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络绎不绝
    黄浩仁家的附属绿地阳台内。
    年过半百的黄家乐,坐在石墩子上,而他大哥黄家辉,则在石圆桌上冲泡茶水。
    他看着精神抖擞的大哥,不由自主抽出一盒烟,派了一根烟过去:“大哥,这一次我回来,可能要在这边住一两个月。”
    用热水烫着茶杯的黄家辉,摇了摇头:“我戒了,去年去社区医院体检,医生说我肺有一些结节,要我尽量不抽烟。”
    看到大哥没有接,黄家乐便自己点燃那根烟:“呼…不是说现在有器官移植手术吗?老家这边有海陆丰医院,应该不用担心肺癌之类吧?”
    “我和社区医院的熟人打听过,现在只能做眼睛移植,肾移植最近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他器官没有那么快,按照海陆丰医院公布的消息,心肺这两个器官可能要排在最后,没有五六年时间,大概不会正式应用。”
    “是这样呀!”黄家乐眉头一皱,看着手上的烟,一时间竟然有点索然无味。
    冲好茶后,黄家辉给二弟倒了一杯普洱茶:“所以我最近才戒烟,要是肺部这几年出大问题,那就真的太倒霉了,我才领养老金没半年,以前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各种福利好了,没有享受几年人就没了,那实在是太亏了。”
    在说话的同时,他又打开自动换气系统。
    顿时绿地阳台的开启了强制换气模式,将弥漫的丝丝二手烟冲出室外。
    其实他家的附属绿地阳台,面积足足有700平方米,在里面抽一两根烟,烟味很快会被室内的植物吸收掉。
    “大哥,这么大的面积,这些电器每个月的用电不少钱吧?”
    “没有多少,我家一个月就用电六七百度,如果是夏天,差不多翻倍。”
    “内地现在一度电多少钱?”
    “家用,好像是一度三毛七。”
    “这么便宜?”
    “确实便宜,以前起步就要六毛多,加上阶梯电价,用起来会心疼,现在大家都敞开用。”
    黄家乐将烟按灭在烟灰缸,拿起茶杯轻轻吹了一下热气:“说得我都想回来老家养老了。”
    “那就回来呗!你在香江住鸽子笼,还要照顾薇薇,其实不太方便,还不如回内地定居。”
    喝了一口茶,黄家乐说起了女儿的事情:“说起薇薇,大哥,你在海陆丰医院有没有熟人?能不能安排一个好点的教授之类?”
    “你别想太多,海陆丰医院比公立医院还严格,没有必要去冤枉钱,毕竟咱们又不是人家江院士的亲朋好友,人家海陆丰医院可不会给咱们开后门。”
    “说得也是…”黄家乐也无奈地点了点头。
    “你们就安心在这里住,房间我已经让你嫂子打扫好了,明天让阿仁陪你们去医院,他前几天已经帮你们提前挂号了。”
    黄家乐有些忐忑不安:“希望一切顺利吧!只要薇薇的眼睛可以医好,我和美琪也就安心了。”
    “你就别操心太多了,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好,我前几天帮你在社区医院询问过了,海陆丰医院的换眼手术才正式应用不到两个月,每天都爆满,两个月做了五百多台手术,没有一例出问题。”
    “我当然相信内地的技术。”
    …
    第二天,下午两点半。
    黄浩仁带着堂妹黄薇薇,二叔夫妻俩,开车来到了马宫镇的海陆丰总医院。
    这个医院就在海陆丰集团总部和员工小区的正对面。
    看着门口人潮涌动的场面。
    黄家乐不由自主地拉着女儿的手臂,避免女儿和自己分开太远。
    进入大厅。
    一个护工直接递给黄浩仁一个手机:“这是患者专属手机,你们有提前预约吗?”
    “有…”
    “输入诊疗卡号。”
    按提示在患者手机上,输入了诊疗卡号之后,手机页面自动弹出指示框。
    【请选择服务语言类型…】
    【已选择简体中文,请确认…】
    【请选择引导模式…】
    【已选择拟态投影护工模式…】
    滴!这个手机的顶部边框,打开了投影灯光系统,顿时一个卡通护工影像,浮现在距离手机一米的半空中。
    “你好!尊敬的患者朋友,您预约的主治医师魏海新医生,其门诊位置在四楼的眼科5室,这边请…”
    顺着卡通护工的手指方向,几人很快就来到了主治医师的门诊室。
    等待了半个小时左右。
    叫号机和卡通护工几乎同时提醒可以就诊。
    进入门诊室内。
    魏海新看着眼前戴着墨镜的女孩,一下子就判断出谁是患者了,仔细询问了一下病情,便给黄薇薇安排住院,同时开始排队等待移植。
    海陆丰总医院的住院部,在门诊部大楼后面的山上,这里以前是榴莲种植园,后来被改造成为住院部。
    通过人行天桥来到住院部。
    很快就在卡通护工的指引下,入住了眼科的住院大楼。
    “二叔,你们不用担心,海陆丰医院的病房都是单人房,而且病房内还有家属陪同室。”
    看着眼前的房间,黄家乐夫妻俩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美琪看着刚刚拆封的床单被褥,还有住院护工拿过来的生活用品:“虽然不能报销,但是服务确实不错。”
    黄浩仁笑着说道:“那是,人家就靠服务吃饭的。”
    海陆丰医院毕竟是私立医院,除了主打各类新技术之外,就是靠服务的口碑,另外其收费也不算太高。
    比如更换眼球的全套医疗服务,加上住院的一个月,整体费用大概在10万到15万左右。
    不过这仅仅是对于国内的患者。
    如果是亚洲联合体的公民,收费标准一般还会再提高15%左右。
    如果其他地区的外来患者,那收费标准则是再提高100%,就是20万到30万华元。
    这也是国内的行业规则,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涉外医疗都是高收费的。
    而人造眼球的移植手术,目前全球就海陆丰医院有技术做,国内的其他医院还处于研讨和引进阶段,未来一两年内才会在国内其他医院进行推广。
    其实也没有太多医院会引进这个技术。
    倒不是海陆丰医院故意卡,而是患者规模有限,如果所有医院都开眼球移植手术的项目,这个项目很快就会因为患者不够,而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
    因此,现阶段国内就批准了30家医院引进该技术。
    而且考虑到这种手术需要住院一个多月,加上失明患者的特殊情况,肯定不能住双人房,还需要患者家属全天候陪护,所以那些大城市的医院都没有获得该技术的资格。
    要获得眼球移植手术项目的引进资格,前提就配备有足够的住院设施和护工人员。
    那些中小城市的医院,反而可以通过快速扩建的方式,拿出足够多的住院配套设施。
    其实这也反映了国内医疗的一个新趋势。
    那就是从以前的治病救人,逐渐过渡到治病救人和患者舒适并行。
    以前绝大部分医院都是好几个患者一个病房,这种情况未来会越来越少,个人病房将成为大势所趋。
    毕竟几个患者挤一个病房,实在是太不方便了,特别是一部分特殊的患者,会在晚上不断发出声音,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可能会被吵得没有办法休息。
    同时还存在交叉感染、隐私等问题。
    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变好了,自然要逐步推广个人病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就比如黄薇薇这种失明患者,肯定需要家属全天候陪护,如果还住多人病房,那就会显得非常不方便。
    黄浩仁教会了二叔使用患者手机,便告辞回家去了。
    其实患者手机非常容易使用,手机自带的语音识别ai系统,可以让患者或者家属,通过语音下指令,手机的智能ai还可以和患者、家属进行各种互动沟通。
    一家人整理了一下病房的床单被褥。
    护士敲门而入。
    “黄薇薇家属?”
    “我是她爸爸。”
    “这是体检项目你们看一下,让手机的机器人给你们定时,到时候它会提醒。”
    “护士,这该怎么操作?”
    “很简单,你和它说就可以了,我们后台已经自动同步了信息,你们在那个手机上,就有各种资料。”
    “好的,谢谢护士。”
    “不用客气。”
    黄家乐和手机ai互动了一会,就安排了各个体检项目的自动提醒功能,到了时间,手机ai就会自动提醒,并引导他们过去指定的科室进行检查。
    不知不觉,窗外的榴莲种植园,已笼罩在夕阳余晖之中。
    咕噜咕噜…
    正和女儿说体己话的李美琪,听到女儿的肚子咕咕叫,随即叫醒了正在隔壁家属室休息的丈夫:“老头子?薇薇肚子饿了!”
    “呃…”半睡半醒的黄家乐,宛如被针扎了一下,瞬间从床铺上弹起来:“什么事?”
    “薇薇肚子饿了!”
    黄家乐一边穿起外套,一边问道:“我去买…薇薇你想吃什么?”
    就在此时,患者手机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收听到了刚才的对话,自动开启了服务模式。
    “你好,患者,你们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订餐服务,以下是海陆丰医院食堂的菜单…”
    “还真是方便。”黄家乐来到女儿病床旁边坐下来,此时手机已经自动投影出医院食堂的三个餐厅菜单,同时还根据患者被植入的纳米体征监测器反馈数据,提供了一些比较合适的建议菜品。
    “爸,我想吃叉烧饭,有没有叉烧饭?”
    患者手机反应更快,直接给出需要的内容:“有的,尊敬的患者朋友,医院的岭南餐厅,就有叉烧饭,这是详细情况,请浏览…”
    “那老头子,我要一个叉烧饭吧?”
    “两个叉烧饭,加一个去骨白切鸡饭,一人一碗苦瓜排骨汤,最后再来一个现切水果拼盘,好了。”
    “…请确认”
    “确认完毕,您的订单预计在45分钟送达病房,请留意后台提醒信息…”
    正在给女儿倒水的李美琪问道:“在医院订一餐多少钱?”
    “咱们这一餐46块钱。”
    “这么便宜?如果是在香江,一个普通盒饭都要三四十块钱了。”
    嚼着口香的黄家乐突然问道:“昨天大哥和我说,让我考虑回来内地养老,老婆子你怎么看?”
    “怎么看?我倒是没有意见,就是不知道香江那边的养老金会不会断了?”李美琪担忧地说道。
    “这事情我也说不准。”黄家乐也有点纠结,这几年香江的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现在都快入不敷出了。
    看起来整个亚洲联合体的经济在狂飙突进,香江经济反而不行了?是不是有点反直觉?
    其实这件事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
    香江的经济来源于房地产、金融投资、转口贸易、旅游服务这四个核心支柱产业。
    而进入亚洲联合体时代后,这四个支柱产业都遭到了重创。
    毕竟现在是亚洲联合体时代了,联合体内部的各个地区之间不存在关税,而全球其他地区又逐步加大贸易壁垒。
    这导致香江的转口贸易份额几乎丧失殆尽。
    金融投资方面,香江还不如人家星岛有魄力,加上在欧美的投资损失了很大一部分资金,同样是元气大伤。
    至于旅游服务,这个产业早就不行了,在进入亚洲联合体时代之后,就更加雪上加霜。
    毕竟香江的旅游优势太少了,人家日韩和东南亚游客又不是傻子,内地不去,去香江找不自在吗?
    现在亚洲联合体内部,是不存在入境物资携带限额的,只要你可以支付得起飞机的运费,就算是从赛里斯采购几吨大米回东瀛,东瀛海关都不会阻止和收税。
    如此一来,香江在税收方面的优势,就直接被抵消掉了。
    而内地还有医疗、自然风光、科技城市、古代遗迹、吃喝玩乐等项目,可以吸引全世界的游客。
    在旅游资源方面,香江甚至不如隔壁的澳境,毕竟人家的支柱产业是博彩,这几年并没有衰退,反而因为背靠内地这个庞大的市场,维持着不小的增长。
    最后就是房地产了,这个产业同样早就日薄西山了。
    随着香江的其他产业衰败,房地产自然失去了内在的推动力,现在当地想便宜卖地,都没有多少收入。
    面对如此困境,难怪黄家乐会对香江未来可不可以维持目前的养老金发放,产生不确定的想法。
    很多亲朋好友还在内地的香江人,已经在想办法移居回内地,或者让家里面的年轻人回内地,或者去东南亚工作了。
    显然明眼人都知道,香江的前途一片昏暗。
    其实从现实的条件来看,香江的衰落只是回到了其本来的位置,这个城市的发展主要就是靠当年的对外窗口,当赛里斯全面开放的时候,香江的衰败就几乎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定局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看到了一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岭南仨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岭南仨人并收藏我看到了一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