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佳客
裴元听了这话,神情也变的微妙起来。
他刚才只想著是不是郧阳府背叛了与自己的同盟,私下里在搞事情,却完全忽略郧阳府“被叛乱”的可能。
裴元轻敲著桌案,脸色有些阴沉。
莫非那些人觉得,那些走出大山的荆襄棚民,已经被顺利驯化,可以分割胜利果实了?
可这些逃民本就是因为承受不了盘剥才背井离乡的。
如今新建立郧阳府还不到五十年,那些流离失所的记忆还没从新郧阳人的脑海中抹除,现在就想重新拆分郧阳府?
裴元想了下,暂且熄了心中怒气,对两人吩咐道,“儘快帮我弄明白,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裴元又叫来岑猛,“你再去找魏訥,让他盯一盯和郧阳有关的事情。顺便让他查查,这些天朝廷有什么变故。“
司空碎和澹臺芳土都忧心忡忡的去了,岑猛去了魏訥那里没多久,就回来稟报导,“千户,魏訥回去后就在查这些事情了。属下去的时候,正好让他查到一份相关的文牒。”
裴元连忙追问道,“什么內容?”
岑猛答道,“是罢免延绥总兵官侯勛以及湖广副总兵王宪的文书。”
裴元听了精神一振。
如果单单说罢免湖广副总兵王宪,裴元还吃不准。毕竟湖广辖区甚广,很难直接关联上。
但要是和延绥总兵官侯勛一起罢免,那可就能对上號了。
因为,这次朝廷急忙忙赶在正旦节的前一天任命的,就是郧阳巡抚和延绥巡抚。
裴元问道,“说什么原因了吗?”
岑猛答道,“魏訥查过了,罪名都是一样的,乃是有言官弹劾他们贪懦”。”
“贪懦?”裴元琢磨了一下,隨后道,“我知道了,还有什么事情吗?”
岑猛想了下说道,“属下在通政司的时候,听那些人都在议论寧王世子司香的事情,不少人话里的意思,都觉得未来说不定要寧王世子继承大统。”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裴元有些意外,“他们这都敢说?”
岑猛答道,“何止敢说?他们之所以议论此事,那是因为有人都直接写奏疏劝陛下立储了。”
裴元无语,“真是找死。”
朱厚照万念俱灰之下,为大明计,自然会倾向於寧王世子。
但等他打贏了应州之战后,可就不是那样的心態了。
只是可惜,那时候不但寧王回不了头了,满朝大臣也回不了头了。
裴元想起一事,有些意外的问道。
“不是说大祀的时候才让寧王世子参与吗?”
岑猛答道,“今天是駙马都尉蔡震、马诚、崔元他们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
茂陵和泰陵的日子。”
“礼部怕寧王世子在大祀的时候出了岔子,所以就先让他跟著长长见识。”
裴元“哦”了一声。
朝廷的祭祀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像是以往皇帝什么的,在规格上也就是能让朱家的女婿们去拜一拜。
朱厚照这个天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祭拜天地。
按照往年的规矩,等到明天朱厚照要先去奉先殿、奉慈殿去向太皇太后周氏以及皇太后张氏行礼,以示孝道。
行礼完毕之后,朱厚照就要驾临奉天殿,接受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的庆贺。
与此同时,命妇们也要入宫去朝贺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
接著,朱厚照就要在奉天殿斋戒三日,表示对天地的虔诚。
之后,还要去南郊再次祭祀天地,回宫之后再次拜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从而完成整个礼仪。
大祀顺利完成之后,朱厚照就会在奉天殿大宴文武群臣並四夷朝使,大家开心的吃吃喝喝。
然后就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朝廷接下来会放十天假,大家好能开开心心的玩耍,有什么事情,等过了上元节再说。
朱厚照把寧王世子叫来司香,就是在这些祭祀场合给他当副手的。
祭坛中的香火不能断,要有人一直隨时留心更换。
在朱厚照无子的前提下,就特別容易在满朝文武面前输出一个强烈的信號。
裴元白天惦记著这事儿,没想到晚上就等来了李士实。
除此之外,守门的锦衣卫还回稟,说是李士实又带来了一个年轻人,一起来智化寺上香。
裴元听了心中一跳,隱约有些猜测。
这特么该不会就是寧王世子吧?
面对自己铁血盟友,兼大金主的儿子,裴元也不敢怠慢,让人將他们迎了进来。
果然。
等到刚一见面,李士实就向裴元使著眼色,要他屏退左右。
裴元一时没顾得上理会,仔细的打量著面前的寧王世子。
那寧王世子面上含笑,也审视一般的看了裴元几眼。
等到李士实再次重重的咳了一声,裴元才会意过来,让左右暂且退下。
等到那些服侍的锦衣卫一走,李士实儘管明知道裴元肯定猜出来了,但还是主动为二人介绍道,“贤弟,这位就是寧王世子。”
又对寧王世子说道,“这就是我时常对寧王提起的裴千户。裴千户不但武勇过人,智谋更是出眾。,”
李士实为了便於寧王世子理解,倒是想举几个相称的歷史人物。
但是这会儿当著裴元的面儿,他也不好把气氛闹得太僵。
那寧王世子听了微微頷首,注视著裴元。
裴元心道,这傢伙该不会等著我见礼呢吧?
不懂事了啊。
於是裴元脸上露出一些尷尬之色,对李士实责问道,“既然是你女婿过来,为何不和我这做弟弟的早说?“
“我这,一时也没准备什么见面礼。”
寧王世子脸上微微僵硬。
原本信手拈来的一些寒暄之词都梗在喉中。
李士实人老成精,连忙笑著打圆场道,“没有外人,没有外人,大家放鬆一些就好。”
裴元哈哈了一下,也懒得计较。
毕竟自己起步的时候,仰赖寧王甚多。
不但给了自己很多银子,就连当时裴元吃不下的霸州贼,也在他那里过了一遍水,又给还回来不少。
要说裴元之所以能够混得风生水起,韩千户给他的助力和跳板排在首位,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这个铁血盟友朱宸濠了。
裴元看著李士实说道,“来的这么突然,是有什么事情要向小弟交代吗?”
李士实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寧王世子入京之后,一直忙著在礼部操演,没得什么空。今天祭祀完事的早,老夫正好带他来拜会拜会。”
那寧王世子见裴元是这般態度,一时也吃不太准。
从李士实口中听说是一回事,但他也难免觉得可能有什么夸大其词。
但是等亲眼见到,已经位高权重当了左都御史的岳丈在这小小千户面前,竟然是这般姿態,这种直观的感受,终於让他开始重新看待眼前这个小小千户。
裴元也很给面的看著寧王世子赞了句,“果然是佳客。”
隨后示意道,“请。”
说著当先在前带路,进入了正堂之中。
寧王世子和李士实对望了一眼。
裴元称寧王世子为佳客,显然是打算以主客之礼来对待。
寧王世子悄声对李士实道,“不是说他要投奔我们寧藩吗?怎么態度如此倨傲?”
李士实也悄悄回道,“这次带你过来,就是让你见见这个人,有什么事我们回去再说,,c
两人进了堂上,果然见裴元已经在主座上坐定。
李士实拉著那寧王世子,一起去客座上坐下。
裴元也不和李士实兜圈子,直接问道,“上次我说的事情,寧王那里考虑的怎么样了?”
李士实闻言道,“这次过来,顺便也要解决这件事情。”
“寧王已经答应,可以向朝廷进,去东解决德藩的问题。”
说著,李士实拿出一封奏疏样的文本,向裴元一示意。
裴元也不下去接,状若隨意的说道,“说说就行。”
李士实只得悻悻的看了寧王世子一眼。
寧王世子心头有些不喜,但还是起身將那奏疏拿了,放到裴元的桌案上。
刚才还说“说说就行”的裴元,一点也没不好意思的从桌上將那奏疏拿起,翻看起来。
李士实见裴元仔细看著,在旁说道,“寧王说,让我拿来给你看看。还特意让人嘱咐我,若是你点头,等上元节过完了就把奏本递上去。“
裴元一边看著一边隨口道,“不想寧王竟然如此看重裴某,裴某真是感激涕零,无地自容。”
寧王世子看著裴元的毫无诚意的样子,不由有些乾瞪眼。
李士实倒想说一句。
那还不是因为寧王怕你坑他?
寧王的奏疏中,主题思想说的是,最近宗室子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他作为朱家人,对此很是不耻,愿意出手教训教训那些宗室败类。
“近来宗枝日繁,多以选用仪宾、点校、校尉为由,巧索民財,肆其横暴。请降旨痛惩前弊。其有怙恶不悛者,许臣击治。,说完大方向之后,朱宸豪还把问题具体到了淮王。
然后特意点了点那些容易刺激朱厚照神经的內容,表示这样不知感恩的狗东西,他朱宸濠必定面唾之。
裴元看完,满意的点了点头。
基本上他上次和李士实说的那些事情都谈到了。
山东的事情,朱宸濠不好主动入局,但是他作为名声很好的宗室贤王,教训同在江西的淮王,別人也说不出什么。
而且和淮王这样不知感恩的傢伙划清界限,也是在变相的示好朱厚照。
你放心的死就是了,我们寧藩的人可干不出那种破事儿。
裴元將奏疏合上,放在桌案上,“这样写就,问题应该不大。”
李士实见裴元这般,只得无奈的再看了看寧王世子。
寧王世子越发不爽起来。
只是案上摆著老子的奏疏,他们不能不拿走。李士实好歹也是他的老丈人,他一个藩王世子又不是太子。
於是寧王世子只能悻悻的又上去將那奏疏拿下来。
李士实的目光追隨寧王世子,將那奏疏取回来,目光再次看向裴元,口中的语气也认真了不少。
“这次老夫把世子带来,还有一个原因。世子司香的事情已经引来不少关注,老夫也不知道这算好事还是坏事,不知道千户有没有什么赐教的?”
裴元闻言目光动了动,隨后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
李士实也不隱瞒,“若是能藉机让朝野关注到世子,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老夫也担心好事多磨,怕再节外生枝。“
说著,李士实感嘆了一句,“就是因为里吃不准,这才特意来问问。”
裴元听了,心里的滋味著实古怪。
如果双方还像之前那样有著共同利益,且彼此信任的话..
李士实见裴元迟迟未答,奇怪的问道,“贤弟?”
“嗯?”裴元回过神来,隨即轻咳声,“想起了桩事情。”
李士实明白,裴元不会在这种时候废话的,於是直接问道,“那贤弟就说来听听。,裴元说道,“大都宪是科举正途出身,想必也对左传了如指掌。”
“左传中曾经有这样个故事。”
“说是新筑人仲叔於奚救了卫国重臣孙桓子,让孙桓子得以免於一死。之后,卫君要赏赐仲叔於奚封地,结果被仲叔於奚谢绝封地,转而请求在朝见卫君时,能够用诸侯一样的曲悬、繁缨之礼。“
“卫君对此十分高兴,就答应了仲叔於奚的请求。”
裴元说完这个故事,继续道,“孔夫子听说此事后甚为惋惜,认为还不如多给他些封地把他打发了呢。“
“这就是所谓的,唯器与名,不可以假。”
李士实闻言若有所得。
裴元继续道,“若是卫君以诸侯之礼接待一位大夫,要么这位大夫在卫人心中的地位,就变得和诸侯样。要么卫国就会在世眼中,变为礼崩乐坏之国。”
“这是因为,这些礼器与名分,代表的是眾望所归,所向。”
裴元说著,目光注视向寧王世子,“世子能在天地大祀的时候司香,这是陛下把器』与名』,双交到你的上,你又有什么值得疑虑的呢?”
裴元听了这话,神情也变的微妙起来。
他刚才只想著是不是郧阳府背叛了与自己的同盟,私下里在搞事情,却完全忽略郧阳府“被叛乱”的可能。
裴元轻敲著桌案,脸色有些阴沉。
莫非那些人觉得,那些走出大山的荆襄棚民,已经被顺利驯化,可以分割胜利果实了?
可这些逃民本就是因为承受不了盘剥才背井离乡的。
如今新建立郧阳府还不到五十年,那些流离失所的记忆还没从新郧阳人的脑海中抹除,现在就想重新拆分郧阳府?
裴元想了下,暂且熄了心中怒气,对两人吩咐道,“儘快帮我弄明白,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裴元又叫来岑猛,“你再去找魏訥,让他盯一盯和郧阳有关的事情。顺便让他查查,这些天朝廷有什么变故。“
司空碎和澹臺芳土都忧心忡忡的去了,岑猛去了魏訥那里没多久,就回来稟报导,“千户,魏訥回去后就在查这些事情了。属下去的时候,正好让他查到一份相关的文牒。”
裴元连忙追问道,“什么內容?”
岑猛答道,“是罢免延绥总兵官侯勛以及湖广副总兵王宪的文书。”
裴元听了精神一振。
如果单单说罢免湖广副总兵王宪,裴元还吃不准。毕竟湖广辖区甚广,很难直接关联上。
但要是和延绥总兵官侯勛一起罢免,那可就能对上號了。
因为,这次朝廷急忙忙赶在正旦节的前一天任命的,就是郧阳巡抚和延绥巡抚。
裴元问道,“说什么原因了吗?”
岑猛答道,“魏訥查过了,罪名都是一样的,乃是有言官弹劾他们贪懦”。”
“贪懦?”裴元琢磨了一下,隨后道,“我知道了,还有什么事情吗?”
岑猛想了下说道,“属下在通政司的时候,听那些人都在议论寧王世子司香的事情,不少人话里的意思,都觉得未来说不定要寧王世子继承大统。”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裴元有些意外,“他们这都敢说?”
岑猛答道,“何止敢说?他们之所以议论此事,那是因为有人都直接写奏疏劝陛下立储了。”
裴元无语,“真是找死。”
朱厚照万念俱灰之下,为大明计,自然会倾向於寧王世子。
但等他打贏了应州之战后,可就不是那样的心態了。
只是可惜,那时候不但寧王回不了头了,满朝大臣也回不了头了。
裴元想起一事,有些意外的问道。
“不是说大祀的时候才让寧王世子参与吗?”
岑猛答道,“今天是駙马都尉蔡震、马诚、崔元他们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
茂陵和泰陵的日子。”
“礼部怕寧王世子在大祀的时候出了岔子,所以就先让他跟著长长见识。”
裴元“哦”了一声。
朝廷的祭祀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像是以往皇帝什么的,在规格上也就是能让朱家的女婿们去拜一拜。
朱厚照这个天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祭拜天地。
按照往年的规矩,等到明天朱厚照要先去奉先殿、奉慈殿去向太皇太后周氏以及皇太后张氏行礼,以示孝道。
行礼完毕之后,朱厚照就要驾临奉天殿,接受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的庆贺。
与此同时,命妇们也要入宫去朝贺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
接著,朱厚照就要在奉天殿斋戒三日,表示对天地的虔诚。
之后,还要去南郊再次祭祀天地,回宫之后再次拜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从而完成整个礼仪。
大祀顺利完成之后,朱厚照就会在奉天殿大宴文武群臣並四夷朝使,大家开心的吃吃喝喝。
然后就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朝廷接下来会放十天假,大家好能开开心心的玩耍,有什么事情,等过了上元节再说。
朱厚照把寧王世子叫来司香,就是在这些祭祀场合给他当副手的。
祭坛中的香火不能断,要有人一直隨时留心更换。
在朱厚照无子的前提下,就特別容易在满朝文武面前输出一个强烈的信號。
裴元白天惦记著这事儿,没想到晚上就等来了李士实。
除此之外,守门的锦衣卫还回稟,说是李士实又带来了一个年轻人,一起来智化寺上香。
裴元听了心中一跳,隱约有些猜测。
这特么该不会就是寧王世子吧?
面对自己铁血盟友,兼大金主的儿子,裴元也不敢怠慢,让人將他们迎了进来。
果然。
等到刚一见面,李士实就向裴元使著眼色,要他屏退左右。
裴元一时没顾得上理会,仔细的打量著面前的寧王世子。
那寧王世子面上含笑,也审视一般的看了裴元几眼。
等到李士实再次重重的咳了一声,裴元才会意过来,让左右暂且退下。
等到那些服侍的锦衣卫一走,李士实儘管明知道裴元肯定猜出来了,但还是主动为二人介绍道,“贤弟,这位就是寧王世子。”
又对寧王世子说道,“这就是我时常对寧王提起的裴千户。裴千户不但武勇过人,智谋更是出眾。,”
李士实为了便於寧王世子理解,倒是想举几个相称的歷史人物。
但是这会儿当著裴元的面儿,他也不好把气氛闹得太僵。
那寧王世子听了微微頷首,注视著裴元。
裴元心道,这傢伙该不会等著我见礼呢吧?
不懂事了啊。
於是裴元脸上露出一些尷尬之色,对李士实责问道,“既然是你女婿过来,为何不和我这做弟弟的早说?“
“我这,一时也没准备什么见面礼。”
寧王世子脸上微微僵硬。
原本信手拈来的一些寒暄之词都梗在喉中。
李士实人老成精,连忙笑著打圆场道,“没有外人,没有外人,大家放鬆一些就好。”
裴元哈哈了一下,也懒得计较。
毕竟自己起步的时候,仰赖寧王甚多。
不但给了自己很多银子,就连当时裴元吃不下的霸州贼,也在他那里过了一遍水,又给还回来不少。
要说裴元之所以能够混得风生水起,韩千户给他的助力和跳板排在首位,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这个铁血盟友朱宸濠了。
裴元看著李士实说道,“来的这么突然,是有什么事情要向小弟交代吗?”
李士实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寧王世子入京之后,一直忙著在礼部操演,没得什么空。今天祭祀完事的早,老夫正好带他来拜会拜会。”
那寧王世子见裴元是这般態度,一时也吃不太准。
从李士实口中听说是一回事,但他也难免觉得可能有什么夸大其词。
但是等亲眼见到,已经位高权重当了左都御史的岳丈在这小小千户面前,竟然是这般姿態,这种直观的感受,终於让他开始重新看待眼前这个小小千户。
裴元也很给面的看著寧王世子赞了句,“果然是佳客。”
隨后示意道,“请。”
说著当先在前带路,进入了正堂之中。
寧王世子和李士实对望了一眼。
裴元称寧王世子为佳客,显然是打算以主客之礼来对待。
寧王世子悄声对李士实道,“不是说他要投奔我们寧藩吗?怎么態度如此倨傲?”
李士实也悄悄回道,“这次带你过来,就是让你见见这个人,有什么事我们回去再说,,c
两人进了堂上,果然见裴元已经在主座上坐定。
李士实拉著那寧王世子,一起去客座上坐下。
裴元也不和李士实兜圈子,直接问道,“上次我说的事情,寧王那里考虑的怎么样了?”
李士实闻言道,“这次过来,顺便也要解决这件事情。”
“寧王已经答应,可以向朝廷进,去东解决德藩的问题。”
说著,李士实拿出一封奏疏样的文本,向裴元一示意。
裴元也不下去接,状若隨意的说道,“说说就行。”
李士实只得悻悻的看了寧王世子一眼。
寧王世子心头有些不喜,但还是起身將那奏疏拿了,放到裴元的桌案上。
刚才还说“说说就行”的裴元,一点也没不好意思的从桌上將那奏疏拿起,翻看起来。
李士实见裴元仔细看著,在旁说道,“寧王说,让我拿来给你看看。还特意让人嘱咐我,若是你点头,等上元节过完了就把奏本递上去。“
裴元一边看著一边隨口道,“不想寧王竟然如此看重裴某,裴某真是感激涕零,无地自容。”
寧王世子看著裴元的毫无诚意的样子,不由有些乾瞪眼。
李士实倒想说一句。
那还不是因为寧王怕你坑他?
寧王的奏疏中,主题思想说的是,最近宗室子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他作为朱家人,对此很是不耻,愿意出手教训教训那些宗室败类。
“近来宗枝日繁,多以选用仪宾、点校、校尉为由,巧索民財,肆其横暴。请降旨痛惩前弊。其有怙恶不悛者,许臣击治。,说完大方向之后,朱宸豪还把问题具体到了淮王。
然后特意点了点那些容易刺激朱厚照神经的內容,表示这样不知感恩的狗东西,他朱宸濠必定面唾之。
裴元看完,满意的点了点头。
基本上他上次和李士实说的那些事情都谈到了。
山东的事情,朱宸濠不好主动入局,但是他作为名声很好的宗室贤王,教训同在江西的淮王,別人也说不出什么。
而且和淮王这样不知感恩的傢伙划清界限,也是在变相的示好朱厚照。
你放心的死就是了,我们寧藩的人可干不出那种破事儿。
裴元將奏疏合上,放在桌案上,“这样写就,问题应该不大。”
李士实见裴元这般,只得无奈的再看了看寧王世子。
寧王世子越发不爽起来。
只是案上摆著老子的奏疏,他们不能不拿走。李士实好歹也是他的老丈人,他一个藩王世子又不是太子。
於是寧王世子只能悻悻的又上去將那奏疏拿下来。
李士实的目光追隨寧王世子,將那奏疏取回来,目光再次看向裴元,口中的语气也认真了不少。
“这次老夫把世子带来,还有一个原因。世子司香的事情已经引来不少关注,老夫也不知道这算好事还是坏事,不知道千户有没有什么赐教的?”
裴元闻言目光动了动,隨后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
李士实也不隱瞒,“若是能藉机让朝野关注到世子,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老夫也担心好事多磨,怕再节外生枝。“
说著,李士实感嘆了一句,“就是因为里吃不准,这才特意来问问。”
裴元听了,心里的滋味著实古怪。
如果双方还像之前那样有著共同利益,且彼此信任的话..
李士实见裴元迟迟未答,奇怪的问道,“贤弟?”
“嗯?”裴元回过神来,隨即轻咳声,“想起了桩事情。”
李士实明白,裴元不会在这种时候废话的,於是直接问道,“那贤弟就说来听听。,裴元说道,“大都宪是科举正途出身,想必也对左传了如指掌。”
“左传中曾经有这样个故事。”
“说是新筑人仲叔於奚救了卫国重臣孙桓子,让孙桓子得以免於一死。之后,卫君要赏赐仲叔於奚封地,结果被仲叔於奚谢绝封地,转而请求在朝见卫君时,能够用诸侯一样的曲悬、繁缨之礼。“
“卫君对此十分高兴,就答应了仲叔於奚的请求。”
裴元说完这个故事,继续道,“孔夫子听说此事后甚为惋惜,认为还不如多给他些封地把他打发了呢。“
“这就是所谓的,唯器与名,不可以假。”
李士实闻言若有所得。
裴元继续道,“若是卫君以诸侯之礼接待一位大夫,要么这位大夫在卫人心中的地位,就变得和诸侯样。要么卫国就会在世眼中,变为礼崩乐坏之国。”
“这是因为,这些礼器与名分,代表的是眾望所归,所向。”
裴元说著,目光注视向寧王世子,“世子能在天地大祀的时候司香,这是陛下把器』与名』,双交到你的上,你又有什么值得疑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