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慈禧的狂妄·日本的准备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法国取得在中国西南开埠通商的特权。}
    {以后中国修筑铁路时,应向法国人商办,法国撤走侵入基隆和澎湖的军队。}
    {法国在战败的条件下反而达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从此,中国西南门户洞开。}
    {以越南为基地,将其侵略魔掌伸进了中国的云南和广西。}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
    大明·永乐时期
    “脾气远胜知识,浮躁远胜经验。”
    朱棣很明白一句话。
    开口谈大义,逢难必变节。
    “镇南关大捷根本与大势无改。”
    “法军在越南北部战场上并未受到真正的重创,清军继续追击下去,势必拉长战线,十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不存。”
    “关键在于海战方面。”
    朱棣看着战事图,扶膝道:
    “几乎与镇南关大捷同时,法军攻陷了澎湖。”
    “澎湖既失,台湾必不可保。”
    “岛悬隔海中,地形散漫,非有坚船巨炮,战守两难,实不足以自保。”
    “清廷没有强大海军保不住该岛,但该岛可停泊海军,可切断援助台湾的路径,又是势在必争的战略要地。”
    但凡了解地理与双方实力的都明白。
    澎湖丢了太严重了。
    清朝海军又没有能力大洋决战。相当于封锁了和台湾的所有联系。
    朱瞻基此时深感什么叫超越性碾压。
    “大清绝非中兴之态势,而是全面溃烂中的挣扎自救。”
    “这怎么战胜一个工业化强国呢?”
    “要变法,还是要变法。”
    ……
    {慈禧倒是也有自己的和谈底线,那就是“绝不赔款”。}
    {这话怎么黑色幽默呢?}
    {嗨呀,之所以仍保留这条底线是因为慈禧之前发动“甲申易枢”将恭亲王奕訢逐出中枢时,扣给奕訢的罪名是与朝廷的“振作求治之意”对抗,搞阳奉阴违。}
    {所谓“振作求治之意”,就是指要对外强硬,要洗刷“庚申之变”的耻辱。}
    {而如果“不赔款”这条最后的底线坚持不住,那就意味着慈禧自己也没能保住朝廷的“振作求治之意”,比主张和谈的恭亲王还不如。}
    {换言之,为个人的政治生命计,为“甲申易枢”的合法性计,慈禧必须坚持“不赔款”这一最低限度的强硬。}
    ……
    大唐·玄宗时期
    “别的不说。”
    经历过某些时代的李隆基很有发言权道:
    “权术这一方面,这慈禧太后是玩明白了。”
    “最起码比某位大圣强。”
    “不过……”
    李隆基叹气道:
    “也挺没意思的。”
    因为这一套意味着“甲申易枢”是对的,还意味着恭亲王的改革路线有问题。
    清廷接下来的改革必须由慈禧太后掌舵。
    至于掌舵的结果……
    ……
    【中法战争,除了慈禧赢了,所有人都输了。】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战事绵延数年,国库几乎被掏空。】
    【孤拔率千余人的法国海军即可肆无忌惮纵横中国东南沿海。】
    【1884年战事期间,19岁的孙帝象正在香港中央书院读书。】
    【他既为香港工人拒绝维修因攻打台湾而受损的法国军舰而感慨,也为清朝福建水师被法军全歼而痛心疾首。】
    【若干年后,他以“孙文”之名,在自传中如此写道:
    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
    ……
    大秦。
    “帝王之象?”
    嬴政眉头一挑。
    “那时候民间取名都这么狂野吗?”
    刘邦则捻须笑道:
    “民,哈哈,还挺贴切的!”
    “看来也是有了一个转折铺垫才有了后面的人民。”
    嬴政瞟了一眼他,没说话。
    之所以不反驳,也是因为到现在为止能支持他看下去的,就是那人民万岁了。
    至于清朝。
    结局早定。
    ……
    大汉。
    “颠覆也好。”
    刘邦自顾自念叨着。
    中法战争只是一场巨大的惨败。
    而惨败的根源是整个清廷已经腐朽不堪。
    再追究到底,是整个体制已经不再保有世界上的领先优势。
    变法图强势在必行。
    可不管怎么变,体系都不会变。
    “那就需要一个新的体系来代替已经落后的体系……”
    刘邦捻须自言自语着。
    吕雉是饱读史书的,她直接就想到了春秋之时。
    “周室官王学已然不合时宜,魏国变法最后为诸侯效仿。”
    “殊途同归。”
    刘邦明白这个道理。
    “……船大难调头……”
    “还好,提前知道了最后结局,不然啊……”
    清朝根本没有变法的时间与土壤,对外战事还屡屡失败。
    若不是一开始知道后面的结局,刘邦还真稳不住心态。
    “这局势……谁来也救不了啊。”
    ……
    大清·康熙时期
    “救不了也得救!”
    康熙恨声道:
    “祖宗基业不能付之东流!”
    胤禛突然如此认为。
    大清还没亡呢!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还在愤慨的胤禛呆住了。
    “汗阿玛……你来真的啊?”
    康熙背负双手,眯着眼道:
    “朕一直也没跟你开玩笑啊。”
    “人,朕给你。权,朕也给你!”
    “你那铁面的称呼就从现在开始得了。”
    胤禛感觉晕头转向的。
    “那阿玛你做什么?”
    康熙微微抬头,思索片刻道:
    “研究一下洋人器用,最起码不能让他们忽悠住。”
    “西学,朕还是懂点的。”
    ……
    【打打停停持续三年之久的中法战争,于1885年以慈禧太后认可的形式“胜利”了结。】
    【清廷向德国订购的定远、镇远、济远等军舰也陆续抵达北洋。】
    【这些军舰带来了空前的安全感,让清廷朝野深信没有强大海军的日子已一去不返。】
    【随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让晚清三十年自强改革正式宣告破产。】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看了都想笑。
    “自信……哪里来的自信啊……”
    “就凭从外人那里买的几艘船舰?”
    “前几年打你们的时候人家就有好几艘了!”
    “还自信……”
    “年年论自强,日日言御侮。”
    “改革改得进一步退三步,就这么个改法,两百年都没用,何况二三十年!”
    刘娥也看不明白清廷想什么。
    “船舰不齐,水师尚未练成,本就难遽与西国兵船决胜大洋。”
    “此时更应虚心向学,空要一副体面做什么。”
    ……
    大明。
    “还是老老实实练水军吧。”
    朱元璋决定海军是未来大明的大发展方向之一。
    “谁敢拦就砍谁脑袋!”
    马皇后无奈的看着他。
    朱元璋憨笑一声。
    “打个比喻,这不是下定决心吗!”
    群臣:……
    ……
    【中日之间的大战要从日本的崛起说起。】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日渐强盛。可是国内市场狭小,所以需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一海之隔的中国成为日本侵略的首选目标。】
    【为了对付中国,日本的扩军备战工作从明治初年就已经开始了。】
    【同时明确指出对外侵略的五个步骤: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
    【为实现这个扩张计划,日本就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于光绪五年(1879)吞并琉球,同时积极图谋朝鲜,夺取“渡满洲的桥梁”。】
    【光绪二年(1876),日本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在朝的自由通商权和领事裁判权。】
    【光绪八年(1882),日本趁朝鲜发生兵变的机会,胁迫朝鲜签订《仁川条约》,取得在汉城的驻兵权。】
    【光绪十年(1884),日本在朝鲜策动开化党发动政变。驻朝清军与朝鲜军民一起攻入王宫,击败日军和开化党。】
    【光绪十一年(1885),日本要挟清廷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从签约之日起的四个月内,中日两国军队全部撤离朝鲜,将来朝鲜遇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必须先行互相知照。这个条约等于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
    ……
    {而与此同时,从1886年到1894年,是整整八年永不停止的颐和园修筑。}
    {从光绪十一年四月起至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止的十年中,整个三海工程,包括大修、岁修及庆典工程)共计挪借海军衙门经费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余两。}
    {如果用这笔钱去订购新的海军舰只,就能够再获得像北洋舰队中定远、镇远、济远那样的三艘主力舰只,而三舰合价为四百零八万五千余两。}
    {如果把这笔经费用于北洋海军的舰只维修及设备、火器更新上据统计,更换锅炉需要一百五十万两,更换大炮需要六十余万两,也是绰绰有余的。}
    {此外,根据档案记载,乾隆帝修建清漪园,历时十五年,共用银四百四十万零两千八百五十一两九钱五分三厘。}
    {颐和园的修建经费,虽然没有像清漪园那样的完整的记录,但是,根据样式雷家藏资料,颐和园五十六项工程,共用银三百一十六万六千六百九十九两八钱三分三厘。}
    {这五十六项工程,占颐和园工程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推算,颐和园修建经费当在五六百万两之间。}
    ……
    大明·洪熙时期
    “由此不难看出。”
    朱高炽擦了擦脸上的汗,对着朱瞻基道:
    “因易枢而使最高权力完全失去约束之后,其中兴自信与享乐放纵究竟膨胀到了一种怎样的地步。”
    “这场造园游戏,不知究竟消耗了多少民脂民膏。”
    “多么浩大华丽的园林,也圈不住对权力的贪恋。”
    “最终成了一座永远也修不完的园林。”
    朱瞻基扶着朱高炽坐到椅子上,沉声道:
    “孩儿明白,复原历史,就是要吸取前人教育,不重蹈覆辙。”
    “最为重要的是要执政者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断日新。”
    朱高炽拍了拍他的手。
    “你能这么想,爹很开心。”
    “但关键是把这个思想传承下去。”
    “大明可受不起一个朱祁镇的折腾。”
    ……
    {而根据学者王家俭细致考察了清末海防经费的收支,得出的慈禧造园,包括颐和园和三海工程,耗银数据是:“共计约有11531048两,督抚集款260万两,以存银行生息,本金未动。其中由海署所直拨者计922700两,虽不及百万,但若连同三海工程时所拨之140万两,已达2322700两。至其假海军之名,以行修园之实,所用之款则远超此数。”}
    {按王家俭的估算,甲午年之前,同治陵墓费了五六百万两,光绪大婚用去六七百万两,三海及颐和园工程用掉了两千余万两,慈禧六十大寿的耗银也超过了一千万两。仅这几项,即共计耗费了约四千万两白银以上。}
    ……
    大清·乾隆时期
    “丢人啊……”
    大清附近的藩属国你是一个也没保住!
    还有脸修园林!
    “人家在那进三步退两步,蚕食国土!”
    “你在这修园建林争权夺利!”
    “混账!”
    乾隆气的要死!
    但良好的教育让他实属骂不出什么东西。
    然后……
    他开始活学活用朱由校的“粗鄙之言”
    群臣静静听着。
    哎呦!万岁爷还有这能耐?
    啧啧,骂得真脏啊!
    ……
    【1878年,日本设立直属天皇的参谋本部后,第二年即派陆军中佐桂太郎等十余名将校到中国收集军事情报,归国后起草了《对清作战策》,这是近代日本制定的第一份“征清”方案。】
    【1886年,日本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陆军大佐小川又次,再次来华进行广泛调查,归国后于1887年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准备以主力攻占北京,并分兵占领长江流域各战略要地。】
    【日本一旦战胜后,便将中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舟山群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长江两岸十里之地,都划归日本版图,中国的其余地方则分割成若干小国,分别受日本监护。】
    【日本并准备用5年时间(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准备,抓住时机发动侵略战争。】
    ……
    大明·崇祯时期
    “唉……”
    朱由检心里现在很复杂。
    他既高兴于大清的走投无路,又愤恨日本的痴心妄想。
    “若是大明在……”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在殿内来回踱步。
    “可恨!可恨!”
    “好大的口气!”
    “当我大清是豆腐吗?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是的,还真是豆腐。
    布木布泰心里叹气。
    人家有谋略有规划,咱们这边呢?
    她只是扫了一眼天幕上的数字就头昏脑涨。
    不求你进步,你也别退步啊。
    ……
    【为了尽快实施对华作战计划,日本明治政府把扩充军备作为头等大事。】
    【日本陆军在1870年就实行了军制改革,先采用法国军制,后又采取德国军制。】
    【1872年日本天皇睦仁颁布《征兵告谕》,在全国推行国民义务兵役制。】
    【1882年以天皇名义颁布《军人敕谕》,大力提倡武士道精神。】
    【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成拥有一个近卫师团和六个野战师团、总兵力达七万人的近代常备军,还有二十三万预备兵。】
    【日本海军在1872年仅有军舰十四艘,总吨位一万八千多吨。】
    【1882年明治政府制定了一个为期八年的造舰计划,每年拨出三百万元作为造舰经费。】
    【此后又发行公债一千七百万元,大力扩充海军。】
    【为了对付清朝北洋舰队的两艘七千吨级“定远”和“镇远”舰,还专门订造了三艘排水量四千吨以上、航速比“定远”和“镇远”快的巡洋舰。】
    【至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已拥有军舰三十一艘、鱼雷艇二十四艘,总排水量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三吨。】
    ……
    季汉。
    “以有心算无心,以有道算无道。”
    刘备看着这堪称惨烈的数据对比,叹气道:
    “如果能上下一心,说不定也有一战之力。”
    “不过……”
    众人看着那修不完的园林。
    上下一心……梦里可能有。
    ……
    【而在国际上,日本除了得到美国的支持外,还得到了法国和德国的赞许。】
    【当时,列强在远东的角逐中,以英、俄矛盾最为尖锐。对此,日本采取了利用双方矛盾,争取两国采取“中立”的外交方针。】
    【1894,日英订立《通商航海条约》,日本得到英国的同情。俄国虽然不满日本在朝鲜的扩张,但又怕它倒向英国,只好采取“不与日本为敌”、“极力拉拢”的态度。这样,日本在外交方面也争取了发动对华战争的有利条件。】
    【经过长期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扩充军备,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完成了对华战争的准备。】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终于使日本寻找到发动战争的机会。】
    ……
    曹魏。
    “未雨绸缪,合纵连横。”
    曹操一阵冷笑连连。
    “倭国虽狂妄,但也深知庙算多算者胜。”
    “而清朝……”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九品大韭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品大韭菜并收藏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