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婚
    嘉靖十一年四月初八。
    诸事皆宜,尤适宜嫁娶喜事。
    京师西城,永淳公主府。
    阖府上下喜气洋洋,正作为新娘子的家,准备接受新郎官的亲迎。
    朱玉英并非入了宗人府玉牒的公主,嫁人不会由宫中而出,原本是计划着在京师临时选一座府邸作为娘家,但永淳公主觉得那样太过寒酸,主动在自己的府邸里为其张罗婚事。
    自从公主府一案,将这位救醒后,两女就成了极好的闺中密友,如今更是姐妹了。
    “红丝初绾,宝镜新圆,妹妹今日可真美!”
    永淳公主比起朱玉英要年长几岁,平日里面容颇显稚气,此时却也有了一种母性的光辉,接过嬷嬷的活,亲手为她戴上珍珠翡翠冠,倒是有些遗憾:“妹妹应戴九翟冠,那样定然更加光彩照人!”
    “够了……够了!”
    朱玉英看着铜镜里的身着凤冠霞帔的自己,脸颊羞红,眸中浮现出前所未有的神采。
    凤冠就是装饰有凤凰、翟鸟等吉祥图案的头冠,霞帔则指披在肩背、垂于前胸的纹绣挂带,两者搭配尽显雍容华贵,本是后妃和命妇的礼服,但在婚礼这一特殊场合,平民女子也可穿戴。
    当然朱玉英并非平民女子,她今日新娘子的穿着,是出自宫廷,极有讲究的:
    一身翔凤云肩通袖织金膝襕圆领袍,配官绿八宝奔兔织金裙襕马面裙,戴盘锦璎珞项圈,整体造型既显富贵又不失雅致。
    关键还在于最引人注目的头饰。
    头饰体系在明朝的婚礼中等级森严,皇后戴“九龙四凤冠”,妃子、太子妃、亲王妃及公主戴“九翟冠”,官家女子佩戴“珍珠翡翠冠”,平民妇女则只能戴“璎珞冠”了。
    按照永淳公主之意,自己的妹妹出嫁,当然要戴九翟冠了,可朱玉英坚持珍珠翡翠冠,绝不在此事上僭越。
    “真是美极了,海翰林有福气啊!”
    朱玉英已经觉得极为满足,昔日一路忐忑不安地来到大明京师,岂能料到有今时今日?
    而当身后传来温和的赞誉声时,她猛地发现不对,转过头来,就见不知何时,蒋太后竟含笑地站在后面。
    “娘,你怎么出宫了?”
    朱玉英大喜过望,实在没想到这位会亲自出宫,但称呼上面还是减了一个字,由娘娘变为了娘。
    果不其然,蒋太后极为满意,慈和地笑道:“女儿出嫁,当娘亲的岂能不来送一送?甭管那些规矩,老身守了一辈子,也能任性一回!”
    朱玉英眼眶通红,盈盈拜下:“娘!”
    “莫哭!莫哭!”
    蒋太后看着她,眼神里的慈和与不舍,倒真像是母亲在送女儿出嫁那般:“去了夫家,孝顺公婆,夫妻和睦,戒之勉之!”
    朱玉英连连应道:“女儿知道!女儿知道!谨遵娘亲教诲!”
    与此同时。
    海玥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路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来接新娘子。
    还未到府前,远远就见驸马谢诏作为女方亲属,笑吟吟地上前拦门:“今夜拦门第一重,玉门金锁不开封。蓝舆要入桃源洞,莫惜缠头利市红!”
    周遭早早围住的众人一块儿起哄,讨要红包。
    公主府周遭所住的也都是权贵,平日里娶妻迎亲的规模要比这个奢华太多,但没人敢小瞧这相对寒酸的迎亲队伍。
    且不说其他,作为赞礼傧相的就是两位翰林,海瑞和林大钦,立刻大声回应:“洞府都来咫尺间,门前何事苦遮拦。愧无利市堪抛掷,欲退无因进又难。”
    说罢,几个人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分发,再将谷子、豆子、果、铜钱撒给围观的小孩子们。
    “海翰林当真是信人啊!”
    驸马谢诏只是走个过场,又不是真的为难,眉宇间带着祝福与羡慕之意,很快将门打开。
    他说这番话,是因为当时在公主府边隔墙相望,这位就曾经跟他说过,准备迎娶黎玉英,却又不要当驸马,受那层层束缚。
    本以为是少年郎的异想天开,结果万万没想到,居然真的成了。
    所以此时此刻,经历了不少苦楚,方与公主夫妻和睦的谢诏由衷地祝福道:“莲开并蒂,瑟鼓和鸣,愿贤伉俪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永谐琴瑟之欢,长缔朱陈之好!”
    “承谢兄吉言!”
    海玥还礼,抱着大雁走了进去。
    “奠雁”也是古礼了,由于大雁难以捕捉且为候鸟,多用木雁或家鹅取代,甚至官方会典里都记录了“无雁则以鹅代”的规矩。
    所幸现在是四月,正好是大批候鸟飞回北方的时候,英略社出手,亲自捉了活雁来,来为婚礼增添一份光彩。
    此时安抚着雁儿,完成礼仪,朱玉英也在主婚引礼下,盖上彩罗袱,正式出阁。
    “好好待她!”
    而蒋太后眼眶红红,来到海玥面前,哽咽着殷切嘱咐。
    “岳母大人慈鉴,小婿蒙垂青纳为东床,敢不竭诚以待?必当相敬如宾,使令爱终身有托!”
    海玥恭敬地给这位行礼,规规矩矩地做出承诺。
    朱玉英身躯轻颤,若不是媒婆搀扶,不好相触,此时恨不得与之相拥。
    许你凤冠霞帔一世无忧,从此清风明月长伴天涯。
    这是一生的承诺!
    而另一边,新居已是热闹非凡。
    “迎亲队伍马上回来了,诸位让一让啊!”
    由于宾客来得太多,巷子两头竟是堵得水泄不通,严世蕃见状赶忙过去维持秩序。
    作为赞礼傧相之一,比起海瑞和林大钦,他的交际能力就要强得太多了,更是毫不客气地指使着赵文华:“元质,你在这里守好了,千万不能再让人堵上,我去招待宾客!今日着实忙碌,却也叫人痛快,倒叫我想起前番率领五城兵马司与巡捕营,围剿白莲教逆党那日,也是这般充实!”
    “啊呀!原来那伙贼人竟是白莲教余孽?难怪如此凶顽难制,东楼兄此番立下大功,实乃社稷之福啊!”
    “过誉了!过誉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过是为我大明江山尽些绵薄之力罢了,哈哈哈哈!”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不仅是严世蕃的至交好友大婚,更是缉拿白莲的第九日。
    借此机会,他与宾客攀谈之际,总时不时地提及此时,不出意外地收获了阵阵惊叹。
    相比起严世蕃的昂首挺胸,时不时发出的爽朗大笑,不远处的陆炳就有些低调了,更是斜着眼睛看着这位得意洋洋的家伙,撇了撇嘴。
    ‘瞎猫碰到死耗子,得意个什么劲啊!’
    作为早在广州府结识的好兄弟,陆炳本身也被邀请作赞礼傧相的,却不得不婉拒。
    一来他锦衣卫的身份,招待一群翰林士子,多有尴尬,再者近来锦衣卫确实被人嘲讽得厉害,也影响新郎的声誉。
    想到白莲教的大功原本可以挽回颓势,却被自己错过,反而让严世蕃立了大功,陆炳心头就闷闷的,起身来到礼册旁边,偷偷瞄了几眼。
    “国子监祭酒许诰贺——松烟墨十锭、湖笔四管、《礼记·昏义》手卷一册。”
    “翰林院掌院事学士席春贺——御制澄泥砚一方、青田冻石印章一对、洒金笺十幅。”
    “定国公府贺——赤金鸳鸯戏水佩一对、御赐云锦十端、紫檀嵌玉如意一柄、《朱子家礼》精刻本一部,西域葡萄酒两坛……”
    ……
    “明威当真了不得!”
    陆炳看得啧啧称奇。
    平日里送礼,得注重影响,大婚往来,就是理所应当。
    与一位前途无量的翰林储相交好,正是最佳时机。
    但即便如此,这份礼单若是传扬出去,也势必轰动朝野。
    因为实在是太过夸张了。
    从国子监祭酒许诰,到翰林学士席春,再到定国公徐延德,文武百官,满朝勋贵,基本上都送来了一份或厚重或蕴含了心意的礼物。
    陆炳目光一转,再看向一道身影,不由地郑重起来。
    锦衣卫指挥佥事孙维贤。
    这家伙同样备了厚礼,毕竟之前锦衣卫被小国公爷闹上门去,是孙维贤往翰林院求助,请海玥出面解决的,礼尚往来并不奇怪。
    但此时此刻,孙维贤主动登门,还特意朝着海玥的爹娘面前凑,陆炳都从伯父海浩的脸上隐隐看到了抗拒,显然完全不熟,这位还能舔着脸上去低声交谈,实在是令人诧异。
    ‘以前怎么没看出来,此人竟能如此放得下身段,来日是个劲敌!’
    陆炳考中武进士后,也不甘愿只当锦衣卫舍人了,而以孙维贤的年龄,师父王佐退下后,此人绝对颇有竞争力。
    哪怕他能借陛下的信任上位,也要防止孙维贤在北镇抚司内坐大,难以管辖。
    “也罢!今日想这些作甚!”
    脑海里转了转这些念头,陆炳摇头失笑,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就听外面突然静了静,然后又是一阵骚动。
    “迎亲的队伍回来了?没这么快吧……”
    “是司礼监!是司礼监啊!”
    在众人震惊的注目下,一众司礼监内侍鱼贯而入,为首正是黄锦那张熟悉的圆脸,用并不尖利的嗓音道:“陛下御书亲赐,为新人贺——”
    “鸿案相庄,百年静好,鹿车共挽,千载一心!”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明神探154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兴霸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兴霸天并收藏大明神探154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