火光中很快就消失,也不知是被火焰蒸发掉,还是被剑身吸收掉了。
楚天舒的手背手指间,就又一次泛起血珠,汇聚成猩红的血液,流淌下去。
海东来也在旁边看着,手上撑了一把黑色大伞。
郑回听说他要避光,选来的这伞,本是纯黑。
但是交到海东来手上,被他把自身那一点兵魂转移进去。
伞顶部分,就似有一小朵红云泛开,色泽转变,悠悠透红。
想必,等他的兵魂恢复到全盛之时,这把黑伞也要变成红伞了。
“那桶是他每天练功所用吗?”
海东来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桶中药沙,该残留了不少阳气,又被烈酒火焰一激……莫非是要以阳气点化阴气吗?”
太阴少阳之论,古已有之。
炼一点少阳之质,激荡大片阴气,即古人云,激浊扬清,使兵魂更快成型的想法,海东来也在大唐武库中翻到过。
但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人能落实。
因为,这只能在兵魂将成未成的时候尝试,稍有不慎,就把自己从前的苦功都白费了。
就算真有哪个人狠下心,反复尝试,凭他一辈子时间,也尝试不了几次。
而且培养兵魂,又是很私人的事情。
位高权重者,倘若想强行命令一批人做这样的尝试,其心不甘情不愿,测出的结果,亦必全败。
对于那些早就练出兵魂的人来说,这个法门,也没有用处,与其琢磨这个,不如去悟招。
海东来没想到,这次南诏之行,居然还真看到,有人在使用这种法门。
呼啦啦啦啦!!
火焰开始把木桶内壁也点燃,发出细微“哔剥”声响。
焰气蒸腾的风声,越来越明显,人的目光看到那里,只觉一片扭曲。
楚天舒那额前鬓角的几缕发丝,也微微卷曲起来。
他只专注看着自己的剑,看着手背上汇聚流淌的鲜血。
槐树的影子,不知何时变得清晰起来。
按理说,就算日照大树,树影正好投在这个方向。
因火光炽盛,把这片范围照亮,也会看不出有阴影的存在。
之前就是这样的。
可是现在,枝杈撑张的槐树影子,分明投在了这片木桶药沙上。
楚天舒的手背,也落下槐树枝的阴影。
血为祭,阳为引,阴气愈张!
灵妙的气机,被牵引而来。
宛如蚕丝的晶白光气,如梦如幻,从遍地石砖上升起,投向火光,没入剑身。
呛!!!
三七神剑忽而一振,破开了沉厚的药砂。
黄沙迸溅,如浪如柱,霎时间产生的风压,使酒精火光全灭,整个院落都为之一暗。
只有那把剑,莹亮白灿,绕着楚天舒游走。
矫矫灵动,似柔似刚。
剑身绕着楚天舒整条右臂,盘旋而上,擦过脊背,到了左臂之上。
剑吟微涨,陡然从左臂探到腰间,在他腰间环成一圈,收紧如腰带。
剑柄最后,正好停在他腰腹前方。
楚天舒摸着这把剑,感受到了深深的亲切。
血脉相连,仿佛这把剑,是自己遗落在外二十多年的一个感官。
指腹摩挲之际,楚天舒油然而生一种明悟,了解到自己的兵魂之力,有怎样的效果。
不像“空鼓飞天”那样精巧,甚至也不如“雪河崩”的奇妙。
兵魂向内,让楚天舒能够看见自己体内的情况。
不是以前那种,靠练拳带来的敏锐感受能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看见”。
楚天舒抬起左手,就能够看到自己皮下的组织,能看到肌肉的纤维。
而且,能够通过对兵魂的感应,来调节自己观看的深度。
可以只看到皮下组织,细小血管,也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骨头。
兵魂向外,可以增长楚天舒全身的强韧程度,提高抗击打的能力。
虽是非常质朴的能力,楚天舒却会心一笑,十分喜爱,脑海中已经闪过许多粗略的运用方针。
“我这兵魂之力就叫……”
楚天舒想了想,笑道,“内圣外王。”
从前他把剑缠在手臂上,若有变故,直接用手上剑身格挡,更加方便。
现在他的兵魂之力,是对全身的调控,那么要使兵魂之力,最快贯彻全身每一处,平时将剑缠在腰间,就是最好的选择。
海东来望着他,开口道:“你的计划,想隐藏自己的进展,还要利用内卫的名声,达成许多用意。”
“但你兵魂初成,助益有限,你我兵魂效果,又并不相似,你要怎么仿造成是我在下手的样子?”
楚天舒笑着说道:“我看过你杀的那些人,那些粗暴的伤势,不难办到吧。”
“不。”
海东来说道,“你们去的时候应该比较晚,那些尸体已经凉了,但我杀的人,刚死的那段时间,身体会比平时更热。”
“我的兵魂,名叫鼎沸,可以令人体内部分鲜血急剧加热,死尸通体发红。”
“南诏也有不少人,知道我下手的这个特征,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查看到尸体,你要做到这一点才行。”
楚天舒思索片刻,点头道:“行,我也有想法了。”
护卫帮他捧来了一件红袍,一条大红色的斗篷。
楚天舒穿上红袍,接过斗篷,披在身上,看夕阳渐落,戴上了斗篷的帽子。
“是时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