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奇里乞亚长城
    奇里乞亚平原东北方,山脉与平原之交的丘陵上,一座大营依山而建,绵延不绝,巡逻的骆驼骑兵往来穿梭,步兵方阵在空地上演练,工兵团则管带着奴隶营,在重要山口处修建防御工事。
    这是阿马努斯山门,奇里乞亚平原的三道重要山口之一,扼守着奇里乞亚平原与马什里克地区的关键通道,虽然在地势上没有奇里乞亚山门险要,但依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易守难攻之所。
    去年年末的那场战争中,东罗马帝国将大量的奇里乞亚难民赶往东方,帝国情报部门的阿瑞斯探员则混入难民之中,配合大军一起,攻下了阿马努斯山门的要塞,负责抛撒“迦太基之盐”的吉普赛部落和斯拉维斯快速骑兵也是通过这处山门进入杜勒卡迪尔贝伊国与白羊王朝境内,将大片的冬季草场化为死亡之地,让那些游牧部落打了整整一冬的生存之战。
    后来,东罗马帝国将奇里乞亚行省视为至关紧要之所,除了尚在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下,重要性不算高的贝伦山口外,奇里乞亚要塞和阿马努斯要塞均得到了大规模扩建,金钱,物资,人力……负责修建防御工事的工兵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
    由于巴耶济德二世十分果决,并没有与东罗马军队硬碰硬,选择了保全实力,逃向东方,贡萨洛率领的北路军团已经基本结束了高原战事,梅赫梅特的南路军团也将卡拉曼残部逼入卡拉曼城一带,两路大军共计三万主力进入奇里乞亚平原,其余部队则继续执行清剿及卫戍任务。
    目前,奇里乞亚平原的东罗马军队达到五万,分三个大营驻扎,眼前的这座营地便是驻扎在阿马努斯山下的阿马努斯大营,是配属工兵团最多的一个大营。
    正值清晨,以撒吃完早饭,检查完营地情况,便将日常事务交给率部前来的紫卫军副军团长米哈伊罗·安杰洛斯,自己则进入经过翻修后的阿马努斯要塞,回到自己的房间中。
    这个冬天,以撒一直沉浸在繁忙的军政事务中,在奇里乞亚平原四处巡查,试图尽早将这片膏腴之地稳定下来。
    在以撒的战略计划中,奇里乞亚是最重要的,南北加拉太的混乱与荒芜无关紧要,占据下来的一小片卡帕多西亚更是连行省都没有建立,当地正教徒在以撒的劝说下向西或向南迁移,远离纷争前线。
    除此之外,以撒还主持了阿达纳战时工坊的搬迁,奇里乞亚移民的安置,军用物资的调遣和大规模防御工事的修建,最终目标是将奇里乞亚打造成东罗马帝国进入马什里克的前哨基地,并使其坚不可摧。
    至于政府搭建以及其他的基础设施,以撒将其交给了各位政务官员,他们虽然没有以撒的远见之明,但依旧是能力不错的佼佼者。
    为自己斟上一杯葡萄酒,以撒拿出纸笔,思索着信件的内容。
    “亲爱的阿方索,我的教子,这是我今年给你写的第一封信,愿你身体健康,武德昌盛,愿上帝保佑你。”
    这封信是以撒写给东印度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的,主要目的是称赞东印度公司在战争中大量的金钱支援和物资贡献。
    大土耳其战争耗资甚重,由于以撒直接采取了最暴力的方式采取“与敌谐亡”的破坏政策,新占领的领土不仅收不到任何税,还必须依赖漫长的补给线调动物资,每一寸领土都在亏钱,若没有殖民地的补充,以撒根本打不起这样的仗。
    如果换成其他君主,以撒可以肯定,他们绝对会与小亚细亚半岛上数量庞大的穆斯林达成妥协,根本没有足够的国力来将他们彻底清除,但以撒不会这么做,哪怕亏损几百万索利都斯,他也必须将小亚细亚纳入核心领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
    此外,在以撒的伟大战略中,东印度舰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前三个计划已经完成,最后的攻势即将开始。
    “你之前写信说,马六甲苏丹国的几次反扑已经失败,迫不得已签署和约,马六甲总督区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保住这条黄金水道,于国于民均有重大贡献……”
    以撒斟酌着词句,回忆着阿尔布克尔克上一次来信透露的信息,继续写着。
    “听闻你与一名斯里兰卡少女诞下了一名男婴,取名为珀尔修斯,作为你的教父,我希望你不要有种族和肤色上的歧视与偏见,上帝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基督徒,你可以将他送回帝国本土,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些年来,由于大航海与大殖民的加速开展,罗马人的脚步遍及小半个世界,混血族裔逐渐增多,以撒从一开始便坚决主张接纳与宽待混血罗马人,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机会,没有让他们像原时空中那样处于“两边皆不待见”的尴尬境地。
    东罗马帝国不是原时空中的大英帝国,没有那么浓厚的种族歧视与肤色偏见,只要原住民愿意信仰东正教,使用希腊语,老老实实地尊奉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实在没必要对其赶尽杀绝。
    在此背景下,混血族裔自然越来越多,虽然他们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私生子的身份存在于世上,但罗马人的部分血脉和与生俱来的东正教信仰能够让他们在殖民地获得更多的机遇,得到更高的社会地位。
    至于名字,以古希腊或古罗马人物为私生子取名是近十几年来在东罗马帝国兴起的一股热潮,尤以尊崇古典文化的西欧裔移民最为热衷,比如阿尔布克尔克的私生子珀尔修斯,比如贡萨洛的私生子伊阿宋,再比如富格尔的私生子克拉苏。
    对于这种东罗马特色的“文艺复兴”,以撒向来秉持鼓励态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早就丧失了宗教意义,演变为一种融入血脉的历史文化,东西方教会在这方面都比较开明,梵蒂冈教廷甚至还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接下来,以撒又逐一对阿尔布克尔克来信中提到的话题进行回应,从信中可以得出,这尊“东方雄狮”在印度洋上过得风生水起,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建立更多功勋。
    “你在信上说,准备在东印度总督区采取“传播基督教,联合印度教,对抗伊斯兰”的宗教政策,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印度人口众多,且也是旧大陆文明的一员,我们无法把对待墨西哥土著的政策推广到他们身上,联合当地力量是必须的……”
    以撒蘸蘸墨水,继续写道。
    “这封信件是教父给教子的私人信件,当我写这封信时,帝国中央寄给东印度总督区的正式公文想必已经到路上了,我们通过埃及的信件网络向印度洋传递信息,新任的马穆鲁克苏丹惹恼了不少人,他们愿意继续为我们提供服务……”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想必已经从提前抵达的公文上得知了我的全部计划,我费尽心思,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小亚细亚东部的穆斯林逼上决战的战场,将他们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地一扫而空,从漫长的治安战和边境袭扰中摆脱出来。”
    “为了这个目标,我已经做了许多,但无论是奇里乞亚的堡垒化,卡帕多西亚的起义,针对冬季草场的袭击,这都是远远不够的,白羊王朝的内战已经结束,雅各布很可能并不愿意在刚刚登基时立马开展大规模战争,这与我们的根本利益是不相符的。”
    “我们必须趁着白羊王朝实力大损之时,将他们逼上战场,交给你的任务是最重要的一环,只要能够圆满完成,小亚细亚东部的穆斯林便再无翻身余地。”
    以撒按压住激昂的心绪,加快了笔。
    “奇里乞亚的堡垒化工程正在极速进行中,开春之前,我会把一切事务安排好,并牢牢守住关隘要塞,将马什里克地区的游牧部落堵在阿马努斯山脉以外,让他们聚在一起。”
    “缺衣少食的冬天已经让他们产生了严重的混乱,奇里乞亚是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最近的优良草场,而我会将这里打造成一面金盾。”
    “开春之后,我将率部远征,由于落后的道路和持续一冬的混乱,我的大军很难从当地得到足够的给养,我将仅仅携带两个月的粮草。”
    “如果在这两个月内,我没能歼灭穆斯林的主力,前期的一切准备便灰飞烟灭,我也许只能像曼努埃尔一世一样仓皇西逃,下一次的大规模战争不知道要得到何年。”
    “我已经快五十岁了,不愿再等。”
    以撒沉默片刻,继续写着。
    “阿方索,你是我的教子,我妻子的堂亲,我儿子的表亲和朋友,我将帝国的未来和家族的荣耀交付到你的手上,愿你武德昌盛。”
    以撒写完信,将信件封好,在火漆上盖好个人纹章。
    举起酒杯,慢慢地将葡萄酒喝完,以撒叫来侍从,把信件交到他的手上。
    打开房门,以撒走出房间,来到城堡的制高点,从山脉俯瞰整座平原。
    现在的阿马努斯城堡并不算大,在之前的战争中还遭到过破坏,工兵团正在加紧修缮,并在北侧和南侧的山脉上继续建造中小型城堡,用以固守。
    以撒叫来卫队,从侧门出城,向北边的山脉迅速驰去。
    阿马努斯城堡附近驻扎着不少军队,以撒来到加泰罗尼亚佣兵团的驻地,找上了新任大团长内森。
    这里同样在进行着大工程,工兵团和奴隶营修筑着小型要塞,这是奇里乞亚长城的一环,当一连串的堡垒群全部修好时,这里将成为穆斯林游牧部落的禁区。
    “陛下,情况还行。”
    内森骑着马,跟在以撒的侧后方。
    “您提供的建筑方法非常有效,速度很快。”
    内森笑着说。
    “我们用奥斯曼式的小型火炮测试过,防御力足够了。”
    以撒点点头,看着内森有些泛白的头发,拍了拍他的肩。
    内森是个西欧人,曾经担任前任阿拉贡国王阿丰索五世的加泰罗尼亚卫队长,率部参加过君士坦丁堡之战,曾和以撒一起火烧加拉塔,埋葬了哈利勒大维齐的阴谋。
    这些年的埃及之行让内森变得沉稳了许多,在加泰罗尼亚佣兵团里威望很高,由于他的劳苦功高,他的家族在君士坦丁堡得到了皇室的厚待,虽然达不到顶级世家的层次,但依旧是皇后宴席的常客。
    努比亚盟友覆灭后,马穆鲁克王朝内战告终,两大佣兵团迫不得已回归帝国,内森揽下了全部罪责,但以撒并未施加任何处罚,反而为佣兵团提供了新的订单,要求他们驻守奇里乞亚的诸多要塞,将主力军团解放出来。
    奇里乞亚的地方部队还没组建起来,但堵死游牧部落的任务却迫在眉睫,除了从埃及归来的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和纳瓦拉佣兵团外,以撒还将西欧人利用了起来,支持来自英格兰的劳埃德·斯塔福德组建了金牛座团,共同承担守备任务。
    以撒来到一片工地,穆斯林奴隶负责将建筑材料搬到指定位置,工兵们则将阿达纳战时工坊所生产的水泥,河砂,骨料和石子搅拌成原始混凝土,用于堡垒群的修筑。
    建筑技术革新后,参谋幕府在以撒的指示下对军事建筑进行了不少研究,最终依照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将军事建筑分为三种,各有各的优势。
    第一种建筑是传统的石质建筑,使用岗岩和大理石作为主要材料,搭配水泥及砂浆作为粘合剂,优点是强度极高,石质棱堡可以对抗火炮轰击,缺点是消耗时间很长,造价较为昂贵。
    第二种建筑是混凝土建筑,使用钢筋及混凝土作为主要建材,优点是成型速度快,强度虽然赶不上大理石,但面对缺乏火炮的穆斯林军队已经绰绰有余,可以在短时间内建造出还算不错的军事要塞。
    第三种建筑便是木制建筑,一些工程部队在以撒的引导下对传统的木制寨墙进行了一些改良,用混凝土填补到密集的木头阵列中,防止火攻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强度。
    目前,“奇里乞亚长城”除了控扼山门的两座大型要塞外,其余的堡垒群均采用混凝土浇筑,中型城堡使用钢筋,小型城堡及城堡之间的城墙采用木筋,由于钢筋的价格不低,前来犯边的穆斯林军队多为游牧骑兵,攻城能力较差,大部分建筑还是采取了木筋混凝土的特殊方法。
    “帝国矿业大学的新发现呢,都利用上了吗?”
    以撒继续走着,向内森问道。
    “不要小看添加剂,它们虽然不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却能很好地方便施工,提高强度。”
    “工兵团的负责人告诉过我,都用了,陛下。”
    内森回答道。
    “我们也严格遵照了您的指示,石纤维全部由萨拉森奴隶负责运输,处理和添加,士兵们基本不怎么接触。”
    “很好,我去看看。”
    以撒点点头,走向一道城墙,抚摸着已经凝固下来的混凝土墙面。
    自从东罗马帝国在色雷斯地区开展新村运动以后,建筑行业迎来爆发,大量的资金涌入建材市场,水泥厂,石灰厂,采石场,采沙场……各式各样的工坊或矿场冒了出来,需求刺激了生产,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建立,成本被一步步平摊,到现在,水泥的价格已经不算太高,河沙与大理石也乘着这场春风而不断降价。
    再者,帝国矿业大学的石材系与君士坦丁堡大学的工程系还在以撒的资助下不断地探索更好的原材料配比和更好的水泥添加剂,通过先进的技术来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现在,东罗马帝国主要掌握了两种可以用于混凝土添加剂的天然材料,分别是硼砂与石,前者可以通过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来方便大规模施工,后者则可以大大提升混凝土建筑的稳定性与强韧度,在防冻防裂方面也有不错的成果。
    石灰,大理石,河沙,硼砂,石,黄铁矿渣……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这一系列的建筑材料简单而易得,爱琴海沿岸虽然缺乏优质煤铁,但建筑材料可是无比丰富,安纳托利亚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硼砂储量以及最多的大理石和岗岩储量,用于混凝土添加剂的石可以从新色雷斯开采得到,用于制作水泥的黄铁矿渣更是由于冶铁业的繁华而价格极低。
    此外,石灰石和硼砂均能用于玻璃制造业,这不仅是化学工业的先驱,也是撬开微观世界的大门,东罗马帝国在这方面可谓是得天独厚。
    登上一座山坡,以撒看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堡垒,心中涌出一丝自豪之情,等奇里乞亚长城完工后,穆斯林游牧部落要是在想西进洗劫,他们就只能从一片荒芜的卡帕多西亚进入南北加拉太——在以撒的默许下,那里已经没什么有价值的城市和乡镇了。
    太阳高高挂在头顶,将温暖洒满整片大地,冬季即将过去,山间的积雪悄然融化。
    ……
    印度洋北部,南亚次大陆南方,斯里兰卡岛。
    斯里兰卡岛是东罗马帝国在印度洋上的统治核心之一,东印度总督府便设在岛屿西部的港口中,这里的物产虽然算不上丰饶,商业价值一般,但至少地理位置优越,不用深度介入印度诸国的陆上争端,可以凭借海峡之利隔岸观火,将海军霸权发挥到极致。
    目前,东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已经通过怀柔手段和军事强权压服了诸位斯里兰卡王公,包括科伦坡在内的西南方由总督府直辖,其余土地依然由本地王公统治,他们会与总督区签署保护协议与商贸条约,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管控。
    至于信仰,斯里兰卡岛以上座部佛教为主,东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在以撒的指示下执行了宗教宽容的政策,并没有用强制手段迫使其皈依东正教,而是采取了较为温和的传教方针,保护了康提圣城不受侵犯,给予了那里的僧侣不少自治权力。
    当然,作为后世者,以撒拥有着超脱时代的先见之明,他十分清楚,斯里兰卡的佛教已经在之前的外族入侵中遭到过严重破坏,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复兴,但内部组织已经大不如前,是可以通过温和手段让他们逐步皈依的,没有大肆迫害的必要。
    原时空中,斯里兰卡的数次佛教复兴,无一例外是从临近的缅甸吸纳了大量佛教僧侣与佛教知识,东印度总督区虽然宽容对待本土佛教,但却对外来僧侣秉持严厉禁止态度,一旦发现,当即驱逐。
    数年时间过去,在温和政策的指导下,斯里兰卡岛已经逐步稳固了下来,正在成为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坚固桥头堡。
    科伦坡城外,位于山坡上的总督府中,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看着脚下的城市和城外的茶园,静静地抽着雪茄。
    就在前不久的三月初,他收到了从埃及而来的政府公文,得知了帝国中央的战争计划,并立马开始了自己的准备。
    “总督阁下,一切就绪。”
    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这是他的秘书官。
    “已经可以确认,莫桑比克总督和东非总督同样收到了公文,他们也在为计划做最后的准备。”
    “很好。”
    阿尔布克尔克简短地说。
    “听说,一些探员很早就抵达了东非,他们也将参与到这次计划中,是这样吗?”
    “是的,阁下。”
    秘书官回答道。
    “在计划中,他们将听命于您,并向您提供帮助。”
    秘书官顿了顿,回忆着。
    “他们似乎来自于一个新成立的情报分部,人数很少,好像叫哈迪斯。”
    “哈迪斯……死神,冥王,好名字。”
    阿尔布克尔克笑了笑,将雪茄扔在一边,披上斗篷。
    “以上帝与皇帝之名,随我来吧。”
    (本章完)

章节目录

1444,拜占庭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加利西亚的鳐鱼并收藏1444,拜占庭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