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三司使
    统一的脚步,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了。
    幽燕的情况,暂时已经不可收拾,所以李云只是让孟青,在改编平卢军的同时,到河北道去,对进攻幽燕做一些准备,但是关中,李云已经一点都等不了了。
    除了他想要,把韦氏父子给做掉,解救关中百姓之外,还有一个相对要紧的政治需求。
    那就是拿回旧周京城。
    新唐已经定都洛阳不假,但是武周真正的国都并不在洛阳,而是在关中,虽然李云捉住了武皇帝,是受禅登基,但是没有拿到关中京城,多少有一点名不正言不顺。
    拿到了关中之后,李某人就基本上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
    所缺失的,只是幽州蓟州等州而已。
    等到再取回幽燕,本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那个时候,李某人就已经达到了大一统王朝的“及格线”。
    再想要高一点的分数,就是进取,就是开疆拓土了。
    但是将来的进取,将来的开疆拓土,恐怕不是这几年能够做成的事情了。
    李云现在要做的,就是先考及格,然后好好休养生息几年,等到天下初定,元气恢复之后,再考虑进取的事情。
    现在,及格对于他来说,已经只差临门一脚了。
    关中,就是这最重要的一步。
    杜谦与赵成起身,俱都下拜行礼,低头应是,他们二人正要准备告退,有宫人急匆匆的将一份文书,递进了宫里来,放在了李云面前,李某人直接翻开看了一眼,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赵尚书。”
    他叫住了赵成,赵成立刻止步,低头行礼:“陛下。”
    “羽林卫里的周洛,你们兵部给发个印信,让他去孟青军中,去做个中军参将罢。”
    赵成想了想,低头应了声是。
    李云也摸了摸脑袋,继续说道:“还有你那个外甥,如果想要从军,也可以一并发去孟青麾下为参将。”
    赵成闻言,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陛下,关中之战在即,臣那外甥,能否去苏大将军麾下任事,好在之后的关中之战上,为圣朝出一份力气。”
    李云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这都是小事,你是兵部尚书,你做主就是。”
    赵成连忙低头,道了声谢。
    李云看着他,问道:“李祯在兵部,也一段时间了,办差如何?”
    赵成低头,开口说道:“李侍郎是官宦子弟出身,很多事情上,都帮了臣不少忙。”
    “那就好。”
    李云笑着说道:“你们好好相处。”
    “这一次进取关中,也让他一起汇同议事。”
    赵成深深低头:“是。”
    “属下这就去户部,同杜尚书打个招呼,然后着手操办此事。”
    李云“嗯”了一声,提醒道:“那十门新东西,兵部记得送到潼关去。”
    “是。”
    赵成低头道:“臣不会忘。”
    说罢,他低头告退。
    杜谦却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目送着赵成远去,然后对着李云笑道:“赵尚书行事风格,一点也不像是个武官,我们文官之中的一些粗犷性子,也不如他守礼。”
    “毕竟是将门子弟,读过书的。”
    李云夸了一句,笑着说道:“让他来当这个兵部的家,倒是对了,要不然,我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人选,也只好把周良,请到洛阳来了。”
    当初周良退居二线之后,先是在枢密院任事,后来李云带着朝廷离开了金陵,为了东南稳定,就将周良留在了金陵,命令他带着一万多金陵军的将士,镇守金陵。
    周良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但他资格最老,倒也勉强可以做这个兵部尚书。
    而且,周良也是受封了国公,是宣国公。
    杜谦感慨道:“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他看了看李云,笑着说道:“陛下心情似乎好了不少,看来青州那里有好消息传来了。”
    李云闻言,笑得眯起了眼睛:“我那个大兄,很是懂事,让我省了不少心。”
    平卢军虽然最早投降,但正因为他们最早投降,李云一直没有“好意思”去直接夺了周家的兵权,一直到开国之后,才着手去办这件事。
    而且,平卢军人数并不少,跟江东军几乎类同了,这个事情,李云看起来云淡风轻,只派了孟青去处理,但实际上,他很重视平卢军的接收。
    成功接收平卢军,他要省去很多精力,否则,不仅要在东部再生一场动乱,对于幽燕的布置安排,恐怕要往后延期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现在,周家父子的配合,让青州的事情,变得顺利了起来,孟青手底下,也能多出一些帮手。
    说不定在河北道历练几年,到时候这支军队,也会成为李云手底下的一支强军。
    李云把九司急送过来的消息,给杜谦看了看,杜谦看了之后,也是忍不住对着李云拱手道:“陛下真不愧是天命加身。”
    “如今天下一统之势,如同破竹一般了。”
    李云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也不能全然大意。”
    二人谈笑了一会儿,又聊起官员的安排问题,李云拿过杜谦递过来的地图,看了看之后,开口说道:“平卢军事毕之后,原先周家掌握的州郡,也都空了出来。”
    “加上河东道的十几个州。”
    李云看着杜谦,问道:“这些地方的空缺,受益兄打算怎么安排?”
    杜谦开口说道:“还是按照从前的法子,派一个大臣过去掌总,州县的官员,可以继续留任。”
    “将来,再一点一点慢慢替换掉。”
    李云看着杜谦,笑着说道:“我有个不一样的想法。”
    “陛下请说。”
    李某人敲了敲桌子,开口道:“咱们先前那个金陵文会录取的官员,肯定是不够用了,但是前几个月,洛阳的这一场科考,不是选出来了不少进士吗?”
    此时,对于科考取中的学子,李云已经正式确认了“进士”的称谓,这应该也是这个世界,第一次有人用这个称谓。
    杜谦皱眉道:“是有一二百人,但是这些人…”
    “还没有任何经验。”
    李云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是没有什么经验,因此他们不能去做县官,县官这种最基层的官员,没有经验就会坏事。”
    “有可能会出乱子,还有可能会被地方上的势力,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
    李云看着杜谦,轻声笑道:“所以,我准备从这批进士里,抽出排名前五十的,分派到地方去,让他们去做刺史以及别驾。”
    杜谦闻言,立时就有些愕然:“陛下,他们初一中试,就让他们去做做州官?”
    “州官出不了大乱子。”
    李云对杜谦笑着说道:“他们毕竟是管官,而不直接管民,而且,他们又无权罢黜县官,真要有人胡作非为,自然会有人弹劾他们。”
    “可以试一试嘛。”
    这其实,是朱太祖想出来的法子。
    另一个世界明初刚建国之时,也是缺官,朱某人甚至直接让新中试不久的人,直接去省里做官,做布政使。
    那些年轻人,一腔热血,但是很多事情不懂,让他们去管民,可能会出问题,让他们去管官,还有可能会有奇效。
    当然了,这一套也是临时的法子,等时间一长,章武一朝的官僚系统正常运作了,也就不这么干了。
    杜谦认真考虑了一番,然后点头道:“陛下的法子…”
    “或可一试。”
    见杜谦同意,李云有些高兴,他起身拉着杜谦坐了下来,笑着说道:“受益兄同意了就好,我还有个想法,要跟受益兄商议。”
    杜谦看着李云,有些好奇:“陛下还有什么事情?”
    “我觉得…”
    李云看着杜谦,笑着说道:“我觉得,天底下几百个州,有些太多了,这么多州,都由朝廷直接管辖,有点管不过来。”
    “不如再设一级衙门。”
    杜谦低头想了想。
    “陛下是说道一级?”
    旧周的官制,天下虽然划分许多个道,但是道一级,并没有常设的官职。
    比如说观察处置使,以及防御使这些,都是地方上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朝廷临时派过去的官。
    “对。”
    李云伸手敲着桌子,然后看向杜谦,开口道:“原先,朝廷往地方各道临时派遣观察使,防御使。”
    “我想增设几个常官,称布政使,按察使,以及防御使。”
    “分别掌管地方政务,刑名,以及兵丁。”
    李某人伸手敲了敲桌子,声音平缓。
    “就从江南东道开始,试行三年。”
    (本章完)

章节目录

贼天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书屋只为原作者漫客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漫客1并收藏贼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