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怎么可能没私货
要说北宋的暴毙,神霄派道士是要沾一份因果的,赵桓会指望六丁六甲这种事,跟赵佶宠幸道士不无关係,但如果没有林灵素的推波助澜好吧,没有林灵素也会李灵素。
总之,歷史上是神霄派最受赵佶的宠幸,那么他们就要承这个因果,因此北宋灭亡之后神霄派声望大跌,元朝时更是併入正一道,最终断绝传承。
所以当那师兄点明释行宇跟自己的师兄弟身份,又点名和他同行的道士是神霄派,属於告诉大家既是,他们两个都有问题。
这里为了让观眾能明白神霄派的问题,特意做了艺术化处理,將郭京和他的六丁六甲说成是神霄派的人。
按一般剧情而言,出现这种情况,正方之后少不得要產生矛盾,更何况演道士的还是钟发,千鹤道长虽然是好人,但反派角色也不少。
然而《满江红》反其道而行之,正派这边再度逃过之后说起此事,道士只是表示,正因自家门派当初惹下大祸,所以才要努力弥补过错,之前曾想过营救岳元帅,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功,如今怎么都不能让岳元帅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
於是大家就信了。
当然了,肯定有观眾觉得正派这边的人,居然这样轻信对方,编剧肯定脑残。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没有槓精才是怪事,所以徐九阳预判了他们的预判,特意跟剧组说了,要在这里设计一些细节,展示其他人虽然嘴巴上说著相信,暗地里还是做了二手准备。
只不过隨著行动的继续,以及和尚跟道士先后的牺牲,这些手段都没有用上“我虽然不是监製,也没有跟到最后,但也为这部电影费尽了心思。”坐在下面的徐九阳如此感慨道。
这並不是耍嘴皮子,至少这部电影的三个很重要的情节,都是按照他的意思来的,而表现形式嘛·
“城北的张家娘子,夫家从岳元帅北伐,单赏钱就能支撑一家五口的生活,是在家里供了元帅的牌位的!”
“城南的李家秀才,从北边逃来,潦倒无助,以写信户口,听闻元帅收服失地,高兴得痛哭不止,逢人便说元帅大恩,回京有望!“
“还有那何铸何相公,一心要元帅供出谋反罪状,后来却奋不顾身,直言元帅无罪!”
“俺虽为人,却也做不出不忠不义之事!”
这是隗顺暂时被擒后,面对惺惺作態,想要诱他说出岳飞尸体所藏何处的秦府爪牙,掷地有声的回答。
其实,按理说,真实的隗顺,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他终究只是个小小的狱吏,或许识得几个字,但是几乎不可能像士大夫那样说话。
然而还是那句话,电影需要,艺术需要,这里必须要跟观眾解释,为什么他这么一个小人物,会甘愿冒此奇险。
歷史上的隗顺虽然也是在冒险,可毕竟没被武林高手追杀,大家不敢给岳飞收尸,主要是不知道秦檜跟完顏构的態度,怕被事后清算。
电影里面就不一样,要更加凶险,隗顺的理由必须足够充分,於是就有这样的剧情:正因为他看著,从普通百姓到国朝相公,无人不称讚不嚮往,所以才甘冒奇险,要背岳元帅的尸身出城。
如此,他的言辞自然需要大义凛然,需要—有一点文采。
好消息是,宝宝强的演技足够出色,虽然这个场景里面是被绑著的,但他仅凭丰富的表情,就表现出了市井小人物的特点。
跟著有些文縐縐的台词配合起来,反而有种小人物妄图以士人自詡的感觉,滑稽之中却又带著悲壮。
“还好还好,没有让他去演胡君那个角色——”在座位上看著这一段的徐九阳满意的点了点头。
之前说过,给王堡强准备了两个角色,除了隗顺这个男主角,就是胡君那个战斗力最强,最后跟皱兆龙那个反派同归於尽的角色。
要是掉个个的话,胡君可不一定能演出这种效果,所以,只要《满江红》票房不差,就把以封於修为主角的《一个人的武林》弄出来好了。
这是徐九阳彰显自己意志的第一处。
第二处则是,差不多快要结尾的时候,被追杀得只剩自己一人的隗顺,將岳飞的尸身埋在了九曲丛祠的旁边並做好了记號,拿著一盏白灯笼,边往回走边喊著魂兮归来。
结果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进城,还是被剩余的追兵赶了上来,眼见要將他围堵上了,在巷子里转了几圈后,却发现这满城的住户,一夜之间都在外面掛上了白灯笼。
原来,岳飞的死讯此刻才彻底传开,城中百姓们自发的开始纪念他,於是就有了这满城縞素的壮烈之景,而隗顺也得以脱身。
第三处跟第二处紧密相连,鹰犬们没能抓住人,而且总负责人皱兆龙也已经死了,只能回去復命,而听闻此事的秦檜意外的没有动怒,只是冷笑之后说:姑且由他们去吧。
养子秦嬉分外不解,还想要劝一劝,说什么一不做二不休之类,毕竟人言可畏。
秦檜却毫不在意,让人去找万俟高过来可,才轻飘飘的跟秦嬉解释了起来。
“赶明儿安排你去史馆,所有关於岳鹏举的史料,都要加以增添和刪减。”
“不需要故弄玄虚,也不需要夸大其词,只需要將水搅浑即可。”
“世人眾多,总有那么几个喜欢標新异,喜欢独树一帜,只要时间够长,总会有人替吾辩解。”
“我们替官家做事,官家理所当然应该给我们行个方便。”
如果说前两处都只是为了电影效果,为了將故事讲得更动听,最后这一处就是满满的私货了。
事实上,写剧本的时候,就有帮忙收拾边角的小编剧提出质疑,但徐九阳根本不甩,文艺作品怎么可能没有私货,无非就是添加的方式是否合適罢了。
有的人喜欢说教,喜欢摁著观眾的脑袋,强行让他们认可自己的观点,有的人则喜欢润物细无声,將自己的观点藏在故事当中,让观眾自行领会。
谁的方式更合適传播不言而喻。
那么具体到这个情节,秦檜想要將岳飞彻底挫骨扬灰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证明自己所作所为不仅毫无问题,而且还充满大义。
现在岳飞的尸身被带走,没准哪天就会因为翻案而重新拿出来,那么秦家为了保住名声就要重新想办法证明这点,而毁资料改史书就是最好的做法。
歷史上,秦檜嘎了之后,秦嬉的的確確销毁和篡改了许多史料,也的的確確是在完顏构的默许之下进行的。
將这条线理清之后,总有喜欢凸显自己的人会给秦檜开脱乃至污衊岳飞这个说辞,就很有说服力,也特別的刺眼。
要说北宋的暴毙,神霄派道士是要沾一份因果的,赵桓会指望六丁六甲这种事,跟赵佶宠幸道士不无关係,但如果没有林灵素的推波助澜好吧,没有林灵素也会李灵素。
总之,歷史上是神霄派最受赵佶的宠幸,那么他们就要承这个因果,因此北宋灭亡之后神霄派声望大跌,元朝时更是併入正一道,最终断绝传承。
所以当那师兄点明释行宇跟自己的师兄弟身份,又点名和他同行的道士是神霄派,属於告诉大家既是,他们两个都有问题。
这里为了让观眾能明白神霄派的问题,特意做了艺术化处理,將郭京和他的六丁六甲说成是神霄派的人。
按一般剧情而言,出现这种情况,正方之后少不得要產生矛盾,更何况演道士的还是钟发,千鹤道长虽然是好人,但反派角色也不少。
然而《满江红》反其道而行之,正派这边再度逃过之后说起此事,道士只是表示,正因自家门派当初惹下大祸,所以才要努力弥补过错,之前曾想过营救岳元帅,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功,如今怎么都不能让岳元帅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
於是大家就信了。
当然了,肯定有观眾觉得正派这边的人,居然这样轻信对方,编剧肯定脑残。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没有槓精才是怪事,所以徐九阳预判了他们的预判,特意跟剧组说了,要在这里设计一些细节,展示其他人虽然嘴巴上说著相信,暗地里还是做了二手准备。
只不过隨著行动的继续,以及和尚跟道士先后的牺牲,这些手段都没有用上“我虽然不是监製,也没有跟到最后,但也为这部电影费尽了心思。”坐在下面的徐九阳如此感慨道。
这並不是耍嘴皮子,至少这部电影的三个很重要的情节,都是按照他的意思来的,而表现形式嘛·
“城北的张家娘子,夫家从岳元帅北伐,单赏钱就能支撑一家五口的生活,是在家里供了元帅的牌位的!”
“城南的李家秀才,从北边逃来,潦倒无助,以写信户口,听闻元帅收服失地,高兴得痛哭不止,逢人便说元帅大恩,回京有望!“
“还有那何铸何相公,一心要元帅供出谋反罪状,后来却奋不顾身,直言元帅无罪!”
“俺虽为人,却也做不出不忠不义之事!”
这是隗顺暂时被擒后,面对惺惺作態,想要诱他说出岳飞尸体所藏何处的秦府爪牙,掷地有声的回答。
其实,按理说,真实的隗顺,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他终究只是个小小的狱吏,或许识得几个字,但是几乎不可能像士大夫那样说话。
然而还是那句话,电影需要,艺术需要,这里必须要跟观眾解释,为什么他这么一个小人物,会甘愿冒此奇险。
歷史上的隗顺虽然也是在冒险,可毕竟没被武林高手追杀,大家不敢给岳飞收尸,主要是不知道秦檜跟完顏构的態度,怕被事后清算。
电影里面就不一样,要更加凶险,隗顺的理由必须足够充分,於是就有这样的剧情:正因为他看著,从普通百姓到国朝相公,无人不称讚不嚮往,所以才甘冒奇险,要背岳元帅的尸身出城。
如此,他的言辞自然需要大义凛然,需要—有一点文采。
好消息是,宝宝强的演技足够出色,虽然这个场景里面是被绑著的,但他仅凭丰富的表情,就表现出了市井小人物的特点。
跟著有些文縐縐的台词配合起来,反而有种小人物妄图以士人自詡的感觉,滑稽之中却又带著悲壮。
“还好还好,没有让他去演胡君那个角色——”在座位上看著这一段的徐九阳满意的点了点头。
之前说过,给王堡强准备了两个角色,除了隗顺这个男主角,就是胡君那个战斗力最强,最后跟皱兆龙那个反派同归於尽的角色。
要是掉个个的话,胡君可不一定能演出这种效果,所以,只要《满江红》票房不差,就把以封於修为主角的《一个人的武林》弄出来好了。
这是徐九阳彰显自己意志的第一处。
第二处则是,差不多快要结尾的时候,被追杀得只剩自己一人的隗顺,將岳飞的尸身埋在了九曲丛祠的旁边並做好了记號,拿著一盏白灯笼,边往回走边喊著魂兮归来。
结果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进城,还是被剩余的追兵赶了上来,眼见要將他围堵上了,在巷子里转了几圈后,却发现这满城的住户,一夜之间都在外面掛上了白灯笼。
原来,岳飞的死讯此刻才彻底传开,城中百姓们自发的开始纪念他,於是就有了这满城縞素的壮烈之景,而隗顺也得以脱身。
第三处跟第二处紧密相连,鹰犬们没能抓住人,而且总负责人皱兆龙也已经死了,只能回去復命,而听闻此事的秦檜意外的没有动怒,只是冷笑之后说:姑且由他们去吧。
养子秦嬉分外不解,还想要劝一劝,说什么一不做二不休之类,毕竟人言可畏。
秦檜却毫不在意,让人去找万俟高过来可,才轻飘飘的跟秦嬉解释了起来。
“赶明儿安排你去史馆,所有关於岳鹏举的史料,都要加以增添和刪减。”
“不需要故弄玄虚,也不需要夸大其词,只需要將水搅浑即可。”
“世人眾多,总有那么几个喜欢標新异,喜欢独树一帜,只要时间够长,总会有人替吾辩解。”
“我们替官家做事,官家理所当然应该给我们行个方便。”
如果说前两处都只是为了电影效果,为了將故事讲得更动听,最后这一处就是满满的私货了。
事实上,写剧本的时候,就有帮忙收拾边角的小编剧提出质疑,但徐九阳根本不甩,文艺作品怎么可能没有私货,无非就是添加的方式是否合適罢了。
有的人喜欢说教,喜欢摁著观眾的脑袋,强行让他们认可自己的观点,有的人则喜欢润物细无声,將自己的观点藏在故事当中,让观眾自行领会。
谁的方式更合適传播不言而喻。
那么具体到这个情节,秦檜想要將岳飞彻底挫骨扬灰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证明自己所作所为不仅毫无问题,而且还充满大义。
现在岳飞的尸身被带走,没准哪天就会因为翻案而重新拿出来,那么秦家为了保住名声就要重新想办法证明这点,而毁资料改史书就是最好的做法。
歷史上,秦檜嘎了之后,秦嬉的的確確销毁和篡改了许多史料,也的的確確是在完顏构的默许之下进行的。
將这条线理清之后,总有喜欢凸显自己的人会给秦檜开脱乃至污衊岳飞这个说辞,就很有说服力,也特別的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