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
    队里开始采收油菜籽,接下来就要进行翻地了。
    这一季的油菜籽一共收获了65万斤,去年的经济作物的统计数据就齐全了。
    另外,去年队里还收获了100万斤黄豆种子,以及120万斤生种子。
    生种子和黄豆种子这两项,给队里带来了756万元的收入,超过了培育稻种带来的收入。
    【采收农作物,点数+6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2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000000】
    【总点数:6061550点。】
    采收了油菜籽之后,就要进行榨油,一共榨出来了19.5万斤菜籽油。然后按照平均每人80斤菜籽油的标准进行分配,一共分出去了16万斤菜籽油。
    剩余的3.5万斤菜籽油归入了库存。
    随后,其他各大队也陆陆续续采收了油菜籽。试种的各种油菜品种表现不一,但无论哪一种油菜的产量都不低,让16个大队社员大开了眼界。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择了【沣油7号】作为继续培育的品种。
    这个品种的冬油菜,产量高、出油率高,很适合在当地种植。缺点是抗性差一些,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在属性的加成作用下,【沣油7号】油菜产生了变异,产量提高很明显、出油率有所增加,关键是抗性有了根本性的提升。
    在进行了榨油之后发现,【沣油7号】的品质和口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品质堪称完美。
    “方支书,经过我们的测算,【沣油7号】油菜籽的亩产可以达到180斤,出油率在35%左右,远超目前的油菜品种。”
    油菜选育负责人给出了很有说服力的数据,方唯点点头,对他们的实验结论表示认可。
    目前还没有看到【沣油7号】的产量极限,也就是说,这个品种的油菜还有潜力可挖。接下来再种植一到两季,新品种的油菜就可以定型了。
    为了区分,新品种的油菜被命名为【沣油726】。
    “留好种子,等今年秋收后我们就在所以后的大队试种这种油菜。等新品油菜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咱们下一步就可以育种了。”
    培育种子肯定比种植农作物的收入高,这一点不用怀疑。
    但油菜牵扯到社员们的食用油供应,未来该如何平衡,这又是另外一个难题。
    接下来,各大队都进入了春播前的准备工作,开始有计划的翻地。
    下塘大队还有一些柴油,翻地的主力肯定是拖拉机,比人力和畜力的效率高多了。不过,队里的柴油有限,等到播种、插秧的时候就得全体社员一起上。
    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积攒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到头来还得采取这种大会战模式。
    “这些鬼东西不得好死!”
    郑虎等人一想起这事儿就会开骂,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情。
    方唯也没闲着,继续将新林县的乱象写成了文字材料,然后寄往了京城。有些人已经彻底疯狂,他这个时候只能站出来和他们斗争到底。
    结果材料寄出去没多久,他就接到了会议通知。
    匆匆数日。
    方唯提着一个旅行包,从陈州乘坐火车赶往了京城。
    这条路他已经跑习惯了,一年最少一次往返,好在按照他的身份是可以享受硬卧的,一路上倒谈不上有多辛苦。
    抵达京城,方唯从火车站出来,冷风一吹不禁一哆唆。春寒料峭,此时的北方还是很冷的。
    这一次的会议原本没有什么重要的议题,头两天的会议波澜不惊。但到了小组讨论阶段,有关方面抛出了方唯之前上报的材料,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民以食为天,大家还是头一回看到如此限制本地农业生产的行径。
    很多代表都对新林县重重设卡、限制稻种生产,以及断绝了育种先进大队油料、化肥的供应等行为,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前几年,我们的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我们现在并没有到粮食吃不完的程度,如此打压农业生产是何居心?”
    “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像方唯同志搞出来的高产稻种,是我们的财富,怎么可以采取这样的打击措施呢?”
    “当然,新林县的很多生产队在分配问题、思想工作上是有偏差的,这个需要纠正。但处理起来不能如此的简单粗暴,需要用更妥善的方法才行。”
    “不能片面追求粮食产量,思想工作也必须常抓不懈,方唯同志还是有一些思想认识问题的。”
    虽然在有关分配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对于新林县限制农业生产尤其是打压育种工作的行为,多数代表都不认同。
    最大的分歧在于怎么看下塘大队的发展模式,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尤为激烈。
    批评者有之、支持者有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方唯没有为自己辩解,他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有些人针对下塘大队的封锁,至于受到的批评都可以当做耳旁风。
    只要上面不对大队的做法定性,那么下塘大队就还有模糊操作的空间。
    最终,本次会议否定了下塘大队的发展模式,给出了不宜宣传和推广的结论,并对大队支书方唯同志的思想工作提出了批评。
    但同时也肯定了方唯狠抓育种工作的成绩,强烈建议相关部门取消新林县对育种工作的打压,全力做好农业生产的保障服务。
    所以,方唯上报的材料最后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方唯本人受到了批评,新林县的做法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纠偏。
    上一次针对地区和县里的调查还没有结论,这又来了新一轮的行动。
    实际上之前的追责就不了了之,说明有些事情背后的水很深,要不然新林县的一些人哪敢如此的猖狂?
    有恃无恐的原因就是没人能动得了他们。
    等方唯回到队里,县域公路上设立的关卡就开始陆续撤销,该给下塘大队供应的油料和化肥也足额拨付,但依然明令禁止收购部门收购次一级稻种。
    方唯没时间继续和他们扯皮,瑶岭公社17个大队陆续开始了春播工作。
    在协调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这一季,全公社的生产队都将生产【南光二号】定型稻种,并尝试培育各种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的种子。
    也就是说,瑶岭公社正式成为了“育种专业户”,起码在明面上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
    县里以为抓住了很多大队的软肋,用封禁次一级稻种销售渠道的手段,力图使绝大部分的生产队回归粮食生产,而不是从事育种工作。
    他们不敢限制定型稻种的生产,因为上面盯得很紧。
    但他们根本不知道,瑶岭公社17个生产大队,如今全都可以生产定型稻种了。
    上下割裂到这种程度,真的是咄咄怪事。
    其他的公社,包括向阳公社、红旗公社等等,全都无法忍受收入的大幅下降。
    大家基本上都采用了“双轨制”,一方面生产一部分粮食,包括口粮、公粮、征购粮等,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培育次一级稻种。
    现在关卡都撤了,大家会把次一级稻种全都卖到外地去。
    新林县产的稻种(次一级)在外县大受欢迎,首先是产量高,亩产都接近千斤了。其次是品质好,颗粒饱满口感很不错。
    这个时候谁还管不准私下销售稻种的禁令?你都不把次一级稻种当回事了,各队还能理会什么禁令?
    反正运输途径都是购买种子的单位自己想办法,各队坐等人家上门,几乎不用担任何的风险。
    这个时期正是观念碰撞很激烈的时期。有阻碍农业生产的力量,更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力量。两股力量交汇,就催生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
    人们的胆子也比前些年大了很多,总之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增产增收。
    “方支书,这次还得感谢你的仗义执言!听说你也挨了批评?不过好在没有定性是严重的错误,仅仅是批评两句也就无所谓了。”
    “是啊,你们大队建了新民居,大家全都搬进了新房。问题是有几个生产大队能有你们这样的实力?想推广也推广不了。”
    时间匆匆,协调小组又召开了一次会议。
    针对在春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全都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现在的局势已经明朗,定型稻种可以直接卖给收购部门,也可以获得粮食供应的指标。所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16个生产大队,能不能成功培育出来定型稻种?
    方唯承诺,下塘大队将会派出育种技术人员,分赴各大队进行技术指导。
    实际上这些都是表面文章,做给别人的看的。有了属性的加成作用,培育定型稻种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倒是各种经济作物种子以及蔬菜种子的培育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其他的16个大队以前没搞过,所以一点经验都没有。
    这就需要协调小组出面,组织短期培训以及后续的技术指导。
    到了现在大家才发现,之前为了应急成立的“互助协调小组”,实际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仅做到了先进带后进,同时还做到了资源共享。
    “各位,咱们之间就不用讲客气,互相帮助正是协调小组成立的初衷。我想,像我们大队这样的新民居吗,未来也会在各大队铺开。”
    方唯给大家画了一张大饼,但大家就吃这一套,一个个乐得不行。
    开完会,所有人去二队食堂吃了一顿饭,方唯还贡献了不少米酒。其实,如果按照“协调小组”的模式发展下去,就是妥妥的“高级农业合作社”。
    总之,大家的合作仅限于农业生产,即便是放到阳光底下也不怕别人说什么。
    翌日。
    方唯请了一些行家,针对【新民居】工程展开了最后的验收工作。
    现在不仅新民居全都完工,所有的配套工程也随之竣工投产。社员们用上了自来水、下水管网也同步修建完毕。
    污水经过处理池净化后,才可以排出。
    另外,新民居区域还安装了路灯,整体上进行了绿化,环境整洁优美。
    “方支书,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在安全距离之外建立了沼气池,可供烤烟房、食堂、养猪场、禽舍等提供燃料。”
    方唯原本打算每家每户都建设一个沼气池的,但后来考虑到安全性以及成本,最终放弃了。
    之后单独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沼气池,可以生产沼气和肥料。
    社员们依然在使用干柴当燃料,等以后技术再成熟一些,队里或许会考虑家家户户通沼气。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煤气罐会走进千家万户,或许不用那么麻烦了。
    “走,去食堂看一看。”
    下塘大队的流动人员可不少,包括来参观学习的人以及去山里科学考察的人士。
    食堂会解决这些外面人员的吃饭问题,相应的,每一年的粮食和各项物资以及燃料等海耗费量,都很庞大。
    趁着这次新民居工程,沼气接入了食堂,比如像一些蒸煮的过程就可以使用沼气,炒菜还是得使用煤炭。
    另外,像处理油茶籽、油菜籽,也可以使用沼气,方唯要是再带着大家制作【枇杷膏】,也可以使用沼气。
    总之,一切需要燃料的地方都可以使用沼气,只是社员们在家里做饭还不能用。
    整整一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验收工作。
    方唯随后给施工方结清了尾款,同时也结清了给参与工程建设的社员发放的补贴。
    新民居工程终于搞完了,这是他担任大队支书以来最大的一项工程。
    如今各大队都在进行育秧,育秧完成之后才是插秧。到了那时这一季的种植工作才算彻底结束。
    农业生产属于重复性劳动,但今年稍有不同,那就是各队都使用了少量的化肥。
    不是所有农田都是用了,而是只有少量的农田使用,等到夏收的时候会做一个比较。(本章完)

章节目录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华山弃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山弃徒.并收藏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