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造船匠的战争
    夜深了,炽热的太阳藏进了黑暗的深处,皎洁的明月高高挂在天边,像是一面镜子。
    海洋与地面的降温速率不同,这便有了压力差,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庞大建筑群的大街小巷间穿梭。
    在夜幕的笼罩下,这座建筑群像是沉睡在北非海岸的巨兽,均匀而有力地呼吸着。
    这是位于迦太基城东部的罗马军械库,东罗马帝国在几十年前仿照威尼斯军械库所建造的大型海军兵工厂,在这几十年间,这座军械库提供了东罗马帝国超过一半的海军舰船,培养出超过四分之三的海军人才,像是一座母巢,孕育着铺天盖地而无穷无尽的虫群,从地中海到黑海,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甚至从沿海直插内陆。
    罗马军械库的核心是航海学校,迦太基海军造船厂和新成立的军舰研究总局,前者是海军军官的摇篮,后两者则负责钻研和建造最新式的大国兵器,成为东罗马帝国最锋利的爪和牙。
    东罗马帝国重视海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不争事实,帝国政府消耗在海军上的金钱常年超过军费总额的五分之二,陆军对此愤愤不平,但他们也十分清楚,如果没有海洋上的霸权,皇帝压根凑不齐足够的金钱来给他们发薪水,没有足够的金钱来为他们升级装备。
    1478年的罗马军械库在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目标,演变为一个坐拥数千人口的小城镇,这里的居民不种地,不捕鱼,他们依靠着军械库而生存,已经成为了军械库的一部分。
    深沉的夜幕中,曼斯雷蒂骑着牡马,缓缓向造船厂走去,斑白的头发被月光染成银色,布满皱纹的脸上尽是沧桑之色。
    黑暗下的军械库显得宁静而安详,只有造船厂里点着明亮的灯火,敲敲打打的声音响彻在暗夜之中。
    战争状态下,海军造船厂是不会停工的,工人们三班倒,高级工程师就更别想睡上一个好觉。
    戒备森严的哨兵们自然认得曼斯雷蒂,他们向曼斯雷蒂鞠躬敬礼,曼斯雷蒂也和善地点点头,翻身下马,步行向前。
    轻车熟路地绕过一幢幢建筑,曼斯雷蒂来到了大船坞,他静静地看着热火朝天的工人和工匠,静静地看着一艘艘未完工的舰船以极快的速度逐渐成型。
    自从迦太基海军造船厂建立以来,曼斯雷蒂便一直主持着造船厂的大小事务,相比于镇子上的宅邸,他更喜欢待在这里,仿佛这座充斥着焦油气味和铆钉声响的船坞才是他的家园。
    海浪轻轻地拍打在橡胶制成的挡板上,一座坞间的工人们欢呼起来,一艘形态特殊的舰船顺着涂满油料的滚木滑向大海,稳稳停下,溅起一阵浪。
    “诺托斯级内河近海巡防舰,第三艘标准舰船,“摆渡者卡戎”号,第一次下水实验成功!”
    一个年轻而沉稳的声音响了起来,随即又是一阵叫好声。
    ““摆渡者卡戎”将于五天后在两艘卡拉维尔帆船的护卫下抵达法马古斯塔港,明天还会进行多次实验,后天加装舰炮,时间很紧,诸位继续努力!”
    年轻的声音继续鼓励着。
    “算算日子,前两艘诺托斯应该已经抵达塞浦路斯了,想一想,你们今天所建造的军舰将在日后大杀四方,护卫帝国的疆土,驱逐异教的猪猡,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
    “记住,每一艘功勋战舰的甲板上,不止有水手们的血,还有我们的汗!”
    “是!”
    工人们大声吼着,有些人跑去海边记录参数,有些人继续敲打,制造着“摆渡者卡戎”尚未加装的炮架。
    诺托斯级内河近海巡防舰是迦太基造船厂专为亚热带河流打造的内河战舰,船底低平,船舷高耸,侧舷加装船桨,最前方是包裹着金属的坚硬撞角,船艏和船尾均有一座半弧形炮楼,可以向四面八方开火,一艘标准型“诺托斯”可以搭载二十门中型舰炮。
    这种内河战舰本来是为尼罗河航运而设计,在第二次大土耳其战争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沿着河流,打垮占据奇里乞亚平原的拉马赞贝伊国。
    诺托斯级的早期设计思路来自于威尼斯人的图纸,综合了威尼斯造船师对加莱桨帆船的一些改进意见,属于一种特殊的“加莱赛战船”。
    得到命令后,曼斯雷蒂召集舰船设计师们,不眠不休一个星期,在威尼斯人的图纸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削弱了诺托斯级的海战能力,提高了针对内河航行的适应性,强壮的桨手足以在风向不佳时提供逆流而上的动力,流线型的船身和优良的机动性足以让舰船在曲折蜿蜒的河流上航行,四个沉重船锚能够让它在水流湍急时牢牢钉在原地,船身上还罩着石防火布——这是来自新色雷斯的矿产资源。
    这是一种专为地中海沿岸的亚热带河流打造的舰船,这些河流没有北方河流的结冰期,但却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之分,无论是北非的尼罗河还是奇里乞亚的塞伊汉河与杰伊汉河,均是如此。
    诺托斯级并不庞大,满载排水量近三百吨,迦太基海军造船厂直接将两艘小型盖伦船的工程停了下来,耗费两个月的时间,用它们的原材料建造了首舰“南风之神”和次舰“大西庇阿”,同时开启了三号舰与四号舰的生产。
    曼斯雷蒂走向年轻的工程师,从背后拍了拍他的肩。
    “干的不错,拉扎罗斯。”
    “老师?您来了?”
    拉扎罗斯回过头,有些惊讶地看向曼斯雷蒂。
    “您今天不休息了?”
    “唉,还是放心不下。”
    曼斯雷蒂叹了口气。
    “再说,我家的那个小子整天吵闹,我实在烦得不行,出来走走。”
    说完这些,曼斯雷蒂看了看忙忙碌碌而井然有序的工人们。
    “我没有看错你,你已经有独立统筹一间造船厂的能力了。”
    曼斯雷蒂的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我看了你交上来的报告,很不错,尤其是数据和图纸,非常清楚明白。”
    “不愧在尼科西亚大学的数学系进修了两年,你对数字和几何的敏感度很厉害。”
    “以后,造船业肯定会往标准化和模块化发展,你肯定会有一席之地。”
    “多谢老师栽培!”
    见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拉扎罗斯连连鞠躬,随即又抬起头来。
    “不知我上次的申请……”
    曼斯雷蒂笑了笑,从口袋中掏出一份文件,严肃起来。
    “拉扎罗斯·贝尔加斯,生于1450年的君士坦丁堡,一级公民,君士坦丁堡大学工程系毕业,拥有雷格蒙塔努斯国立尼科西亚大学的两年制数学系学士学位证。”
    “由于此人在迦太基造船厂的卓越贡献和优异天赋,以伊萨克皇帝之名,任命其为威尼斯军械库的首任总管,主持威尼斯军械库的复工。”
    曼斯雷蒂念着任命书,拉扎罗斯的眼神越来越亮。
    “祝贺你,我最得意的弟子,从今天起,你和我平级了。”
    曼斯雷蒂把任命书递给拉扎罗斯,用拳头锤了锤他的胸口。
    “以后,包括诺托斯级在内的南方内河舰船的生产线均会迁移到威尼斯军械库,那里的条件更好。”
    “据我所知,塞尔维亚大公曼努埃尔正在筹划巴尔干大运河的建造工程,到时候,内河舰船的重要性会更高,你的才能会有用武之地的。”
    拉扎罗斯郑重地接过任命书,重重点头。
    “老师,我会把这几艘诺托斯全部造完,不会半途而废。”
    “嗯,要是你直接赶着去当官上任,我会看不起你。”
    曼斯雷蒂笑了笑。
    “等这次任务完成,你可以把几个诺托斯船坞的工人也带走,他们将成为威尼斯军械库的中坚力量。”
    “好,我会让威尼斯军械库恢复过往荣光的。”
    拉扎罗斯点点头,有些犹豫地看向曼斯雷蒂。
    “老师,我走了之后,您的担子又要加重了。”
    “无妨,我还没有老到走不动路。”
    曼斯雷蒂说着,看向黑沉沉的海洋。
    “当年,这里只是一座荒村,皇帝和我耗费几十年的努力,把这里变成了全帝国最重要的造船基地,那时的我,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呢。”
    “几十年下来,早就习惯了。”
    “再说,也许我还能找到其他的得意弟子呢?”
    曼斯雷蒂冲拉扎罗斯眨眨眼,脸上的皱纹挤作一团。
    两位造船匠继续聊着,曼斯雷蒂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迦太基造船厂的历史,拉扎罗斯耐心地听着这些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故事。
    “我最小的那个儿子……唉,好好的造船技术不学,上学也不好好上,这次迦太基的大学生们游行请愿,他又跑过去凑热闹了。”
    曼斯雷蒂重重叹着。
    “我的大儿子已经远赴殖民地了,实在不想把唯一的小儿子也送上战场。”
    “我答应过已故的妻子,会好好保护他,但他总是跟我吵架,我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我是皇家工匠,按道理来说,哪怕皇帝下达总征召令,我的家眷也是有豁免权的,何况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
    拉扎罗斯闻言,沉默片刻,看向曼斯雷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您的小儿子是在盛世下成长起来的,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忠诚一定会超过我们。”
    “或许,尊重他们的想法,会让他们更加开心呢?”
    拉扎罗斯笑了笑,看向天边的明月。
    “前些天,迦太基大学的学生游行请愿,想组建学生兵上阵参战,没能得到许可,他们就组建了民夫队,给高原上的军团运粮食。”
    “还有北非海岸那么多的庄园主,他们可都是有家有业的上层人士,但我看见,通往安纳托利亚的运输船上,庄园主的孩子们带着自家的奴隶,骆驼和粮食,高唱着军歌,投身到最艰苦的高原战场。”
    “庄园主们大多都是从前跟随陛下的军事勋贵,他们沐浴皇恩,自然……”
    曼斯雷蒂轻声说着。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这个国家对我很好,对您也很好。”
    拉扎罗斯抬起眼。
    “前些天,我去迦太基港清算汉萨商人运来的木材,搭载我的出租马车的车夫,她竟然是个老妇人。”
    “她告诉我说,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都去安纳托利亚充当民夫了,自愿的。”
    “我知道突厥人的手段有多残酷,我知道他们把高原弄成了一副什么鬼样子,我知道他们的骑兵是怎么样的来去如风,我知道重要物资不能用奴隶,我知道民夫队的伤亡率有多高,她显然也知道。”
    拉扎罗斯顿了顿。
    “我问她,为什么允许自己家的男人全去安纳托利亚从事后勤工作,她指了指迦太基大学的法律系大楼。”
    “她告诉我说,那里的学生大多都是贵族富商和大小官僚的子弟,连他们都冲在了第一线,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
    拉扎罗斯看向曼斯雷蒂,忽然笑了。
    “我的弟弟就是法律系的一员,我为他感到骄傲,我拼命建造诺托斯战船,也是想让皇帝尽快拿下奇里乞亚,尽快从卡帕多西亚绕到突厥人的背后,尽快将那些狗娘养的突厥佬埋葬在坟墓里。”
    “大家都在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我们是好样的,您的儿子也是好样的,我们终将胜利,满载荣耀而归。”
    “正如皇帝所说,胜利的荣耀,他将与我们共享!”
    曼斯雷蒂愣了愣,摇了摇头,叹口气。
    离开造船厂,曼斯雷蒂重新骑上马,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环顾四周,这里的深夜静悄悄,军械库睡得很熟,航海学校的学生们结束了傍晚的训练,结束了饭后的游行和演讲,正在自己的宿舍中沉入激昂的梦乡。
    “战!战!战!”
    “将圣战进行到底,夺取属于罗马人的天命!”
    “还我疆土,把不信上帝的猪猡们赶回沙漠!”
    曼斯雷蒂默默看着主干道上的宣传标语,这来自于航海学校的学生,他们似乎被迦太基人感染了,变得好战而狂热,学生们整天畅聊着战争,甚至多次向学院提出申请,要求组成学院兵团,奔赴战场。
    当然,他们都是帝国海军未来的中流砥柱,都是帝国费大价钱培养出来的人才,学院不可能真的让他们如奴隶炮灰一般冲锋在前,但还是向几支舰队要来了不少名额,允许部分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登舰学习。
    战争标语对面的墙壁上,一副栩栩如生的板绘在月光下显得十分清晰,板绘上,一位穿着厨师服,留着山羊胡,戴着双头鹰礼帽的高瘦大叔瞪着前方,右手前指。
    “约翰大叔需要你!”
    板绘的正下方写着这句话,随后又是一连串的战争标语。
    “圣战深陷旋涡?难越高原荒漠?”
    “罗马需要民夫,罗马需要民船,罗马需要骆驼,罗马需要你们的帮助!”
    “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去高原运送补给!”
    这是迦太基大学的手笔,学生们要求参战的请愿同样没能得到许可,但他们却组建了一支民间运输队,前往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用骆驼,马车甚至是牛车为帝国大军输送补给。
    约翰大叔便是迦太基港口的一个酒馆老板,因为免费向民夫队伍提供饮料和食物而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一位学绘画的学生将他的模样用于战争宣传,这几个月来,北非海岸的大城市里,到处都是这种模样的板绘。
    墙壁的空白上同样布满涂鸦和留言,字迹歪歪扭扭,有些严肃,有些粗俗。
    “连以狡诈和自私闻名的君士坦丁堡人都弄出了一支上千艘的民船队,难道以忠诚而勇悍著称的迦太基人甘愿躲在他们的背后吗?!”
    “突厥佬撑不住了,给予他们最后一击,我要带着武装开垦团把他们的村子全部化为猎场!”
    “哈!突厥佬,想要耗干我们?回去抱着你们的母亲做梦去吧!”
    “凛冬将至,突厥人即将迎来一线生机?去死吧!”
    “游击战?消耗战?见你的鬼!”
    “安卡拉城就在眼前,我家的小羊想要回乡……”
    “我是个日耳曼蛮子,但这个国家对我不错,现在要去高原上最危险的地方给贡萨洛将军运粮食了,同胞们,英灵殿见!”
    曼斯雷蒂看着这些不伦不类的涂鸦,轻声笑了起来,他当年的选择并没有错,皇帝值得效忠,国家值得奉献。
    曼斯雷蒂一路走,一路看,苍老的内心也泛起层层涟漪。
    住宅到了,这是一幢豪宅,皇室的施工队亲自为他建造,用以感谢他这些年的付出。
    红木大门的上方是一块绘有皇冠的牌匾,这是皇家工匠的象征,是他一辈子的荣耀。
    回到家中,曼斯雷蒂没有惊醒熟睡的仆人,轻轻推开小儿子的房门。
    小儿子显然没有睡着,曼斯雷蒂也不管他,坐到书桌前。
    书桌上是一副安纳托利亚的地图,上面标注了最为困难的几条补给线路,都是通往高原深处
    地图上还有一封信件和一张支票,信件上勾勒着迦太基大学的校徽,支票则是小儿子这些年攒下来的零钱。
    迦太基大学的校徽是头昂首怒目的巴巴里雄狮,据说这所大学的校董中有不少人都是近卫军第一军团“皇冠狮子”的退伍军官,他们选择了这个校徽。
    “这个国家有着狮子般的雄心,而我,有幸为她咆哮。”
    曼斯雷蒂轻声念着,这是迦太基大学学生会的格言,来自于皇帝的一次演讲,他的小儿子尤其钟爱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
    曼斯雷蒂叹了口气,走向儿子的床头。
    “去吧,干你想干的事情。”
    “你的父亲是造船厂的皇家工匠,你的哥哥在古巴总督区开了一家私人船厂,你本可以选择安逸而快活的生活,但如果你不愿意,那么,我尊重你。”
    曼斯雷蒂说完,解下自己的钱袋,放在小儿子的枕边。
    ……
    埃及,亚历山大港,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海面上,将海面上成群的军舰完全暴露在岸边众人的视线里,透露出无穷无尽的威压。
    “马库斯大使,这就是你们的“自由贸易”舰队?”
    一座高台上,马穆鲁克苏丹喀伊特贝有些生气地看向东罗马帝国外交副大臣马库斯·科穆宁,面含怒色。
    “连所谓的“开罗之曜”都开过来了,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欺负我没有海军吗!”
    “不,开罗之曜号没办法在内河航行,正好过来自由贸易。”
    马库斯温和地笑着。
    “至于到底是什么意思,您比我清楚。”
    “按照我们的协约,您不能向拉马赞贝伊国提供任何支援,尽管这个国家曾经是你们的附庸国,尽管拉马赞的王子就在您的宫殿中。”
    马库斯的脸色冷了下来,逼视着喀伊特贝。
    “在黎凡特的加沙,阿卡,贝鲁特等港口,同样会有一些军舰来进行“自由贸易”,相信您会遵守我们的约定。”
    “您最好尽快把走到大马士革的援军撤回来,以免伤害两国友谊。”
    “他们都是雇佣兵,是受到了拉马赞贝伊的雇佣。”
    喀伊特贝信口胡诌。
    “我没有违背之前的约定。”
    “很好,尼罗河的洪泛期已经结束了,也许同样会有一支雇佣海盗顺着尼罗河炮轰您的开罗城。”
    马库斯嘲讽地说着。
    “我们之所以能够容忍您,那是因为安纳托利亚才是帝国的重点,不要挑衅帝国的尊严,不要试探帝国的耐心。”
    “言尽于此,相信您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马库斯鞠躬告辞,留下气得咬牙切齿的喀伊特贝。
    “苏丹陛下,我们还……”
    一位内侍走上前来,低声问道。
    “拉马赞恐怕根本没有阻挡“告死者”伊萨克的能力,不出一个月就会完全覆灭。”
    “让他们别去了。”
    喀伊特贝从牙缝中挤出几个词。
    “我们管不了拉马赞了,只希望奥斯曼和卡拉曼能够凭借高原荒漠拖住希腊人的大军吧。”
    “那么……撤回来?”
    内侍小心翼翼地看向暴怒之中的苏丹。
    “撤回来?凭什么?”
    喀伊特贝按捺着胸中的怒火。
    “让他们去东北方吧,去参与白羊王朝的内战。”
    “雅各布王子和我有盟约,等他当上白羊王,会把杜勒卡迪尔贝伊国的宗主权割让给我,并与我共同对抗希腊人的入侵。”
    喀伊特贝抬起头,满眼怨恨地看着开罗之曜号高扬的风帆。
    “继续征税,继续招揽威尼斯工程师和奥斯曼工程师,我要在沿海沿河的重要关口修建要塞,我们和希腊人之间的战争,还有得打!”
    ……
    奇里乞亚是一块小平原,三面的群山和南方的海洋将这里包裹在温暖的怀抱中,地中海吹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形成降雨,自高原山脉流淌而下的杰伊汉河与塞伊汉河冲刷出肥沃的平原土壤,几乎就是一个微缩而精制的“两河平原”。
    但是,两条河流让奇里乞亚成为了“天府之地”,孕育了无限生机,却也带来了严重的隐忧——陆地上的威胁有山脉要塞和高耸城墙阻挡,海洋与河流上的进攻却防不胜防。
    奇里乞亚的三座大城市中,伊切尔是一个天然良港,濒临海洋,阿达纳与杰伊汉都是沿河城市,拉马赞贝伊国的首都阿达纳城甚至被塞伊汉河穿城而过,从塞伊汉河口溯流而上的军舰只要突破了并不坚固的水门,就能够直接捅进城市的心脏。
    1478年9月2日,东罗马帝国的东地中海舰队从法马古斯塔港启航,炮轰伊切尔港,几十艘军舰用数百门海军舰炮反复轰击坚固的城墙,炽热的铅弹如雨点般砸向美丽的城市,城内的守军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在这个时代,火炮刚刚进入第一个高峰期,陆军火炮移动速度缓慢,在战场上的发挥空间比较小,但海军舰炮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厚重的舰船能够带着凶猛的火炮驶向已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9月10日,伊切尔港的海墙彻底崩塌,城市中的木质建筑被炮弹的高热所引燃,火灾开始蔓延。
    9月12日,海军陆战队开始登陆,在火炮打击下惶恐不安的数千残兵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依托倒塌的建筑进行巷战。
    当天正午,负责攻打伊切尔港的海军大臣菲德尔命令士兵在城市中泼洒火油,将城市付之一炬,随即撤出城市,在城外扎营。
    大火从正午烧到了第二天的清晨,等东罗马士兵重新进入伊切尔城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墟,到处都是烈焰留下的痕迹,到处都是腐烂焦黑的尸体。
    伊切尔港易手后,东罗马帝国随即开展了下一步的行动,海军舰队分做两批,分别在诺托斯级内河战船的首舰“南风之神”和次舰“大西庇阿”的带领下,沿塞伊汉河与杰伊汉河溯流北上,大中型战船无法进入内河,除了诺托斯级外,执行内河作战的舰船主要是中小型军商两用运输船,运输船的甲板上是负责登岸作战的士兵。
    天色正好,大河在平原上蜿蜒流淌,远处的山峰依稀可见,阿达纳城就在前方。
    南风之神号的船艏炮楼上,以撒举起望远镜,眺望着不远处的城市。
    从塞伊汗河口深入内陆的过程中,以撒的船队已经毁灭了三座大村庄和一座没有城墙的小镇,奇里乞亚的主要聚落全部位于河流沿岸,南风之神的舰炮可以随时随地向他们开火,等把留守士兵驱散,运输船上的陆战队便会迅速下船,将聚落付之一炬,摧毁城堡,焚毁村庄,破坏农田与粮仓。
    经过几轮人口交换后,奇里乞亚的基督徒数量已经非常低,以撒对这里实施毁灭性打击时,完全没有任何顾忌。
    “陛下,火炮准备就绪,锚手准备抛锚,南风之神对阿达纳城的打击随时可以开始。”
    南风之神的船长走上前来,低声禀报道。
    “突厥人似乎派来了一些小船,带着火油呢。”
    “让他们来吧,南风之神是不焚的。”
    以撒轻蔑一笑,不置可否地看着逐渐靠近的阿拉伯小舢板。
    得到新色雷斯后,以撒拥有了数目庞大的石矿藏,这种矿物纤维在全世界的分布极为不均,欧洲大陆压根没多少,南非却占据了全球储量的十分之一。
    古埃及人会用石来制造法老裹尸布,东罗马帝国则用石制造防火布,用于建筑和舰船,南非石开采量在数年时间内节节攀升。
    至于开采石对人体伤害极大,导致肺病的概率极高,以撒管不了这么多,反正这也是班图黑人的工作。
    诺托斯级便是东罗马帝国第一种全面采用石防火布的舰船,可以有效降低火灾风险,让穆斯林世界常用的接舷纵火战术沦为虚妄。
    在广阔的海洋上,接舷战已经严重过时,但在狭窄逼仄的内河,以撒却不得不采用这种手段来将穆斯林们翻盘的概率降到最低。
    “开火,交给你了。”
    以撒拍了拍船长的肩,将指挥任务移交给专业人员,自己则走向舱室。
    火炮开始轰鸣,水手开始怒吼,硝烟,鲜血与朗姆酒的气息一起涌进以撒的鼻间。
    舱室的航海桌上摆放着一份战略文书,这是以撒为安纳托利亚战争制定的总攻略,目的是取得完全而彻底的胜利,不仅要把残余的突厥国家葬送在炮火中,还得在最大限度上解决高原中东部的游牧问题,一举扭转东罗马帝国自曼齐刻尔特以来的东方颓势。
    安纳托利亚战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前期准备,包括东进运动的开展,移民事务的加快,呼叫殖民地的手段。
    第二方面又分为四点,第一是卡帕多西亚的基督徒起义,第二是通过内河舰船迅速取下奇里乞亚,将其与卡帕多西亚连成一片,为东罗马帝国提供一个进入高原深处的桥梁。
    至于第三和第四,算算日期,也该准备好了。
    多年航海,以撒早已习惯了舰船的颠簸,他提起笔,取出一份地图,在卡帕多西亚的北边和东边画出几个大圈,那里是游牧势力最猖獗的几个地带。
    过去,游牧部落从东方而来,持续不断地侵占着罗马人的家园。
    未来,以撒将打断他们的马腿,将他们彻底阻挡在疆土之外。
    在以撒心里,解决游牧西进问题甚至比消灭奥斯曼,卡拉曼和拉马赞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难,三个突厥国家已经宛如冢中枯骨,像是一间破房子,只需轻轻踢上一脚,便会轰然倒塌。
    至于他们在高原荒漠上为东罗马士兵带来的巨大困难,这当然也是事实,为了执行自己的计划,以撒甚至在不经意间为贡萨洛和梅赫梅特的军事行动制造了不小的阻碍,想必他们已经有些积怨了。
    以撒拿出最新的军报,贡萨洛和梅赫梅特仍然嚷嚷着道路不通,补给困难,运粮食的奴隶喜欢反叛,要粮,要人,要马。
    巴耶济德二世是个狠角色,根据汇报,这位大麻瘾君子恐怕很早就开始准备焦土政策了,他把安卡拉附近的穆斯林村庄全部洗劫一空,准备彻底回归游牧生活,给贡萨洛的大军留下了一大片充斥着流民,强盗,饥荒和瘟疫的荒原。
    以撒推测,他很可能连安卡拉都不准备要了,也许会带着那些在洗劫中吃饱喝足的游牧民们东逃锡瓦斯,靠近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
    想到这里,以撒皱了皱眉,哈利勒王子比他预想中的那样还要无能,内战才刚刚开始几个月,便在正面战场上被雅各布以弱胜强,雅各布为包括杜勒卡迪尔,哈桑凯伊夫和穆沙沙教团在内的一众附属国和半附属国授予了自治特权,换来了不少援兵。
    再就是马穆鲁克,他们也想插上一手,埃及人与波斯人之间的联盟也许在所难免。
    当初,东罗马帝国为了西方航路而暂时放弃了干预东方,苦心经营的埃及局面步步崩塌,现在看来,果真是有得就有失。
    再过上几个月,白羊王朝的内战很可能会被雅各布所终结,志大才疏的哈利勒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东罗马帝国也许会在高原东部面对来自白羊王朝,马穆鲁克和众多游牧部落的联军。
    不过,没有西方航路带来的金钱,以撒也没办法大举进兵安纳托利亚,更别说与埃及人和波斯人打上一场持久消耗战,更别说耗费巨量金钱来执行以撒的伟大计划。
    至于因为恐惧和不安而仓促聚集起来的联军?这早就在以撒的计划之内了。
    以撒在战略文书上写下最后几个单词,放下笔,为自己倒上一杯葡萄酒,看着血红的酒汁在杯中晃动,摇曳出夺目的光彩。
    无论如何,东罗马帝国早就不比往昔,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富足的生活,为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武器装备升级,科学技术进步,爱国热情萌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失败。
    这么多年过去,帝国走上了正轨,他早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曾经弱小的帝国,不再需要他事无巨细的呵护,已经成长为了一株参天大树,它的枝叶遮天蔽日,它的树冠高耸入云,以撒顺着树上的藤蔓不懈攀登,终将拔云见日,触摸天空。
    (本章完)

章节目录

1444,拜占庭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加利西亚的鳐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加利西亚的鳐鱼并收藏1444,拜占庭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