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老黄忠阵斩夏侯,锦马超渡河破曹
    却说黄忠领兵攻上贝丘,居高临下。
    夏侯渊率麾下精骑,至山脚下修补鹿角。
    时黄忠已率部众,夺下山头。
    正撞见夏侯渊等人,俱已下了马。
    徐庶瞅准战机,连呼:
    “可击!可击!”
    黄忠闻得此言,立将红旗招展。
    登时,鼓角齐鸣,喊声大震。
    黄忠一马当先,飞驰下山来。
    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夏侯渊闻得山上响动,见黄忠一队人马奔腾而来。
    大惊失色,措手不及。
    正欲转身上马,老黄忠早已赶到麾盖之下。
    暴喝一声,犹如雷吼。
    夏侯渊大叫,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
    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夏侯渊身死,余众皆骇然失色。
    大溃而走,各自逃生。
    黄忠借着斩了夏侯渊的余威,乘势去夺馆陶。
    馆陶守将乃路招、朱灵,见黄忠引兵来攻。
    当即出城迎战,两人各率一路军马,两下夹攻。
    混杀一场,战到好处,路招忽问道:
    “怎不见了夏侯将军?”
    恰逢此时,只见北面来了一支兵马。
    正是此前守贝丘的杜袭、
    杜袭找到路招、朱灵,恸道:
    “夏侯将军已为黄忠所斩,刘备率兵渡了清河,断了我军归路了!”
    路招、朱灵闻言皆惊,暗道夏侯渊不过出去半日。
    如何便被黄忠一老卒给斩了?
    “夏侯将军既死,我等空守此地也无益处。”
    “不若且收兵回去见魏公,再另做打算。”
    商议既定,朱灵、路招二将遂与杜袭合兵一处,引败兵去清河上游扎营。
    一面令人飞报曹操,备言夏侯渊被斩,馆陶失守一事。
    时曹操正在邺都,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正踌躇时,忽有快报来报——夏侯渊已为黄忠所斩!
    “什么!?”
    曹操闻言,面色大变。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对东线战场,有过任何最坏的打算。
    即便以馆陶为据点,周围领土全部丧失,曹操也有回旋的余地。
    可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东部战区总司令竟会直接战死。
    曹操伤心欲绝,涕泗纵横。
    又问夏侯渊被斩的详细过程。
    哨骑如实向曹操说了。
    曹操闻言,连连唏嘘感叹。
    伤心之余,一面又亲自手书一封军书。
    令人将这封军书发往清河前线,言说自己很快就会亲自领兵过来支援。
    让路招、杜袭等人务必守住。
    本来曹操还打算先观望一下南北局势的,但这都被夏侯渊的战死给打乱了全部计划。
    哨骑领兵,将曹操的军书带回。
    传于杜袭、朱灵军中,其书略曰:
    ——“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意思是,在曹操看来,夏侯渊本来就不是一个能用兵的人。
    身为督帅,不应该亲自下场作战,何况是去修补鹿角呢?
    然后又把夏侯渊称之为“白地将军”,白地就是无才的意思。
    毫无疑问,馆陶失守,东线战场不利。
    曹操把这一切的失败都归咎于了夏侯渊一人,认为他是死有余辜。
    当然了,这肯定是曹操收买人心的手段。
    因为从夏侯渊的履历来看,他并非无才,是有军事才能的。
    要真是个无能之辈,曹操又岂能让他直接当一区总司令?
    更别说历史上的夏侯渊“虎步关右”,帮曹魏打下了大片疆土。
    只是人总得向前看,死都死了,悔也无用。
    曹操只能通过甩锅给死人,才能安抚住剩下那帮战败将领的心。
    如朱灵、路招、杜袭等人。
    告诉他们,都是夏侯渊的错。
    不干你们的事,你们不要有负担,好好接着干。
    当然了,要说这句话全是曹操的政治手段,也不尽然。
    可能这也是曹操内心的真实想法。
    毕竟他给夏侯渊投入了那么多资源,想把他打造为曹魏宗室二号将领。
    可夏侯渊读了那么多的兵书,最后还是犯了那么低级的军事错误。
    曹操对他,是又气愤又心疼。
    才会在军策中写下这句话来,希望其他将领能够引以为戒。
    路招等人得曹操书,果然心安不少。
    在清河处立住营寨坚守,专等曹操大军来援。
    话分两头,
    却说黄忠斩了夏侯渊,枭其首级,提来见刘备。
    刘备大喜,即差人携金印去赏赐黄忠,又加其为征西将军。
    然后在帐内设宴庆功,专为黄忠接风洗尘。
    这是备备厚待功臣的一贯风格,给他排面拉满。
    正如当初李翊初加入时,刘备专程遣陈到用马车将李翊载来。
    然后当着众文武的面,为其庆功。
    十年过去,刘备仍是如此。
    席间,帐外列禁军甲卫百人,执戟肃立。
    帐内焚百和香,烛照如昼。
    刘备居主位,左设丞相李翊,右列徐等谋臣。
    黄忠白须染血,抱渊首级入内,掷于阶前。
    跪拜于地,道:
    “末将幸不辱命,已斩夏侯渊首级。”
    “为大王首战河北作见礼。”
    刘备大喜,亲斟金卮,赐黄忠曰:
    “昔廉颇七十尚能饭,今将军斩魏名将,壮哉!”
    黄忠跪谢,将美酒一饮而尽。
    众将齐声喝彩,称赞老将军勇猛。
    黄忠自鸣得意,暗想今后谁还敢欺我年老?
    李翊命人取铁胎弓一挽,幽州毳货十匹,赐予黄忠。
    望着这些皮货,刘备不禁感慨,以手指曰:
    “这便是丞相前去幽州时,所为之事乎?”
    “……正是。”
    李翊大方承认,“有此毳货,胡汉皆富,不敢轻易望南。”
    “我等可专心欲中原事务也。”
    刘备颔首,“丞相真煞费苦心。”
    于是,命人赐李翊锦绢百匹,明珠十颗。
    随后刘备又聚众文武,商议下一步进兵事宜。
    “目今夏侯渊战死,曹操东线守备俱失,我料曹操必然亲自领兵来。”
    “公等有何高策,以教寡人?”
    刘备目光逡巡一圈,询问众将。
    张郃出列,拱手道:
    “末将愿领一支军马,前去清河旁下寨。”
    “若曹操来犯,大王便来相救。”
    “两下齐攻,魏贼不难破也。”
    刘备然其言,即命张郃率本部人马前去。
    又问李翊道:
    “今斩夏侯渊,魏军溃败。”
    “依丞相之见,当何以继之?”
    李翊澹澹答:
    “渊首既悬,魏国上下皆震怖。”
    “曹操必亲提虎狼之师而来,此乃天命使两雄决死之时也!”
    “大王携得胜之师,以逸待劳。”
    “彼上下挫动,我士气如虹。”
    “但须列堂堂之阵,持凛凛之威,与操决死于河北!”
    “当此之时,又何须问行阵方略?”
    “惟砺刀戈,专候曹操耳!”
    说人话就是,我军现在大顺风。
    直接干就完了!
    刘备大喜,即饷了三军将士。
    仍命黄忠为先锋,率军继续南下,与曹操决死。
    却说曹操携大军已渡过清河,来抵御刘备的进攻。
    曹操深恨黄忠杀了夏侯渊,闻说此战仍是这老匹夫为先锋。
    当即对众将说道:
    “黄忠老贼杀吾大将,吾必擒之!”
    众人皆问曹公有何高见。
    曹操乃开始调拨人马,先对李典说道:
    “黄忠前日胜了一场,斩我大将,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曼成可引一军去北上下守粮草,只带少量人马。”
    “黄忠必来劫粮,我命乐进率一军抄后。”
    “等黄忠陷套,汝二人合在一起厮杀,定叫这老贼死于此地。”
    李典、乐进各自受计,领兵去了。
    黄忠回到寨中,谓副将马延道:
    “老夫斩了夏侯渊,魏军丧胆。”
    “吾明日打算去劫曹军粮草,给汝五百军士守住大营。”
    马延谏道:
    “听闻曹操亲至,曹贼用兵如神,未可轻动。”
    “……不然,兵行险着。”
    “前若无老夫抢占贝丘,安得斩杀夏侯渊?”
    “如今正是勇武建功之时,又何必犹豫不决?”
    “如若不然,必叫其他将领抢了先。”
    黄忠打算借着这次大胜,一发给曹操收拾了。
    由于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独立的部曲。
    他们各自扎营在其他据点,军营之间相去也有些距离。
    所以像黄忠这样出兵,确实算得上是奇兵。
    毕竟一旦竭营而出,是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其他军营的支援的。
    如今的黄忠已是征西将军,位在马延之上。
    马延乃河北降将,带资进组。
    故名位不低,甚至在许多徐州老臣之上。
    可如果单是吃老本,是注定要被后来者居上的。
    马延作为副将,倘若黄忠当真得胜,他肯定是也要跟着混不少军功的。
    又联想到前不久黄忠阵斩夏侯渊,军威赫赫。
    索性搏一搏,便道:
    “……善,既如此,我来助老将军。”
    “待到今夜三更,让军士尽皆饱食。”
    “至四更时分离营,直杀到北上脚下。”
    “尽烧魏军粮草,先挫动曹操锐气再说。”
    黄忠喜,即依照计划办了。
    是夜,四更。
    黄忠领人马在前,衔枚而进。
    直到北上下时,东方既白,朝日初升。
    黄忠果见此处粮草堆积如山,是魏军屯粮之所在。
    于是率军杀进去。
    李典率军来守,迎战黄忠。
    李典军少,厮杀一阵,便领兵退了。
    黄忠见此,便教军士下马,取柴堆于米粮之上,尽数放火烧了。
    众齐兵正要点火,忽闻得背后人喊马嘶。
    乐进军杀到,与黄忠混战到一处。
    李典复引军回,与乐进夹攻,将黄忠困于垓心。
    曹操登高望山脚之下,见黄忠被困,唇角不觉勾起一抹浅笑。
    “老匹夫,今日合该死矣。”
    “当有汝头,祭吾妙才。”
    曹操咬着牙,恨恨说道。
    随后,又吩咐吕虔引一支军马,去往馆陶处截住去路。
    严防刘备军来救黄忠。
    要知道,机会难得。
    黄忠是因为刚斩了夏侯渊,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才敢出奇兵用险招。
    曹操正是抓住老黄忠这个心理,才设计将他困住。
    如果不成功,教他走脱。
    下次断难使他再中计。
    所以曹操宁可多损失些人马,也要将此次的战果吞下:
    ——即斩杀黄忠,为妙才报仇!
    待到午时,马延在大营中不见黄忠回,心中已察觉不妥。
    便欲率军去救,左右人道:
    “我营中不过五百人众,将军前去,徒送死矣。”
    马延心想也是,便问附近,谁的大营离得最近。
    左右人答,张郃、徐晃两位将军的大营离得最近。
    于是马延各遣二十骑,找张郃、徐晃求援。
    备言黄老将军可能中了魏军埋伏,请两位将军火速发兵救援。
    各营将领,在前线都是有便宜行事之权的。
    毕竟刘备也不是微操大师。
    在古代并不发达的交通与信息下,如果什么事都要向他汇报,必然延误军机。
    所以黄忠可以独自决定去劫营,张郃、徐晃自然也无须通禀刘备,便能发兵去救黄忠。
    “……善。”
    “我二人找黄老将军,马将军人少,可先回。”
    “去通报一声齐王,就说我等已在前线与魏兵交手。”
    三人商议既定,各司其职去了。
    此时黄忠被曹操用大兵围住,黄忠几次尝试率军突围。
    终因人少,被魏军死死围在垓心,走脱不得。
    魏军也不着急找黄忠是厮杀,只是不让他突围,消耗其军士体力。
    至晌午时,黄忠军人困马乏。
    黄忠暗想,他若集中兵力,攻击一处。
    自己率十几骑必能走脱。
    奈何麾下士兵,从之久矣,不忍弃去。
    山上,曹操冲下面喊话:
    “黄忠!汝杀我夏侯,吾本该枭汝首级。”
    “但孤爱才,不忍相害。”
    “汝若肯下马受降,孤可饶你一死,往事既往不咎!”
    此时的曹操老毛病又犯。
    见黄忠年近六旬,拼杀一上午,犹是虎虎生威。
    此等悍将,真古之廉颇也。
    曹操便有了招降之心,下令军士不许放冷箭,务必要生擒黄忠。
    程昱在侧,谏道:
    “魏公,您当知道黄忠与关羽乃是一类人。”
    “他们既认定了刘备,必不会生二心。”
    “如今好不容易设计将黄忠引入埋伏。”
    “将士们拼杀一上午,死伤颇重。”
    “少时若齐军反应过来,使人将黄忠救走。”
    “则我等前功尽弃矣,魏公不可犹豫!”
    言讫,一匹哨骑飞马而来。
    报说,张郃、徐晃各领一支军杀来。
    已被吕虔挡住,但恐支撑不了多久。
    曹操即命朱灵率一支军,前去支援吕虔。
    又望了眼垓心的黄忠,虚张声势道:
    “黄忠!如今汝被孤困在垓心。”
    “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不如早降,免受累汝麾下军士。”
    黄忠正领兵厮杀,闻得曹操言,以刀指骂道:
    “曹贼休狂!看老夫如何破汝阵来!”
    于是抖擞精神,奋起神威,猛突曹操军阵。
    一连斩杀十数人,眼看就要突破曹操重围了。
    曹操见状大惊,即下令给山下调拨人手,务必要困住黄忠。
    “……刘备手下,猛将能人何其多耶?”
    曹操发出一阵无奈的感慨,心中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终于,曹操下定决心,要斩杀黄忠。
    命杜袭、路招,各引一军增援。
    当此时,忽听得北面喊声大作。
    曹操惊问北面何故喧哗。
    早有人报曰:
    “禀魏公!北方杀来大片人马!”
    这不可能!
    曹操瞪大眼睛,嘶声怒吼:
    “吾已使人,严查刘备军动向。”
    “彼有何能,可在孤眼皮子底下,从北面偷袭而来!”
    程昱在旁侧说道:
    “主公,完全有可能!”
    “您难道忘了,北面尚有一大患,未曾剪除。”
    马超!?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连连摇头。
    “马超在并州,如何绕到清河来了?”
    “必是马超借道黑山张燕,正如上次一般,寇略我赵界。”
    程昱认认真真分析,他对马超的绕道技术可太有经验了。
    之前追到并州时,被马超连番折辱。
    此事令程昱一直怀恨在心。
    正说时,马超已经引军杀到。
    他遥遥望见,清河对岸,旗帜招展,便知齐魏两军已经交战。
    马超的军事打仗风格,是以果断而闻名。
    当即毫不犹豫,下令全军渡过清河,入场参战。
    一如当年渡河,一战降并州一般。
    “马超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马超挺枪骤马,引军杀到,直往前冲。
    迎面正撞着一将,乃李典部将崔烈也。
    手舞双刀,拍马直取马超。
    未及三合,被马超手起一枪刺死。
    曹兵败走,马超引军直重围,又一支兵拦住去路。
    为首之人,乃魏将王植也。
    马超挺枪喝问:
    “汝等在此处,围住的是谁?”
    王植应声答曰:
    “请君入内查看。”
    马超闻言大怒,骤马一枪,便来刺王植。
    王植躲闪不及,被刺死于马下。
    马超乃趁势引军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他麾下所部,皆是与他征战多年的西凉军。
    到并州后,又招募了些并州郎,还混了些胡骑。
    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战力极强,混不怕死。
    但缺点就是军纪极差,每破一处,必将此地掳掠一空。
    否则军士不欢,下次并不效死力。
    马超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只要军士们效死力。
    只要打了胜仗便可,其余之事,并不多问。
    至于缴获贼军的战利品,自然也是归属于士兵。
    多杀多得,少杀少得。
    得益于此,马超麾下部众,个个如狼似虎,人人健儿。
    在马超的引领之下,如一柄钢刀插入奶酪一般。
    杀透了魏军重围。
    李典、乐进皆抵挡不住,被马超救出了黄忠。
    “将军岂非黄忠乎?”
    “来者可是马将军!?”
    两人虽未有过照面,但看过对方军旗之后,多少能猜到一些对方身份。
    “正是马超!”
    “吾闻清河对岸人喊马嘶,特来救援!”
    黄忠大喜,连连道:
    “将军来得正是时候!”
    “可与老夫,一起杀贼!”
    于是,黄忠催督手下人马,打起精神。
    喊道援军已至,破敌便在今日。
    黄忠部遂个个抖擞精神,奋起厮杀。
    眼看到嘴的熟鸭子被马超救走,曹操怒不可遏。
    “……快!继续调拨人马。”
    “勿使马超、黄忠走脱。”
    “今日咱们新仇旧恨一起算了!”
    黄忠于曹操有杀兄弟之仇,马超于曹操则有割须弃袍之仇。
    两大仇人聚在一处,正是厮杀之时。
    众魏将领了曹操军令,纷纷率兵,来赶马超、黄忠。
    哪里想,这二将合兵一处,战力极猛。
    黄忠拈弓搭箭,例不虚发,一箭一个。
    马超威风赫赫,大呼:
    “汝主曹操尚被吾杀得割须弃袍,汝等何敢阻吾去路?”
    虽然黄忠有斩夏侯渊之功,但其实马超的名声要更加响亮。
    因为人在凉州时,就是年少成名。
    而河东之战,战败郭援,更是将马超的名望推至顶峰。
    马超所到之处,众军士但见“锦马超”三字旗号。
    便想起其一战降并州之勇,互相传说,尽皆逃窜。
    很快,便被马超、黄忠合力杀透了重围。
    曹操登高下望,见马超、黄忠所向无前,莫敢迎敌者。
    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二人。
    两军正斗之时,只听得后面喊声大震。
    鼓角齐鸣,齐兵赶来。
    左有张郃,右有徐晃。
    原来二将,已经杀败了吕虔,便往北上下赶。
    曹兵与马超军、黄忠军正酣斗之时,忽被后方突然杀出来的一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时大溃,连连后退。
    自相践踏,被齐兵驱赶到清河边。
    落水死者,不计其数。
    曹操见此,只得弃了北山粮草与大寨,退回清河北岸。
    于是,马超、黄忠、张郃、徐晃四将,乘势占了魏寨。
    又夺了北山粮草,将水中淹死魏兵尽数捞起。
    扒了衣服,作为军器战利品留用。
    清河一役,齐军大获胜捷。
    众军士尽皆欢喜不尽,即差人去向齐王报捷。
    刘备闻说前线大胜,欣喜不已,便带着李翊一同赶往清河边劳军。
    黄忠因久战,身负刀伤数处。
    刘备乃亲持金疮药,为其敷伤,笑谓黄忠道:
    “将军此战,虽险实奇!”
    黄忠惭愧而拜道:
    “此战虽然大胜,然终是末将轻敌冒进,险累三军将士。”
    “忠又岂敢贪功?”
    刘备正色说道:
    “……不然,若非卿奋勇冲阵,焉能令曹操尽出伏兵?”
    “非卿陷围,何得有此清河大捷耶!”
    如果说,贝丘一战斩夏侯,是挫动了魏军锐气。
    那么此次清河大捷,便是实打实的歼灭了曹操的有生力量。
    为刘备未来平定河北,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备思来想去,将此次大捷的二号功臣,给了黄忠。
    至于头号功臣……
    李翊引马超来见刘备。
    “……大王,此人便是西凉锦马超。”
    马超得李翊引见,当即来刘备面前拜道:
    “末将马超,见过齐王千岁!”
    刘备观马超目若朗星,威风凛凛,大喜过望。
    即上前执马超手说道:
    “……好好好,寡人对孟起早已是望眼欲穿,思之久矣。”
    “早欲相见,恨不逢时。”
    “今日总算得见,果然见之不俗!”
    马超在并州跟随庞统磨炼了几年,心境已非旧日可比。
    当即执刘备手道:
    “今马超已弃父来投大王,愿大王勿要相疑。”
    “可以马超为子,同心戮力,共诛国贼!”
    这是马超向刘备表忠心。
    在《山阳公载记》里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说马超在投靠刘备后,刘备厚待马超。
    马超由于半生诸侯,礼仪不当,常常直呼刘备表字。
    由此引来了关张的不满。
    是不是觉得马超此举跟另一人很像?
    没错,
    吕布初投刘备时,也是一口一个贤弟叫着。
    这或许真的是边陲武人的共性吧。
    不过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存疑。
    很多人认为马超当时已经穷途末路,心境也成熟不少。
    怎会天真到去直呼刘备表字?
    结合后来马超的表现来看,马超入蜀之后,的确已经是一个官场老油子了。
    比如马超带头劝进,让刘备称王。
    没错,历史上带头劝刘备称王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马超。
    从后来刘备对马超的封赏来看,马超的地位是最高的。
    在名单中排在第一位,封为了左将军,假节。
    左将军是刘备曾经担任过的职位,可见刘备是真心喜欢马超。
    后来刘备称帝,更是直接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骠骑将军,是蜀汉武将中的最高官位。
    位在关羽、张飞之上。
    马超的高位当然有政治上的因素,但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政治。
    毕竟武官第一人,是要多方面考量,慎重之后才能给的。
    马超此时正值壮年,又丰神俊朗,面貌俊美。
    刘备对其喜爱有加,即邀马超入宴,与自己同席饮酒。
    在饮罢之后,马超酒醉,刘备命人将之带入自己的帐内。
    与他同床共枕,抵足而眠。
    一夜过后。
    不表。
    ……
    次日,清晨。
    刘备醒转,人报李翊求见。
    命之入见后,李翊手捧书卷,将之递给刘备。
    “大王,此为清河一役,有功将士的封赏表。”
    “昨夜,臣已草拟完毕。”
    “还请大王过目,如有不妥之处,可请大王自行定夺。”
    刘备目光快速地浏览一遍。
    随后合上竹帛,谓李翊道:
    “诸将封赏,寡人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只是黄老将军为何无有封赏?”
    刘备问。
    ……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