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兵临城下
    有本事的人,无论是治国还是祸国,都是手拿把掐。
    当他对国家忠诚时,被帝王比作宰相狄仁杰,当他祸国时,一个主意便可令江山颓陷。
    萧兀纳面色沉静,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眸光里如一潭死水,他曾经对辽国的忠诚,彻底溺死在这潭死水里。
    人类天生懂得趋利避害,当他发现辽国这艘大船已渐渐下沉,彻底湮没于水底只是时间问题时,他必须为自己,为家人自救。
    自救的方式很简单,尽快离开这艘快沉的大船。
    为了搭上新的大船,他愿意表现自己新的忠诚,让那艘快沉没的大船沉得更快一些。
    时至今日,辽国已肉眼可见的加速沉没了,而萧兀纳,也要加快速度推波助澜,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他必须为大宋为赵孝骞立功。
    “郡王殿下克河间府后,朝堂必然大乱,而陛下的底线也会一降再降,这是你我的机会。”萧兀纳沉声道。
    “什么机会?”
    “为郡王殿下立功的机会,”萧兀纳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道:“副使那时不妨自荐为使臣,出使宋国,你我可在陛下面前说服他,辽国彻底让出燕云十六州,用这个筹码换得宋辽再次签下盟书。”
    萧奉先忍不住道:“郡王殿下真的只要燕云十六州?”
    萧兀纳又瞥了他一眼,暗暗叹了口气,跟蠢货聊天是真的累。
    心累。
    “你只要签下盟书,其他的事不是你能掌控的,郡王殿下若是不满足于燕云十六州,那时他若再兴刀兵,也不是你的责任,陛下不会怪罪于你,懂吗?”
    萧奉先笑了:“懂了,只要签下盟书,便算我的一件大功,对辽国,对大宋,都是大功。”
    萧兀纳郑重提醒道:“是‘你我’的大功!”
    萧奉先如梦初醒,急忙点头:“没错,是你我的大功。”
    萧兀纳暗暗皱眉,这狗东西怕是靠不住,没准会在赵孝骞面前抢自己的功劳。
    不行,还是马上修书一封送给赵孝骞,必须把自己在其中的努力和作为一五一十告诉他。
    我特么都卖国了,总不能连卖国的功劳也被人抢了吧。
    那我不是白卖国了吗。
    两位辽奸相视而笑,一同定下了献出燕云的计划。
    …………
    十万大军向河间府开拔。
    从拒马河大营到河间府,相距不过三百余里,赵孝骞麾下十万兵马皆是骑兵,行军两日便已到达河间府外围,距离城池仅有二十里时,赵孝骞下令全军扎营。
    宋军的火器是工匠日夜打造出来的,但战马却是赵孝骞这几年辛苦攒下的。
    积攒战马的方式不拘一格,有敲诈勒索,有拦路抢劫,也有战后缴获。
    曾经皇太孙耶律延禧被俘,耶律淳付出了一万匹战马的代价,私下与赵孝骞做成了交易。
    西夏李乾顺为了在两国夹缝中生存,也送了赵孝骞五千匹战马。当然,截下和亲的辽国公主,公主殿下的嫁妆也被赵孝骞笑纳了,其中就包括一万匹战马。
    更多是数次与辽军交战,战后缴获的战马足有数万匹。
    这些都是赵孝骞的家底,套用郭老板的一句话,每一匹马都倾注了赵孝骞的骨血。
    如今分配给十万大军,果然全军的机动性强了不少。
    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河间府城外的村庄部落乡镇都混乱了。
    随着大军的推进,随处可见携家带口逃难的百姓,以及大户人家满载金银的马车,大军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兵荒马乱,人心惶惶。
    甚至于,大军行进的路上,还遇到小股乡民团练的偷袭。
    偷袭的法子很鬼祟,类似于张良博浪沙刺秦,他们看准了赵孝骞的帅旗所在,就在赵孝骞即将路过时,从山丘上砍断绳索,推下巨石,试图将赵孝骞砸死。
    所幸乡民团练终究经验不足,对距离和时机的拿捏不够准确,巨石被推下时,早已被宋军发现,并及时让开,这场偷袭并未造成任何伤亡,不过虚惊一场。
    遇袭之后,赵孝骞还未表示什么,陈守已勃然大怒,领着数百禁军冲过去,将策划实施偷袭的团练乡民都拿下。
    押解到赵孝骞面前,赵孝骞只看了一眼乡民们的表情和仇恨的眼神,便知道没必要再审,吩咐陈守推出去斩首。
    经历此事后,赵孝骞意识到一件事。
    燕云十六州脱离中原太久,他们已经习惯了辽国的统治,对大宋抱有敌意,在他们的眼里,如今的大宋是侵略者,是侵犯他们家园,抢掠他们财产,糟践他们妻女的贼子。
    无法否认的是,燕云是辽国的疆域,燕云范围内的百姓是多民族聚居,有辽人,有靺鞨人,有羌人,也有汉人。
    要想把燕云十六州彻底收复,仅仅收复城池土地是不够的,大宋还要收其人心,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当夜,距离河间府城池二十里外的南面,赵孝骞下令扎营,然后擂鼓聚将。
    将领们匆忙赶来帅帐,赵孝骞并不多废话,当即便下达军令。
    “张嵘遣斥候来报,河间府守军日前被张嵘所部歼灭三千余,如今城内守军大约两万,以及一万余团练乡军,城内平民约十余万,大军到来之前,已逃走不少。”
    “明日辰时,大军围城,种建中,令你领七万兵马将河间府围住,记住围三阙一,将西面放开,任敌逃窜。”
    种建中起身抱拳领命。
    赵孝骞又道:“宗泽。”
    “末将在。”
    “令你领一万兵马,今夜开拔,埋伏在河间府城西面十里外,若城内有敌人逃窜,你率部歼之。”
    “末将遵令!”
    “狄谘。”
    “末将在。”
    “令你领一万兵马,明日辰时北上,切断河间府与北面析津府的联系,若遇河间府逃兵,率部歼之,若遇析津府援兵,亦歼之。”
    “末将遵令!”
    赵孝骞缓缓道:“剩下的一万兵马,由我亲自率领,作为右军机动,何处遇变故,我便率部驰援。”
    说着赵孝骞又望向种建中,道:“明日攻城,可用一窝蜂辅战,城墙下用盾牌和一窝蜂压制城头敌军,我军将士趁势攻城。”
    “这法子不一定管用,但应该能够减少我军伤亡,试一试吧,若是有效,以后攻城皆用此法。”
    种建中凛然领命。
    赵孝骞环视帐内众将,终于露出了微笑:“诸位,官家封我‘河间郡王’,但河间府却一直未被大宋收复,搞得我每次站在朝堂上都有点心虚……”
    “我这个郡王究竟能不能实至名归,明日可就指望诸位了,莫让我失望。”
    众将轰然大笑起来。
    “官家已承诺,河间,大同,析津三城,先登之功者封爵,另外,谁在河间府拿下先登之功,我个人赏赐黄金一千两,够不够意思?”
    众将再次大笑起来。
    种建中用力拍着胸脯大声道:“殿下放心,明日若不克河间府,末将提头领罪,明日之后,管教殿下这河间郡王名正言顺!”
    “光说不练假把式,明日我便看诸位的表现了。”
    …………
    是夜,河间府北面五十里的平原上,一场激烈的狙击战鏖战正酣。
    宋辽两军其实都不习惯夜战,毕竟古代的条件没有照明弹,更没有热成像仪,敌我双方的前方都是一片漆黑,根本辨不清目标,夜战很难施展开。
    可是今夜此时,谁叫张嵘与辽军在这野外遭遇上了呢。
    张嵘率领的五千兵马,像渗入燕云的一群孤魂野鬼,赵孝骞没有给他任何实质性的任务,只说了一句“袭扰”。
    这便给了张嵘极大的选择自由,于是这几日张嵘率部围绕着河间府,像一群规模宏大的马贼盗匪,所过之地席卷一空,城外各地村庄堡寨的团练乡民,也被张嵘杀了个七零八落。
    然而就在今夜,张嵘派出去的斥候却意外地带来了一个消息。
    从析津府方向开来一支辽军兵马,人数大约两万左右,方向正是河间府。
    很显然,这是一支驰援河间府的援兵。
    赵孝骞率十万大军直取河间府的消息,约莫已传到了析津府,辽国南京留守耶律淳紧急派去了两万兵马驰援。
    没想到竟被孤魂野鬼般游荡的张嵘所部探得了动向。
    这还说什么?干就完了!
    五千对两万,优势在我!
    经历了几场大战后,张嵘的胆子也大了,主要是他有充足的底气,底气来自于麾下将士人人装备的燧发枪,以及新装备的一千余具一窝蜂。
    燧发枪的弹药有点紧张,没关系,这一场狙击战后,张嵘会马上撤军,与主力会师。
    一场突如其来的狙击战,在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猝不及防地发生了。
    张嵘率部在辽军的必经之路上铺开阵势,借着黑夜的掩护,五千宋军如鬼魅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横在辽军的前方。
    一个时辰后,行色匆匆的两万辽军赶到。
    隆隆的马蹄声距离宋军阵前越来越近时,张嵘率先开了第一枪。
    漆黑的夜色里,枪口的火光一闪即逝,随即数千燧发枪齐射,进入射程内的辽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即便有数千人栽倒马下,成了一缕莫名其妙的亡魂。
    多么熟悉的挨揍方式,辽军悚然震惊。
    宋军阵前,张嵘的枪打得最欢,他的脸上透出一股变态般的狰狞,一边激射一边疯狂大笑。
    “战功,都是战功!收复燕云之战,老子拔头筹了!哈哈哈!”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世子稳重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贼眉鼠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贼眉鼠眼并收藏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