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再没有比这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了,终于成了!
    这个问题一出,瞬间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目光,几百双眼睛的注意力也是顿时全都移到了这个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bbc记者的身上。
    “卧槽,她是怎么好意思提出这个问题的啊?基因数据库刚刚限制访问,还他么好意思说共享?我们供你们享是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跟这些将所谓的全人类整天挂在嘴上的皮子打交道,永远要记得防一手,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定会坑我们一道的。
    “比如,某些软件和系统,开始打着开源的名义全球共建,我们贡献了非常多的内容,然后突然有一天就宣布封闭,然后所有的东西就全都是他们的了!
    “你们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北斗卫星之前,我们曾经非常相信欧洲,还计划共同研发伽利略,为此给他们投了几十亿的资金,要知道,那可是几十年前,这个数字已经不小了,甚至可以说是举国之力。
    “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直接被单方面踢出!还有早先的航空航天,现在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各种医疗领域的合作,已经被坑了无数次。
    “怎么,就这样,还跟我们谈共享呢?我共你奶奶个腿儿好不好!”
    说起这些往事,那都是一把辛酸泪。
    在国家科技基础薄弱的年代,这些高端的科学研究项目,西方只要是一伸出橄榄枝,中国就接招,屡试不爽。
    没办法,在那样一个年代,自己做不了,哪怕知道有坑,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往里跳。
    这既是忍辱负重,也在砥砺前行。
    事实上,有任何事情能难倒一生不屈的中国人吗?没有!
    坑我们的伽利略随后一次又一次的延期,故障频出,而我们后发制人的北斗却先一步覆盖全球。
    大功率运载火箭、空间站、月球车、各种精密工业仪器、人工智能……
    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或正在完成追赶或超越,尤其是小沙全行业模型精调的投入应用,各领域都迎来了再一次突破的机会,这个时候,又跑出来谈共享了?
    别说白驹科技能不能同意,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可能同意!
    至于什么论文,呵呵!
    而关于这个问题,张临和郝成从一开始就进行过相关的交流——当时郝成只有一句话:现在的科研领域,科研论文以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体系,已经不适用于ai已经具有高度智能的新时代。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最关键的原因是,这套体系是阿美莉卡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的。
    如果是我们的,抢救一番说不得还能用,但它代表的是阿美莉卡的体系和利益,那就只能干掉它了。
    郝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个问题,我直接回答你,”张临直接了当:“所有和白驹科技就合作的项目,禁发境外、外语期刊。”
    此话一出,在场的很多人还怔了一下,因为这类话题很多时候即便做了,说的时候我们还都是喜欢转圜一下的,没想到张临却是直愣愣的给说了出来。
    不过直播间里的观众那可是乐了:
    “猛地一下子还真的有点儿不习惯,我还以为要扯来扯去绕圈子呢,不过真他么爽啊,所有课题禁发境外、外语期刊,这就对了!”
    “说的没错,一般的成果倒也罢了,涉及到白驹科技的,有小沙参与的,怎么可能允许你们发国外期刊啊。数据那是一个也不能外流,那群皮子绝对没有什么好心思。
    “还巴巴的翻译成英语投给他们,美的他们,这就该从源头就直接禁止。”
    “好!且不说这个体系是不是阿美莉卡的,是不是西方的体系,影响因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引用的次数多了影响因子就高了?就代表论文的水平高了?这玩意儿刷起来不要太简单,尤其是有了ai之后就更简单了!”
    “可是,我弱弱的问一句,毕业咋办?评职称咋办?升职咋办?”
    “一个旧的体系崩塌,另一个新的体系一定会很快建立,等着吧,白驹科技绝对有招。”
    ……
    临州大学一附院的一场术后新闻发布会,原本只是为了介绍第一例【ai代替神经决策】的病人情况,但任何事情只要与白驹科技搭上关系,那引起的就必须是全民关注。
    从病人情况,延伸到第二个ai人工器官肾的消息,从治疗未来之病的可能,再谈到当今科研评价体系。
    所有人都乐此不疲,原本计划三四十分钟的新闻发布会,足足增加到一个半小时才结束。
    而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消息,无论哪一条,都足够让人津津乐道一个星期。
    各大媒体也是迅速的围绕着相关的主题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人民网《医学前沿》直接用《你的肾,就要来了!》着重介绍了第二个ai人工器官肾脏的进展情况,从人本身的肾脏功能,到新材料、新能力进行剖析。
    并着重展望了一旦100万单位的类肾小球生物膜临床应用,将对长期以来肾透析的患者带来怎样的福音,一句话总结:你不用一周去两三次医院了,就会跟正常人一样。
    跟正常人一样,多简单的六个字,但对这个群体来说,从第一天起,那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奢望。
    而如今,就快要成现实了!
    从一听到消息就关注着相关技术发展的这群人,此刻热泪盈眶:“这成果如果一年内能出来,按三百六十天计算,我还需要透析一百二十次。”
    从一百二十,到一百一十九,然后一百一十八……
    一个仅仅只有二十二岁的女孩儿,在自己手机日历的备忘录里整整记录了一年的倒计时,最后那天,她写上了四个字:“新生!”
    ……
    “新生?”郝成一直在关注着这场新闻发布会,甚至,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就是他授权给张临进行公布的。
    是啊,就是新生。
    每周去三次医院,每次好几个小时,人生一小半的时间属于睡觉,而另一小半属于医院,这个人群,他们的人生已经被搅活的支离破碎。
    能够改变这一切,不是新生那还能是什么?
    “时间是真的越来越紧迫了!”一头带着小沙扎进医学的这个坑,源自于郝成的私心,他想更快的将这个行业带入享受科技红利、ai福利的快车道。
    而这,是为了他自己的母亲。
    但越做越发现,这个世界上,正在饱受病魔困扰的人群实在是太多,拯救了透析这个人群,各类“癌”的患者,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白驹科技的官网上疯狂留言、疯狂祈愿了。
    现在,郝成都不敢去看,也不敢让小沙给自己总结这里边相应的消息,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用张临的话说,你跟我刚进医院的时候一模一样,看到医院的病人,每天晚上回去都睡不着觉。
    但时间长了,就必须学会接受,学不会接受的人,在医院干不下去,就算干下去了,早晚也得把自己折磨疯。
    “我们做我们力所能及能做的,全力以赴攻坚我们可以够得到的,就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了。”张临是给郝成这么说的。
    而郝成最擅长的还是做鸵鸟,眼不见心净。
    如若不是今天的发布会,他也不会去这么关注相关的消息。
    看着这一个个催问日期的人群,郝成又睡不着了。
    “我怎么就是这样的劳碌命呢!”郝成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进入深夜课堂。
    这一两个月,郝成可是没有闲着,白天朝九晚五双休,但是晚上,深夜课堂的学习那是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当然是碳硅融合半导体芯片和ai的训练,另一方面自然是恶补医学领域的内容。
    这两个月的时间,郝成可谓是将临床医学本科五年的所有基础课程全都过了一遍,而以深夜课堂身临其境的效果,不说强过大部分的医学生,但至少在这个领域和业内人士深入交流已经完全不成问题。
    而今天,他进入深夜课堂计划的内容,就两个字儿:再生医学!
    什么是再生医学呢?
    一句话总结: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创造丢失或功能损害的组织和器官,使其具备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顾名思义,就很简单——一个人,他的器官损伤了或者病变了,无法挽救了,怎么办呢?
    切除、移植、保守治疗,是之前所能选择的方向。
    而现在,多了一个选择:再生!
    肾出问题了,再生一个肾!
    心脏出问题了,再生一个心脏!
    肝脏出问题了,再生一个肝脏!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幻?但理论却很简单。
    而且这个理念并不是深夜课堂,也就说并不是未来才出现的。
    早在人们发现细胞分化的秘密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
    而到了现在,2025年,已经有了再生医学这个学科,很多的医学领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如果是一个器官,比如心脏出问题了,再生出一心脏,那多难啊!
    诱导细胞逆分化?然后再分化成具有功能细胞和组织?
    是如此,但又不仅仅只是如此。
    深夜课堂现在有一个“ai导引分化”的概念。
    如果导引不太理解,模具这个词,很多人应该不陌生。
    一些液体放到模具里,凝固之后,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形状。
    导引分化,对于细胞的分化过程来说,那就是一个“无形模具”。
    而这个“无形模具”,是由ai进行大规模的数据计算,对细胞的分化过程进行全场景全过程监督,进行一种无形的约束,从而最终形成想要的组织和器官。
    这要是成了,那可比现在的【人工器官-胃】【人工器官-肾】要高级太多了——现有的这两项研究,里边可是有非常多的人造材料的。
    当然了,这种再生的方法现在还只存在于理论上,动物实验都还没有做过。
    ……
    一夜无话,全是干货。
    郝成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就整理了相关的内容,能放进脑子里的放进脑子里,而放不进的,记录到笔记里。
    “这东西是一个新的方向,回头得找个相关领域的专家探讨一下!”郝成甩了甩脑袋,这些东西还是太超前了,目前连相关的动物实验都没办法做——ai的算力根本不够。
    不过,好在,碳硅半导体已经在进行流片了!
    “这东西可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郝成念叨着,他这边积累的东西可是不少了,全都在等新的芯片。
    “嗡嗡嗡~嗡嗡!”
    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什么事儿都经不起念叨,这不,来了!
    三长两短的提示音,半导体实验室通过郝成的小沙助理发来了最新的消息:流片成功,随时可以开始进行相关属性和性能的测试。
    “好,按计划进行相关测试!”再没有比这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了,这终于成了!
    ……
    临州前沿技术探索示范区(临西新区)起步区,一个崭新的芯片工厂,一座座厂房正在拔地而起。不过,这次的芯片并不是在这里生产的,工厂的设备正在安装和调试,这个时间需要的长一点儿。
    “希望快点儿吧,快点儿,再快点儿!”郝成坐车前往机场,路过这里,也是感叹着。
    四个小时后,鹏城某秘密的生产基地,第一批量产版本的碳硅融合半导体就是在这里生产和进行封装的。
    郝成也是想第一时间知道,工厂流片版本的芯片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况,一收到相关的消息,他就急忙赶过来了。
    此刻,与它同行的依旧是何钢。
    “郝总,这产能是怎么规划的啊?”
    何钢看似开玩笑似的一问,直接把郝成给问应激了,脱口而出:“你想干什么?我告诉你,打住!想都不要想!一个念头都不要起!”
    “我怎么了就不要起念头了?我起什么念头了?”俩人非常熟悉,何钢一听就知道暂时没戏了,欲盖弥彰道。
    “你爱起什么念头起什么念头,明着跟你说:第二第三工厂投产前,所有的产能都要为小沙升级和各类精调模型做准备,其它的都没有任何可能。
    “就算五个一期工厂都投产了,也不一定够用。手机电脑什么的,暂时还是先用传统芯片吧,暂时也够不是吗?”
    “那不得一两年?”何钢问道。
    “是,所以,cpu显卡这类的芯片,普通产品你们继续迭代就行!至少两年后,再考虑碳硅融合半导体的事儿!”
    好家伙,自己那边全都等着用芯片,而且还都是救命的项目,这个时候,肯定分不了一点儿产能。
    (本章完)

章节目录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辰小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辰小序并收藏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