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山东
    山东,济南。
    “报!”
    “江北总督兼江北提督,英和英大帅已来至抚衙,传见抚台大人!”
    山东巡抚岳起闻报有些意外,英和他认识,前不久才刚从他的山东借道南下,支援徐州知府杨护那个狗奴才去了。
    怎么突然又亲自回来山东,还点名要见他了?
    岳起很是疑惑,他完全没有怀疑过英和会输。不止是英和这趟带的军队都是朝廷精锐,里面有相当数量的关外八旗和索伦营,战力堪称大清第一了。
    而且,英和南下没几个月,就算要败,应该也不会那么快才是。
    岳起的满腹疑惑,很快得到解答。
    待来到抚衙大堂,看见那满身狼狈的英和,他心底顿时咯噔一下,有了不好的预感。岳起小心上前问道:“英帅,您这怎么突然就回来我这山东了,是不是徐州那边缺了粮草军械……”
    话都还没问完,英和冷着脸打断道:“岳巡抚,不用再谈徐州了,徐州已经陷于南军之手。本帅奋力突围之下,这才没被南军困住,现在南军已得徐州,下一步就是山东了,请岳巡抚马上着手山东军防。”
    英和把话说完,岳起瞬间人都听傻了,他刚才听到了什么?
    徐州居然已经没了,要不要这么快?
    岳起惊诧之下,连忙询问起英和具体细节。
    英和倒也没隐瞒,除了部分不能说的内容,剩下详情,包括徐州城墙坍塌的离谱情况,都没有进行魔改,全部都告诉了岳起。
    岳起听完又是一惊:“英帅,您说徐州城墙突然坍塌……当真?”
    “我知道这很难以置信,但事实如此,徐州城墙坍塌了。”英和也很无奈。
    要不是亲身经历,谁能想到这偌大的坚固城墙,居然还能突然坍塌下去一大块。直接让徐州原本无懈可击的城防,物理上变成了破烂窟窿。
    好在当时是大半夜,视野能见度太低,大家都是伸手不见五指,打仗也是打得颇为束手束脚。
    这才给了英和能够率军突围的机会,但付出的代价也比较惨重就是了。带过来的五万精锐大军,一战损失了十之七八。
    这可不是“可再生”的地方绿营和汉军旗奴才,损失的可都是真满洲八旗,死一个就少一个的那种!
    满清的八旗制度确实糜烂,战斗力下降的厉害。可战力再下降,那也是真八旗的丁口,是满清赖以维持统治根基的基本盘。
    满洲八旗损耗太多,清廷就会变得外强中干。
    说白了,这些满八旗就是满清压制汉人官绅的权力阶级,满清正是通过这些八旗,来压制汉人官绅,从而获得绝对的权力。
    白莲教大起义和太平天国战争过后,满清日益衰弱的根本,在于财赋重镇的八旗都被起义军屠光了,满清对财赋重镇的统治权被极大削弱了。
    岳起已经缓过神来,看着英和表情不似作伪,顿时也脸色凝重问道:“英帅,那您说,下官现在应该怎么办?”
    一省巡抚兼署提督,居然自称下官。
    哪怕英和是江北总督兼江北提督,但这也太过于低声下气,明摆了是不想背锅担责。
    英和看出来了,但也不是很在乎,他要的就是山东军防的总揽指挥权:“好,那就听我的,立刻召集全省各镇兵马,统一协防调动!”
    岳起提醒道:“英帅,南军刚刚夺下徐州,我们现在就调集全省兵马,是否有些太匆忙了?”
    岳起不止是提醒英和太着急,还有便是山东距离直隶已经很近。而且山东又是目前直隶的主要财赋重镇,里面还有个衍圣公府。
    贸然把各镇驻军抽调一空,万一要是出了乱子怎么办?
    英和说道:“南军不好打,包括此前的徐州城塌,本帅都估计南军必定掌握了一种特殊火器。而且,南军已经打下了徐州,跟山东已经接壤,就算我们不集结兵马,南军接下来也必定会迅速北上。不然,就是白白贻误大好战机,南军的主帅没有那么傻。”
    岳起皱了皱眉,又旋即舒展开来,似乎是被说服了。
    说服个屁!
    岳起想要的就只是英和给他个借口,英和把借口给了,就是汉军不傻,肯定会迅速北上。而且英和又一口一个本帅,言外之意就是大包大揽,出了事也跟他这山东迅速无关了。
    这就是嘉庆年间的清廷官场了,一举扫除了乾隆老狗时期的举国皆贪,各省巡抚高官都逐步替换为“清官廉吏”。
    现在的山东巡抚岳起,便是乾嘉两朝有名的清官,甚至还是上了史书记载的“清廉”。
    这货十年前升官奉天府尹,因为前任府尹贪赃枉法被革职,所以一到府衙,便命人将大堂、居室以及室内陈设器具、用具等,全部洗涤一遍,以示不与贪官同流合污。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岳起坚持做他的“清官”,坚持了一辈子,但治理地方?那关他屁事。
    历史上,这家伙能查到的政绩就是清廉节俭,清廉是真清廉,节俭也是真节俭,死后都没留下什么家产浮财。
    嘉庆都觉得这货真是好官,下旨把他往江苏调任,治理江苏的贪腐之风。具体有没有效果不知道,因为岳起去了以后,似乎干了一些事,又似乎什么都没干。
    江苏官场受到岳起影响,确实不搞奢侈之风,但各地官员该贪还是贪,百姓该苦还是苦。
    却说英和拿到山东清军的指挥权,立刻便调令山东的登州镇、兖州镇两个绿营,外加青州驻防八旗军,全部来到济南府统一集结调动。
    山东作为衍圣公老家,这里文风鼎盛,经济繁荣,产粮在北方也属于大头省份,所以绿营的驻军兵力很少,只有两个镇,加起来也才不到1万8千余人。
    就连青州将军,都在乾隆中期遭到裁撤,仅留一个青州副都统驻扎,因为实在没有必要,这里太安逸了。
    要说迄今为止,这里唯一出过的乱子,可能就是乾隆二十多年前爆发过的清水教起义了。
    清水教属于白莲教在山东的分支,整场起义的规模不算很大,持续时间不过一月,但它的爆发时间刚好是乾隆老狗最志得意满的盛世时期。
    对当时的乾隆而言,无疑是一场啪啪打脸的起义。
    乾隆老狗恼羞成怒之下,将剿贼太慢的兖州镇总兵格杀。
    这也是兖州镇总兵唯一一个因为剿贼太慢,而被砍了的典型。
    英和的调兵命令下达,山东驻扎的各镇绿营、八旗军全都不敢怠慢。二十年前刚有总兵因为慢了一点就被砍了,他们愣是连粮草都没带多少,便带着军队往济南府匆匆赶去集结。
    济南府短时间内,集结了接近四万大军,英和又同时下令拿出钱粮搞募兵团练,备战守城。
    这么多的军队,还有要募兵操练的团练乡勇,济南府的粮草很快就有些捉襟见肘。
    没办法,毕竟山东的粮草不止要给自己,还要供应北京城,当然会不够用。
    没有粮草怎么办?
    当然是往曲阜县,找衍圣公府要了。
    衍圣公府受了我大清那么多恩荣赏赐,现在大清陷入危难了,肯定要连本带利的全都偿还回来。
    当代衍圣公叫孔庆镕,这家伙七岁袭的爵,到今年也才刚年过十五,毛都没长齐,就面临清廷一而再,再而三的勒索敲诈。
    之前江南还没丢完,清廷就已经在找衍圣公府要钱要粮食。等江南全没了,清廷又变本加厉要钱要粮,就连英和南下徐州,都得管衍圣公府资助军粮。
    可以说,衍圣公府已经快被清廷给掏空了,粮食早就拿不出来,前面给的很多都折换成了银子。
    英和派人往曲阜要粮,没粮就给银子。虽然衍圣公府一直哭穷,也确实是被掏穷了,但英和可不管那么多,给不出银子,他就抢人抢粮抢钱。
    衍圣公府完全不敢反抗,他们虽然处于济南府和徐州府的中部,可汉军还没杀进山东,他们还是只能乖乖认命。
    不过,认命的同时,又在暗中盘算着。
    只要汉军一杀进山东,杀到曲阜县,他们就立刻举县投降大汉。
    这狗日的大清,谁爱待着谁待着!
    不光“世修降表”的衍圣公府被逼的没办法,想要盘算着投降,运河以西的曹州府,同样也有一帮人正在密谋筹划。
    明面上,他们都属于零散的农户、杂役、小工,但暗面里,他们又有一个统一的活动组织。
    ——天理教!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霸道总裁胖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霸道总裁胖总并收藏哪有什么康乾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