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府治阆中,总督府内将星云集,六十岁的川陕总督李国英正精神抖擞地激励麾下文武官员,“诸公,朝廷论功授官的文书到了,陈副使擢四川巡抚、李同知擢保宁知府、李总镇擢四川提督、徐副戎擢松潘总兵、刘副戎擢保宁总兵、曹副戎擢龙安总兵、刘副戎擢顺庆总兵、党参戎擢督标副将、张游击擢督标前营参将、赵游击擢江油参将……”名单很长,李督宪深谙官场之道,不论文武,有功的一个也不落下。听到任命的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松龙兵备道陈正中,保宁知府同知陈正中,总兵李良桢,副将曹纯忠、刘汉臣、徐学易、刘应举,参将党世昌、游击赵文魁、张万仓等个个喜形于色,纷纷道谢。
    “诸公的功绩,朝廷看在眼中,当今皇上圣明,不会薄待功臣。都说说吧,防务布置得如何了?”看着部下高兴的神情,李国英满意地点了点头,询问起军事。他出身武将世家,很早便上阵厮杀,隶属于左良玉麾下屡建战功,后跟随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入正红旗汉军,被授与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职。阅历相当丰富,尤其对武将的心思了解得十分透彻,武夫百战余生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嘛,只要舍得给赏赐,便能激发他们卖命。
    “禀督宪,末将已经加固了阆中及附近的梁山关、南津关、和溪关防御,还派兵固守南部、梓潼二县”,李良桢平静地禀报。
    “末将这些日子不断修缮仪陇、西充、蓬州和营山的城池,已经初具规模”,顺庆总兵刘汉臣得意地说,这些地方都是清军趁着卫军和明军交战之机从卫军手中夺取的,他本人也在战斗中立下不少功劳方才得授总兵一职。
    “末将也修缮了巴州、通江的城防,并派副将杨秉印挺进至铁山关布防”,保宁总兵刘应举也一脸得色,原属夔州府的铁山关是他趁着卫军和明军交战之机趁虚占领的,自以为不世之功。
    接下来,松潘总兵徐学易、龙安总兵曹纯忠、督标副将党世昌、前营参将张万仓、江油参将赵文魁等也各自介绍了布防和军队备战情况,听得李国英连连点头。作为宿将,他一眼就看出保宁的重要性,此地不仅是拱卫汉中的门户,将来还可以作为南下川中的跳板,提出了“固守保宁,分守要隘”战略设想,希望能将卫军挡在绵州、潼川、遂宁、顺庆一线以南。目前看,部下的准备还算充分。
    “大军的粮草和物资筹备得如何了?”李国英又用充满希冀地眼神问四川巡抚陈正中。此人十分能干,任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松龙兵备道期间,着实出了不少力。
    “下官与李知府这些日子一直在筹措军需,好在这几年咱们一直在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积累了些粮草,够支用大半年”,陈正中没让他失望,说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复。
    “公等用心了,今日便议到这里。卫军已攻占夔州,为防其由夔州北上汉中,吾必须返还南郑。吾走后,四川军事由李提督主持,诸将立即返回驻地,提防卫军进攻”,李国英欣慰地点了点头,解散会议。
    众人刚离去,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便皱紧眉头。夔东明军的覆灭不仅令朝廷失去了和外省的联系,也使得卫军可以由夔州往西攻入保宁或者往北攻打汉中。自己一直在加固保宁及其周边的防御,倒是不怕卫军攻打保宁,可若卫军攻打汉中呢?汉中可是自己的老巢,万万不可有失!好在李良桢跟随自己多年,生性稳重,最擅长防守,有他在,保宁应该能坚持得住。
    然而这位总督小觑了莲大可汗快速荡平振武小朝廷、统一北方的决心。他的对手已经不止是征南大将军西日莫、四川巡抚阿苏木等老熟人,对他关爱有加的大可汗还派了自己的儿子齐王麦拉斯来。
    平定夔东后,麦拉斯本想留在湖广大展鸿图,不料老父亲一道旨意便让他和西日莫联兵北上消灭占据川北和汉中等地的李国英。与西日莫合兵后,夔州的卫军数量超过十一万,声势惊人。这一日麦拉斯正在营中批阅公文,老将西日莫求见。一见面便焦急地问:“不知殿下何时率军北上?末将愿为先锋!”
    “这些日子孤也在发愁,父汗让孤北上,可汉中是李国英苦心经营的地方,岂能没有准备?且我军若直接北上汉中,保定的清军截我粮道又该如何?依我看,须先往西拿下保宁,然后再全军北上为好”,对声名远播的卫拉特之狼,麦拉斯也不隐瞒,说出了心中想法。
    “李国英此人十分难缠,据哨探来报,这些日子清军一直在加固保宁城池,恐怕不易打呢”,西日莫呵呵一笑。
    “无妨,孤已命四川巡抚阿苏木、天全六番招讨使杨先柱由南充北上,作出攻打保宁之势,吸引保宁守军注意,再集中兵力往西急袭。攻下保宁,料也不难”,麦拉斯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殿下此计,倒是使得”,西日莫颔首赞同。
    ——
    接到齐王的军令,四川巡抚阿苏木立即与杨先柱率两万余人马由南充北上攻打西充,同时命穆坪土指挥使坚参南哈,德格土指挥使丹巴次仁率军骚扰松藩。此举果然奏效,听闻卫军动作后,负责川北军事的清四川提督李良桢急调龙安总兵曹纯忠部增援西充,又命松潘总兵徐学易加强戒备。
    听闻曹纯忠部被调往西充,麦拉斯哈哈大笑,立即与西日莫联兵十一万由夔州往西杀向保宁。大军在达州扎营,密密麻麻的营寨一眼望不到头,气势十分骇人。
    长生天似乎想帮大卫国的忙,卫军正摩拳擦掌地准备攻打达州对面的铁山关,铁山关守将杨秉印居然投降了。杨秉印本是流贼出身,被李国英降服。他对保宁总兵刘应举派自己一支孤军占据铁山头之事十分不满,认为是刘应举想排除异己,如今见卫军势大,索性想也不想便降了。
    既然投降,总得献上见面礼,遂向麦拉斯献计曰:“刘应举,莽夫耳。末将愿派人向其求援,其必不疑,殿下可于铁山关外埋伏,刘应举一鼓可擒”。
    麦打斯大喜,依计行事。杨秉印遂向刘应举求援,刘应举果然不疑有他,率万余人马由巴州(巴中)赶来增援,于铁山头外中了埋伏。在十一万大军面前,区区万余人马根本不算什么,很快便全军覆没,刘总镇本人也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攻下巴州后,麦拉斯继续前进,迅速推进至阆中城下。守城的四川提督李良桢大吃一惊,后悔自己不该让曹纯忠部赶往顺庆增援,导致城内少了一支精兵。好在阆中还有两万人马,城池及其附近的关隘也甚是坚固,一面急调曹纯忠回援,一面与四川巡抚陈正中、保宁知府李兴元等征发城内的百姓上城协守。阆中固然城防坚固,可毕竟只有两万人马,而卫军足有十一万虎狼且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短短五日,卫军便拿下阆中附近的梁山关、南津关、和溪关,直抵城下。麦拉斯又命降将杨秉印派人向守军喊话招降,搞得守军士气低落。李良桢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三日后,阆中城破,李良桢、陈正中、李兴元等俱被卫军斩杀。
    阆中失守的消息传来,正在西充与大卫国四川巡抚阿苏木交战的顺庆总兵刘汉臣、龙安总兵曹纯忠大惊。
    “刘总镇,我军被切断了后路,您看该如何是好?”曹纯忠试探着问刘汉臣。
    “唉!吾等是汉人,本无必要为满洲殉死。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实因受李督宪厚恩。然大势已去,不可再伤部下将士性命”,刘汉臣为投降找了个好理由。
    见他也赞同投降,曹纯忠大喜,立即与刘汉臣率一万五千名部下降卫。麦拉斯大喜,好言抚慰二将,命原职留用。听说曹纯忠、刘汉臣降卫,松潘总兵徐学易二话不说也挂上了降旗。江油参将赵文魁见势不妙,率部下逃入汉中。
    李国英没有想到,自己苦心经营许久的川北,仅一个多月便全部落入卫军之手。曹纯忠、刘汉臣、徐学易、杨秉印皆受过自己恩惠,不料竟如此无义气,危急关关不发一矢便降敌!
    “父亲,卫军势大,咱们是汉人,何必为满人效死?不如也降了吧”,长子李斌向李国英请求。
    “吾受先帝厚恩,实不忍降,汝速带着汝的母亲和两个弟弟出城隐藏”,李国英沉声吩咐。
    “父亲~”李斌还要再劝。
    “莫要多言,速走~”李国英勃然大怒。
    长子走后,这位总督从书房中取出一封圣旨来,仔细抚摸。圣旨上是顺治帝对他的评价:“……李国英久任岩疆,才猷夙著……”他总督川陕时,四川屡受兵灾、人烟稀少,民不聊生。上旨朝廷请求减赋、招徕流民与外省移民垦荒。得到了顺治帝的大力支持,在全国普遍“三年起科”的情况下,同意四川“五年起科”,且税负非常轻,“田赋正额,每亩不过二三钱,少止几分”,一时有了“国家赋税莫重于东南,四川最为轻”的说法。算是给了四川百姓喘息的机会,吸引了很多流民返川,也让李国英感恩不已。如今该是自己报效皇恩的时候了!
    毕竟久经兵事,虽然兵微将寡,在这位总督的坚守下,卫军仍然用了两个月才拿下汉中府治南郑。清军的抵抗极为激烈,前营参将张万仓身中数箭仍半步不退,战死在城头;督标副将党世昌、江油参将赵文魁在城破后仍坚持巷战,力竭而亡。
    李国英的尸体在一处民宅中被发现,身负十余创,浑身染血,佩刀已经砍卷了刃。
    麦拉斯没想攻打南郑居然令自己损失了近两万人马,虽然大多是降军,仍令他愤怒不已。下令斩杀李氏男丁,部下四处搜索,终于在城外的破庙中发现了李家一门老小。李国英的三个儿子李斌、李斓、李雯和长孙李永升俱被诛杀。(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漠雄鹰苏勒坦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泱泱大明并收藏大漠雄鹰苏勒坦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