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周老师还是太保守了!(求月票!!!)
周越依旧是坐在最前面的席位上,他已经习惯了。
今天是开会的第五天了。
但是有些东西依旧是没有讨论完。
因为这些老专家们都是固执己见,所以说很多东西都需要一点一点的去解释开。
“今天还有疑问的是这几个字对吧?”
周越看了一眼众人之后,开口说道。
一共二百个字,但是真的想一次全部通过,那是真的很难的。
因为至少要说服眼前的这些大教授们,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是对这些字不多少有一些涉猎的,尽管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但他们能够猜出来这个字的前因后果。
这很简单,就像是一些形声字或者说是会意字,都是有偏旁的。
虽然说古文字没有那么多的说道,但很显然,也要根据音韵学的知识和一些具体的理论去推演。
“好,今天还剩这十二个字,如果我把这十二个字解释通了,大家投票一致通过,我们就可以去把这些字落实下来了。”
事实上他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便是这几个字没有通过,那也不算什么,毕竟可能还有后人去继续的研究这些东西。
所以说他们审核还是比较严格的。
没有的东西,他们肯定是要采取保守的意见。
不然的话他们本身就是搞古文字研究的,或者是搞历史文献学研究的。
如果一个字本身搞不清楚,那直接可以略过了,没有必要去进行强行解读,因为如果一旦牵强附会的话,那么等到后面有新的东西从地下出土之后,能够把你的观点驳斥的体无完肤,那到时候丢脸的可能还是你自己。
所以说他们还是很认真的,或者说很谨慎。
周越不管那么多,他既然能够把这些东西排列出来,那肯定是有相应的结论的。
这是一场线上加线下的会议。
线下,是眼前的这么多专家,学者其中不乏一些大教授,还有一些是特地从外国赶过来的海外汉学家。
他们这些人都是对文字研究很深,而且这一场会议几乎算得上是文字学的顶会了。
无论是古文字研究还是文献研究,甚至是一些考古学者,都坐在这里,他们每个人在文字学领域跺跺脚都会震三颤的,如今在这里拿着笔,拿着纸默不作声。
有些东西他们不能贸然投票,但是如果真的能够把他们说服,他们绝对是很愿意让这个字浮出水面的。
毕竟一个古文字被开发出来,那么之后无论是对于各种的文献研究还是考古发现,都有着相应的好处。
所以说,他们这些人都是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来参加这个会议。
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些荒唐的是,一个建筑学领域的顶级教授,来主持他们文字学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
但前几天,周越在这里舌战群儒,已经完全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现在二百多个字,就只剩下这最后的十几个字了。
至于说完全不确定,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投票反对的,就只有五个字左右。
他们不是不想把这个文字确定下来,实在是周越给出的材料太少了,而且给出的材料也不能完全说服他们。
周越觉得也是很正常的。
既然在学术界不能公认,那就只能等下面的文献出土之后,再去进行各种材料分析了。
时间会证明一切,会证明他是对的。
他也没有多想,也没有觉得这是他们小题大作了,毕竟拍卖会还有流拍的时候呢,他一下子准备了二百多个字,有一些字是无法确认,这没有什么。
直接说线下的人,那就多了,一些古文字研究的研究生,一些不能过来的大牛,可能还有一些是爱好者。
这些都在视频会议里面,会议里大概有七八百人。
毕竟他们也想知道一下,这个学术究竟是谁在做,而且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
周越很耐心的帮他们解答。
只要是有问题,他就让助理记下来。
甚至你们在会议上没有提出来的可以回去复盘,然后等明天再来提问。
他根本不怕提问这件事情。
所以说啊。
他觉得自己还是很人性化的。
“周老师,第二个文字您可以讲述一下吗?”
“当然可以。”
周越看向了第二个文字。
“这个文字,右符上部为“人”形,下部似手持工具(如耒耜),或与农耕、筑城等生产活动相关。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此符号可能是“夏”字的象形初文,象征夏人群体对土地和工具的掌控。”
“符号的重复出现与规整性暗示其可能为氏族徽记或早期地名标记,类似商周青铜器族徽的功能。结合《左传》“夏后氏官百”的记载,或代表某一职官群体。”
“所以这个符号我们暂定为‘夏’字。”
“至于说具体的材料,比如说有这些。”周越直接把材料放到了ppt的第二页,这样也省事了。
毕竟他是要做字典的,不能没有材料就直接去做,所以说想要让他把材料展示出来,他也可以很快就展示。
一连串的的资料。
几乎是看得众人心服口服。
而且一些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有些材料他们或许看过,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印象,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但是周老师直接把这些东西列了出来。
很简单明了的告诉你,这个字就应该是这样的。
坐在最前方的李主任,也是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字的他们也在研究,和周老师想的大差不差。
只不过周老师直接把它确定了下来而已。
又是一天的会议下来。
二百多个文字,在这五天时间几乎全部解决。
那些有争议的,没有进行全数投票通过的,他是不会往字典里面去加的,可能在第二版第三版之后,会去进行增删。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学术不可能就只有他做到顶点。
可能别人也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在一些论文当中也会有新的发现。
但是,他回去之后肯定会去继续研究那些没有通过的文字,然后把论文写出来,让众人继续去讨论。
而且这些人回去复盘之后,也会有一些论文产生。
这些论文可能大部分会反驳他。
也大部分会赞同他。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学术嘛,还是要百家争鸣。
百齐放才好啊。
现在都是一家之言,即便是他有超前的系统,可能在文字上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那就到时候再说了。
总而言之,这二百多个字,足够奠定他在文史哲领域的地位了。
至少在眼前来说,没有人可以比他风头正盛。
“好,那就先这样了,我们这一百九十七个文字,就先这样确定下来,至于说之后如果再有增添,那还可以继续召开学术会议来继续研究。”
“如果还有什么一些文字有什么异议的,大家可以踊跃的发论文来批评我,我会在宁大的人文社科学报上,来进行回应。”
众人都是热烈的鼓掌。
甚至哪怕是在视频会议室的那么多人,也都是发鼓掌的小表情。
毫不夸张地说,这几天让他们长了不少的知识啊。
包括音韵学的,就比如说古音系统。
他们基本上都是用诗经和一些唐朝的诗去进行拟音,然后推导出上古的声音系统。
但是一些细枝末节,周越讲得更为具体。
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且这个学问太过冷门了,因为即便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说话的,平翘舌是怎么分的,那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即便是现代汉语之中研究的那些声音体系,也不见得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古人讲究个重农抑商,但是现在就感觉理工科,也就是自然科学要远超过人文社科。
能够把冷门的东西做到顶尖,虽然说不至于出圈,但是,着实是让这么多人敬佩。
还有就是文字学的梳理了。
周越讲的东西都很成系统,并不是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可见做学问做的是极为精深。
甚至到后来,众人几乎是下意识的忽略他是一位理工科教授的事实。
开什么玩笑?
这就是文学教授啊!
虽然说文学教授的等级才四级而已,但你告诉我这么高水平的学问,是一个四级教授能够做到的?
众人能够感觉到他应该是看了很多的书,看到很多的古文献,才能够做得到如今的这种水平。
“周老师的字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来啊?”一位古文字的学者开口笑着,“我觉得,这应当也是一个典范了,冷门绝学,周老师算是把这个冷门的学问,做到顶了。”
“这一次二百多个文字着实是给我们吓得不轻,即便是开会之后,我们也要缓缓才能够更进一步的研究。”
“是啊,太吓人了,但是如果真的能把这些东西都做出来,那一定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一千多个字,而且也都是冷门生僻的古文字,很难想象周老师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把这些学问做完。”
周越看了一眼之后开口,“大概在下个月就可以交稿了,到时候李主任会进行进一步的审定。”
“这是工具书,所以说流程还是很漫长的,希望大家能够等待一下。”
“那肯定是要等的啊,我甚至觉得,周老师的这本书做出来之后,肯定在学术地位上,不亚于当年的汉朝编写《说文》的许慎。”
“过奖过奖,怎么能和先贤相比呢。”周越轻轻的摇着头笑着,“我们也只是做了一些资料收集方面的研究而已。”
“只能说和先贤学习。”
众多专家都是点头,商业互吹嘛,这群人都是做的很彻底。
而且,这个学术会议一开,周越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这么多古文字,即便是当初甲骨文刚刚进入文字学系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这么高产的研究啊。
到了现在说是一千多个字,但事实上能够识别的也就是八九百而已。
周老师成功的把这八九百个字,增加到了一千一百多个。
如果后续还有研究的话,那可能就是一千二百多个。
在视频会议室内。
他们也在不断的刷屏。
“周老师简直是学术偶像啊,平时我们研究其中的一个字,甚至还没有什么学术成果,仅仅是把这个字解释出来,都可以发博士论文了,周老师这种,简直就是猛人啊!”
“我们常用的汉字也才一千多吧,周老师直接把这些文字基本上都给识别出来了?”
“那岂不是说,如果有这个字典,我们看甲骨文的时候就相当于看简体字?”
“是啊,而且据说,周老师把历朝历代的字形,以及同一时期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字字形,都给罗列了出来,简直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即便是同一时期,比如说楚文字和齐文字,都是有不同的。
毕竟还没有到书同文的地步。
大一统之后,那才算是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之前,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尽管可能相差不多,但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字型的。
这也就是上古时期那么多异体字的由来。
都是同一个字,甚至声音都差不多,但是写法不一样。
“这和那些先贤有什么区别啊?”
“如果周老师来文科做院士的话,我是双手赞成的。”
“醒醒,文科哪有院士啊?”
有些职位确实是相当于院士,但这些人太稀少了,而且地位和理工科的院士根本没有办法相比。
这也算是如今时代的一种悲哀了。
就连文字研究都变成了一种无用的学问。
怎么能不叫人感叹呢。
周越微微的躬身之后,先行离开,众人这才陆陆续续的回过神来。
他们已经可以想象。
周越这个人会在学术史上留下怎样的地位了。
尤其是现在。
众人对于那个字典更加的期待了。
有了字典之后,可能真的就看甲骨文,相当于看现代的文字一样。
“先前周老师说,要一个人带领两个研究生在半年之内把这个字典做出来,我还不太相信。”
“现在看来,他还是太保守了。”
陈院长苦笑了一声。
(本章完)
周越依旧是坐在最前面的席位上,他已经习惯了。
今天是开会的第五天了。
但是有些东西依旧是没有讨论完。
因为这些老专家们都是固执己见,所以说很多东西都需要一点一点的去解释开。
“今天还有疑问的是这几个字对吧?”
周越看了一眼众人之后,开口说道。
一共二百个字,但是真的想一次全部通过,那是真的很难的。
因为至少要说服眼前的这些大教授们,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是对这些字不多少有一些涉猎的,尽管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但他们能够猜出来这个字的前因后果。
这很简单,就像是一些形声字或者说是会意字,都是有偏旁的。
虽然说古文字没有那么多的说道,但很显然,也要根据音韵学的知识和一些具体的理论去推演。
“好,今天还剩这十二个字,如果我把这十二个字解释通了,大家投票一致通过,我们就可以去把这些字落实下来了。”
事实上他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便是这几个字没有通过,那也不算什么,毕竟可能还有后人去继续的研究这些东西。
所以说他们审核还是比较严格的。
没有的东西,他们肯定是要采取保守的意见。
不然的话他们本身就是搞古文字研究的,或者是搞历史文献学研究的。
如果一个字本身搞不清楚,那直接可以略过了,没有必要去进行强行解读,因为如果一旦牵强附会的话,那么等到后面有新的东西从地下出土之后,能够把你的观点驳斥的体无完肤,那到时候丢脸的可能还是你自己。
所以说他们还是很认真的,或者说很谨慎。
周越不管那么多,他既然能够把这些东西排列出来,那肯定是有相应的结论的。
这是一场线上加线下的会议。
线下,是眼前的这么多专家,学者其中不乏一些大教授,还有一些是特地从外国赶过来的海外汉学家。
他们这些人都是对文字研究很深,而且这一场会议几乎算得上是文字学的顶会了。
无论是古文字研究还是文献研究,甚至是一些考古学者,都坐在这里,他们每个人在文字学领域跺跺脚都会震三颤的,如今在这里拿着笔,拿着纸默不作声。
有些东西他们不能贸然投票,但是如果真的能够把他们说服,他们绝对是很愿意让这个字浮出水面的。
毕竟一个古文字被开发出来,那么之后无论是对于各种的文献研究还是考古发现,都有着相应的好处。
所以说,他们这些人都是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来参加这个会议。
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些荒唐的是,一个建筑学领域的顶级教授,来主持他们文字学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
但前几天,周越在这里舌战群儒,已经完全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现在二百多个字,就只剩下这最后的十几个字了。
至于说完全不确定,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投票反对的,就只有五个字左右。
他们不是不想把这个文字确定下来,实在是周越给出的材料太少了,而且给出的材料也不能完全说服他们。
周越觉得也是很正常的。
既然在学术界不能公认,那就只能等下面的文献出土之后,再去进行各种材料分析了。
时间会证明一切,会证明他是对的。
他也没有多想,也没有觉得这是他们小题大作了,毕竟拍卖会还有流拍的时候呢,他一下子准备了二百多个字,有一些字是无法确认,这没有什么。
直接说线下的人,那就多了,一些古文字研究的研究生,一些不能过来的大牛,可能还有一些是爱好者。
这些都在视频会议里面,会议里大概有七八百人。
毕竟他们也想知道一下,这个学术究竟是谁在做,而且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
周越很耐心的帮他们解答。
只要是有问题,他就让助理记下来。
甚至你们在会议上没有提出来的可以回去复盘,然后等明天再来提问。
他根本不怕提问这件事情。
所以说啊。
他觉得自己还是很人性化的。
“周老师,第二个文字您可以讲述一下吗?”
“当然可以。”
周越看向了第二个文字。
“这个文字,右符上部为“人”形,下部似手持工具(如耒耜),或与农耕、筑城等生产活动相关。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此符号可能是“夏”字的象形初文,象征夏人群体对土地和工具的掌控。”
“符号的重复出现与规整性暗示其可能为氏族徽记或早期地名标记,类似商周青铜器族徽的功能。结合《左传》“夏后氏官百”的记载,或代表某一职官群体。”
“所以这个符号我们暂定为‘夏’字。”
“至于说具体的材料,比如说有这些。”周越直接把材料放到了ppt的第二页,这样也省事了。
毕竟他是要做字典的,不能没有材料就直接去做,所以说想要让他把材料展示出来,他也可以很快就展示。
一连串的的资料。
几乎是看得众人心服口服。
而且一些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有些材料他们或许看过,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印象,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但是周老师直接把这些东西列了出来。
很简单明了的告诉你,这个字就应该是这样的。
坐在最前方的李主任,也是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字的他们也在研究,和周老师想的大差不差。
只不过周老师直接把它确定了下来而已。
又是一天的会议下来。
二百多个文字,在这五天时间几乎全部解决。
那些有争议的,没有进行全数投票通过的,他是不会往字典里面去加的,可能在第二版第三版之后,会去进行增删。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学术不可能就只有他做到顶点。
可能别人也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在一些论文当中也会有新的发现。
但是,他回去之后肯定会去继续研究那些没有通过的文字,然后把论文写出来,让众人继续去讨论。
而且这些人回去复盘之后,也会有一些论文产生。
这些论文可能大部分会反驳他。
也大部分会赞同他。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学术嘛,还是要百家争鸣。
百齐放才好啊。
现在都是一家之言,即便是他有超前的系统,可能在文字上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那就到时候再说了。
总而言之,这二百多个字,足够奠定他在文史哲领域的地位了。
至少在眼前来说,没有人可以比他风头正盛。
“好,那就先这样了,我们这一百九十七个文字,就先这样确定下来,至于说之后如果再有增添,那还可以继续召开学术会议来继续研究。”
“如果还有什么一些文字有什么异议的,大家可以踊跃的发论文来批评我,我会在宁大的人文社科学报上,来进行回应。”
众人都是热烈的鼓掌。
甚至哪怕是在视频会议室的那么多人,也都是发鼓掌的小表情。
毫不夸张地说,这几天让他们长了不少的知识啊。
包括音韵学的,就比如说古音系统。
他们基本上都是用诗经和一些唐朝的诗去进行拟音,然后推导出上古的声音系统。
但是一些细枝末节,周越讲得更为具体。
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而且这个学问太过冷门了,因为即便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说话的,平翘舌是怎么分的,那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即便是现代汉语之中研究的那些声音体系,也不见得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古人讲究个重农抑商,但是现在就感觉理工科,也就是自然科学要远超过人文社科。
能够把冷门的东西做到顶尖,虽然说不至于出圈,但是,着实是让这么多人敬佩。
还有就是文字学的梳理了。
周越讲的东西都很成系统,并不是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可见做学问做的是极为精深。
甚至到后来,众人几乎是下意识的忽略他是一位理工科教授的事实。
开什么玩笑?
这就是文学教授啊!
虽然说文学教授的等级才四级而已,但你告诉我这么高水平的学问,是一个四级教授能够做到的?
众人能够感觉到他应该是看了很多的书,看到很多的古文献,才能够做得到如今的这种水平。
“周老师的字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来啊?”一位古文字的学者开口笑着,“我觉得,这应当也是一个典范了,冷门绝学,周老师算是把这个冷门的学问,做到顶了。”
“这一次二百多个文字着实是给我们吓得不轻,即便是开会之后,我们也要缓缓才能够更进一步的研究。”
“是啊,太吓人了,但是如果真的能把这些东西都做出来,那一定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一千多个字,而且也都是冷门生僻的古文字,很难想象周老师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把这些学问做完。”
周越看了一眼之后开口,“大概在下个月就可以交稿了,到时候李主任会进行进一步的审定。”
“这是工具书,所以说流程还是很漫长的,希望大家能够等待一下。”
“那肯定是要等的啊,我甚至觉得,周老师的这本书做出来之后,肯定在学术地位上,不亚于当年的汉朝编写《说文》的许慎。”
“过奖过奖,怎么能和先贤相比呢。”周越轻轻的摇着头笑着,“我们也只是做了一些资料收集方面的研究而已。”
“只能说和先贤学习。”
众多专家都是点头,商业互吹嘛,这群人都是做的很彻底。
而且,这个学术会议一开,周越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这么多古文字,即便是当初甲骨文刚刚进入文字学系统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这么高产的研究啊。
到了现在说是一千多个字,但事实上能够识别的也就是八九百而已。
周老师成功的把这八九百个字,增加到了一千一百多个。
如果后续还有研究的话,那可能就是一千二百多个。
在视频会议室内。
他们也在不断的刷屏。
“周老师简直是学术偶像啊,平时我们研究其中的一个字,甚至还没有什么学术成果,仅仅是把这个字解释出来,都可以发博士论文了,周老师这种,简直就是猛人啊!”
“我们常用的汉字也才一千多吧,周老师直接把这些文字基本上都给识别出来了?”
“那岂不是说,如果有这个字典,我们看甲骨文的时候就相当于看简体字?”
“是啊,而且据说,周老师把历朝历代的字形,以及同一时期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字字形,都给罗列了出来,简直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即便是同一时期,比如说楚文字和齐文字,都是有不同的。
毕竟还没有到书同文的地步。
大一统之后,那才算是进入了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之前,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尽管可能相差不多,但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字型的。
这也就是上古时期那么多异体字的由来。
都是同一个字,甚至声音都差不多,但是写法不一样。
“这和那些先贤有什么区别啊?”
“如果周老师来文科做院士的话,我是双手赞成的。”
“醒醒,文科哪有院士啊?”
有些职位确实是相当于院士,但这些人太稀少了,而且地位和理工科的院士根本没有办法相比。
这也算是如今时代的一种悲哀了。
就连文字研究都变成了一种无用的学问。
怎么能不叫人感叹呢。
周越微微的躬身之后,先行离开,众人这才陆陆续续的回过神来。
他们已经可以想象。
周越这个人会在学术史上留下怎样的地位了。
尤其是现在。
众人对于那个字典更加的期待了。
有了字典之后,可能真的就看甲骨文,相当于看现代的文字一样。
“先前周老师说,要一个人带领两个研究生在半年之内把这个字典做出来,我还不太相信。”
“现在看来,他还是太保守了。”
陈院长苦笑了一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