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愿者上钩
早在一个多月前,陈凡就完成了以张师父为原型,重新添加了不少戏说元素的民国武侠及战争小说,《道士下山》。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去给出版社出版,而是打印了一份草稿,又因为夏老正在闭关写作,便拿给巴老,请他帮忙转交给上影厂,看看有没有改编拍摄成电影的可能。
至于电视剧,陈凡现在暂时已经不抱希望,国内的电视剧还没正式起步,就算真有电视台愿意接手去拍,又能拍出什么东西来?
再一个,宣传这种事也没必要一哄而上,一步步来,硬控个十年八年,然后翻拍再影响个十年八年,这效果不就出来了么。
却没想到,一个多月过去,对方通过巴老的答复却是“拍不了”?
陈凡眉头紧皱,看着巴老问道,“他们没说原因?”
巴老拿出自己的旱烟杆点上,慢条斯理地说道,“原因肯定是有的。不管怎么说,你也是知名作家,故事原型又是一位老将军,没人敢敷衍了事。
只不过嘛,……”
他抽了口烟,也不过肺,直接吐出烟雾,看着陈凡说道,“他们给的理由是,现在厂里拍摄任务比较重,而且拍摄计划已经排到了明年,暂时抽不出人手,为了不耽误故事改编,建议你找其他电影厂合作。”
陈凡咂咂嘴,歪着头想了想,喃喃说道,“让我找其他电影厂合作?”
随即看向巴老,轻声笑道,“让我猜一猜,真实原因是什么?”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各大电影厂“人才济济”,说没钱开片很正常,可要说抽不出人手,那就是纯纯的笑话。
顿了两秒,他点燃一支烟,笑着说道,“嫌弃这个故事艺术性不够、思想不够深刻?”
巴老一手拿着旱烟杆,另一手摸了把脑袋,看着他说道,“你小子挺聪明的嘛,那为什么故意将这个故事写得那么直白呢?”
陈凡呵呵干笑两声,“还真是啊?”
巴老晃晃脑袋,说道,“电影工作者一直都认为电影和文学一样,都是具有艺术性的东西,所以电影就应该深刻、具备思想性。
你以前的作品就很不错,哪怕是最偏向通俗文学的《上海谍影》,也能从里面发现那种家国破碎时人性的挣扎,还有身处黑暗中却心向光明的希望。
而你这部《道士下山》,虽说也是建立在家国蒙难的基础之上,同样也有救世济民的思想内涵,可是所占的比例太小,其中大部分的篇幅,都体现在前期的行侠仗义,和后期的战争场面上。
另一个,主人翁后来参了军,还天天念叨着重建道观,这可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啊。
要我说,他们不敢拍,也算正常。你这部小说啊,就差投去隔壁的《故事会》,这种故事他们最喜欢,也不怕担责任。”
陈凡嘿嘿笑道,“我拿给江南文艺出版社,他们也能给我出版,何必非要给《故事会》呢,何况他们又不能拍电影。”
嘴上开着玩笑,脑子里却有些头疼。
上影厂是这种态度,他也不奇怪。
正如巴老所说,目前绝大部分的电影工作者都将电影视为艺术载体,讲究的是思想性、社会性,不是让人凭白消遣的东西。
这种思想别说现在,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也是大行其道,要不然冯大炮也不会明明是当年的票房第一,却被体制内的同行集体忽视。
没别的,大家都瞧不上他。
要到张国师拍了《英雄》之后,国内开始有了所谓的“大片”,加上政策导向也开始对票房有了要求,商业电影才终于冒头。
后来直接扬眉吐气,电影好不好只看票房,艺术性反倒没多少人提起。
可现在还是“艺术先行”的时代,倒不是说没有商业片,也有,尤其是在《少林寺》上映之后,出现了一大堆的“武侠片”,什么《鸳鸯腿》、《铁砂掌》成群结队的出现,大有开武林大会的势头。
所以说,如果只是因为艺术,可能还有几分希望,但《道士下山》的故事里面,却有一个士兵念念不忘建道观……。
啧啧,真是难为了上影厂还费尽心思想理由,换成是别人的小说,恐怕人家领导能直接将书稿砸人脸上。
这是他们敢拍的吗?!
之前陈凡只担心艺术性会不会被挑刺,倒是忘了这一茬。
巴老见陈凡一副淡然处之的样子,不禁有些惊讶,“你不生气?”
陈凡耸耸肩,“有什么好生气的,他们有他们的诉求。我只是看在曾经合作还算不错的份上,将他们列为首选,既然他们有顾虑,那我也没办法,最多去找别人呗。”
巴老闻言有些好奇,“你打算找谁?”
想想看,一位老兵在战场上毙掉一个鬼子,嘴里却念叨着战功加一,可以给道观添块砖,……
哪家电影厂敢拍这样的片子?
陈凡昂头想了想,说道,“巴老,帮我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一下。”
巴老闻言一愣,他很快便反应过来,笑道,“你是打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陈凡嘿嘿笑道,“倒也不是。主要是想看看,哪家电影厂领导的胆子大一点,胆子小的,可不好合作。”
巴老眉头微挑,“怎么说?”
陈凡哈出一口长气,将抽了大半的烟头摁进烟灰缸,笑道,“上影厂给我提了个醒,现在的电影工作者,思想包袱还是太重,我怕他们拍不好这部电影,所以,我打算亲自上阵。”
巴老满脸惊讶地看着他,“你?亲自上阵?你会当导演?”
陈凡撇撇嘴,“做导演又不难,上次黄导带着剧组在云湖拍摄《云湖恋》,我中途也看过几天,基本流程不说特别了解,也摸了个七七八八吧。
回头再拍一部短片练练手,不就熟悉了么。”
“你还打算练手?”
巴老也不知道是幸灾乐祸还是诚心发问,“电影胶片可不好找啊,上影厂每年最头疼的事,胶片数量短缺一定会位列其中,这个你怎么解决?”
陈凡两手一摊,“没事,我有外汇,不管是进口还是买国内的,一定紧着我优先。”
巴老顿时哑然,只能在心里暗骂一声,“狗大户”。
顿了两秒,他便说道,“行啊,不就是传个消息么,这事儿简单,不过你就不怕没人主动找你?”
陈凡笑了笑,说道,“不怕。最起码,有江南省电影厂兜底,我要去找他们,他们肯定不会拒绝。”
之前就介绍过,跑步前进的时候,几乎每个省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厂,可是真正拍过电影的,却只有一小部分。
江南省电影厂,就是没有拍过真正电影的电影厂之一。
关键是他们的设备、职工还都一应俱全,……能力就不用提了,哪怕是现在国内最好的长影厂、北影厂、上影厂,以及一个八一厂,他们的拍摄手法也就那样。
回头陈凡只需要将现在的摄影器材研究透,再结合后世的各种大片,他就有办法将拍摄技术提升一大截。
要问剧组人员能力如何?嘿嘿,大不了他亲自上手,其他人给他当个助理还是够格的吧。
至于说从香港请人?
陈凡就没打过这方面的主意,没别的,就是香港的电影人大多都有点小家子气,拍情感戏一流,要说大场面调度,给他们十万大军,他们都拍不出气势来。
而在八一厂里面,若是不会拍大战争场面,永远别想独立掌镜。
那东西是基本功!
他的小说里面,这种大场面的镜头可不少,所以没必要去从香港请人。
回头陈导演一手包办,……大不了特殊镜头请外援。
他就不信了,拍某位总后勤部前领导的戏,八一厂还敢不借人?!
见陈凡什么都想到了,巴老也就不再多说。
他看了看陈凡手边的稿纸,问道,“这是你的新作品?”
陈凡看了一眼,拿起来就递了过去,“甜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改开故事。”
等巴老拿着翻看,他又点了一支烟,继续说道,“前段时间我们去了一趟深圳实地考察,我表姐打算在那边投资几个工厂,期间跟那边工业区的一些干部打交道,感觉和内地的干部做事风格很不一样。
尤其是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千方百计去解决,而不是等、靠、要。
甜甜由此想到报纸上的几个先进故事和人物,就有感而发,写了这篇小说。”
巴老一目十行看了大半,抬起头看着他,说道,“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文笔也有可取之处,倒是可以在《收获》上发表,只不过,……”
他举起稿纸扬了扬,似笑非笑地对着陈凡说道,“她这篇文章发出去,你身上的标签可就贴实咯。”
陈凡掸掸烟灰,笑道,“还用谁给我贴标签?您忘了,我师父是谁?!”
巴老脸色一僵,轻轻将稿纸放下,咂咂嘴说道,“我还真忘了这一茬。得嘞,反正你师父是老政委的部下,老人家的烙印给你贴得死死的,改不掉的。”
陈凡笑了笑,丢掉烟头站起来,说道,“既然可以发,那就交给您了啊。电影厂的事帮我记着点,可别让我等太久。”
巴老摆摆手,说道,“放心,肯定给你记着。”
顿了一下,他又笑道,“再不济,10月底还有第四次文代会要召开,到时候主要电影厂的领导肯定都会去,你也可以在现场宣传宣传嘛。”
陈凡眼珠微转,一时间还真有心动。
就在今年的10月30日,中断了十几年的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将在京城召开,也是在这次会议之后,文艺界才逐渐摆脱大风天的影响,走向百齐放的八十年代。
作为江南省作协副主席,以及青年作家的领军人物,他是肯定要去参加的,正好在会议上,找陈荒煤把这部电影的事情汇报一下,顺便也给张师父提个醒,万一要是念叨重建道观的剧情不能通过,还是得适当改一改。
没错,陈导演就是这么从心。
……
回到家里,两姐妹都在房间里吹着空调,各忙各的。
看见陈凡回来,她们都放下手里的工作,一起迎了上来。
还没说话,姜甜甜便看见陈凡一副沮丧的样子,不禁心里一惊,赶紧上去扶着他的胳膊,轻声问道,“怎么啦?”
姜丽丽也凑了过来,陪在他另一边,小声说道,“是不是姐姐的投稿没过?”
陈凡到椅子上坐下,左看看、右瞧瞧,叹着气说道,“巴老说,甜甜的文章写得很好,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文笔也有可取之处,可以在《收获》上发表。”
姜甜甜眨眨眼,没有为自己的文章通过巴老的审核而欣喜,反而继续追问,“那你是为什么不开心呢?”
陈凡撇撇嘴,说道,“之前我不是写了一本《道士下山》吗。”
姜丽丽连连点头,“嗯嗯,我记得你还说先不急着出版,等拍成电影,电影上映以后再出版。”
姜甜甜赶紧问道,“是这部书的改编出了问题?”
陈凡叹了口气,“是啊,本来我是想给上影厂改编的,结果上影厂不愿意,说没有艺术性。”
姜甜甜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嗯,艺术性确实弱了点。”
“嗯?”
陈凡转头看着她,小同志你到底哪边的?
姜甜甜俏脸一红,又赶紧说道,“我是说,虽然艺术性不高,可是故事好看啊,我就特别想看。”
姜丽丽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就是就是,拍出来肯定比《云湖恋》还好看。”
陈凡又往右转头,小同志你说的什么话?
姜丽丽打了个哈哈,连忙说道,“我是说比《冰山上的来客》还好看。我们大家都爱看。”
姜甜甜眉头紧皱,“可是现在上影厂不同意拍,那要去找谁拍呢?”
姜丽丽看着陈凡,“要不,去找北影厂试试,你不是说认识他们一位副厂长吗?”
陈凡也不再逗她们,一手一个搂着肩膀,哈哈笑道,“这个呢,我已经有了主意,现在等着别人找上门来就行。”
不愧是两姐妹,一听这话,反应都一样,齐齐嘟起嘴巴,对他发动攻击。
陈凡立刻展开反击,房间里顿时笑闹声一片。
(本章完)
早在一个多月前,陈凡就完成了以张师父为原型,重新添加了不少戏说元素的民国武侠及战争小说,《道士下山》。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去给出版社出版,而是打印了一份草稿,又因为夏老正在闭关写作,便拿给巴老,请他帮忙转交给上影厂,看看有没有改编拍摄成电影的可能。
至于电视剧,陈凡现在暂时已经不抱希望,国内的电视剧还没正式起步,就算真有电视台愿意接手去拍,又能拍出什么东西来?
再一个,宣传这种事也没必要一哄而上,一步步来,硬控个十年八年,然后翻拍再影响个十年八年,这效果不就出来了么。
却没想到,一个多月过去,对方通过巴老的答复却是“拍不了”?
陈凡眉头紧皱,看着巴老问道,“他们没说原因?”
巴老拿出自己的旱烟杆点上,慢条斯理地说道,“原因肯定是有的。不管怎么说,你也是知名作家,故事原型又是一位老将军,没人敢敷衍了事。
只不过嘛,……”
他抽了口烟,也不过肺,直接吐出烟雾,看着陈凡说道,“他们给的理由是,现在厂里拍摄任务比较重,而且拍摄计划已经排到了明年,暂时抽不出人手,为了不耽误故事改编,建议你找其他电影厂合作。”
陈凡咂咂嘴,歪着头想了想,喃喃说道,“让我找其他电影厂合作?”
随即看向巴老,轻声笑道,“让我猜一猜,真实原因是什么?”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各大电影厂“人才济济”,说没钱开片很正常,可要说抽不出人手,那就是纯纯的笑话。
顿了两秒,他点燃一支烟,笑着说道,“嫌弃这个故事艺术性不够、思想不够深刻?”
巴老一手拿着旱烟杆,另一手摸了把脑袋,看着他说道,“你小子挺聪明的嘛,那为什么故意将这个故事写得那么直白呢?”
陈凡呵呵干笑两声,“还真是啊?”
巴老晃晃脑袋,说道,“电影工作者一直都认为电影和文学一样,都是具有艺术性的东西,所以电影就应该深刻、具备思想性。
你以前的作品就很不错,哪怕是最偏向通俗文学的《上海谍影》,也能从里面发现那种家国破碎时人性的挣扎,还有身处黑暗中却心向光明的希望。
而你这部《道士下山》,虽说也是建立在家国蒙难的基础之上,同样也有救世济民的思想内涵,可是所占的比例太小,其中大部分的篇幅,都体现在前期的行侠仗义,和后期的战争场面上。
另一个,主人翁后来参了军,还天天念叨着重建道观,这可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啊。
要我说,他们不敢拍,也算正常。你这部小说啊,就差投去隔壁的《故事会》,这种故事他们最喜欢,也不怕担责任。”
陈凡嘿嘿笑道,“我拿给江南文艺出版社,他们也能给我出版,何必非要给《故事会》呢,何况他们又不能拍电影。”
嘴上开着玩笑,脑子里却有些头疼。
上影厂是这种态度,他也不奇怪。
正如巴老所说,目前绝大部分的电影工作者都将电影视为艺术载体,讲究的是思想性、社会性,不是让人凭白消遣的东西。
这种思想别说现在,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也是大行其道,要不然冯大炮也不会明明是当年的票房第一,却被体制内的同行集体忽视。
没别的,大家都瞧不上他。
要到张国师拍了《英雄》之后,国内开始有了所谓的“大片”,加上政策导向也开始对票房有了要求,商业电影才终于冒头。
后来直接扬眉吐气,电影好不好只看票房,艺术性反倒没多少人提起。
可现在还是“艺术先行”的时代,倒不是说没有商业片,也有,尤其是在《少林寺》上映之后,出现了一大堆的“武侠片”,什么《鸳鸯腿》、《铁砂掌》成群结队的出现,大有开武林大会的势头。
所以说,如果只是因为艺术,可能还有几分希望,但《道士下山》的故事里面,却有一个士兵念念不忘建道观……。
啧啧,真是难为了上影厂还费尽心思想理由,换成是别人的小说,恐怕人家领导能直接将书稿砸人脸上。
这是他们敢拍的吗?!
之前陈凡只担心艺术性会不会被挑刺,倒是忘了这一茬。
巴老见陈凡一副淡然处之的样子,不禁有些惊讶,“你不生气?”
陈凡耸耸肩,“有什么好生气的,他们有他们的诉求。我只是看在曾经合作还算不错的份上,将他们列为首选,既然他们有顾虑,那我也没办法,最多去找别人呗。”
巴老闻言有些好奇,“你打算找谁?”
想想看,一位老兵在战场上毙掉一个鬼子,嘴里却念叨着战功加一,可以给道观添块砖,……
哪家电影厂敢拍这样的片子?
陈凡昂头想了想,说道,“巴老,帮我把这个消息传出去一下。”
巴老闻言一愣,他很快便反应过来,笑道,“你是打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陈凡嘿嘿笑道,“倒也不是。主要是想看看,哪家电影厂领导的胆子大一点,胆子小的,可不好合作。”
巴老眉头微挑,“怎么说?”
陈凡哈出一口长气,将抽了大半的烟头摁进烟灰缸,笑道,“上影厂给我提了个醒,现在的电影工作者,思想包袱还是太重,我怕他们拍不好这部电影,所以,我打算亲自上阵。”
巴老满脸惊讶地看着他,“你?亲自上阵?你会当导演?”
陈凡撇撇嘴,“做导演又不难,上次黄导带着剧组在云湖拍摄《云湖恋》,我中途也看过几天,基本流程不说特别了解,也摸了个七七八八吧。
回头再拍一部短片练练手,不就熟悉了么。”
“你还打算练手?”
巴老也不知道是幸灾乐祸还是诚心发问,“电影胶片可不好找啊,上影厂每年最头疼的事,胶片数量短缺一定会位列其中,这个你怎么解决?”
陈凡两手一摊,“没事,我有外汇,不管是进口还是买国内的,一定紧着我优先。”
巴老顿时哑然,只能在心里暗骂一声,“狗大户”。
顿了两秒,他便说道,“行啊,不就是传个消息么,这事儿简单,不过你就不怕没人主动找你?”
陈凡笑了笑,说道,“不怕。最起码,有江南省电影厂兜底,我要去找他们,他们肯定不会拒绝。”
之前就介绍过,跑步前进的时候,几乎每个省都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厂,可是真正拍过电影的,却只有一小部分。
江南省电影厂,就是没有拍过真正电影的电影厂之一。
关键是他们的设备、职工还都一应俱全,……能力就不用提了,哪怕是现在国内最好的长影厂、北影厂、上影厂,以及一个八一厂,他们的拍摄手法也就那样。
回头陈凡只需要将现在的摄影器材研究透,再结合后世的各种大片,他就有办法将拍摄技术提升一大截。
要问剧组人员能力如何?嘿嘿,大不了他亲自上手,其他人给他当个助理还是够格的吧。
至于说从香港请人?
陈凡就没打过这方面的主意,没别的,就是香港的电影人大多都有点小家子气,拍情感戏一流,要说大场面调度,给他们十万大军,他们都拍不出气势来。
而在八一厂里面,若是不会拍大战争场面,永远别想独立掌镜。
那东西是基本功!
他的小说里面,这种大场面的镜头可不少,所以没必要去从香港请人。
回头陈导演一手包办,……大不了特殊镜头请外援。
他就不信了,拍某位总后勤部前领导的戏,八一厂还敢不借人?!
见陈凡什么都想到了,巴老也就不再多说。
他看了看陈凡手边的稿纸,问道,“这是你的新作品?”
陈凡看了一眼,拿起来就递了过去,“甜甜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改开故事。”
等巴老拿着翻看,他又点了一支烟,继续说道,“前段时间我们去了一趟深圳实地考察,我表姐打算在那边投资几个工厂,期间跟那边工业区的一些干部打交道,感觉和内地的干部做事风格很不一样。
尤其是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千方百计去解决,而不是等、靠、要。
甜甜由此想到报纸上的几个先进故事和人物,就有感而发,写了这篇小说。”
巴老一目十行看了大半,抬起头看着他,说道,“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文笔也有可取之处,倒是可以在《收获》上发表,只不过,……”
他举起稿纸扬了扬,似笑非笑地对着陈凡说道,“她这篇文章发出去,你身上的标签可就贴实咯。”
陈凡掸掸烟灰,笑道,“还用谁给我贴标签?您忘了,我师父是谁?!”
巴老脸色一僵,轻轻将稿纸放下,咂咂嘴说道,“我还真忘了这一茬。得嘞,反正你师父是老政委的部下,老人家的烙印给你贴得死死的,改不掉的。”
陈凡笑了笑,丢掉烟头站起来,说道,“既然可以发,那就交给您了啊。电影厂的事帮我记着点,可别让我等太久。”
巴老摆摆手,说道,“放心,肯定给你记着。”
顿了一下,他又笑道,“再不济,10月底还有第四次文代会要召开,到时候主要电影厂的领导肯定都会去,你也可以在现场宣传宣传嘛。”
陈凡眼珠微转,一时间还真有心动。
就在今年的10月30日,中断了十几年的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将在京城召开,也是在这次会议之后,文艺界才逐渐摆脱大风天的影响,走向百齐放的八十年代。
作为江南省作协副主席,以及青年作家的领军人物,他是肯定要去参加的,正好在会议上,找陈荒煤把这部电影的事情汇报一下,顺便也给张师父提个醒,万一要是念叨重建道观的剧情不能通过,还是得适当改一改。
没错,陈导演就是这么从心。
……
回到家里,两姐妹都在房间里吹着空调,各忙各的。
看见陈凡回来,她们都放下手里的工作,一起迎了上来。
还没说话,姜甜甜便看见陈凡一副沮丧的样子,不禁心里一惊,赶紧上去扶着他的胳膊,轻声问道,“怎么啦?”
姜丽丽也凑了过来,陪在他另一边,小声说道,“是不是姐姐的投稿没过?”
陈凡到椅子上坐下,左看看、右瞧瞧,叹着气说道,“巴老说,甜甜的文章写得很好,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文笔也有可取之处,可以在《收获》上发表。”
姜甜甜眨眨眼,没有为自己的文章通过巴老的审核而欣喜,反而继续追问,“那你是为什么不开心呢?”
陈凡撇撇嘴,说道,“之前我不是写了一本《道士下山》吗。”
姜丽丽连连点头,“嗯嗯,我记得你还说先不急着出版,等拍成电影,电影上映以后再出版。”
姜甜甜赶紧问道,“是这部书的改编出了问题?”
陈凡叹了口气,“是啊,本来我是想给上影厂改编的,结果上影厂不愿意,说没有艺术性。”
姜甜甜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嗯,艺术性确实弱了点。”
“嗯?”
陈凡转头看着她,小同志你到底哪边的?
姜甜甜俏脸一红,又赶紧说道,“我是说,虽然艺术性不高,可是故事好看啊,我就特别想看。”
姜丽丽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就是就是,拍出来肯定比《云湖恋》还好看。”
陈凡又往右转头,小同志你说的什么话?
姜丽丽打了个哈哈,连忙说道,“我是说比《冰山上的来客》还好看。我们大家都爱看。”
姜甜甜眉头紧皱,“可是现在上影厂不同意拍,那要去找谁拍呢?”
姜丽丽看着陈凡,“要不,去找北影厂试试,你不是说认识他们一位副厂长吗?”
陈凡也不再逗她们,一手一个搂着肩膀,哈哈笑道,“这个呢,我已经有了主意,现在等着别人找上门来就行。”
不愧是两姐妹,一听这话,反应都一样,齐齐嘟起嘴巴,对他发动攻击。
陈凡立刻展开反击,房间里顿时笑闹声一片。
(本章完)