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年轻人的厉害
    王信跟着太监入宫后,史平等人牵着马赶来,几名穿着兵服的少年兵,蹲在大周门外的墙角跟下,旁边是几匹来自关外的好马,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不过看到少年们的打扮,虽然只是普通的小兵,但必然是有主人的,何况是天子脚下,并没有不开眼的人。
    大周门外是一片空地,靠近外头街道的区域,甚至有一些小商贩,各茶铺和食摊等,不少进宫的人,出宫的人,许多人会在此喝茶吃东西。
    与史平他们一样的人很多,更多的是轿夫,还有各家长随。
    “将军。”
    看到从宫门口出来的王信,史平等人连忙起身招手,史平生怕王信没看到他们,主动跑了过去,王信已经看到了他们,笑着迎了过去。
    “将军,没事吧?”史平关心的问道。
    “没事,我们去河西营,去个人回贾府,告诉府里一声。”
    王信跟着史平来到少年们身边,那名叫做石头的少年亲卫已经递过缰绳,那匹属于王信的马,其实他们的马都不算最好的。
    只不过比较精壮,照料得当,远不是驽马可以比的,最好的马充当了战马。
    众人跟着将军一路出发,高兴地回去河西营,因为不知道宫里什么时候来人,回到了京城这么久,还没有回去过河西营看看。
    河西营在通州,通州离大周皇宫路程有四十多里路,因为节省马力,用了一两个时辰才抵达通州。
    并没有到通州城,河西营属于东军右路,右路在通州城西,河西营在最西边的运河一端,王信也不打算去东军看看,自己最近属于争议人物,朱伟父子没有消息,说明他们不想沾染上麻烦。
    所以自己虽然接触了很多大佬,不过呢,因为自己没有彻底投靠,这些大佬对自己的态度虽然不错,可真要是遇到事情,大多数保持中立。
    王信并不感到心寒,这才是正常之举。
    很多人恨不得自己的朋友为自己两肋插刀才行,才算是朋友,这种要求太高了,所以经常会失望。
    既然不打算去东军衙门,也不打算进通州城,王信一路很低调,直到道路两边的摊贩越来越多,虽然才离开了几个月,河西营外的集市变化却很大。
    以前河道里的船只络绎不绝,大多是过往的货船,或者是停靠在通州外的码头,苦力们搬运漕粮。如今河西营外多了很多商人。
    来自五湖四海,带来了各类的商品,也把这些商品带到全国各地,犹如密集的水流似的,流速越快,越稳定,带来的生机越庞大。
    犹如长江,当南方被开发出来,因为长江的作用,很快成为经济的重心。
    通州虽然比不了江南的地理优势,可毕竟属于大运河的“终端”,身后又是京城,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
    这才是自己真正看重的地方,王信感慨。
    以前的老面孔都不见了,多的是新面孔,这就是商业,商业的竞争高效又残酷,从淘汰方面而言,商场的确如战场。
    河西营的营房和以前一样,虽然主力走了,留下的老弱依然严格遵守军规,保持军营的整洁和秩序,与出租出去当做仓库的那边泾渭分明。
    “将军。”得到消息的刘通,带着郑浩他们一起到了校场。
    王信也不说话,领着众人巡视了一遍营地,倒也没有挑错,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给出对属下们的认可,才是自己的主要目的。
    “解散吧。”王信挥了挥手。
    身后的少年亲卫们,特别是史平,兴高采烈的去找史老头,队伍里的史老头又苍老了一些,腰间还挎着一个酒葫芦。
    三十岁以上的老兵,军营里的军规,有很多开始松动,如到了五十岁,其实已经是养老了,许多事情可以做,但必须私下里做,比如喝酒。
    按照王信的想法,军营里不应该有五十岁以上的校官和士兵,只是到底要照顾下历史原因,河西营的前身多老弱,总不能不近人情。
    史老头真的老了,看到史平后,再也不骂了,笑的像个巴结大人的孩子,生怕史平不理自己。
    史平跟着王信见多了市面,又学了好多本事,看到史老太后,心里只觉得伤感,浑然没有当初的调皮,十分的孝顺,扶着史老头回去。
    “老爹,想吃什么?我去买来给老爹吃。”史平主动问道。
    “想吃烧鸡。”史老头砸吧砸吧了嘴,又说道:“酒也不够了。”
    能吃能喝,史平一点也不心疼自己的军饷,眉开眼笑的说道,“好,等会我全给老爹买回来。”
    史老头乐呵呵的,又哆哆嗦嗦的问道:“小齐子怎么没回来。”
    “齐叔在雁门关呢。”史平说道。
    史老头不开心了,骂道:“没良心的,也不会知道回来看老子。”
    史平连忙解释,史老头不管,也懒得听。他就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哪怕知道齐山念回不来,可心里头总要骂一骂才痛快,而且没有要求史平去找齐山念,让齐山念回来看自己。
    将军回来了,还有少年亲卫们,河西营的老人们热闹起来。
    少年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准备了一顿丰厚的午餐,虽然不能喝酒,少年们也没有养成喝酒的习惯,倒是动作熟练,比大人们还要强,看得营里留守的老人们暗自称赞。
    当初那些个太阳底下捉虱子吃的少年们,一个个变得出息了起来。
    刘通在河西营呆的时间并不长,郑浩更是新来的,刘通不提,河西营的氛围,与当初的扬州营并无多大区别,仿佛回到了自个家中。
    郑浩在雁门关没呆过几天,只在关外跟了王信一两个月,然后被派来京城,反而感觉最震撼。
    这种军营里的气氛,他从来没有感受过,也从来不知道,军队原来还有这样的,心里头说不出的滋味,也隐隐明白,为何将军如此厉害的原因了。
    怎么才能办到如此地步?郑浩呆呆的看着将军的背影,在校场上发呆。
    这种眼神,刘通格外熟悉,三年前的时候,自己听说有支敢于抗倭的军队,虽然是民兵,自己还是赶去加入,等顺利入营后,也是这样的眼神。
    刘通忍不住拍了拍郑浩的肩膀,提醒道:“别想了。”
    “什么别想了?”
    “就是你心里头想的,没用,别人学不了,学点皮毛就足够你用了。”刘通好心提醒。
    郑浩大怒。
    认为刘通小瞧了自己。
    刘通耸了耸肩,无所谓的离去,年轻人嘛,就是这样子,等吃够了苦头,自己就服气了,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反而期盼着那一天,看看郑浩到时候是个什么心情,自己必定嘲讽死他。
    笑呵呵的离开,郑浩不懂此人笑什么,实在是不可理喻,一点上进心也没有。
    这么大的本事,当然要学在手里。
    河西营没什么事情可以做,毕竟人都不在,王信主要是来看看河西营外的集市,可惜没有自己的人在其中,虽然自己不会管,很多人也不希望自己插手,可有个账房也好啊。
    不过也不能直接提出来,还是要等个合适的机会,否则岂不是明摆着告诉陆仲恒与薛家,自己不相信他们的账目?
    这倒不至于。
    主要是自己想要更多了解河西集市的规模和情况,等回去雁门关后,才好联合大同那边的实际,随时调整,针对性的做出安排。
    今天已经见了太上皇,自己也快回大同,王信不认为朝廷会拒绝自己回大同。
    ——
    荣国府。
    客厅。
    贾政一早从衙门赶回府,专门等着王信,结果收到消息,王信去了通州河西营,心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倒也能理解。
    从京城回来后,得到了通知,王信一步未离开庄子。换成是自己,自己也得去河西营看看。
    只是还有些不适应。
    才多久?当初那位在自己面前自谦小子的年轻武官,如今光身份而言,已经不弱于自己,只是在名望和声威上,远不如自己。
    可此人年轻啊,二十几岁的游击将军,身上大功无数,随时可能再升官,而且名声也在迅速提升,不光是兵部,连督察院那边也开始耳熟能详了吧。
    只是想到明天的事,贾政有些担心。
    王信见太上皇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王家也来了人,请自己和王信明日去贾府,看来要当面讲,许多事可就没有了转圜余地。
    王子腾没有了耐心,王信也强势,这两个人都姓王,难道要二虎相争不成?
    王信不够格吧?
    “老爷,信爷回来了,已经到了门口。”
    外头管家进来通传。
    贾政起身亲自去迎,王信从河西营回来,得知贾政在等自己,跟着管家来到客厅。
    贾政知道老太太见了王信,老太太认为王信不错,双方不是外人,利益相同,因此没有客套,急着问道:“怎么样?”
    王信想了想,答道:“应该没问题。”
    贾政和王信一起进入大厅,各自坐下,听到王信的回答,贾政不太满意,追问:“太上皇怎么说的?”
    王信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贾政。
    贾政这回也没有了话说,完全看不出来,倒是王信认为应该没问题,他倒是比自己有自信些,心里悬着的事落了一半,贾政告知王子腾的事情。
    王信点了点头。
    与王子腾的事情是避不过的,到了直面应对的时刻。
    见到王信如此神态,贾政大为好奇,忍不住问道:“你有把握说服王子腾?”
    王信笑道:“没有。”
    贾政纳闷了起来,猜道:“你准备答应他?”
    王信摇了摇头。
    贾政更奇怪了,苦笑道:“看你满不在乎,我还以为你有什么主意了。”
    王信没有瞒着,主动解释:“办不到的事情,我怎么答应王公,他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我有什么好疑虑的呢。”
    看到王信如此自信,贾政自问做不到,只能说年轻人无畏。算了,贾政心里暗叹,反正又不是自己面对王子腾,自己瞎操什么心。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红楼兵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键盘战斗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键盘战斗家并收藏红楼兵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