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子唱父随
张峦一心等待前来登门恭贺的同僚。
结果等了半晌,只把皇宫派来的使者给等到了,这次是司礼监两位大佬怀恩和覃吉一同前来,除了报喜外还有替皇帝慰问张峦的意思。
“家父正在房中静养。”
张延龄恭敬地道,“他给自己开了个药方,让我们按方抓药,最近很少出门……这春寒料峭的,就怕身子骨经受不住。”
怀恩笑说:“那咱是不是来错时候了?覃公公,我们留下陛下亲自书写的御旨,就可以走了。”
覃吉为难道:“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先见见张国丈吧?就这样回去复命,像什么话?”
“见与不见都可。”
怀恩轻松地道,“张国丈毕竟不是外人,陛下都能体谅,我们还有什么不能通融的?不过还是得劳烦二公子进去通禀一声,好让令尊知晓我们来过。”
张延龄道:“之前已派人去通禀过,或许家父正在房中收拾,准备出来迎接天使。”
“既病重,大可不必如此多礼。”
怀恩说话间,仍旧踱步往屋子里走。
嘴上说可以通融,无需面见张峦颁旨,但似乎他也想亲眼看看,张峦是如何躲在家里装病的。
张延龄道:“怀公公,实不相瞒,家父染上的病有些特殊,具备一定的传染性。而您的身子……”
言外之意,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不怕,而你和覃吉都是半身入土之人,尤其是你怀恩,现在更是病入膏肓,竟还有心思查看别人的病情,想验证别人是不是在装病,你心思也未免太大了点儿吧?
怀恩停下脚步,道:“如此说来,我还真不适合去见,免得让张国丈觉得把病邪沾染到我身上,会心生负疚。其实我的病,自家知自家事,这残缺之躯已支撑不了多久,就算即刻驾鹤西去也跟张国丈无关。”
张延龄心想,你这是在跟我找乐子逗趣呢?
谁会觉得你的死跟老张有关?
甚至外界都在传是我那便宜老爹在替你治病……
当然也只是传说而已,其实你用没用我们开出的药方以及相应的诊疗方案,以及你现在是怎么调理的,只有你自己心里知道。
这当大夫的最怕的就是病患心里有疙瘩,且主见太大,喜欢自作主张,完全不按医嘱行事,直到回天乏力才后悔。
“延龄,是怀公公和覃公公来了吗?”
正说话间,张峦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
他被常顺搀扶着,佝偻着身体,走得很慢,似乎每迈一步都无比艰难。
显然是固执己见,坚持出来迎客。
张延龄突然想到张峦之前说可能被张殷看出来是在装病之事,现在便宜老爹已然把演技展现到了极致,走路都有意晃晃悠悠。
除了形容憔悴外,就是这随意的直裰装束……有点儿对不起他那高超的演技。
张延龄翻了个白眼。
自从当官开始,你丫不是受伤就是生病,现在还装病装上瘾了。
“父亲,怀公公和覃公公是来传旨的……咱是否移步到正堂?”
张延龄请示道。
“得要,得要啊。”
张峦喘着粗气,微微颔首道,“为人臣子,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两位公公,麻烦了。”
……
……
张家,正堂。
宣读完圣旨,张家父子把两位宫里来使请到客座上坐下,并让下人奉上茶水。
怀恩似乎并不着急走,他对张峦的病情很关心……无论怀恩是如何的人精,终归对于一个人的病情病貌不太了解,毕竟他不是专业当医生的,就算觉得张峦可能是在装病,但又觉得深受皇帝宠信的张峦没必要如此做。
所以怀恩也在暗中观察,想知道张峦这病到底要延长到什么时候,要是一直好不了的话,是否意味着张峦会慢慢淡出朝堂?
“咳咳……怀公公,你们辛苦了,既要当差,还要到我这里来探病……咳咳,人老了,这身子骨大不如前啊。”
张峦一边咳嗽,一边喘着粗气说道。
怀恩和覃吉听了都不由一阵尴尬。
你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我们两个年过甲的老家伙面前称老?
张延龄以劝慰的口吻说:“爹,你谶纬的本事还是尽量少用吧,毕竟窥探天机太多是会折损寿数的……先前李道长来咱府上,不就说了,观你气运不佳,让你多收敛吗?”
张峦想都没想就问:“哪个李道长?哦,你是说李尚书……他的确是这么说的……唉,但有时候实在是身不由己啊!”
覃吉面带感动之色,声音略带颤抖:“张先生为了家国,不惜以自己的寿数去窥探天机,助我大明边军抵御鞑靼来犯之敌,真乃国士也。”
呼啦。
怀恩立即侧过脑袋看向覃吉,想了解如此奉承的话语是如何宣之于覃吉这样的老好人之口的。
他不知道的是,张家正堂内的椅子有些陈旧,稍一动弹就会发出异响,连同他衣服摩擦椅子的声音,在这静寂的房间中显得极为醒目。
如此一来,他这一侧目观察反倒将他给暴露了,让在场的人瞬间便察觉到他异常的举止。
张峦问道:“怀公公,要不要跟您换一把椅子?”
怀恩摸了摸座椅那陈旧的把手,问道:“这是……?”
张峦摇头叹息:“话说虽然我到京师后就有了宅子,但家中一直用的都是陈旧之物,就好像这几把椅子,都是从老家兴济带来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有时运加持,方才促成我连遇贵人,就此青云直上,我不想轻易抛弃它们。”
“张先生还挺念旧的。”
怀恩脸色尴尬。
随即又瞪了眼想发表拍马屁言辞的覃吉,用凌厉的眼神把覃吉已在喉咙的话给生生挡了回去。
你个老匹夫难道看不出来,他们父子俩就是在这儿唱双簧,为了表示张来瞻在西北之战的重要性?
又是什么折寿数,又是窥探天机,感情咱大明在西北边塞好不容易取得一场对鞑靼作战的胜利,他在京师还想领首功?
张峦病恹恹地问道:“两位还有什么要事吗?”
覃吉一听,这是要赶我们走?
下逐客令了?
张延龄道:“家父一直都在家中静心养病,无法长久待客,还请见谅。两位公公,想问您二位,偏头关的战事结束了吗?鞑靼人会不会卷土重来?”
张峦不由打量儿子,心想,这事难道不应该问你吗?
你能掐会算,连鞑靼人几时来,从哪儿来,都能算得清清楚楚,那你就算不出来这场战事有没有结束?
怀恩劝诫:“小国舅,涉及到西北军务,关系重大,你不该过多打听才是。”
张峦一听急了,你丫还不跟我儿子说?
“怀公公,那老朽问一句行不行?就当是我问的。”
张峦板着脸问道。
怀恩听了心里一阵别扭。
你在两个比你大一圈的人面前自称“老朽”,真是不识礼数。
怀恩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点头道:“可能还没有结束。”
张延龄点头道:“家父之前说了,如果后续不能做好防备工作,鞑靼人很可能会卷土重来,且势头会比以前更加凶猛。所以还是得做好万全的准备,防止鞑靼人破关而入,肆虐宣大之地。”
“对。”
张峦似乎忘了自己正在装病,挺直腰杆道,“是这么个理儿。”
心里却在犯嘀咕,吾儿到底说了个啥?
反正他说这是我说的,那就是了,总之绝不跟他唱反调!
(本章完)
张峦一心等待前来登门恭贺的同僚。
结果等了半晌,只把皇宫派来的使者给等到了,这次是司礼监两位大佬怀恩和覃吉一同前来,除了报喜外还有替皇帝慰问张峦的意思。
“家父正在房中静养。”
张延龄恭敬地道,“他给自己开了个药方,让我们按方抓药,最近很少出门……这春寒料峭的,就怕身子骨经受不住。”
怀恩笑说:“那咱是不是来错时候了?覃公公,我们留下陛下亲自书写的御旨,就可以走了。”
覃吉为难道:“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先见见张国丈吧?就这样回去复命,像什么话?”
“见与不见都可。”
怀恩轻松地道,“张国丈毕竟不是外人,陛下都能体谅,我们还有什么不能通融的?不过还是得劳烦二公子进去通禀一声,好让令尊知晓我们来过。”
张延龄道:“之前已派人去通禀过,或许家父正在房中收拾,准备出来迎接天使。”
“既病重,大可不必如此多礼。”
怀恩说话间,仍旧踱步往屋子里走。
嘴上说可以通融,无需面见张峦颁旨,但似乎他也想亲眼看看,张峦是如何躲在家里装病的。
张延龄道:“怀公公,实不相瞒,家父染上的病有些特殊,具备一定的传染性。而您的身子……”
言外之意,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不怕,而你和覃吉都是半身入土之人,尤其是你怀恩,现在更是病入膏肓,竟还有心思查看别人的病情,想验证别人是不是在装病,你心思也未免太大了点儿吧?
怀恩停下脚步,道:“如此说来,我还真不适合去见,免得让张国丈觉得把病邪沾染到我身上,会心生负疚。其实我的病,自家知自家事,这残缺之躯已支撑不了多久,就算即刻驾鹤西去也跟张国丈无关。”
张延龄心想,你这是在跟我找乐子逗趣呢?
谁会觉得你的死跟老张有关?
甚至外界都在传是我那便宜老爹在替你治病……
当然也只是传说而已,其实你用没用我们开出的药方以及相应的诊疗方案,以及你现在是怎么调理的,只有你自己心里知道。
这当大夫的最怕的就是病患心里有疙瘩,且主见太大,喜欢自作主张,完全不按医嘱行事,直到回天乏力才后悔。
“延龄,是怀公公和覃公公来了吗?”
正说话间,张峦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
他被常顺搀扶着,佝偻着身体,走得很慢,似乎每迈一步都无比艰难。
显然是固执己见,坚持出来迎客。
张延龄突然想到张峦之前说可能被张殷看出来是在装病之事,现在便宜老爹已然把演技展现到了极致,走路都有意晃晃悠悠。
除了形容憔悴外,就是这随意的直裰装束……有点儿对不起他那高超的演技。
张延龄翻了个白眼。
自从当官开始,你丫不是受伤就是生病,现在还装病装上瘾了。
“父亲,怀公公和覃公公是来传旨的……咱是否移步到正堂?”
张延龄请示道。
“得要,得要啊。”
张峦喘着粗气,微微颔首道,“为人臣子,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两位公公,麻烦了。”
……
……
张家,正堂。
宣读完圣旨,张家父子把两位宫里来使请到客座上坐下,并让下人奉上茶水。
怀恩似乎并不着急走,他对张峦的病情很关心……无论怀恩是如何的人精,终归对于一个人的病情病貌不太了解,毕竟他不是专业当医生的,就算觉得张峦可能是在装病,但又觉得深受皇帝宠信的张峦没必要如此做。
所以怀恩也在暗中观察,想知道张峦这病到底要延长到什么时候,要是一直好不了的话,是否意味着张峦会慢慢淡出朝堂?
“咳咳……怀公公,你们辛苦了,既要当差,还要到我这里来探病……咳咳,人老了,这身子骨大不如前啊。”
张峦一边咳嗽,一边喘着粗气说道。
怀恩和覃吉听了都不由一阵尴尬。
你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我们两个年过甲的老家伙面前称老?
张延龄以劝慰的口吻说:“爹,你谶纬的本事还是尽量少用吧,毕竟窥探天机太多是会折损寿数的……先前李道长来咱府上,不就说了,观你气运不佳,让你多收敛吗?”
张峦想都没想就问:“哪个李道长?哦,你是说李尚书……他的确是这么说的……唉,但有时候实在是身不由己啊!”
覃吉面带感动之色,声音略带颤抖:“张先生为了家国,不惜以自己的寿数去窥探天机,助我大明边军抵御鞑靼来犯之敌,真乃国士也。”
呼啦。
怀恩立即侧过脑袋看向覃吉,想了解如此奉承的话语是如何宣之于覃吉这样的老好人之口的。
他不知道的是,张家正堂内的椅子有些陈旧,稍一动弹就会发出异响,连同他衣服摩擦椅子的声音,在这静寂的房间中显得极为醒目。
如此一来,他这一侧目观察反倒将他给暴露了,让在场的人瞬间便察觉到他异常的举止。
张峦问道:“怀公公,要不要跟您换一把椅子?”
怀恩摸了摸座椅那陈旧的把手,问道:“这是……?”
张峦摇头叹息:“话说虽然我到京师后就有了宅子,但家中一直用的都是陈旧之物,就好像这几把椅子,都是从老家兴济带来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有时运加持,方才促成我连遇贵人,就此青云直上,我不想轻易抛弃它们。”
“张先生还挺念旧的。”
怀恩脸色尴尬。
随即又瞪了眼想发表拍马屁言辞的覃吉,用凌厉的眼神把覃吉已在喉咙的话给生生挡了回去。
你个老匹夫难道看不出来,他们父子俩就是在这儿唱双簧,为了表示张来瞻在西北之战的重要性?
又是什么折寿数,又是窥探天机,感情咱大明在西北边塞好不容易取得一场对鞑靼作战的胜利,他在京师还想领首功?
张峦病恹恹地问道:“两位还有什么要事吗?”
覃吉一听,这是要赶我们走?
下逐客令了?
张延龄道:“家父一直都在家中静心养病,无法长久待客,还请见谅。两位公公,想问您二位,偏头关的战事结束了吗?鞑靼人会不会卷土重来?”
张峦不由打量儿子,心想,这事难道不应该问你吗?
你能掐会算,连鞑靼人几时来,从哪儿来,都能算得清清楚楚,那你就算不出来这场战事有没有结束?
怀恩劝诫:“小国舅,涉及到西北军务,关系重大,你不该过多打听才是。”
张峦一听急了,你丫还不跟我儿子说?
“怀公公,那老朽问一句行不行?就当是我问的。”
张峦板着脸问道。
怀恩听了心里一阵别扭。
你在两个比你大一圈的人面前自称“老朽”,真是不识礼数。
怀恩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点头道:“可能还没有结束。”
张延龄点头道:“家父之前说了,如果后续不能做好防备工作,鞑靼人很可能会卷土重来,且势头会比以前更加凶猛。所以还是得做好万全的准备,防止鞑靼人破关而入,肆虐宣大之地。”
“对。”
张峦似乎忘了自己正在装病,挺直腰杆道,“是这么个理儿。”
心里却在犯嘀咕,吾儿到底说了个啥?
反正他说这是我说的,那就是了,总之绝不跟他唱反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