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人类理性极限的壮丽挑战(3k)
    电视机前的德意志观众们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演讲的结束,而是一部史诗的落幕。
    《布兰诗歌》与林燃的演讲并非简单的背景与主体的关系,它们是灵魂与形式的共生。
    音乐的庄严宏大映衬着事件的里程碑意义,节奏的强烈与动态的起伏呼应着演讲的节奏起伏。
    而旋律的重复与主题的深邃则暗喻着数学探索的坚持与永恒。
    德意志观众从中感受到的史诗感,不仅源于林燃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壮举,更源于《布兰诗歌》将这场智慧盛宴升华为一场关于命运、挑战与胜利的交响乐章。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透过屏幕,仿佛穿越时空,与历经数百年屹立不倒的哥廷根学派共鸣,感受到了一场真正的数学史诗。
    后续五天时间里,仍然停留在哥廷根的数学家们对于林燃的结果进行了论证。
    “伦道夫的思路非常清晰,从第一天开始,他的思路就很清晰,他明确知道自己要用到哪些方法,要用到哪些引理,我认为他的逻辑流畅,思路我没发现明显的错误。”
    “没错,我也同样没有发现错误。”
    “我同意。伦道夫在数论方面的造诣显而易见,由皮埃尔和西格尔亲自负责检验他的思路,我们负责对引理和工具进行审核。”
    “不要急,孪生素数猜想已经困扰了数学界这么多年,我们有责任确保万无一失,这是对伦道夫负责,也是对我们负责。”
    “我有一个担忧。在第15块黑板上的引理3依赖于一个未经证明的假设。”
    “这是数论中的一个标准假设,但你说得对,它并不trivial。”
    “不,伦道夫在第52块黑板上对这个假设进行了论证,作为引理的引理证明了。”
    好在黑板上有day几来做区分,然后博士们按照day几对这些黑板进行了排序。
    后来在特别刊里,也按照现场的标准,除了页码外,还有day几来表示这是林燃第几天的成果。
    最终全球看到这份特别刊又没能来到现场的数学家们都在感慨,光是一个day能有这么多成果,这还是人类吗?
    五天时间里,团队对每一个方程、每一个推论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时而激烈辩论,时而达成共识。
    最终大家作出了初步没有问题的判断。
    在座绝大部分当代一流数学家在审稿人一栏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寄往瑞典皇家科学院出版的acta mathematica。
    数学四大期刊里,其他三个都或多或少有高校因素。
    像这个时代林燃主导创办的数学新进展背靠哥伦比亚乃至整个纽约数学界,原时空里的数学新进展应该是斯普林格出版的,现在斯普林格版的数学新进展已经不复存在。
    annals of mathematics则背靠普林斯顿数学高等研究院,j. ams是阿美莉卡数学学会主办的。
    总不能欧洲人在欧洲解答的世纪性难题放到阿美莉卡去出版吧。
    这样的话欧洲算什么了!
    本来林燃就把论文出版打包交给了西格尔。
    因此大家一致决定要寄往acta mathematica,哪怕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的学者们强烈反对。
    毕竟这里不是阿美莉卡,而是哥廷根。
    1月1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的《acta mathematica》编辑部里气氛紧张。冬日的午后寒冷而灰暗,但室内却充满了热烈的气息。
    墙上挂着大数学家们的肖像画,书架上堆满了历年的数学期刊,房间里弥漫着学术的传统气息。
    长桌上则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手稿、信件和一部不断响起的电话。
    在编辑部内部,他们将这看做是与全球数学界联系的生命线。
    气氛热烈的中心是一份当天抵达的手稿:《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作者是伦道夫·林。
    这个世纪之问中著名的数论问题:“是否存在无穷多对相差为2的素数对”终于迎来了突破。
    过去一周,教授的证明过程已经通过报纸和电视传遍全球,为因航天本来就充满话题性的林燃再度增添了新的话题。
    用后世舆论操作手法来形容,林燃太有活了,而且都是狠活,别人做不到的那种。
    以至于,原本苏俄以为大家都得关注加加林,加加林的康复情况、加加林登月见闻、加加林在月球上的感想,以为这些都能成为及全球讨论的焦点。
    起码得1965年一整年的全球焦点人物都得是加加林吧。
    结果这才第一个月,媒体已经不关注加加林了,大家都在讨论教授,讨论教授在哥廷根漫长数学马拉松的意义,讨论哥廷根的数学传承,讨论这件事到底有多难。
    甚至苏俄主动放出加加林康复后第一时间要前往欧洲进行演讲的消息都无法占据头版头条。
    回到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编辑部,
    《acta mathematica》的主编是65岁的卡尔·林德斯特罗姆教授,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研究着林燃的论文。
    作为一位以严谨著称的资深数学家,林德斯特罗姆深知此刻的重要性,编辑委员会成员聚集在会议室里,其中不少刚从哥廷根回来。
    这份手稿也正是他们带回来的。
    评审团队亨里克·尼尔森教授(解析数论专家)和托马斯·安德森(代数和分析领域的专家),二人都刚从哥廷根回来。
    二人被召集来评估林燃的成果。
    亨里克·尼尔森教授先发话:“抱歉,我想我们没有任何资格评价教授的成果。
    这份审稿人上面的名字每一个都比我更厉害。
    他们一致认为教授的成果值得发表,我们要做的就是原原本本把他们的意见刊登在我们的特别刊上。”
    卡尔·林德斯特罗姆点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西格尔、皮埃尔、哈罗德、阿蒂亚、安德烈,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那批数学家。
    我当然尊重他们。
    我同样尊重教授,教授在数论上的造诣毋庸置疑,费马猜想的证明已经成为年轻学者们进入数论领域的必读论文。
    但我们得有我们的态度,我们作为顶级期刊,我们不能没有一点我们自己的态度。
    所以才把二位参加了哥廷根数学史诗表演的评委找来。
    我们得附上我们的意见作为这次特别刊的序言。”
    托马斯·安德森打破沉默:“教授的思路非常巧妙。”
    他语气坚定,“他使用了一种新颖的分析方法,逻辑流畅,我没发现明显的错误。”
    亨里克身体前倾:“我同意,教授在数论方面的造诣显而易见,这就是数学界等待了几十年的突破。”
    一位助手冲进来,手里拿着一迭电报。“这些刚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的信息。他们在关注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发表伦道夫·林的证明。”
    林德斯特罗姆扫了一眼电报,表情略微缓和,笑道:“看来全世界都在屏息以待,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他接着说道:“二位,我们不是要评审教授的结果,我们没有这个资格,而是要为教授的史诗表演写一段话作为结论。”
    “唯一有一个问题,如果教授的证明被发现是错的怎么办?”亨里克提醒道。
    林德斯特罗姆摇头:“这不重要,有这么多数学大师背书,就算他是错的,大家的名誉跟着一起受影响。
    再者,即便真的是错的,给教授时间修改,本身数学论文来来回回改是常事。
    只是因为过去听说教授的论文完美到没有修改空间,不仅没有修改空间,甚至连改进空间都留的不多。
    这次如果有问题,到时候让他修改就好了。”
    最终由林德斯特罗姆起草,安德森和亨里克修改的编辑结论如下:
    “伦道夫的证明是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以无与伦比的智慧与优雅,解答了孪生素数猜想这一困扰数论领域六十年之久的世纪难题。
    这不仅是对‘是否存在无穷多对相差为2的素数对’这一问题的终极回应,更是对人类理性极限的一次壮丽挑战。
    伦道夫的工作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精妙的逻辑,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将哥廷根悠久的数学传统推向新的高度,同时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方向。
    他的证明过程宛如一场史诗般的表演,融合了解析数论的严谨与艺术般的创造力。通过新颖的分析方法,
    伦道夫不仅解决了这一经典猜想,还为数学界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与视角。他的成果超越了单纯的数学推导,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数学家探索未知领域的灯塔。正如哥廷根学派所象征的坚韧与传承,伦道夫的工作既是对前辈智慧的致敬,也是对后世学者的召唤。
    作为《acta mathematica》的编辑,我们深感荣幸能见证并呈现这一历史性时刻。
    我们一致认为,伦道夫的证明不仅值得刊载,更应以最庄重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其意义。
    这段结论,是我们对伦道夫·林卓越成就的致敬,也是对所有追求真理的数学家们的敬意。
    愿这份成果如星辰般永恒,照亮数学探索的无尽旅程。”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科技入侵现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鸦的碎碎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鸦的碎碎念并收藏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