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龙君(上)
吕尚到现在还记得,他那时为了求道,以齐郡公府的名义,在外重金悬赏仙踪神迹,但每每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直到他一朝道心萌发,舍下身外荣华,仅披着件道袍,踏入终南寻道。
在终南山遇庙拜庙,求仙问道,在山中如野人一般,食风饮露,天衾地枕,游荡了近一年。才有仙家感念其诚,给了他一个求仙的机会。
如今他参人仙之道,已修成近仙之身,长生在望,再无寻仙之心。
而这些仙圣却好像知他心中所想一般,一个接着一个的跳出来,真就是求而不得,不求反而有得。
就在吕尚想着这些事的时候,渭水下异象暗生,粼粼波光之中,万千金鳞铺底,从河心向两岸推涌,隐约有琼楼玉宇轮廓在水幕中浮沉。
龙君驾乘着元龟,徐徐进入水底,在他临近最下方水宫时,水波似是琉璃镜面般自行分开,露出一条嵌满夜明珠的水晶阶道,直通龙宫正门。
龙宫之内,珊瑚作柱,明珠为灯,无数银鳞游鱼衔珠成链,串起重重水幕,恍若星河起伏。
龙君甩袖而入,玉冠上的避水珠,折射出点点虹光。
在龙君进入龙宫的同时,水府中的编钟无风自动,低沉的钟声缓缓响起。
“恭迎大王回宫,”
鱼婢蚌女见状,知是龙君回府,当即跪拜道。
“恭迎大王回宫,”
作为龙宫宰辅,龟丞相亦在后随之应喝,带着一众鳝力士近前接迎。
“哈哈哈,”
渭水龙君畅然大笑,宽袖翻卷泄出水光,映得他面容如玉,眉骨微有隆起,一双眼眸流转金芒,鼻梁高挺,唇色似有丹砂点染,两鬓垂下龙须,额间有着菱形龙鳞隐于玉冠之下。
这龙君在龟丞相等众的拥簇下在龙椅坐定,便有虾兵蟹将托着玉盘跪进,盘中盛着刚从东海取来的琼浆,盏底还凝着几粒未化的云晶。
龙君抬手轻拂杯沿,盏中云晶骤然化作云雾。
“好酒啊,”
随后,他举起杯盏,徐徐入口,喉间发出一声低低的龙吟。
“大王,”
一旁的龟丞相小心翼翼的上前,道:“您今日布雨归来,却是笑见于颜,不知是何喜事,让大王龙颜大悦?”
“哈哈,龟卿,”
见龟丞相相问,渭水龙君又是轻笑出声,放下手中杯盏,道:“你是不知,本王今日在人间,却是遇见了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
龟丞相蹙眉,疑惑道:“年轻人?”
渭水龙君颔首,道:“方才本王行雨而归,正要回宫,就听下方有人赞我渭水壮美,说我这渭水,是蒹葭苍苍,天赐之灵泽!”
“本王听这赞辞,心里也是欢喜,转念就想看看下方之人是何才貌,若是其人可堪造就,入了本王的眼,本王亦不吝赐赏,给他一个前程。”
“于是本王遮掩本相,变作一孤舟钓叟,与那下方之人相会。”
龟丞相抚须沉吟,道:“想来,那下方之人很是出彩,得了大王的青眼,”
“彩,出彩,”
渭水龙君抚掌长叹,龙须亦随之轻颤,道:“何止是出彩,那人眉宇间自有一股英雄气,本身更具麟凤之表,琼枝玉树之姿,本王很看好他。”
“也是爱他龙章凤姿,故而临别之时,本王赠了他一卷《导引图》,算是留一份念想。”
这位渭水龙君对吕尚的第一印象极好,他总觉得吕尚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
或是因为这一份亲近,龙君才会仅有一面之缘的情况下,就赠予吕尚《导引图》一卷。
龟丞相闻言,面露讶然,轻声道:“大王竟还传赠了此子导引之术?这凡人倒是好大的福缘!”
“确实是好福缘,”
渭河龙君淡淡道:“本王有些喜欢此子,若非他身份特殊,是北隋外戚,身上红尘因果太重,本王倒是想招赘他入我渭河龙族。”
“你是知道的,本王有七个女儿,长女嫁入洞庭,次女嫁入巢湖,三女嫁入洪泽,四女嫁入鄱阳,五女嫁入太湖,六女嫁入南海,只一幺女相伴,若是能招得一佳婿,也是一桩乐事。”
龟丞相思量了一下,摇了摇头,低叹道:“只可惜,人间天子家的亲戚,不是良配。”
“是啊,因果太重,实非良配之选。不过,虽然不是良人,但此子品行端正,却也比泾河老龙家的小子强了百倍。”
似是想到了什么,渭水龙君哼了一声,道:“那个泾河老龙也是敢想,明知本王现在膝下只有这一女,他还要为他那不成器的幼子求娶我家小奴。”
“莫说他只是个八河都总管,就是水部正神,那又能如何?”
要知道,在四海五湖、四渎八流之中,渭河龙君与泾河龙君一直面和心不和,渭河龙君有七个女儿,那泾河龙君则是有九个儿子,俩者常有争斗。
与渭河龙君的女儿嫁入五湖不同,泾河龙君的九个儿子,除最小的幺儿鼍龙之外,其他八子皆成气候,各据要津。
其中长子小黄龙居于淮渎,次子小骊龙住在济渎,三子青背龙盘踞江渎,四子赤髯龙镇守河渎,五子徒劳龙为佛祖司钟,六子稳兽龙在神宫镇脊,七子敬仲龙为玉帝守擎天华表,八子在东海砥据太岳。
正是有了这八位龙子在,泾河龙族的声势,才超过五湖八河,直追四海龙族。
就在渭河龙君与龟丞相说话之时,渭水北岸,吕尚已命参军房子安带部曲,将三牲供品投入渭河。
也就在三牲供品入渭水的那一刻,吕尚亲眼看着有青烟袅袅直上,待到三牲完全沉入河心,水面更是泛动细碎金色。
“主公,这供品?”
房子安压低声音,目光盯着泛涟漪的水面。
吕尚唇角微扬,摆手道:“礼多人不怪,”
他顿了顿,想起袖中那卷《导引图》,手掌不由得摩挲过藏图处。
“总要给份回礼才是,”
待水面波光尽散,吕尚又在渭河边站了片刻,才转身上马,带着麾下仪仗直奔驿馆而去。
(本章完)
吕尚到现在还记得,他那时为了求道,以齐郡公府的名义,在外重金悬赏仙踪神迹,但每每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直到他一朝道心萌发,舍下身外荣华,仅披着件道袍,踏入终南寻道。
在终南山遇庙拜庙,求仙问道,在山中如野人一般,食风饮露,天衾地枕,游荡了近一年。才有仙家感念其诚,给了他一个求仙的机会。
如今他参人仙之道,已修成近仙之身,长生在望,再无寻仙之心。
而这些仙圣却好像知他心中所想一般,一个接着一个的跳出来,真就是求而不得,不求反而有得。
就在吕尚想着这些事的时候,渭水下异象暗生,粼粼波光之中,万千金鳞铺底,从河心向两岸推涌,隐约有琼楼玉宇轮廓在水幕中浮沉。
龙君驾乘着元龟,徐徐进入水底,在他临近最下方水宫时,水波似是琉璃镜面般自行分开,露出一条嵌满夜明珠的水晶阶道,直通龙宫正门。
龙宫之内,珊瑚作柱,明珠为灯,无数银鳞游鱼衔珠成链,串起重重水幕,恍若星河起伏。
龙君甩袖而入,玉冠上的避水珠,折射出点点虹光。
在龙君进入龙宫的同时,水府中的编钟无风自动,低沉的钟声缓缓响起。
“恭迎大王回宫,”
鱼婢蚌女见状,知是龙君回府,当即跪拜道。
“恭迎大王回宫,”
作为龙宫宰辅,龟丞相亦在后随之应喝,带着一众鳝力士近前接迎。
“哈哈哈,”
渭水龙君畅然大笑,宽袖翻卷泄出水光,映得他面容如玉,眉骨微有隆起,一双眼眸流转金芒,鼻梁高挺,唇色似有丹砂点染,两鬓垂下龙须,额间有着菱形龙鳞隐于玉冠之下。
这龙君在龟丞相等众的拥簇下在龙椅坐定,便有虾兵蟹将托着玉盘跪进,盘中盛着刚从东海取来的琼浆,盏底还凝着几粒未化的云晶。
龙君抬手轻拂杯沿,盏中云晶骤然化作云雾。
“好酒啊,”
随后,他举起杯盏,徐徐入口,喉间发出一声低低的龙吟。
“大王,”
一旁的龟丞相小心翼翼的上前,道:“您今日布雨归来,却是笑见于颜,不知是何喜事,让大王龙颜大悦?”
“哈哈,龟卿,”
见龟丞相相问,渭水龙君又是轻笑出声,放下手中杯盏,道:“你是不知,本王今日在人间,却是遇见了一个很不错的年轻人。”
龟丞相蹙眉,疑惑道:“年轻人?”
渭水龙君颔首,道:“方才本王行雨而归,正要回宫,就听下方有人赞我渭水壮美,说我这渭水,是蒹葭苍苍,天赐之灵泽!”
“本王听这赞辞,心里也是欢喜,转念就想看看下方之人是何才貌,若是其人可堪造就,入了本王的眼,本王亦不吝赐赏,给他一个前程。”
“于是本王遮掩本相,变作一孤舟钓叟,与那下方之人相会。”
龟丞相抚须沉吟,道:“想来,那下方之人很是出彩,得了大王的青眼,”
“彩,出彩,”
渭水龙君抚掌长叹,龙须亦随之轻颤,道:“何止是出彩,那人眉宇间自有一股英雄气,本身更具麟凤之表,琼枝玉树之姿,本王很看好他。”
“也是爱他龙章凤姿,故而临别之时,本王赠了他一卷《导引图》,算是留一份念想。”
这位渭水龙君对吕尚的第一印象极好,他总觉得吕尚身上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
或是因为这一份亲近,龙君才会仅有一面之缘的情况下,就赠予吕尚《导引图》一卷。
龟丞相闻言,面露讶然,轻声道:“大王竟还传赠了此子导引之术?这凡人倒是好大的福缘!”
“确实是好福缘,”
渭河龙君淡淡道:“本王有些喜欢此子,若非他身份特殊,是北隋外戚,身上红尘因果太重,本王倒是想招赘他入我渭河龙族。”
“你是知道的,本王有七个女儿,长女嫁入洞庭,次女嫁入巢湖,三女嫁入洪泽,四女嫁入鄱阳,五女嫁入太湖,六女嫁入南海,只一幺女相伴,若是能招得一佳婿,也是一桩乐事。”
龟丞相思量了一下,摇了摇头,低叹道:“只可惜,人间天子家的亲戚,不是良配。”
“是啊,因果太重,实非良配之选。不过,虽然不是良人,但此子品行端正,却也比泾河老龙家的小子强了百倍。”
似是想到了什么,渭水龙君哼了一声,道:“那个泾河老龙也是敢想,明知本王现在膝下只有这一女,他还要为他那不成器的幼子求娶我家小奴。”
“莫说他只是个八河都总管,就是水部正神,那又能如何?”
要知道,在四海五湖、四渎八流之中,渭河龙君与泾河龙君一直面和心不和,渭河龙君有七个女儿,那泾河龙君则是有九个儿子,俩者常有争斗。
与渭河龙君的女儿嫁入五湖不同,泾河龙君的九个儿子,除最小的幺儿鼍龙之外,其他八子皆成气候,各据要津。
其中长子小黄龙居于淮渎,次子小骊龙住在济渎,三子青背龙盘踞江渎,四子赤髯龙镇守河渎,五子徒劳龙为佛祖司钟,六子稳兽龙在神宫镇脊,七子敬仲龙为玉帝守擎天华表,八子在东海砥据太岳。
正是有了这八位龙子在,泾河龙族的声势,才超过五湖八河,直追四海龙族。
就在渭河龙君与龟丞相说话之时,渭水北岸,吕尚已命参军房子安带部曲,将三牲供品投入渭河。
也就在三牲供品入渭水的那一刻,吕尚亲眼看着有青烟袅袅直上,待到三牲完全沉入河心,水面更是泛动细碎金色。
“主公,这供品?”
房子安压低声音,目光盯着泛涟漪的水面。
吕尚唇角微扬,摆手道:“礼多人不怪,”
他顿了顿,想起袖中那卷《导引图》,手掌不由得摩挲过藏图处。
“总要给份回礼才是,”
待水面波光尽散,吕尚又在渭河边站了片刻,才转身上马,带着麾下仪仗直奔驿馆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