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服软
安藤利吉丢开电报,大步走向地图前,一份大比例的详细作战地图高高挂起,其详细程度比之中国军队的地图有过之而无不及,抗战前,新桂系为了提升桂军部队的战斗力,大力从日本聘请军事教官,购买日式军火,战斗机,许多日本教官也因此来桂任职。
这些日本教官在有力提升桂军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因其职务之便充当起了日本的军事间谍,桂省境内的详尽地图,兵要地志等对于这些日本顾问而言,显然也不是什么机密。
望着这份有着严密等高线,标高符号,险要地形标注的地图,安藤利吉顿时陷入了沉思,要说这份地图上哪里最扎眼,那毫无疑问是企沙,甚至安藤利吉看到地图上企沙两个字时都有些下意识的恐惧,毕竟,在这里的损失实在是太惨重了。
很快,他的目光就转移到了其它方向。
参谋长根本博的建议不无道理,现在的情况是,他所指挥的大军在企沙登陆,却在进攻中撞到了铜墙铁壁,接连败北,所以他才从广东紧急增调大批援兵。
但这支援军若是还在企沙登陆,与他所指挥的先期登陆部队汇合再行发起攻击,这样的战术能否有所收效,安藤利吉实在是没有把握,对面的那支中国军队陆军突击总队的战斗力实在是不一般,继续在这里压注,增加砝码死磕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参谋长根本博似乎看出了安藤利吉的想法,也走上前去拿起指挥棒开始在地图上游移,开口说道:“司令官,企沙当面之敌实在是强劲,第二批登陆部队如果依旧在企沙这里开辟登陆场,与我们汇合之后发起合力攻击,虽然很有希望取得突破,但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也定然不小,我已经与参谋们进行了战术想定作业,或许我们可以让后续的登陆部队在其它方向实行登陆攻击,采用迂回包抄战术。”
“继续说。”
安藤利吉淡淡的说道。
根本博的指挥棒移动到了企沙方向,说道:“按照我们的情报,守备在企沙的是中国军队广西地方军的46军新编第19师以及新近发现的陆军突击总队,而在北海方向,则是广西地方军的46军175师,这两支部队是中国军队最为靠近适合登陆海岸线的守军。”
“从地形上看,企沙,龙门在一个半岛地形上,而其东侧的北海则处于另一个半岛,我们不如命令第二批援军于北海登陆,那里只有中国军队的一个师,防御力量薄弱,以我们第二批登陆部队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松击破他们的防御,在击溃北海的中国军队后,即可以向西北方向挺进,一方面可以进逼钦州,进而可沿钦州至南宁之间的公路向南宁攻击,另一方面,向西北方向挺进还可以对企沙,龙门半岛形成迂回包抄。”
“届时,我们已经在企沙完成登陆的第一批登陆部队,和迂回突进来的第二批登陆部队就可以对企沙的中国军队形成包围态势,完全可以对其形成歼灭性打击,而在歼灭,亦或是重创击溃这些中国军队后,我军即可以沿着钦州和南宁之间的公路顺利突进,攻略南宁。”
根本博的战术不难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企沙正面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太强,不好打,那就避重就轻,让第二批登陆部队在北海半岛登陆,捡软柿子捏,打垮北海的中国军队后就试图吃掉企沙方向的中国军队,接着就沿着公路向南宁发起攻击。
这一套战术,无非就是避重就轻,迂回包抄,以强击弱。
听取了根本博的战术想定,安藤利吉在脑中过了一遍后,觉得并无问题,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当即便同意了这一战术。
“那就这样部署,给广东方向去电,第二批援军除第18师团建制外的部队暂归18师团指挥,在北海方向发起登陆攻击,尽快制定具体的战术计划,要他们尽快出发。”
“是!”
根本博立正敬礼,随即快步离开指挥所,开始履行自己的军参谋长职责,制定具体战斗计划,传达详尽战斗命令。
安藤利吉则久久的站在高高挂起的地图前,心中百感交集,此前的惨败他不做多想,仅论现在的态势而看,战局的走向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前的推演。
在原计划中,登陆的第五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足以包打广西的中国军队,而现在,在因为屡屡受挫而增兵之后,他所指挥的部队将达到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近卫混成旅团以及大批炮,战等特殊兵科部队。
这样的兵力配置不但总体兵力火力配置强大,在部队的精锐程度上也是日军各次战役中极为罕见的存在,第五师团自不必多说,是日军的老牌师团,第十八师团虽然是一九三七年才重新组建起来的(老18师团于1922年被裁撤),但其也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攻略战,一直素有凶名。
近卫混成旅团那就更不用说了,是以近卫师团下属的近卫第1旅团为基干加强而成,近卫师团实际上是日本天皇的禁卫军,长期以来负担皇宫安全护卫工作,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相当高手中掌握如此强大,如此精锐的作战部队,如若这样还不能取胜,达成攻占南宁的战略目标,那自己,怕是真的只能切腹以向天皇,向国民谢罪了。
地图前,安藤利吉久久不能出神。
正琢磨着谎报军情,挑动大势的何炜,此时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那边的事情还八字没一撇,对面的日军就先急吼吼的调配大批援兵,更想不到他夸大化的日军兵力情况即将化为现实。
原本日军的登陆部队只有第五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在何炜魔改的战报中,凭空给日军增加了两个师团。
而在安藤利吉的这次求援过后,日军竟也确确实实的增加了一个完整的野战师团和一大票特殊兵科部队,何炜的谎报军情,竟就这样化作了现实。
当然,何炜对此是一无所知的,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国府高层方面。
在双方很默契的停火休整之后,时间也比双方交战期间快了许多,在11月24日,由何炜确定大致框架,由王元灵起草的战斗汇报电文早就已经发到了南宁方面。
按照目前部队的组织结构,何炜所率领的乃是中央军入桂先遣支队的前出部队,上级指挥机构是正在南宁部署防御的入桂先遣支队指挥官戴安澜。
故而,何炜的这份电报要先发给戴安澜,再由戴安澜发给更上级的指挥机构-桂林行营,最后,再由桂林行营上报给重庆方面。
在这样叠床架屋式的繁杂指挥体系下,何炜的这份电文自然不可能很快得到回复。
等到这份电文由南宁的戴安澜转送到桂林行营方面时,已经是11月的25日了,虽然时间只有短短几日,但这个速度在军事指挥上显然是十分迟缓的。
当然了,迟缓虽然迟缓,可何炜的这份假战报,对于桂林行营方面却有如一个炸雷,实际主政桂林行营军政事务的行营参谋长看到战报之后登时骇然无比,此前,突击总队也打了一个胜仗,那时呈报上来的敌情中日军的兵力还远没有这么多,这次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呈报上来的登陆日军的兵力竟达到了四个师团!
四个师团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这样的一支日军主力兵团不用说什么武器,火力,就是论及兵力,怕是也要超过广西境内的国军部队总数了,而且这份电报的措辞也在何炜的授意之下极为夸张,唬人。
就连突击总队和新19师重挫日军步兵第42联队的战斗过程也比之实际要夸张的多,战报中描述的整个战斗过程可说的上是极为艰难,倍极惨烈,战场情况被形容的有如尸山血海,修罗地狱一般。
这种情况下,桂林行营甚至连突击总队取得的大捷都顾不上,当即就将这份电报转发给了重庆方面。
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
重庆方面得知日军登陆部队的总兵力有四个师团后,高层顿时哗然震惊,按照一般的战斗力换算比,国军至少要两个以上的军级单位才能和日军一个师团堪堪对攻,反击。
现在日军一口气投入了四个师团,这也意味着国军至少要投入七八个有相当战斗力的军才能克制日军的攻击势头,可现在的情况是,广西只有桂军的两个战斗力不强的军和一支中央军的先遣支队。
这点子兵力别说击退日军的四个师团,就是连防守都守不住,以日军的战斗力,这四个日军师团甚至有直接攻占广西全境的可能。
面对这样的重磅消息,重庆的国府高层震动哗然,军委会哗然,桂系方面亦是为之震动哗然。
而这其中,尤以新桂系方面的反应最大。
此前,为了就是否派遣中央军部队进入广西增援这一议题,常凯申委员长和新桂系头目小诸葛白崇喜可谓是明争暗斗,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常委员长试图派遣大批的中央军部队进入广西增援,以使中央势力进入广西。
白崇喜则早就看出了常委员长的心思,自那支中央军入桂先遣支队进入南宁之后,他就大为警惕,故此,他咬死了就是不同意,还提出要将正在外省作战的桂军调回来,以外省桂军回援广西。
双方一直争执不下,白崇喜死咬着不同意,常委员长虽然早就做好了派部队进入广西的准备,可白崇喜不服软,他也不能强行派部队进入广西腹地。
否则的话,轻则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降低国府中央的威信,重则搞不好会造成内讧火并。
基于这一考虑,常委员长才一直按捺住蠢蠢欲动的内心,与白崇喜互相争论扯皮。
这一扯,一直扯到了日军全部登陆,发起大规模攻击后还没分出个子丑寅卯来。
而何炜的这封战报,则登时就将局面打开,在了解到了登陆日军的情况后,这次常凯申委员长还没有发力,小诸葛白崇喜就先坐不住了。
此前他咬死不松口,首要考虑的是极力抵触常委员长的中央势力进入广西,其次,则是认为日军虽然来势凶猛,但也觉得只要将在安徽等外省作战的桂军主力部队调回,足矣应付进入广西的日军。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日军一口气投入了四个师团的部队,这样规模庞大的日军,就算是把所有在外省作战的桂军部队调回怕是也难以应付。
事已至此,白崇喜也知道,当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允许中央军部队进入广西支援,否则的话,搞不好连广西的老地盘都要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让中央军进入广西,虽然是很麻烦的事情,但只要地盘还在,他白崇喜和中央军,和国府中央至少还有分庭抗礼的资本。
但广西要是让日军给占了,那就彻底玩完。
再从政治角度上进行考量,现在日军已经大举进犯,如果他白崇喜依然坚持己见,拒绝中央军部队大规模入桂,一旦此后战局糜烂,那相当于白白送给了常凯申一个攻讦他白崇喜的借口,届时,他的政治名望和政治地位都将大受影响。
两害相权取其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放中央军大规模入桂都是唯一选择,白崇喜就此开始松口,而常委员长也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向白崇喜施压。
如此形势下,白崇喜只得同意中央军部队大规模进入广西增援。
于是乎,重庆方面于11月25日接到了桂林行营的电报,军委会则于两天后的27号正式下达了调集中央军部队进入桂省增援的命令。
至此,何炜的谎报军情终于得到了他所期望的收效,以一个半真半假,夸大其词的战报,成功的向层峰施压,结束了层峰因派系龃龉而产生的扯皮斗争,从而使大规模中央军部队进入桂省增援的行动得以成型。
大势,就这样被何炜挑动了。
(本章完)
安藤利吉丢开电报,大步走向地图前,一份大比例的详细作战地图高高挂起,其详细程度比之中国军队的地图有过之而无不及,抗战前,新桂系为了提升桂军部队的战斗力,大力从日本聘请军事教官,购买日式军火,战斗机,许多日本教官也因此来桂任职。
这些日本教官在有力提升桂军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因其职务之便充当起了日本的军事间谍,桂省境内的详尽地图,兵要地志等对于这些日本顾问而言,显然也不是什么机密。
望着这份有着严密等高线,标高符号,险要地形标注的地图,安藤利吉顿时陷入了沉思,要说这份地图上哪里最扎眼,那毫无疑问是企沙,甚至安藤利吉看到地图上企沙两个字时都有些下意识的恐惧,毕竟,在这里的损失实在是太惨重了。
很快,他的目光就转移到了其它方向。
参谋长根本博的建议不无道理,现在的情况是,他所指挥的大军在企沙登陆,却在进攻中撞到了铜墙铁壁,接连败北,所以他才从广东紧急增调大批援兵。
但这支援军若是还在企沙登陆,与他所指挥的先期登陆部队汇合再行发起攻击,这样的战术能否有所收效,安藤利吉实在是没有把握,对面的那支中国军队陆军突击总队的战斗力实在是不一般,继续在这里压注,增加砝码死磕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参谋长根本博似乎看出了安藤利吉的想法,也走上前去拿起指挥棒开始在地图上游移,开口说道:“司令官,企沙当面之敌实在是强劲,第二批登陆部队如果依旧在企沙这里开辟登陆场,与我们汇合之后发起合力攻击,虽然很有希望取得突破,但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也定然不小,我已经与参谋们进行了战术想定作业,或许我们可以让后续的登陆部队在其它方向实行登陆攻击,采用迂回包抄战术。”
“继续说。”
安藤利吉淡淡的说道。
根本博的指挥棒移动到了企沙方向,说道:“按照我们的情报,守备在企沙的是中国军队广西地方军的46军新编第19师以及新近发现的陆军突击总队,而在北海方向,则是广西地方军的46军175师,这两支部队是中国军队最为靠近适合登陆海岸线的守军。”
“从地形上看,企沙,龙门在一个半岛地形上,而其东侧的北海则处于另一个半岛,我们不如命令第二批援军于北海登陆,那里只有中国军队的一个师,防御力量薄弱,以我们第二批登陆部队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松击破他们的防御,在击溃北海的中国军队后,即可以向西北方向挺进,一方面可以进逼钦州,进而可沿钦州至南宁之间的公路向南宁攻击,另一方面,向西北方向挺进还可以对企沙,龙门半岛形成迂回包抄。”
“届时,我们已经在企沙完成登陆的第一批登陆部队,和迂回突进来的第二批登陆部队就可以对企沙的中国军队形成包围态势,完全可以对其形成歼灭性打击,而在歼灭,亦或是重创击溃这些中国军队后,我军即可以沿着钦州和南宁之间的公路顺利突进,攻略南宁。”
根本博的战术不难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企沙正面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太强,不好打,那就避重就轻,让第二批登陆部队在北海半岛登陆,捡软柿子捏,打垮北海的中国军队后就试图吃掉企沙方向的中国军队,接着就沿着公路向南宁发起攻击。
这一套战术,无非就是避重就轻,迂回包抄,以强击弱。
听取了根本博的战术想定,安藤利吉在脑中过了一遍后,觉得并无问题,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当即便同意了这一战术。
“那就这样部署,给广东方向去电,第二批援军除第18师团建制外的部队暂归18师团指挥,在北海方向发起登陆攻击,尽快制定具体的战术计划,要他们尽快出发。”
“是!”
根本博立正敬礼,随即快步离开指挥所,开始履行自己的军参谋长职责,制定具体战斗计划,传达详尽战斗命令。
安藤利吉则久久的站在高高挂起的地图前,心中百感交集,此前的惨败他不做多想,仅论现在的态势而看,战局的走向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前的推演。
在原计划中,登陆的第五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足以包打广西的中国军队,而现在,在因为屡屡受挫而增兵之后,他所指挥的部队将达到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近卫混成旅团以及大批炮,战等特殊兵科部队。
这样的兵力配置不但总体兵力火力配置强大,在部队的精锐程度上也是日军各次战役中极为罕见的存在,第五师团自不必多说,是日军的老牌师团,第十八师团虽然是一九三七年才重新组建起来的(老18师团于1922年被裁撤),但其也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攻略战,一直素有凶名。
近卫混成旅团那就更不用说了,是以近卫师团下属的近卫第1旅团为基干加强而成,近卫师团实际上是日本天皇的禁卫军,长期以来负担皇宫安全护卫工作,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相当高手中掌握如此强大,如此精锐的作战部队,如若这样还不能取胜,达成攻占南宁的战略目标,那自己,怕是真的只能切腹以向天皇,向国民谢罪了。
地图前,安藤利吉久久不能出神。
正琢磨着谎报军情,挑动大势的何炜,此时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那边的事情还八字没一撇,对面的日军就先急吼吼的调配大批援兵,更想不到他夸大化的日军兵力情况即将化为现实。
原本日军的登陆部队只有第五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在何炜魔改的战报中,凭空给日军增加了两个师团。
而在安藤利吉的这次求援过后,日军竟也确确实实的增加了一个完整的野战师团和一大票特殊兵科部队,何炜的谎报军情,竟就这样化作了现实。
当然,何炜对此是一无所知的,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国府高层方面。
在双方很默契的停火休整之后,时间也比双方交战期间快了许多,在11月24日,由何炜确定大致框架,由王元灵起草的战斗汇报电文早就已经发到了南宁方面。
按照目前部队的组织结构,何炜所率领的乃是中央军入桂先遣支队的前出部队,上级指挥机构是正在南宁部署防御的入桂先遣支队指挥官戴安澜。
故而,何炜的这份电报要先发给戴安澜,再由戴安澜发给更上级的指挥机构-桂林行营,最后,再由桂林行营上报给重庆方面。
在这样叠床架屋式的繁杂指挥体系下,何炜的这份电文自然不可能很快得到回复。
等到这份电文由南宁的戴安澜转送到桂林行营方面时,已经是11月的25日了,虽然时间只有短短几日,但这个速度在军事指挥上显然是十分迟缓的。
当然了,迟缓虽然迟缓,可何炜的这份假战报,对于桂林行营方面却有如一个炸雷,实际主政桂林行营军政事务的行营参谋长看到战报之后登时骇然无比,此前,突击总队也打了一个胜仗,那时呈报上来的敌情中日军的兵力还远没有这么多,这次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呈报上来的登陆日军的兵力竟达到了四个师团!
四个师团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这样的一支日军主力兵团不用说什么武器,火力,就是论及兵力,怕是也要超过广西境内的国军部队总数了,而且这份电报的措辞也在何炜的授意之下极为夸张,唬人。
就连突击总队和新19师重挫日军步兵第42联队的战斗过程也比之实际要夸张的多,战报中描述的整个战斗过程可说的上是极为艰难,倍极惨烈,战场情况被形容的有如尸山血海,修罗地狱一般。
这种情况下,桂林行营甚至连突击总队取得的大捷都顾不上,当即就将这份电报转发给了重庆方面。
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
重庆方面得知日军登陆部队的总兵力有四个师团后,高层顿时哗然震惊,按照一般的战斗力换算比,国军至少要两个以上的军级单位才能和日军一个师团堪堪对攻,反击。
现在日军一口气投入了四个师团,这也意味着国军至少要投入七八个有相当战斗力的军才能克制日军的攻击势头,可现在的情况是,广西只有桂军的两个战斗力不强的军和一支中央军的先遣支队。
这点子兵力别说击退日军的四个师团,就是连防守都守不住,以日军的战斗力,这四个日军师团甚至有直接攻占广西全境的可能。
面对这样的重磅消息,重庆的国府高层震动哗然,军委会哗然,桂系方面亦是为之震动哗然。
而这其中,尤以新桂系方面的反应最大。
此前,为了就是否派遣中央军部队进入广西增援这一议题,常凯申委员长和新桂系头目小诸葛白崇喜可谓是明争暗斗,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常委员长试图派遣大批的中央军部队进入广西增援,以使中央势力进入广西。
白崇喜则早就看出了常委员长的心思,自那支中央军入桂先遣支队进入南宁之后,他就大为警惕,故此,他咬死了就是不同意,还提出要将正在外省作战的桂军调回来,以外省桂军回援广西。
双方一直争执不下,白崇喜死咬着不同意,常委员长虽然早就做好了派部队进入广西的准备,可白崇喜不服软,他也不能强行派部队进入广西腹地。
否则的话,轻则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降低国府中央的威信,重则搞不好会造成内讧火并。
基于这一考虑,常委员长才一直按捺住蠢蠢欲动的内心,与白崇喜互相争论扯皮。
这一扯,一直扯到了日军全部登陆,发起大规模攻击后还没分出个子丑寅卯来。
而何炜的这封战报,则登时就将局面打开,在了解到了登陆日军的情况后,这次常凯申委员长还没有发力,小诸葛白崇喜就先坐不住了。
此前他咬死不松口,首要考虑的是极力抵触常委员长的中央势力进入广西,其次,则是认为日军虽然来势凶猛,但也觉得只要将在安徽等外省作战的桂军主力部队调回,足矣应付进入广西的日军。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日军一口气投入了四个师团的部队,这样规模庞大的日军,就算是把所有在外省作战的桂军部队调回怕是也难以应付。
事已至此,白崇喜也知道,当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允许中央军部队进入广西支援,否则的话,搞不好连广西的老地盘都要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让中央军进入广西,虽然是很麻烦的事情,但只要地盘还在,他白崇喜和中央军,和国府中央至少还有分庭抗礼的资本。
但广西要是让日军给占了,那就彻底玩完。
再从政治角度上进行考量,现在日军已经大举进犯,如果他白崇喜依然坚持己见,拒绝中央军部队大规模入桂,一旦此后战局糜烂,那相当于白白送给了常凯申一个攻讦他白崇喜的借口,届时,他的政治名望和政治地位都将大受影响。
两害相权取其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放中央军大规模入桂都是唯一选择,白崇喜就此开始松口,而常委员长也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向白崇喜施压。
如此形势下,白崇喜只得同意中央军部队大规模进入广西增援。
于是乎,重庆方面于11月25日接到了桂林行营的电报,军委会则于两天后的27号正式下达了调集中央军部队进入桂省增援的命令。
至此,何炜的谎报军情终于得到了他所期望的收效,以一个半真半假,夸大其词的战报,成功的向层峰施压,结束了层峰因派系龃龉而产生的扯皮斗争,从而使大规模中央军部队进入桂省增援的行动得以成型。
大势,就这样被何炜挑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