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变天了~
高阙之战的结果,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匈奴人自不必说。
早在秦末,秦长城军团南下平叛,导致高阙、河套一带平白便宜了彼时的匈奴部时,匈奴冒顿单于第一眼见到高阙便下了定论:如此雄关,如果不是秦人主动让出,是无法被草原游牧之民所占据的。
也就是说:游牧之民不单不可能建造的出高阙,也同样不可能凭武力攻夺高阙。
那游牧之民打不下来的高阙,华夏农耕之民是否能打的下来?
如果是秦人,那匈奴人或许会认为:不好说,说不定还真可以。
但换做是汉人?
呵。
白登之围困住的,是你汉人的开国皇帝,所谓‘英明神武’的太祖刘邦吧?
说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冒顿单于,以求与匈奴和平共处的,也是他吧?
还有。
冒顿单于在国书上,光明正大的说:我没有女人,你没有男人,咱俩何不一同取乐,再把长城两侧合并治理?
结果那人却答:我已经老了,不再冒昧,连牙齿、头发都快掉没了,还是给单于送去个年轻的女人吧……
说这话的,是那所谓心狠手辣,权倾天下的高后吕氏吧?
那还有什么还说的?
开国皇帝,要和冒顿单于结儿女亲家,和亲陪嫁,只求和平。
开国皇后,担心自己不够貌美,而婉拒冒顿单于‘交欢’之请,却也没忘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娇美宗室女。
你们汉人想咋的?
高阙?
你知道高阙长什么样么你……
毋庸置疑,当高阙易手——曾在游牧之民眼中羸弱不堪的汉人,真的一刀一枪打下了高阙的消息,传遍草原时,草原必然会多出许多张黑人问号脸。
哈?
哥们儿你来真的啊?
高阙?
真打下来了?
咋打的?
骑着高达还是派了轰炸机?
…
草原上如此,河西地区,还有已经为汉家所有的河套地区,也必然是物议沸腾。
——河西各部,几乎都已经知道汉家接下来,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
尤其是在休屠部被屠灭,休屠泽为混邪部所有,并口头进献给汉人之后,就更佐证了河西各部的判断。
汉人下一步的拓张,必然是往河西。
而河西各部之所以还能稳得住,而不是急着决定究竟是学混邪部献降汉人,还是做匈奴单于庭的死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阙的存在。
高阙对于河套而言,无异于搭在脖颈上的绳索。
只要收紧,河套便会被勒的喘不上气!
只要勒的够紧、够久,便能将河套彻底勒死!
所以,明白匈奴单于庭不大可能派出军队,来帮助河西抵御汉人的河西各部,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高阙之上。
经朝那一战,以及河套-马邑一战,匈奴单于庭不说是元气大伤,也至少是不比从前。
而河西地区,单于庭本就是扔几个部族过去,然后放养的态度。
强盛时期的单于庭,对河西尚且是如此态度,如今处于疲弱状态的单于庭,自更不可能真刀真枪的帮助河西。
唯独高阙,是匈奴人绝不容有失的幕南门户,匈奴人哪怕是倾家荡产,都会力保高阙。
而高阙的存在,又会让河套地区的汉人投鼠忌器,不敢将高阙抛在脑后,放心大胆地出征西进。
所以,河西各部都没有着急。
除了混邪部这种极少数激进者,亦或极端保守者,已经开始在汉匈双方之间选边站队外,绝大多数河西部族,都还在观望。
再看看。
看看汉人和匈奴单于庭,能打出谁的狗脑子。
等分出胜负了,未来明朗了,再去做胜利者的狗腿子呗~
反正草原千百年来的生存之道都是这样,也没什么难为情的。
但现在,高阙没了。
匈奴人失去了高阙,甚至因此,而不再能稳居幕南!
无论汉家有没有那个气力和想法,汉家都已经在事实上,达成了对幕南地区的直接军事威胁!
最终结果如何——是匈奴人重回巅峰,先后多会高阙、河套,还是汉人一鼓作气,把匈奴人一路敢去幕北甚至北海,河西各部不得而知。
但显而易见的是:失去高阙后的匈奴人,自身难保了!
连自己的大本营幕南,都已经暴露在汉人的军事威胁范围内,匈奴人自顾不暇,更不可能管河西死活了。
而高阙易手,又使得汉人自河套西进的图谋,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汉人不用再担心西进时,高阙会插自己侧肋一刀子。
而在正面战场,河西各部即便是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打得过匈奴人都打不过、高阙都防不住的汉人虎狼。
所以,当高阙易主的消息传到河西时,河西各部的第一反应会是:怎么可能?!
绝不可能!
而后,河西各部又会祈祷:该死的汉人,赶紧把高阙拱手让回去啊!
同时,河西各部也大概率会为了分担汉人的压力,为幕南地区夺回高阙创造条件,而主动东进,进逼河套。
直到进逼不成,高阙又始终为汉家所掌控,匈奴人重夺高阙无望,河西各部才会以‘匈奴人已经不行了,未来是汉人的时代’作为先决条件,去盘算各自的未来。
所以,在高阙之战,从攻防战转变为拉锯战后,河套与河西地区接壤的区域,大概率也会有一段时间的战火纷争。
再然后,便是河套了。
——汉家打下河套,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河套地区的经营,固然称不上固若金汤,汉家在河套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拔起。
但怎说也是一年时间,河套地区的状况,也是愈发明朗。
最开始,汉家夺取河套时,原属匈奴单于庭的河套各部,几乎都是滑轨以迎汉家王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统治愈发趋于实操阶段,这些原本滑轨的河套部族,也开始有些不对劲了。
这些部族当中,有的,是当初觉得汉人不过短暂占据河套,很快就又会被单于庭赶回朝那赛,所以暂时投降,以待将来。
结果匈奴单于庭并没有回来,汉人非但没有被赶出河套,甚至开始在河套兴建城池,甚至是将河套各部编户造册,俨然一副要长久统治的架势!
于是,这些部族就很急,但急也没用,只能先别急。
只是他们心中,仍旧在期盼着、憧憬着匈奴单于庭打回河套,与他们里应外合,让汉人滚回长城内,让河套重新回到游牧之民手中的那一天。
这些人,隐忍,圆滑,表里不一,大奸似忠,很不好处理。
还有一部分人,是草原上最常见的墙头草。
匈奴人统治河套,他们就自诩为匈奴人。
现在,河套为汉家所有,他们又毫无心理负担的,直接自诩为汉人了!
只是毕竟才刚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汉牧民’身上,仍旧保留着绝大多数游牧民族的特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脱下胡服,穿上汉袍,会慢慢放开发辫,束发戴冠。
也会慢慢学会束发右祍,以有别于蛮夷。
当然,如果有一天,匈奴人又打回来,做了河套的主,这些人也同样会光速变回匈奴人。
这些人,无疑是汉家统治河套地区的根基。
只要汉家保持自身的强大——至少是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如二十年,三十年,这些栖息于河套地区的游牧之民,便会在百十年后,成为义渠人、楼烦人那样的,真正意义上的‘汉牧民’。
就说如今汉室,哪还有义渠人?
那都是北地骑士,特权阶级来的!
还有楼烦人——代北地区,马邑以南,倒确实有个楼烦县。
可你要是敢叫他们楼烦人,他们肯定会赏你一顿胖揍。
什么楼烦人!
俺们分明是燕赵汉子,慷慨悲歌之士!
这些河套地区的墙头草部族,也是一样的道理。
只要汉家稳定统治河套三十年,这些‘河套某某部’,便都会想义渠人、楼烦人那样,成为汉家——成为华夏文明真正的一份子。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如今的河套‘汉牧民’,未来或许会成为:陕北人氏?
此外——除了阳奉阴违,静候单于庭王者归来的两面三刀者,和这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河套地区自然还有第三种人。
这些人,多半‘苦匈奴久矣’,或是没有得到符合自身实力的资源,又或是因为某些历史遗留原因,而被单于庭区别对待。
对于这些人而言,汉家取代匈奴统治河套,那是值得喜大普奔的好事!
别管汉人对俺们怎么样——再差能差过单于庭那帮狗贼?
这些人,显然是汉家统治河套地区最好的刀。
过去这一年,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经营,也基本是针对这三类人,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苦匈奴久矣的‘刘忠汉’们,成为了汉属河套地区的第一批贵族!
其中,有三五人封了侯,七八人赐了国姓,且有数十人担任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员。
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尤其是没有决断权,但他们却依旧乐在其中。
因为他们做了官。
而那些原本骑在他们头上的贵族老爷们,则都成了他们所统治的‘民’。
这些人在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僚体系当中,多半是作为中间人,帮助官府与牧民、部族沟通的角色。
但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报仇雪恨,给那些曾经不可一世,将自己踩在脚下的贵人穿小鞋的不二良机。
所以,河套地区有三种人。
原本被单于庭欺负、区别对待,如今却被汉家当做储备官僚的‘刘忠汉’们;
无所谓被谁统治,谁统治河套,就无条件忠诚于谁的墙头草们。
以及,对单于庭仍抱有幻想,对汉人仍抱有敌意,暗中蛰伏,随时准备在河套作乱,以帮助单于庭重回河套的敌对分子。
这三类人,汉家基本都已经分类好了,却没能直接搞一刀切。
因为最后这一类敌对分子,装的比‘刘忠汉’们都还刘忠汉!
若是动了他们,那真正的刘忠汉们,心里就要犯嘀咕。
墙头草们,也多半会被汉家吓到,从而转变为新的敌对分子——至少也是转变为不稳定因素。
所以,即便知道有这么一群敌对分子,甚至知道敌对分子是谁,汉家在这一年当中,也迟迟没有下手清除。
而现在,高阙易手。
原先,这些敌对分子们,或许还能换向单于庭南出高阙,渡河而击博望城,并一步步将汉人逼出河套。
但现在,失去了高阙的匈奴单于庭,别说是重回河套了——能不能保住幕南大本营,都得看汉家急不急于报仇。
报高皇帝白登之围、血吕太后国书受辱之耻!
那接下来,这些敌对分子会怎么办?
大概率无法再蛰伏、隐忍。
或许会有不自量力者,意图作乱;
或许会有心如死灰者,加入墙头草们的行列。
总归这个隐患,是大概率不会存在了。
而原本的墙头草们,也会在得知高阙为汉家所有之后,更加安心的忠于汉室,不必担心匈奴人去而复返时,会因为自己效忠汉人而遭到亲算。
刘忠汉们就更别提了——又要过一个大年。
结合以上种种,其实就不难发现:一个高阙,一片长四里,宽三百步的山口关口,前后不到一天一夜的战斗,便对整个已知世界,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幕南的匈奴人,心态会崩。
——河西地区的游牧部族,抵抗力度会减弱。
——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统治会更加稳固,工作开展会更加顺利,河套真正融入汉室版图、河套各部真正融入华夏文明的那一天,也会更早到来。
匈奴单于庭,因为失去河套,而去了西方输血,结果输血回来又丢了高阙,免不得又是一阵头疼。
而汉家,则在短短几年内,一步步将势力范围向外扩张,并先后占据了河套作为养马地、高阙座位战略支撑点!
接下来,无论是谋求幕南,以同匈奴人决战,还是先用高阙把匈奴人堵在幕南,专心去打通河西走廊,并图谋西域,对汉家而言都是事半功倍。
且接下来无论作何抉择,汉家都不会有顾此失彼的疑虑。
反观匈奴人,则是被一场接着一场的战略失策、战场失利,而愈发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死胡同。
(本章完)
高阙之战的结果,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匈奴人自不必说。
早在秦末,秦长城军团南下平叛,导致高阙、河套一带平白便宜了彼时的匈奴部时,匈奴冒顿单于第一眼见到高阙便下了定论:如此雄关,如果不是秦人主动让出,是无法被草原游牧之民所占据的。
也就是说:游牧之民不单不可能建造的出高阙,也同样不可能凭武力攻夺高阙。
那游牧之民打不下来的高阙,华夏农耕之民是否能打的下来?
如果是秦人,那匈奴人或许会认为:不好说,说不定还真可以。
但换做是汉人?
呵。
白登之围困住的,是你汉人的开国皇帝,所谓‘英明神武’的太祖刘邦吧?
说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冒顿单于,以求与匈奴和平共处的,也是他吧?
还有。
冒顿单于在国书上,光明正大的说:我没有女人,你没有男人,咱俩何不一同取乐,再把长城两侧合并治理?
结果那人却答:我已经老了,不再冒昧,连牙齿、头发都快掉没了,还是给单于送去个年轻的女人吧……
说这话的,是那所谓心狠手辣,权倾天下的高后吕氏吧?
那还有什么还说的?
开国皇帝,要和冒顿单于结儿女亲家,和亲陪嫁,只求和平。
开国皇后,担心自己不够貌美,而婉拒冒顿单于‘交欢’之请,却也没忘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娇美宗室女。
你们汉人想咋的?
高阙?
你知道高阙长什么样么你……
毋庸置疑,当高阙易手——曾在游牧之民眼中羸弱不堪的汉人,真的一刀一枪打下了高阙的消息,传遍草原时,草原必然会多出许多张黑人问号脸。
哈?
哥们儿你来真的啊?
高阙?
真打下来了?
咋打的?
骑着高达还是派了轰炸机?
…
草原上如此,河西地区,还有已经为汉家所有的河套地区,也必然是物议沸腾。
——河西各部,几乎都已经知道汉家接下来,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
尤其是在休屠部被屠灭,休屠泽为混邪部所有,并口头进献给汉人之后,就更佐证了河西各部的判断。
汉人下一步的拓张,必然是往河西。
而河西各部之所以还能稳得住,而不是急着决定究竟是学混邪部献降汉人,还是做匈奴单于庭的死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阙的存在。
高阙对于河套而言,无异于搭在脖颈上的绳索。
只要收紧,河套便会被勒的喘不上气!
只要勒的够紧、够久,便能将河套彻底勒死!
所以,明白匈奴单于庭不大可能派出军队,来帮助河西抵御汉人的河西各部,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高阙之上。
经朝那一战,以及河套-马邑一战,匈奴单于庭不说是元气大伤,也至少是不比从前。
而河西地区,单于庭本就是扔几个部族过去,然后放养的态度。
强盛时期的单于庭,对河西尚且是如此态度,如今处于疲弱状态的单于庭,自更不可能真刀真枪的帮助河西。
唯独高阙,是匈奴人绝不容有失的幕南门户,匈奴人哪怕是倾家荡产,都会力保高阙。
而高阙的存在,又会让河套地区的汉人投鼠忌器,不敢将高阙抛在脑后,放心大胆地出征西进。
所以,河西各部都没有着急。
除了混邪部这种极少数激进者,亦或极端保守者,已经开始在汉匈双方之间选边站队外,绝大多数河西部族,都还在观望。
再看看。
看看汉人和匈奴单于庭,能打出谁的狗脑子。
等分出胜负了,未来明朗了,再去做胜利者的狗腿子呗~
反正草原千百年来的生存之道都是这样,也没什么难为情的。
但现在,高阙没了。
匈奴人失去了高阙,甚至因此,而不再能稳居幕南!
无论汉家有没有那个气力和想法,汉家都已经在事实上,达成了对幕南地区的直接军事威胁!
最终结果如何——是匈奴人重回巅峰,先后多会高阙、河套,还是汉人一鼓作气,把匈奴人一路敢去幕北甚至北海,河西各部不得而知。
但显而易见的是:失去高阙后的匈奴人,自身难保了!
连自己的大本营幕南,都已经暴露在汉人的军事威胁范围内,匈奴人自顾不暇,更不可能管河西死活了。
而高阙易手,又使得汉人自河套西进的图谋,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汉人不用再担心西进时,高阙会插自己侧肋一刀子。
而在正面战场,河西各部即便是联合起来,也不可能打得过匈奴人都打不过、高阙都防不住的汉人虎狼。
所以,当高阙易主的消息传到河西时,河西各部的第一反应会是:怎么可能?!
绝不可能!
而后,河西各部又会祈祷:该死的汉人,赶紧把高阙拱手让回去啊!
同时,河西各部也大概率会为了分担汉人的压力,为幕南地区夺回高阙创造条件,而主动东进,进逼河套。
直到进逼不成,高阙又始终为汉家所掌控,匈奴人重夺高阙无望,河西各部才会以‘匈奴人已经不行了,未来是汉人的时代’作为先决条件,去盘算各自的未来。
所以,在高阙之战,从攻防战转变为拉锯战后,河套与河西地区接壤的区域,大概率也会有一段时间的战火纷争。
再然后,便是河套了。
——汉家打下河套,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河套地区的经营,固然称不上固若金汤,汉家在河套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拔起。
但怎说也是一年时间,河套地区的状况,也是愈发明朗。
最开始,汉家夺取河套时,原属匈奴单于庭的河套各部,几乎都是滑轨以迎汉家王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统治愈发趋于实操阶段,这些原本滑轨的河套部族,也开始有些不对劲了。
这些部族当中,有的,是当初觉得汉人不过短暂占据河套,很快就又会被单于庭赶回朝那赛,所以暂时投降,以待将来。
结果匈奴单于庭并没有回来,汉人非但没有被赶出河套,甚至开始在河套兴建城池,甚至是将河套各部编户造册,俨然一副要长久统治的架势!
于是,这些部族就很急,但急也没用,只能先别急。
只是他们心中,仍旧在期盼着、憧憬着匈奴单于庭打回河套,与他们里应外合,让汉人滚回长城内,让河套重新回到游牧之民手中的那一天。
这些人,隐忍,圆滑,表里不一,大奸似忠,很不好处理。
还有一部分人,是草原上最常见的墙头草。
匈奴人统治河套,他们就自诩为匈奴人。
现在,河套为汉家所有,他们又毫无心理负担的,直接自诩为汉人了!
只是毕竟才刚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汉牧民’身上,仍旧保留着绝大多数游牧民族的特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脱下胡服,穿上汉袍,会慢慢放开发辫,束发戴冠。
也会慢慢学会束发右祍,以有别于蛮夷。
当然,如果有一天,匈奴人又打回来,做了河套的主,这些人也同样会光速变回匈奴人。
这些人,无疑是汉家统治河套地区的根基。
只要汉家保持自身的强大——至少是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如二十年,三十年,这些栖息于河套地区的游牧之民,便会在百十年后,成为义渠人、楼烦人那样的,真正意义上的‘汉牧民’。
就说如今汉室,哪还有义渠人?
那都是北地骑士,特权阶级来的!
还有楼烦人——代北地区,马邑以南,倒确实有个楼烦县。
可你要是敢叫他们楼烦人,他们肯定会赏你一顿胖揍。
什么楼烦人!
俺们分明是燕赵汉子,慷慨悲歌之士!
这些河套地区的墙头草部族,也是一样的道理。
只要汉家稳定统治河套三十年,这些‘河套某某部’,便都会想义渠人、楼烦人那样,成为汉家——成为华夏文明真正的一份子。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如今的河套‘汉牧民’,未来或许会成为:陕北人氏?
此外——除了阳奉阴违,静候单于庭王者归来的两面三刀者,和这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河套地区自然还有第三种人。
这些人,多半‘苦匈奴久矣’,或是没有得到符合自身实力的资源,又或是因为某些历史遗留原因,而被单于庭区别对待。
对于这些人而言,汉家取代匈奴统治河套,那是值得喜大普奔的好事!
别管汉人对俺们怎么样——再差能差过单于庭那帮狗贼?
这些人,显然是汉家统治河套地区最好的刀。
过去这一年,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经营,也基本是针对这三类人,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苦匈奴久矣的‘刘忠汉’们,成为了汉属河套地区的第一批贵族!
其中,有三五人封了侯,七八人赐了国姓,且有数十人担任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员。
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尤其是没有决断权,但他们却依旧乐在其中。
因为他们做了官。
而那些原本骑在他们头上的贵族老爷们,则都成了他们所统治的‘民’。
这些人在朔方、五原二郡的官僚体系当中,多半是作为中间人,帮助官府与牧民、部族沟通的角色。
但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报仇雪恨,给那些曾经不可一世,将自己踩在脚下的贵人穿小鞋的不二良机。
所以,河套地区有三种人。
原本被单于庭欺负、区别对待,如今却被汉家当做储备官僚的‘刘忠汉’们;
无所谓被谁统治,谁统治河套,就无条件忠诚于谁的墙头草们。
以及,对单于庭仍抱有幻想,对汉人仍抱有敌意,暗中蛰伏,随时准备在河套作乱,以帮助单于庭重回河套的敌对分子。
这三类人,汉家基本都已经分类好了,却没能直接搞一刀切。
因为最后这一类敌对分子,装的比‘刘忠汉’们都还刘忠汉!
若是动了他们,那真正的刘忠汉们,心里就要犯嘀咕。
墙头草们,也多半会被汉家吓到,从而转变为新的敌对分子——至少也是转变为不稳定因素。
所以,即便知道有这么一群敌对分子,甚至知道敌对分子是谁,汉家在这一年当中,也迟迟没有下手清除。
而现在,高阙易手。
原先,这些敌对分子们,或许还能换向单于庭南出高阙,渡河而击博望城,并一步步将汉人逼出河套。
但现在,失去了高阙的匈奴单于庭,别说是重回河套了——能不能保住幕南大本营,都得看汉家急不急于报仇。
报高皇帝白登之围、血吕太后国书受辱之耻!
那接下来,这些敌对分子会怎么办?
大概率无法再蛰伏、隐忍。
或许会有不自量力者,意图作乱;
或许会有心如死灰者,加入墙头草们的行列。
总归这个隐患,是大概率不会存在了。
而原本的墙头草们,也会在得知高阙为汉家所有之后,更加安心的忠于汉室,不必担心匈奴人去而复返时,会因为自己效忠汉人而遭到亲算。
刘忠汉们就更别提了——又要过一个大年。
结合以上种种,其实就不难发现:一个高阙,一片长四里,宽三百步的山口关口,前后不到一天一夜的战斗,便对整个已知世界,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幕南的匈奴人,心态会崩。
——河西地区的游牧部族,抵抗力度会减弱。
——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统治会更加稳固,工作开展会更加顺利,河套真正融入汉室版图、河套各部真正融入华夏文明的那一天,也会更早到来。
匈奴单于庭,因为失去河套,而去了西方输血,结果输血回来又丢了高阙,免不得又是一阵头疼。
而汉家,则在短短几年内,一步步将势力范围向外扩张,并先后占据了河套作为养马地、高阙座位战略支撑点!
接下来,无论是谋求幕南,以同匈奴人决战,还是先用高阙把匈奴人堵在幕南,专心去打通河西走廊,并图谋西域,对汉家而言都是事半功倍。
且接下来无论作何抉择,汉家都不会有顾此失彼的疑虑。
反观匈奴人,则是被一场接着一场的战略失策、战场失利,而愈发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死胡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