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御书房,君臣对议
第689章 御书房,君臣对议
烛火摇曳,映照在朱元璋刚毅的面容上。他手中捏着一份密报,指节微微泛白。
“父皇,倭寇猖獗,若不及时剿灭,恐怕沿海百姓永无宁日。”朱棣站在一旁,声音低沉而坚定。
朱元璋缓缓抬头,目光如刀锋般锐利。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倭寇劫掠银矿,杀我子民,此事绝不能善罢甘休。”
朱棣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儿臣请求亲自领兵,剿灭倭寇!”
朱元璋凝视着朱棣,似乎在衡量他的决心。良久,他缓缓点头:“好,朕准你出征。但有一点——”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凌厉,“无论战况如何,你都必须保持冷静,不可被愤怒冲昏头脑。”
朱棣深深一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元璋站起身,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沉声道:“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剿灭倭寇,更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大明,不容侵犯!”
殿内灯火通明,文武百官齐聚。朱元璋高坐龙椅,朱棣立于身侧,神情肃穆。
“诸位爱卿。”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今日召集诸位,是有要事相商。”
群臣纷纷屏息凝神,静待下文。
朱棣上前一步,朗声道:“东南沿海银矿遭倭寇劫掠,百姓死伤惨重!倭寇猖狂至此,若不剿灭,大明颜面何存?”
话音一落,殿内瞬间沸腾。
“倭寇竟敢如此嚣张?!”
“陛下,臣请战!”
“末将愿率军出征,誓灭倭寇!”
武将们纷纷请命,眼中燃烧着战意。文臣们虽未直接表态,但脸上也浮现出愤慨之色。
朱元璋目光扫过众人,缓缓抬手,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朕已决定,由燕王朱棣统兵出征,剿灭倭寇!”
群臣齐声应和:“陛下圣明!”
朱棣抱拳行礼,沉声道:“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托!”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看向众臣:“此次出征,需调集精锐水师,务必一击必杀,绝不给倭寇喘息之机!”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沿海水师已整备完毕,随时可战!”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好!三日后,大军开拔!”
战鼓擂动,旌旗猎猎。朱棣身着戎装,立于点将台上,目光如炬。
台下,数万精锐将士整齐列阵,刀枪如林,气势如虹。
“将士们!”朱棣的声音铿锵有力,“倭寇劫我银矿,杀我百姓,今日,我大明铁骑,必将踏平贼寇!”
“杀!杀!杀!”三军怒吼,声震云霄。
朱棣拔出佩剑,直指东南:“出征!”
大军浩浩荡荡开拔,战船扬帆,直指倭寇盘踞的海岛。
夜色深沉,海风呼啸。朱棣立于旗舰甲板,凝视着远处的海岛。
殿下,前方就是倭寇的老巢。”副将低声禀报。
朱棣嘴角微扬,眼中寒光闪烁:“传令下去,全军隐蔽,待子时突袭!”
“是!”
战船悄然靠近,海浪拍打着船舷,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血战。
子时一到,朱棣猛然挥手:“放箭!”
刹那间,漫天火箭划破夜空,如流星般坠入倭寇营地。
“敌袭!敌袭!”倭寇惊慌失措,营地瞬间陷入火海。
朱棣拔剑高呼:“杀!”
明军战船如离弦之箭,直冲敌营。刀光剑影间,倭寇节节败退。
朱棣亲自率军冲杀,剑锋所向,无人能挡。
“大明万胜!”
喊杀声震天动地,倭寇溃不成军。
朝阳初升,海面染上一层金色。朱棣站在船头,望着被焚毁的倭寇营地,神情冷峻。
“殿下,此战大捷!倭寇首领已被斩杀,余孽尽数剿灭!”副将兴奋地禀报。
朱棣微微点头:“传令下去,班师回朝!”
战船扬帆,迎着朝阳返航。此战之后,倭寇再不敢轻易犯境,大明海疆,终得安宁。
朱元璋站在大殿之上,看着凯旋而归的朱棣,眼中满是欣慰。
“儿臣不负父皇所托,倭寇已灭!”朱棣单膝跪地,抱拳复命。
朱元璋大笑:“好!不愧是我大明的燕王!”
群臣齐声恭贺:“陛下圣明!燕王威武!”
朱元璋走下龙椅,亲自扶起朱棣,低声道:“此次出征,你做得很好。”
朱棣目光坚定:“儿臣只是尽本分。”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大明有你,朕心甚慰!”
殿外,朝阳灿烂,映照着这座巍峨的皇城。大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烛火摇曳,映照在朱元璋凝重的面容上。他指尖轻叩桌案,目光落在摊开的地图上——那是一片绵延起伏的山脉,被朱砂笔圈出的隘口正是倭寇藏匿之处。
“林澈虽勇,但此次任务非同小可。”朱元璋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山林作战,需得老将坐镇。”
侍立一旁的兵部尚书刘基微微躬身:“陛下是属意……宣德将军孙达?”
“正是。”朱元璋抬眸,眼中精光闪烁,“孙达曾率军平定西南蛮族叛乱,对山地战了如指掌。有他协助,此战方能万无一失。”
刘基略一沉吟:“可孙将军如今驻守北疆,若贸然调离,恐边防有失……”
“北疆暂无异动。”朱元璋一摆手,“传朕口谕,命孙达即刻返京,三日内必须赶到!”
“臣遵旨!”
烈日当空,旌旗猎猎。林澈一身轻甲,正与亲兵演练刀法。他招式凌厉,刀锋过处,草靶应声而断,引得周围士兵阵阵喝彩。
忽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林澈收刀回望,只见一骑绝尘而来,马背上的传令官高呼:“林将军!陛下急召!”
林澈眉头一皱,随手将长刀抛给亲兵:“备马!”
林澈单膝跪地,听完朱元璋的部署后,脸色微变:“陛下要让孙达与我同去?”
朱元璋目光如炬:“怎么,你不愿?”
“末将不敢!”林澈连忙抱拳,“只是孙将军威名赫赫,末将担心……自己资历尚浅,难以配合。”
朱元璋轻笑一声,起身走到林澈面前:“林澈,你可知朕为何选你?”
林澈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因为你敢打敢拼,锐气十足。”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而孙达沉稳老练,正好互补。此战若成,你二人皆是大明的功臣!”
林澈深吸一口气,重重叩首:“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托!”
三日后,京城南门尘土飞扬。一队铁骑疾驰而入,为首的老将银甲红袍,须发微霜,正是宣德将军孙达。
早已候在城下的朱元璋亲自迎上前:“孙爱卿,一路辛苦!”
(本章完)
烛火摇曳,映照在朱元璋刚毅的面容上。他手中捏着一份密报,指节微微泛白。
“父皇,倭寇猖獗,若不及时剿灭,恐怕沿海百姓永无宁日。”朱棣站在一旁,声音低沉而坚定。
朱元璋缓缓抬头,目光如刀锋般锐利。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倭寇劫掠银矿,杀我子民,此事绝不能善罢甘休。”
朱棣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儿臣请求亲自领兵,剿灭倭寇!”
朱元璋凝视着朱棣,似乎在衡量他的决心。良久,他缓缓点头:“好,朕准你出征。但有一点——”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凌厉,“无论战况如何,你都必须保持冷静,不可被愤怒冲昏头脑。”
朱棣深深一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元璋站起身,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沉声道:“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剿灭倭寇,更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大明,不容侵犯!”
殿内灯火通明,文武百官齐聚。朱元璋高坐龙椅,朱棣立于身侧,神情肃穆。
“诸位爱卿。”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今日召集诸位,是有要事相商。”
群臣纷纷屏息凝神,静待下文。
朱棣上前一步,朗声道:“东南沿海银矿遭倭寇劫掠,百姓死伤惨重!倭寇猖狂至此,若不剿灭,大明颜面何存?”
话音一落,殿内瞬间沸腾。
“倭寇竟敢如此嚣张?!”
“陛下,臣请战!”
“末将愿率军出征,誓灭倭寇!”
武将们纷纷请命,眼中燃烧着战意。文臣们虽未直接表态,但脸上也浮现出愤慨之色。
朱元璋目光扫过众人,缓缓抬手,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朕已决定,由燕王朱棣统兵出征,剿灭倭寇!”
群臣齐声应和:“陛下圣明!”
朱棣抱拳行礼,沉声道:“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托!”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看向众臣:“此次出征,需调集精锐水师,务必一击必杀,绝不给倭寇喘息之机!”
兵部尚书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沿海水师已整备完毕,随时可战!”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好!三日后,大军开拔!”
战鼓擂动,旌旗猎猎。朱棣身着戎装,立于点将台上,目光如炬。
台下,数万精锐将士整齐列阵,刀枪如林,气势如虹。
“将士们!”朱棣的声音铿锵有力,“倭寇劫我银矿,杀我百姓,今日,我大明铁骑,必将踏平贼寇!”
“杀!杀!杀!”三军怒吼,声震云霄。
朱棣拔出佩剑,直指东南:“出征!”
大军浩浩荡荡开拔,战船扬帆,直指倭寇盘踞的海岛。
夜色深沉,海风呼啸。朱棣立于旗舰甲板,凝视着远处的海岛。
殿下,前方就是倭寇的老巢。”副将低声禀报。
朱棣嘴角微扬,眼中寒光闪烁:“传令下去,全军隐蔽,待子时突袭!”
“是!”
战船悄然靠近,海浪拍打着船舷,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血战。
子时一到,朱棣猛然挥手:“放箭!”
刹那间,漫天火箭划破夜空,如流星般坠入倭寇营地。
“敌袭!敌袭!”倭寇惊慌失措,营地瞬间陷入火海。
朱棣拔剑高呼:“杀!”
明军战船如离弦之箭,直冲敌营。刀光剑影间,倭寇节节败退。
朱棣亲自率军冲杀,剑锋所向,无人能挡。
“大明万胜!”
喊杀声震天动地,倭寇溃不成军。
朝阳初升,海面染上一层金色。朱棣站在船头,望着被焚毁的倭寇营地,神情冷峻。
“殿下,此战大捷!倭寇首领已被斩杀,余孽尽数剿灭!”副将兴奋地禀报。
朱棣微微点头:“传令下去,班师回朝!”
战船扬帆,迎着朝阳返航。此战之后,倭寇再不敢轻易犯境,大明海疆,终得安宁。
朱元璋站在大殿之上,看着凯旋而归的朱棣,眼中满是欣慰。
“儿臣不负父皇所托,倭寇已灭!”朱棣单膝跪地,抱拳复命。
朱元璋大笑:“好!不愧是我大明的燕王!”
群臣齐声恭贺:“陛下圣明!燕王威武!”
朱元璋走下龙椅,亲自扶起朱棣,低声道:“此次出征,你做得很好。”
朱棣目光坚定:“儿臣只是尽本分。”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大明有你,朕心甚慰!”
殿外,朝阳灿烂,映照着这座巍峨的皇城。大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烛火摇曳,映照在朱元璋凝重的面容上。他指尖轻叩桌案,目光落在摊开的地图上——那是一片绵延起伏的山脉,被朱砂笔圈出的隘口正是倭寇藏匿之处。
“林澈虽勇,但此次任务非同小可。”朱元璋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山林作战,需得老将坐镇。”
侍立一旁的兵部尚书刘基微微躬身:“陛下是属意……宣德将军孙达?”
“正是。”朱元璋抬眸,眼中精光闪烁,“孙达曾率军平定西南蛮族叛乱,对山地战了如指掌。有他协助,此战方能万无一失。”
刘基略一沉吟:“可孙将军如今驻守北疆,若贸然调离,恐边防有失……”
“北疆暂无异动。”朱元璋一摆手,“传朕口谕,命孙达即刻返京,三日内必须赶到!”
“臣遵旨!”
烈日当空,旌旗猎猎。林澈一身轻甲,正与亲兵演练刀法。他招式凌厉,刀锋过处,草靶应声而断,引得周围士兵阵阵喝彩。
忽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林澈收刀回望,只见一骑绝尘而来,马背上的传令官高呼:“林将军!陛下急召!”
林澈眉头一皱,随手将长刀抛给亲兵:“备马!”
林澈单膝跪地,听完朱元璋的部署后,脸色微变:“陛下要让孙达与我同去?”
朱元璋目光如炬:“怎么,你不愿?”
“末将不敢!”林澈连忙抱拳,“只是孙将军威名赫赫,末将担心……自己资历尚浅,难以配合。”
朱元璋轻笑一声,起身走到林澈面前:“林澈,你可知朕为何选你?”
林澈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因为你敢打敢拼,锐气十足。”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而孙达沉稳老练,正好互补。此战若成,你二人皆是大明的功臣!”
林澈深吸一口气,重重叩首:“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托!”
三日后,京城南门尘土飞扬。一队铁骑疾驰而入,为首的老将银甲红袍,须发微霜,正是宣德将军孙达。
早已候在城下的朱元璋亲自迎上前:“孙爱卿,一路辛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